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国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于国家安全的名义,控制地方经济发展的自主权。这样等于是把荆谋言这份以经济发展作为考核的标准给彻底作废,这个漏洞可是天大的漏洞。

    “武尚书,你说得对!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直接捅出去,不然我们会非常被动。这个漏洞我们已经发现了,可是士族并没有发现,这个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绝对不能让士族知道了,所以我们不能主动去提醒他们。”

    这次也轮到荆谋言头痛了,如果这个考核标准的漏洞,不是那么容易填补的。这个其实表面上看是一个漏洞,可是那是建立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一个矛盾,想要实行这个经济发展,必须要授予地方官员,尤其是县一级官员的更大的自主权。可是士族在封建时期一直都是提倡中央集权,一旦荆谋言主动提出授予更多权限给地方,那这样士族官员必然会顿时警觉过来,然后瞬间发现了这个考核标准在这个农耕时代,其实是有着巨大的漏洞的。

    那个时候士族必然会想着增加中央集权,然后进一步的限制地方经济发展,这样可以把州县限制在农业之上,甚至进一步限制在粮食上,限制了地方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特色经济的权力,有利于遏制百姓致富,保障士族的权力,延缓士族的衰落过程。

    “如何在不惊动士族的情况下,进行加大对于地方官吏的授权,这个才是最大的难点啊!想要加大对于地方官吏的授权,必然要通过尚书省,甚至通过整个朝廷的审议。这个对于地方官吏授权,这个不是我们吏部能掌握的权力,那可是朝廷的最大的事情。这个别说是我们吏部,就算是尚书省,甚至是皇上,都不敢擅自决定的。所以在不惊动中枢士族官员的情况下加大对于地方官员的授权,这个简直是绝对不可能的!”武士λ怠

    在武士p劾铮这个在不惊动中枢的情况下加大对于地方官员的授权,完全是天方夜谭啊!因为这个加大对于地方官员的授权,这个关系到大唐的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这个可是一个莫大的改革,尤其是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方面的改革,这个可是让任何王朝都非常警惕的。

    古代一直都是讲究中央集权,可是荆谋言和武士o胍加大对于地方的授权,这个不是不可以。可是这个想要通过加大对地方官员的授权,那必然要着急朝廷很多官员进行讨论。这么大规模讨论的同时,必然会将暴露他们这个以经济发展考核的最大漏洞,士族必然会反对了。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如果想要加大授权,必然要整个朝廷一起讨论。可是一旦整个朝廷一起讨论,那反而会暴露我们的漏洞。一旦漏洞暴露,那士族必然会拼了命的反对对于地方官员的加大授权,这样同样是一个难题。这个压根无法解决,我们怎么办?”

    听到了武士Φ哪烟猓荆谋言不得不思考中国历朝历代对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争斗冲突的手段,进行了思考。

    “唐朝时期为了加大对于地方控制,实行了观察处置使制度,为了加大对于地方兵权的控制,实行了节度使制度。可是令人吊诡的也就是本来是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观察处置使和节度使,最后成了地方分裂的军阀。宋朝实行了知县知府,知县知府制度是中央官员外派到地方‘临时‘代理当地职位。可是这个知县和知府,虽然名义上仍然是‘临时’的,可是却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了长期的官员。到了后期的军队的总兵,文官的总督巡抚,都是作为中央集权的产物。可是后期却都吊诡的成了地方诸侯。”

    “由此可见,其实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争斗,那可是一直都没有朕停歇过。哪怕换了一个官职名称,最后依然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这个不是换一两个官职就可以解决的,因为地方想要分权,这个是一个历史大势,不是换了几个官职也就可以彻底解释的。”

    想到了这里,荆谋言突然哈哈笑道:“武尚书,我想我有办法了。谁说集权和分权,无法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打着集权的旗号,行分权的实呢?”

第一百九十四章 观察处置使() 
“皇上,根据之前吏部通过的关于派遣专员分派各道去进行朝廷书吏考核,臣以为可以特别派遣专员前往。并且臣以为可以一事不烦二主,这个特派的专员也都将会授予一定的巡查当地官吏政绩,进行初步审核的上奏吏部的权力。并且如果遇到严重违反朝廷规矩的低级官吏,可以暂时勒令其停止职务,然后上报中枢吏部予以审核。“

    “当然,他们也只有暂时停止职务的权力,并没有当场免除官员的权力,具体免职还需要得到吏部进行详细审核,然后才能够进行真正免职。所以此职务可以命名为观察处置使,专门授予被分配到各地的临时差遣。”

    “这样我们朝廷可以加强对于地方官吏的监督和控制,让天下官吏更加的凝聚在我们大唐朝廷中枢。“

    荆谋言很快给出了这个相关的方案,他提议设置这个观察处置使,这个观察处置使的权力无外乎也就是监督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对于不合格的地方官员进行暂时停止职务。不过却并不能免职,必须要经过吏部审核之后,这样是避免这个观察处置使权力太大的因素。

    当荆谋言这个关于观察处置使的方案提出来之后,房玄龄在这里面仔细思考,这个观察处置使到底有什么猫腻。因为房玄龄已经知道了荆谋言是什么玩意,荆谋言的套路可是一套又一套的,房玄龄知道这个当中肯定由猫腻,可是具体猫腻在哪,这个也是让房玄龄短时间之内无法想出来。

    “荆谋言想要做什么,这个观察处置使明显是在加强了中枢集权,加强了对于地方官吏的监督掌控,这个看起来挑不出什么毛病?并且这个关于考核书吏,那也是之前就已经通过的方案,这个并不算是什么问题啊!”房玄龄皱眉想道。

    房玄龄感觉自己脑子顿时不太够用,他左思右想都想不出这个方案当中有什么猫腻所在。这个方案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这个方案对于中央集权是有着巨大的意义,可以帮助中央控制地方权力,如果有人不合格,可以当场停止职务。

    甚至这个观察处置使级别很低,多半也就是七品以下,还是临时差遣的职位,这样随时可以更换人手,不用担心长期在地方任职造成尾大不掉。所以房玄龄左思右想,都无法能够猜测到这个观察处置使到底是在做什么。

    “皇上,你看如何?”荆谋言再次问李世民。

    李世民心里也是纳闷,这个议案里面到底有什么想法,让李世民脑子也是琢磨不透了。李世民也算是明白荆谋言的作风,这个荆谋言可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政客,尤其是荆谋言代表的可是地方利益集团,怎么可能做出这种支持加强中央集权的事情?

    可是以李世民的脑子,他也是被历史局限的,他短时间之内,甚至是这辈子,都无法弄明白这个政策里面到底有什么阴谋!

    “克明,你有什么想法吗?”李世民对杜如晦问道。

    杜如晦也是一副为难的样子,他也是搞不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阴谋。以杜如晦对于荆谋言的了解,这里面没有猫腻他杜如晦直接把脑袋砍下来当球踢。可是现在荆谋言却直接这么弄,看起来是加强中央集权,可是背后的问题让杜如晦也是无法分析。

    杜如晦虽然号称“杜断”,可是这个杜断那也是建立在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有足够的历史经验的份上的。杜如晦很聪明,可是越是聪明的其实反而越是依赖知识和相关情报,越是聪明的人越是谨慎,越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所以杜如晦当然不敢轻易下结论,因为他也不知道这里的猫腻在哪!

    “呵呵,脑子不够用了吧?你们毕竟都是唐朝人,如果你们是宋朝明朝清朝人,你们一定会知道这个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了。可是你们毕竟是唐朝人,没有足够的历史经验作为分析判断,这样不吃亏才怪!”荆谋言心想。

    荆谋言知道虽然这些古代人聪明,可是他们却没有足够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历史发展脉络作为判断。他们当然不知道原先历史上的观察处置使和节度使的历史演变,更不知道明清时期的总督巡抚总兵提督等等文武官员的历史地位演变,这样他们哪怕再聪明,也难以分析出这里面的关键。

    “皇上,我认为可以试试看吧!”杜如晦难得谨慎的说。

    杜如晦这次其实也是麻杆打狼两头怕,所以不得不说话谨慎了。一方面他作为中枢的宰相,必然要支持中央集权,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他当然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可是猫腻在哪他也是有些琢磨不透。可是杜如晦却也是一个果断的人,他作为宰相当然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政策是完美的,指望有完美的政策和制度,这个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杜如晦对于这个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也是颇有兴趣,甚至颇为的赞同。可是他也担心这个荆谋言背后有猫腻,所以说话肯定是非常谨慎的。

    当然,杜如晦也是明白哪怕背后有猫腻,那其实中枢朝廷也是可以加强集权,这样对于中枢也有好处。

    房玄龄也都说:”既然这样,我也认为可以暂时推行,尝试一下再说!如果出现了意外,那我们可以马上叫停!“

    李世民也是思考了一下,这里面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从中枢派出一些七品小官出去,然后巡视各道的官员,如果有不合格的官员可以立刻暂停职位,等待吏部进行最终裁决。这个是加大了中央集权,而且这些外派出去的观察处置使也都是中枢的官员,随时可以进行更换,因为这个只是一个临时差遣,并不是正式官职,不会轻易出现问题。

    “朕准了!”李世民说。

    李世民选择了同意,他当然明白这里面肯定有荆谋言的阴谋,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