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武好古在得知章援病重后,就给章援写信,劝他立章僚为大教谕留后。同时还给纪忆、李纲和墨娘子写信,要求他们也支持章僚在大教化团总教谕继承问题上,纪忆、李纲、墨娘子三人的发言权也很大。因为他们仨现在也有个儒学山头,名叫理性派了。理性派可不得了,他们吸收了亚里士多德分析论和形学之后诸卷的精髓。认为思辩高于实践,真理可以通过逻辑推演和思考辩论得到。在科学尚不昌明,实验手段非常有限的时代中,理性派甚至可以成为自然哲学的主流。

    而在教派斗争中,理性派也比实证派厉害。教派斗争并不只靠打,讲理辩论的时候更多。而理性派的学者就特别善于用嘴炮讲道理。

    实证派讲究的是实践检验真理,在不能用实践检验的问题上,是不如理性派的(其实实证、理性两派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两派的学问是相通的,只是各有侧重)。所以在教派论战中,理性派的学者战斗力比实证派强。

    而在教派斗争激烈的河西、安西、北庭,理性派的嘴炮用处可就大了。

    所以章援在凉州开设的大教化团大院中,就有许多倾向于理性派的学者担任教授。

    纪忆他们几个本来已经同意支持章僚了,结果赵佶不知怎么事突然插手河西军继承问题,大张旗鼓表面了支持章倬的立场。这下纪忆等人也改变了初衷,转而支持章倬了。

    除了在河西继承问题上,武好古陷入了和赵佶的角力。在联蒙联金的问题上,赵佶也给武好古出了一道难题。

    出于对后世历史的了解,武好古始终对蒙古高原上的势力充满警惕。特别是萌古部的合不勒!虽然武好古对蒙古人的历史不大了解,但是“萌古”显然就是“蒙古”,合不勒多半就是真成吉思汗的祖宗!

    这样的势力,早点扼杀了才好!可是赵佶这个昏君居然对蒙兀国大加拉拢,又是赐官,又是送钱,还吩咐章援用铁器支援蒙兀国反辽

    反辽有完颜阿骨打和自己就足够了,用不着合不勒和蒙古人的!

    赵佶玩得这一手,不必说,就是联蒙抗燕啊!

    可武好古明知道赵佶的想法,却也无计可施。因为河西军自己也在拉拢蒙古人,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

    被这两件烦心事困扰的武好古,一时间也就没太多的精力去关注耶律延禧这只“死老虎”的行为只是一心等着投机取巧了。

    可偏偏耶律延禧也变聪明了,开始算计起武好古来了!

    一场危机,正在逼近新生的共和政权!

    ps:书友们,我是大罗罗,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1155章 共和国的崛起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歌声在田野当中响起,明媚的阳光从三月晴朗的天空洒下来。一队步兵整齐的从碎石铺成的道路走过来,还一边唱着幽州军的军歌《天下为公歌》。这队步兵看上去非常特别,都是由十几岁的青年组成的。年纪小的大概就是十四五岁,年长的也就二十出头。他们的红色战袄已经洗得泛了白色,几乎每一件都打了补丁,也许是洗得太勤,破坏了衣料的纤维,让战袄看起来有点软趴趴的。只有红色的万符袖标,依旧鲜艳夺目。

    这些青年士兵们应该在野外呆了不少时间,皮肤都晒成了古铜的颜色,看起来也有点消瘦,但是身体中蕴含的精力却依旧充沛,而且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洋溢而出,让他们的士气看上去特别高昂。这一切都表明,这支队伍,并不是普通的幽州军步兵。那些青年,也不是普通的宋人,甚至根本不是宋人!

    他们是政和二年刚刚入学的骑士学院的学生!

    他们这一届骑士学院的学生,非常特别!

    不仅和寻常的宋军小武臣不同,就连早年间从骑士学院毕业的军官,和他们也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真正属于天津市的,是真正属于共和时代的人!

    因为他们是第一代从新式蒙学、骑士小学一路晋升,终于进入骑士学院的学生。

    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大多是在天津市(界河商市)度过的,他们从小就被告知是天津市(界河商市)未来的公民,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天下为公,什么是共和!

    在骑士小学的那些年中,他们更是被灌输了要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共和制度,捍卫天下为公的思想。

    他们,在精神上已经不是宋人了,而是属于一个正在孕育中的共和国!

    他们是第一代真正属于共和国的战士!也许还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而第一代,往往是最纯洁,最有信仰,最有奉献精神的。共和的种种不足之处,并没有充分的暴露出来,他们这一代人看到的,感到的,只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蒸蒸日上的共和制度。

    在界河商市(天津市)成立的第十四个年头,真正的第一代共和国公民,终于被养育出来了,而且还是武装起来的!

    已经在两年前经历过初阵的武义勇,现在就是这群武装的共和国小公民中的一员。他和吴玠、赵翼、米友达、西门子休、慕容彦、马扩、张轩、周风宇这些曾经在燕山北部之战中上阵厮杀的骑士小学的小学生,现在都是骑士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了。

    别看他们仅仅是骑士学院的一年级新生,但是他们这一代一年级的小骑士是从骑士小学升上来的!而且在蒙学(相当于的小学)念书的时候,就开始接受严格的六艺教育。所以他们不仅拥有天下为公的信仰,而且军事素质和文化素质之高,也超过了之前任何一代骑士学院的一年级新生。

    特别是在骑兵技术这方面,他们的能力尤其突出。所有骑士小学毕业的学生,现在都掌握了骑射和墙式冲锋的本领。如果要打堂堂之阵,连生女真的敢达也不见得能在他们手上占便宜。骑士学院中公认的难度最高的骑术课程,他们这些人直接就达到了毕业生的水平。

    所以在进入骑士学院之后,他们这批学生首先接受的就是为期两个月的步兵训练。然后就将开始接受变得越来越复杂的军官课程,包括骑、步、辎、工、炮、军事机宜等等,还要学习云台学宫的几门基础学科,如儒学、文学、算学、自然学等等。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会几次部队实习的机会,说不定还会上战场去历练一番。

    等到他们毕业,成为共和军的中坚力量之后,呵呵,那就是颠覆天下的力量了!

    ……

    现在的时间,已经是大辽天庆二年的三月底了。时间过得飞快,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大辽昏君耶律延禧却没有虚度。他终于振作了起来,就快成为他的心腹国族们心目中的明君雄主了。

    首先,耶律延禧又成功的从变得越来越昏庸的成吉思皇帝赵佶那里要到了一大笔钱帛——都是用太原府的百姓交换的!

    有钱好办事儿嘛!捞了一笔的耶律延禧马上给下面一群因为燕地沦陷和连年征战而叫苦不迭的国族亲贵们分了一部分钱,寺庙里面也打赏了一些,明君雄主的名声马上就起来了。在这权贵还有高僧们的蛊惑下,点集自干辽的工作进行的也比较顺利。

    从两月份开始,大契丹的勇士们就陆陆续续从各自的部落、宫卫、头下军州向辽阳府集中。到了三月底的时候,辽阳府城周围,已经出现了连片的营区。

    如果登上辽阳府城,往四下一看,入眼的就都是一顶顶好像扣在地面上的包子仿佛的帐篷。无边无际的,也不知道有多少!

    那么多契丹国族的精兵聚集到了辽阳府,北面的阿骨打,南面的马政他们是怎么想的不好说,但是辽河两岸的渤海右姓和汉人大族,是不敢把恁多的契丹老爷当透明的。

    他们打不过阿骨打,打不过武好古,还打不过辽河两岸的土豪劣绅吗?他们这帮人就算要粮尽饿死,也得等到北上黄龙府后!现在可不能怠慢了,要不然他们在辽阳府周围打起草谷,大家伙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辽河两岸的财主们纵有千般不舍,也咬着后槽牙把自家库存的粮食一车车、一船船的运到辽阳府,献给大辽明君耶律延禧了。

    哦,顺便提一下,黄龙府城这个时候已经被阿骨打攻破了。萧嗣先突围而出,跑到了威州和高永昌汇合。然后又接到了耶律延禧让他们暂时撤退的命令,现在也退到辽阳府来领罪了。

    和他们俩前后脚抵达的,还有大公鼎和马人望率领的团练军。两个老翁也真是够卖力气的,各自发动了亲族好友,还在所管辖的州县中强拉壮丁,东京道留守司也全力配合,征发了不少京州兵给他们凑数。总算凑出了数量庞大的团练军!马家的奉先军人数达到了六万之众。大公鼎的渤海军人数更是多达八万!

    只不过这两支团练军的装备很差。只有劣质的刀枪毡甲充数,弓弩铁甲百无一二,根本就是一支送人头的叫花子部队。

    不过马人望和大公鼎二人也没想过真的用这些叫花子兵马去打硬仗,他们只想把这两支兵当成手中的本钱。

    可耶律延禧却不想让他们如愿以偿。

    ……

    已经当了一段时间明君的大辽皇帝,整个四月中就天天穿着盔甲,在一群同样甲胄齐备,看着就彪悍的御帐亲军的簇拥下,在叫花子兵的营地中转悠着。不时还要校阅兵马。看到叫花子兵的甲械皆无,少不了还要斥责几句,严词督促马人望和大公鼎尽快整备。也不要什么铠甲皮甲,纸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