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明君放心好了,我现在是中京道派来的接伴宋使的随员,可以自由出入永平馆的。”

    说话的青年姓高,名永昌,虽然是汉人打扮,但却是个渤海人,是渤海右姓高氏的嫡系子弟,刚刚中了进士,现在是中京留守司的录事。

    他这次是被中京留守司派到析津府协调接伴宋使事宜的——等待大宋使团出了南京道辖区进入中京道以后,接伴事宜就得由中京道留守司负责了。

    所以这位高永昌就被中京留守司打发到析津府和南京道方面的接伴官员协调,自然可以出入永平馆了。

    “那就好!”光明君目光灼灼看着高永昌说,“这封书信,必须送到宋使或是副使手中……同时还不能暴露你的身份。”

    高永昌接过信筏,没有细看上面的内容,就将其收到了一只白色的信封之中。

    “光明君,你带来恁般多的壮士进城,是想做甚底?”收好了书信后,高永昌并没有离开,而是问起对方带那么多人入城干什么?

    光明君沉沉开口,声音又低又短促,震着高永昌的耳膜:“做甚?自然是做死了!要不然那些人怎么会有敞开了吃酒肉和玩女人的机会?173年了!我们终于等到了契丹人的衰弱,也等到了大辽的末世。可是有机会取代大辽的人并不只有我们渤海人,还有我们的同宗女直人,还有草原上的阻卜人,还有燕云这里的汉人……阻卜人早就揭竿而起了,生女直人也摆脱了契丹人的暴政,据我所知燕云这里的汉人大族也有人在秘密联络宋朝!而我们渤海奴受契丹狗贼的苦最多,难道不应该抓住这次雄起的机会吗?”

    他猛地一挥手:“我们渤海奴受苦太多,力量也没有汉人、女直人和阻卜人恁般强大。所能拿得出手的,无非就是不惧死而已。渤海人悍不畏死,就是我们手中最大的本钱……只有让宋人看到我们渤海人不畏死,他们才会支持我们,和我们联手一起对付契丹人!

    现在龙烟铁山的渤海奴已经起事了,要不了两三日,驻析津府的汉军就会开走。到时候,就是我们在析津府揭竿而起的时候了。”

    光明君的这封书信,被放到了大宋使辽正使蹇序辰的书案上。

    “这宝剑王和光明君是甚底人啊?”

    看完了书信,蹇序辰就把副使李忠请到了自己居住的房间内,把书信给了对方。

    “据说是故渤海王族大氏家族的人物,不忘故国,一心想要恢复基业。”

    李忠倒是听说过他们,“不过两人的真名没有人知道,所以辽人通常称他们为大宝剑和大光明。”

    “宝剑”和“光明”当然不可能是大氏族人的名讳了。如今大氏家族的首领叫大公鼎,是公字辈的,他的儿子则是昌字辈的。也就是说,大宝剑和大光明多半也是这两个辈份的人。

    “大氏王族的力量强大吗?”

    “不怎么强大,”李忠说,“渤海人在大辽有渤海奴之称,便是大氏王族之后,也得不到重用。如今大氏家族的族长大公鼎入仕已经二十多年,只得了一个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也不小了。”蹇序辰说。

    “没大用处,”李忠道,“辽国和我朝不同,素来是重文轻武,而且还重北轻南。大理寺卿是个南面文官,根本没有多少实权的。另外,大氏王族被契丹人屠过几次,余下的都分遣各地安置,力量不强,甚至比不过渤海六右姓。

    不过大氏王族不仅在辽国有人,也有一些流落到了高丽国。据说,渤海灭国时,其世子大光显就拥众数万投奔高丽,还被高丽国太祖王建赐了王姓。

    这大宝剑和大光明也有可能是从高丽国而来的渤海王族后裔。”

    李忠说得头头是道,显然是向马植或是童贯请教过一番的。

    “那我们要派人去见他们吗?”蹇序辰笑问道。

    “咱家去吧,”李忠说,“见一面又少不了甚底,说不定有好处呢。”

    这个回答,正中了蹇序辰的下怀,于是笑了笑道:“这样也好,可是你有办法离开使馆去北市坊吗?”

    这的确是个麻烦,因为永平坊并不在析津府城的闹市,而且析津府城又被隔成了二十几个坊,要从永平馆到北市坊,需要进出两道关门(坊门),不经过辽人同意,宋使根本通不过。

    不过李忠并没有为这个问题困扰太久,因为马植在当天下午就带来了武好古的口信。同时也送了一个从永平馆前往北市坊的机会——武好古约了使团的成员在北市坊的韩家丰乐楼见面。

    ……

    “甚底?龙烟铁山的渤海奴起义?”

    “是啊,刚刚得到的消息,闹得挺大的,连怀来县城都告急了。”

    武好古是在北市坊内的一座客栈内听说龙烟铁山发生起义的消息的。他是前一天傍晚入城的,没有去马家,而是去了北市坊内一座名为“四方居”的大客栈,租了最好的两个上房,他和西门青住一间,钟哥儿和林冲住一间,张择端则留在华严寺里面看着壁画。

    马植则是晚饭的时候才到四方居的,在四方居和武好古、钟哥儿一块儿用饭的时候,他把在自己的叔叔马人望那里听来的这个消息告诉了武好古。

    “怀来都告急了?”钟哥儿哼哼笑着说,“这下可不少人能立功了!良嗣,你不去吗?”

    马植摇摇头,“我要去的话,这会儿都在路上了。”

    “已经在路上了?”武好古问,“出了多少兵?”

    “侍卫八营都去了!”马植说,“可汗州清平军上报说有几万反贼……这可是大功啊,而且还能抓不少奴隶。某若不是买了县令,现在也该去捞一把了。”

    捞一把?听着好像很容易啊!

    大约是看出了武好古的疑惑,钟哥儿笑着解释道:“龙烟的渤海奴中能战的精壮不过几千,所谓数万应该包括老弱妇孺了。”

    “都去了,析津府会不会空虚?”武好古总觉得有些不放心——这可是传说中的农民,不,应该是工人武装起义啊!

    “空虚?”马植一笑,“要看是谁起义,若是燕四家要起义,燕京城当然空虚了。可要是城内的渤海奴想反……哼哼,那就是送人头,送功劳了!”

第254章 暴动开始了() 
春雨细细密密的落了下来,将析津府再一次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虽说春雨贵如油,但是对居住在析津府城内的工商之民而言,雨天意味着街头行人稀少,商铺生意清淡,连货物运输,也会因为道路积水泥泞,而变得非常不方便。

    析津府城是唐朝留下的老城,当年始建的时候虽然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武好古入城时看到的街道两侧的沟渠就是用来排水的。可是如今这些水渠大多堵塞不能使用了,若是雨下得大了,析津府内就会到处污水横流了!

    另外,析津府的北市坊、东安坊和南安坊内的道路也都年久失修,许多地方都是坑坑洼洼的,非常容易积水。

    一辆有着“马”字标记的马车,就在这一片污水雨水中穿过。车夫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用力的控驭着奔跑的健马。还有几个马家的门客豪奴,也穿着蓑衣,腰挎刀剑,骑着高头大马,行在马车后面,马蹄踩在积水的路上,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车轮马蹄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碾过踏过,激起了一片片污水,抛洒在冒雨出门做生意的小贩,还有可怜的乞丐身上。

    这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开封府,马车上和马背上的人早就被人指着背影痛骂了,说不定还会有正义感爆棚的御史上本参合这等闹市跑马车的不法官员。

    不过这里是南京析津府,这辆马车和后面骑马的门客家奴是属于燕四家之一的医巫闾山马家的!

    只是跑个车马,溅人家一身泥水,又没撞死人命。便是撞死个把贱民,赔几十缗钱,死者家里面还要千恩万谢了:马家真是仁义啊!撞死人还赔钱……

    坐在马车里面的李忠推开了车窗,望着窗外行人商贩纷纷避走的场景,心里面好生的羡慕啊!

    他在开封府也算是一个大貂珰了!可出门很少敢坐车,都是自己小心翼翼地骑马或干脆步行的。不是买不起车,而是害怕车夫技术不到家撞了人……哪怕撞了个要饭的,做小买卖的,被御史言官知道了,也能参得你土头灰脸。

    在开封府的大宋官人们,你可以关起门来受贿,也可以在朝堂上营私结党做奸臣,但是绝对不能嚣张。官一嚣张,离倒霉就不远了。

    而在大辽的析津府,有权有势的大官那才真是威风呢!

    用大宋的标准来看,他们个个都是“姓嚣名张”的主……大宋官家的权力虽然没有被关进笼子,但是大宋官员,特别是武官和宦官,可一直在笼子里面呆着呢。

    说实在的,做大辽的官,特别是武官,才真是过瘾!

    就在李忠羡慕大辽一帮“穷官”的时候,马家的马车已经在北市坊内的韩家丰乐楼前停下了。

    韩家丰乐楼的一个管事飞也似的奔来迎接马家的贵客了,身后还跟着几个打伞的奴仆——他们都是奴隶!和主要依靠自由民和契约奴(其实也是良人)经营的宋朝的工商业不同,大辽的工商业基本是靠奴隶在运营。

    官营工商业用的是官奴婢,这座韩家丰乐楼用的,主要都是玉田韩家的私奴婢,只有大掌柜、账房先生和几个管事是韩家家臣家的庶孽子。

    “李员外,下车吧。”马植笑着对李忠说,“武大郎应该已经到了。”

    “甚好。”李忠点点头,便跟着马植一起下了马车。

    其实李忠今天到北市坊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找武好古,而是要和渤海光明君见面。

    不过光明君的信里面并没有说在哪儿见,只说李忠只要到了北市坊,他就马上会知道……

    这家伙还真是神通广大啊!

    而在来北市坊的途中,马植还告诉李忠,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