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好古原来的计划是想将“奴隶兵”训练成骑兵的,不过武好古现在有了更可靠的骑士来源——御前骑士的“备份”(骑士家庭不可能只有一个骑士),所以就改变了计划,将这些小奴隶往重步兵的路子上培养了。

    另外,界河书院(六艺书院)和云台学宫界河分院,还有云台学宫界河船政学堂,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陆续开办。届时界河商市将会具备批量培养低级军官的能力……

    ……

    酒菜一样样上来的时候,阿骨打就没心思和武好古扯闲篇了,美酒佳肴都来不及享用呢!

    不过武好古却对一桌子的油水和白酒没多大兴趣,而是和光明君谈起了生意。

    “客省要买辽东的麦子?需要多少?”

    光明君对武好古提出的要求并没有太意外,因为界河商市的人口现在是越来越多了,那么多人都得吃饭啊!而河北东路的粮价并不低,比辽东的东京道可贵多了!

    “一年需要100万石。”

    “那么多?”光明君一愣,“客省的界河商市现在有多少人口?”

    “差不多十万了。”武好古笑着,“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粮食可要不够吃了。另外,界河这边还要酿造酒中仙,所费粮食颇多啊……光明君,东京道那边的渤海右姓各家能匀出100万石吗?价钱好说啊。”

    “粮食当然是有的,”光明君轻轻皱眉,“东京道有沃土无数,已经开垦出来的不到十分之一,便是这十分之一中也有不少经常撂荒。

    可是客省能找到那么多的船来运输这100万石粮食么?客省大概不知道,对辽东的渤海人而言,种地缴粮食并不是多大的负担,真正让他们苦不堪言的是运粮的徭役……造船海运,把粮食运进析津府那才是真苦啊。”

    100万石粮食听上去很多,但是对东北的黑土地而言,种上三十万亩麦子就足够了——黑土地的粮食产量和开垦了近两千年,地力早就耗尽的中原黄土地可不是一回事儿!

    所以100万石粮食是有的,可是要把这100万石粮食从辽东运出来却很费劲儿。

    至于运输费劲儿的原因,其实也不是辽东道路有多艰险。现在辽国东京道绝大部分的土地并没有开垦,开垦出来土地都在靠近渤海湾的辽河平原上。可问题是辽国没有发达的商业运输,主要靠官派的徭役进行输送的。

    而徭役运输这事儿在陆地上就很难组织好了,更别说下海了。辽东道的官府征集到的役夫哪儿懂什么造船航海?即便是海边生活的渔民也造不了能够远航的海船,而只靠辽国官府一味蛮干的结果,就是从辽东海运粮食到燕云的差事就成了辽东渤海人最痛恨的事情了。早年的大延琳起义就和这事儿有一定关系!

    “粮食不必你们运,”武好古道,“我自己安排吴家的商船到辰州装运。”

    辰州是辽国辽东道的第二大港,仅次于苏州,地处辽河的入海口附近,也是辽粮西运的主要港口。号称“井邑骈列,最为冲会”。

    光明君点点头道:“是这样啊……若是你们自己来运,那么别说100万石,就是再多100万石也是不成问题的。不过老夫在渤海右姓诸家中的那点人脉只能保证粮食能种出来运到辰州城。

    至于从辰州运出去,那老夫可就管不到了。”

    辰州是个节度军州,管事儿的是辰州奉**节度使司。这个衙门光明君可疏通不了,不过却也难不倒武好古。他是有门路的,再花点钱疏通则个便是了。

    “运到辰州即可。”武好古笑着,“至于粮价几何,待药师和大和尚北返之日,吾遣苏家粮行的管事跟随同去,和渤海右姓诸家面谈如何?”

    “行啊,”光明君点头道,“老夫写上几封书信叫药师带着去给渤海右姓诸家……你们宋人花钱买粮食,我们渤海人岂有不卖的道理?

    不过,老夫和药师在界河的事情也不知何时能了?说不定就要耽误客省买粮食了。”

    “哦?”武好古当下就是一笑,“不知光明君南来界河是为何事?”

    “嗨,还不是为了卖掉些兽皮药材?”正在吃喝的阿骨打听到武好古的问题,就插话道,“今年也不怎么了,兽皮药材都卖不上价了,按出虎水部的儿郎们可是辛苦了大半年才搞到恁多好东西的。”

    女真人和高丽人从去年开始就往大宋市场上抛售兽皮药材套现,供求关系自然就失衡了。

    “哦,”武好古轻轻点头,“这事儿我听说了,这两年市面上的兽皮药材特别多,宋国的药商皮货商根本吃不了……大和尚,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吗?”

    “还不是为了筹钱打仗?”阿骨打叹了口气,显出了凝重的表情,“辽国的老皇帝死了,国内不大稳当,高丽国的大王又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入侵我们女真人的土地,为了筹集兵费就往你们这里大卖皮货药材。而我们女真的汉子自然不肯当高丽人的奴隶,只得奋起备战,也多多的采药狩猎,拿到你们这里。”

    武好古从阿骨打的脸上察觉到了忧虑的表情,好奇地问:“高丽人……很强么?”

    “如何不强?”光明君悠悠地道,“自圣宗统和三年到开泰八年,前后三十年攻占,辽国竭尽全力发兵攻打,最后也没有能占到便宜,而且还败多胜少。特别是开泰六年至七年的大战,乃是以辽国的十万大军惨败告终的。天云、右皮室二军死伤惨重,遥辇帐详稳阿果达、客省使酌古、渤海详稳高清明、天云军详稳海里战死!

    辽国的倾国之兵都打不赢高丽,以生女真部数千之众,想要抵抗高丽实属不易。只怕这场大战最后会演变成又一轮高丽和大辽的决战了!”

    “原来如此……”武好古心道:显然生女真和渤海人都高估了高丽人,而契丹人多半也没有想到生女真已经生猛到了可以用几千人就打败高丽举国之兵的地步了。

    各方面在这场战争之前,都出现了误判。而高丽—女真之战结束后,女真完颜部的威信应该就能建立起来,足以号令生女真各部了。

    “这样吧,”武好古想了想,对阿骨打说,“我和大和尚你既然是朋友,那么这些皮毛药材,大和尚你开个价,我都买下便是。”

    “这……”阿骨打有些不好意思地一笑。武好古不等他开口,又往下说:“不过也请你帮我一个忙,算是咱们互助一回。”

    “好啊!有何事要谋帮忙,尽管说吧!”

第555章 喜欢游猎的元首() 
    武好古提出的条件有些古怪,就是派人去按出虎水完颜部看打仗,包括观摩完颜部的军容、训练,以及他们和高丽人的交战。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向完颜部派出军事观察团!

    同样的条件,武好古也和高丽国密使吴延宠提过了大宋需要先了解高丽国军队的战力,才能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啊!如果高丽国真的有代辽而起的实力,那大家以后就是兄弟之邦了……

    对于武好古提出的要求,完颜阿骨打和吴延宠全都是满口答应。大宋和生女真根本不接壤,自然就只能做朋友没办法当敌人了。而高丽国是一直有那么点恢复高句丽盛世的野心存着,虽然向辽国称臣,可是总把大宋当成了潜在的结盟对象,自然不在乎向大宋展示自家的赫赫军威。

    “道夫,去往高丽国观军容的差遣可是非你莫属了,高丽国虽小,但也是礼仪之邦,吃用和咱大宋相差不多,该不会有多少水土不服之苦的,只是海路有些艰险了。”

    这话是武好古和童贯一起策马出城游猎时说的。

    他现在的马术可是比“刚来”的时候进步多了,已经可以双手脱缰,单用两腿控马行走了。双手腾出来便可以操弓,所以今天骑马出城时就带了一张水牛角弓,马鞍囊后面还挂着撒袋,里面的插满了三不齐箭。

    水牛角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弓臂材料,而武好古所用的这一张弓,又是由开封府最好的弓匠花费几个月时间制作和调试出来的复合弓就是用牛角、木料、肌腱一层一层粘接在一起制作出来的弓。是最上等的弓,虽然弓臂不长,可以在马背上使用,石数也不高,只有七斗半,但是威力却要超过寻常的一石长木弓。

    所谓的三不齐箭则是一种拼接箭杆的名称。南方用竹,北方萑柳质,北边桦质,随方不一。竿长二尺,镞长一寸,其大端也。凡竹箭削竹四条或三条,以胶粘合,过刀光削而圆成之。漆、丝缠约两头,名曰“三不齐”箭杆用这种箭杆制造出来的箭簇也是箭中的精品。

    另外,同是“三不齐”箭还要分成重箭、轻箭和哨箭三种。重箭的箭身粗,重量大,箭镞宽,用于近射。轻箭的箭身细长,重量轻,箭镞细长,用于远射。而哨箭则是把箭镞换成了个哨子,是用来传输信号的工具。

    不过武好古今天只带了重箭,因为他现在只能准确命中几十步内的靶子,远了根本射不中。

    水牛角弓加上三不齐箭的组合当然是贵的,宋军之中也只有殿前诸班直才能装备这样的好东西。

    真正在前线作战的部队,基本上装备不了这等好东西。

    童贯今天也和武好古一样,也带了自家的弓箭出城的,一样是水牛角弓加三不齐箭的配置这种好东西部队虽然不大装备,但是富裕的军官们还是会给自己配备的。

    所以陪着武好古、童贯二人出城的林冲、周云清和西门青三人,也都是这种“豪华型”的装备。

    实际上,想要保证这种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的“艺术品”级装备的质量,也只有富裕兵将自备了。要不然一定是花了朝廷的高价装备了质量低劣的假货……

    而自己掏钱的私人大量购买水牛角弓和三不齐箭,无疑是建立弓箭制造产业和提升弓箭制造水平的最佳途径。

    所以武好古现在就琢磨在界河设立一个“弓箭大奖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