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晖,你认为我朝还有甚底图强之举是可做,是可为之的?”

    后世人人都知道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可是在大宋元符年间,人们的看法恰恰相反。所有人都认为变法已成!

    因为在王安石的追随者章惇、曾布和蔡卞等人的主持以及哲宗皇帝的支持下,王安石所倡导的多项新政,在元祐、绍圣和元符年间都已恢复实行。而王安石提出施行的《将兵法》,更是从来没有被废除过。

    所以到了元符年间,熙宁变法可以说已经取得了成功。便是让武好古去做宰相,似乎也没什么可以做的了。

第119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下(求收藏,求推荐)() 
真的没有可做的吗?

    其实是有的!便是如后周世祖柴荣那样,练一支足以扫荡北国的雄兵!

    “还有练兵!”米友仁思索着说,“王荆公所推的新法之中,最无争议的就是《将兵法》,然而《将兵法》只是强健了西军,却没有解决开封禁军和和河北禁军衰弱的问题。

    因而如今我朝也出现了唐朝时的强枝弱干的局面……”

    北宋的西军本来就和中央禁军和河北禁军不太一样,在熙宁新政前就存在府州折家军,麟州杨家军和青涧城种家军这样的世将,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其他北宋禁军是不大一样的。

    熙宁变法中实行的《将兵法》又进一步加强了西军将门对军队的控制,再加上西北连年征战,军队得到锻炼,民风也日益强悍。所以西军的战斗力相对河北和开封禁军而言,实在是太强大了!

    这种外强中虚的军事布局,是绝对不利于北宋朝廷的统治的。

    而要消除西军作乱的隐患,方法只有两个:一是瓦解西军;二是在开封府练新军!

    瓦解西军肯定是不行的,至少在西夏降伏前不能这么干,要不然小梁太后就要到开封府来做太后了。

    而在开封府编练新军……仿佛也不大可行,因为同样的事情,后周世祖柴荣就干过!

    米友仁苦苦一笑,又言道:“其实我朝的新政皆因西贼而起,而西贼之祸又因兵弱而起。要摧破西贼,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练一支新军。因为军队都是日久则腐,承平则朽的。朽坏的军队是不堪用的,与其整顿,不如另起炉灶,再练新军。”

    出身将门的米友仁对开封禁军和河北禁军的种种弊端,是再清楚不过了。因为九十多年没打什么大仗,又有“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弊端(《将兵法》并没有在所有的禁军中推行),所以早就腐朽不堪用了。而且军中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整顿,简直是难如登天,还不如重新编练一支新军来的省事儿。

    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也的确如米友仁所言,起因就是西夏建国。而西夏之所以可以建立,归根结底还是宋军的战斗力薄弱,累败于党项。

    而要解决兵弱的难题,那么改革的重点无疑应该在军事上。而军事改革的重点,当然应该着力于选将、募兵、练兵、制造器械这等事情上。

    其中又以选将和募兵、练兵最为紧要。

    可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政,恰恰不是以选将、募兵、练兵为核心的。而是以理财为核心的,在通过各种开源节流的改革手段改善了财政状况之后,并没有将大量的财力投入到新军的组建上去。对原有禁军、厢军的整理也只做了一半,裁掉了一些冗军,设置了一些编制较大的“将”,罢了折腾军将的《更戍法》。

    但是却没有对西军以外的各禁军进行真正有效的整理和训练,也无法改变“将从中御”和“发兵、统兵、调兵、监军”多头管理之类削弱将帅指挥权“天家法度”。

    只有西军稍稍开了个口子,形成了一个“军事特区”,才有了如今压着西夏打的“新政成果”。不过即便是这个“稍开”的口子,皇帝也没有放松对西军的控制。

    而西军的军权其实也被拆得很散,文臣阃帅掌握调兵之权,西军将门握有统兵权,另外还有宫中派出,代表皇帝的宦官,比如李宪、秦翰、李舜举,还有后来的童贯等人,互相监督,互相扯皮,互相拖后腿,将就着和西夏打仗。

    反正是绝对不能来个登台拜将,把西军大权集中在谁手里的。

    但即便如此,现在也形成了西军独大的局面。若是没有强大的中央军制约,未来就不得不设法削弱西军这支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了……

    “那为何不练新军呢?”武好古又问。

    米友仁摇摇头,笑道:“老师何必明知故问?编练新军想要有所成效,必须授大臣以重权,选将、募兵、制器、训练,诸事皆系与一人或是一衙,事情方可成功。可是受命编练新军的大臣或官衙,又不免权责太重。而我朝的官家,又大多长与深宫,不谙兵事……

    而且,开封禁军的大权,内官是不能染指的,以免重蹈昔日唐朝神策军的覆辙。”

    一句话:皇帝自己不懂,交给别人又不放心,也就只能什么都不做,继续混日子了。

    若是辽国那边一样是吃斋念佛混日子,倒也没什么,大家一起混吧。

    可是混日子的时代,终将要随着大辽帝国的崩溃,一去不复返了!

    “既然王荆公和章相公都做不了,”武好古看着米友仁,突然笑了起来,“那以你我之才,便是中了进士,又能做成何等大事?”

    米友仁摇摇头,怎么做官他知道,怎么做事他就不懂了。

    武好古笑了笑:“其实为师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不过为师却知道将来这天下是需要很多能做事的人。

    就如马植恁般,允文允武,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才!若是能有个一千人,也许就能替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了!”

    在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拿到做事的大权的时候,培养一批做事的人才,倒不失为武大郎这个“匹夫”为天下兴亡尽一份力的办法。

    “老师要,要办书院?”米友仁有些诧异地问。

    “怎么?”武好古看了眼自己的大徒弟,“不行吗?”

    行当然是行的!

    武好古虽然是商人,可他并不是卖炊饼的小商贩,而是“书画第一人”,本身也是读书人。而且武好古的出身是洛阳白波武氏,是武则天的亲戚,在唐朝是上《氏族志》的。

    因为宋朝不重视士族,因而没有重修过《氏族志》,所以武好古理论上还是个士族,是有资格娶赵家女孩的——赵家庶流的女子可以嫁给商人,但必须是能和士族搭上边的商人,这样才能和大宗正司交待。

    另外,武好古得官也是早晚的事儿。

    便是端王殿下做不了官家,一个保举上去,官家赵煦还能驳了弟弟的面子?到时候,武好古就是官方认证的真宗士大夫了!

    再说了,武好古都能当端王的“美术老师”,还不能办个书院?

    只是,这书院不一定能办好。

    米友仁不大确定地问:“老师,您的书院所授是何学问?”

    若是教人画画,应该是有人来学的。

    “要不先开个教人画画的画学?”

    武好古也没开过学校,可不敢冒冒失失就去办“六艺书院”。研修“六艺”可是个投入高、费时久的活儿。而且还得从娃娃抓起,如果没有一定的办学经验,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就上马,多半是要搞砸的。

    而且武好古准备开办的“画学”也是很有发展空间的。在开始的时候,这所学校只是一所纯粹教授美术技巧的“画学”,但是它的目标,却是一所传授艺术、医学、各种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的“艺术和技术学院”。

    “等画学办好了,办出些名头了,”武好古思索着说,“就可以办个以武举为目标的六艺书院了。”

    读书为做官已经深入宋人之心了,因而“六艺书院”也必须瞄准科举,要不然准保招不来学生。

    而且,武好古要办的“六艺书院”首先想招收的也不是贫家子弟,而是义门大族和商人子弟……将来一旦天下有难,这些人是可以迅速招募起一支“勤王”大军的!

第120章 还是西门好(求收藏,求推荐)() 
西门家的商队常常会在柴家庄上歇脚,庄上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还专门准备了一间院子给西门家的人路过时居住。现在武好古和米友仁就住在这间院子里面,隔壁就是突然变成了漂亮大姐姐的西门青。

    西门青因为是女扮男装,有些女性使用的东西还是要带着的,又不方便让人看见,所以习惯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一大早起来便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装了一个马包,叫了一个西门家的护卫提出去绑在马背上,自己却换上一身月白色的遥涝谠鹤永锩胬椿囟遄挪阶樱呒覆酵O吕矗浜霉藕兔子讶示幼〉奈葑涌匆谎郏惺焙蚧鼓涿畹匦ζ鹄矗惺焙蛉歹酒鹦忝迹崆嵋惶尽

    也不知道是不是旅途劳累,还是昨天晚上和米友仁谈人生、谈理想,聊得太晚了。西门大姐姐在院子里转了老半天,也没见武大郎推门出来。

    就在西门大姐有些失望,想要自己离开去吃早饭的时候,却听见房门响动的声音,忙扭头看去,只见个高大、英俊,不失儒雅,气质高贵的青年站在门内。

    原来是米友仁。西门大姐有些失望了……她知道小米官人是谁,米芾的儿子,开封府的将门才子,国子监生,将来是要做大官的。

    不过,他却不是西门大姐的菜。而且西门大姐也不可能“吃”下小米,小米可是正经的开封将门之子,还是官宦子弟,国子监生,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踏上官场了。

    “西门大姐。”米友仁对西门青恭敬非常,见面就行了个礼。

    这可不是西门青受得起的!

    西门青的曾祖父虽然中过武进士,但是她家算不上世宦之家,她又是个“走江湖”的女子。如何当得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