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法很简单,裁军。”张正书淡淡地说道,“我给你的信中也写得很清楚了。”

    “裁军?你是辽国、夏国派来颠覆大宋的吧?”赵煦隐隐有些发怒了。确实,一旦那百万丘八没了政府养老,你看他们会不会造反?想都不用想的,肯定会造反。

    张正书笑道:“当然不是了,如果我是敌国派来的,你还会坐在这里跟我谈话?”

    赵煦的怒气才算消了一点,然后没好气地说道:“那你说甚么疯话?”

    “这不是疯话,而是势在必行的。”张正书认真地说道,“不裁军,大宋的军队永远羸弱,永远打不了硬仗。一旦北方异族挥兵南下,绕过城池,沿着封冻的黄河而下,到中原就是一马平川,开封危矣,大宋危矣!迁都一事,太祖都做不到,你肯定也办不到。唯有的办法,就是增强军队,拱卫京都。不裁军,军队哪里来战斗力?凭着那些已然四五十岁的老卒?”

    面对咄咄逼人的张正书,赵煦先是怒气勃发,然后突然泄了气,软瘫在软软的太师椅上,无精打采地说道:“你说得这些,朕都知道,但……又有甚么法子呢……”

    张正书摇了摇头,说道:“你肯定没仔细看我写给你的密信,你要是仔细看了,就不会对我发火了。”

第345章 曲线救国() 
“你写的那些疯言疯语,换做是谁都不可能看下去的!”

    赵煦没好气地说道,“一开篇你就要朕整饬官场,严惩贪官,这如何办得到?老实说,朕也知道,你所言之冗费,就是因为这些贪官污吏上下其手,国库才不堪重负。但牵扯太大了,你可懂?”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张正书当然明白,这种事处理不好,是可以引起官场地震的。现在好不容易君臣能一心,要是把臣子推到对立面,赵煦的日子更难过。也难怪宋朝所有的皇帝不敢轻举妄动了,贪官联合起来,势力也是很大的。更何况,宋朝的贪官满地走,真正有良心的不多了。

    要整饬官场,就得在开国之初立下规矩。偏生宋朝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对文人好得不行。文人什么尿性?那是妥妥的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得其所哉……反正文人大多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货色,一看到钱财就挪不动腿,迈不动步的。贪婪本就是人性,不靠法律而靠道德去约束,那下场就是宋朝这样,尾大不掉。

    当然,张正书主要说的事,不是官场的问题,而是禁军的问题。

    宋朝之所以跛脚,完全就是因为“崇文抑武”的国策。

    要想扭转,非得从根源上纠正不可。可要是否定“崇文抑武”,岂不是否定了太祖、太宗的功绩?对于喜欢崇古的中国人来说,没有一个人敢这么做,这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从根源扭转不行,那就只能曲线救国了。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张正书早就为赵煦量身打造了一个法子,奈何赵煦对他的建议是嗤之以鼻,随手就把密信丢在一旁了。“你既然知晓这不可能的,你还写在密信上?”赵煦也是火大,这段时间他关切西北战事,督促粮草、兵器运送一事,都忙得焦头烂额的,张正书还给他添堵。赵煦想起来都一把火,还指望他看下去呢,不拿去擦屁股都算高看张正书一眼了。

    “冗兵一事,我有解决办法,而且是一劳永逸的。”

    张正书也不怕赵煦发火,发火如果能解决问题,那世间就没有烦恼了。

    “一劳永逸?呵呵,这世上怎会有一劳永逸之事!”

    赵煦不相信,甚至冷笑了两声。

    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如果你再拿起我写的密信,里面就写得很详细了。第一步,是把石炭矿藏,收归国有。”石炭也就是煤炭,是很多达官贵人不屑于用的。石炭这东西,一般都是平头百姓用来取暖的,虽然有供应,但量不大。达官贵人们冬天取暖,都是用少烟无味的精制木炭,木炭比煤炭好用多了。石炭燃烧起来不仅烟大,还有一种难闻的气味,要不是成本低,估计铁匠都不会拿来炼铁。

    “石炭?”

    赵煦想很久,才想起来这石炭是什么。“炼铁的石炭?你不是说用石炭炼铁,永远炼不出碳钢吗?”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干馏之后的石炭,才能用来炼钢。但不是说,没有干馏的石炭,或者是石炭渣就没用了。相反,如果用得好,变废为宝不说,还能养活无数人。”

    “石炭能养活无数人?”赵煦以为张正书在说笑,摇了摇头,“你的癔症还没好么,怎生说起胡话来了。”

    “我不是在开玩笑的,不信的话,我带你去看一样东西。”

    说着,张正书打开了书房的门,倒是把外间守着的带御器械吓了一跳。

    “也罢,瞧瞧你又鼓搞出甚么来了。”

    赵煦起身,跟着张正书来到了厨房。

    “这不是庖厨么?你带我来这作甚?”

    赵煦觉得很不可思议,他受到的教育告诉他,君子远庖厨,要不是张正书在里面鼓捣着什么,他估计扭头就走出了厨房了。

    “给你看一样宝贝。”张正书嘿嘿一笑道,把前几日做好的蜂窝炉提了出来,也不怕弄脏了自己的手。这个蜂窝炉和后世的一模一样,就是一个圆筒,里面恰好放得下四个蜂窝煤。下方有个通风口,通风口上有个盖子,除此之外,就剩下一个铁把手了,其实也就是一根粗铁线,弯成的弧形固定在蜂窝炉两旁罢了。铁把手上还有个木质的护手,防止烫手。

    “这是甚么?”

    赵煦大为惊奇,不明所以地问道。

    “蜂窝炉,其实也就是一个炉子,可以拿来取暖,也可以拿来做饭、做菜。”张正书解释道,“要配合专门的蜂窝煤使用,看,这就是蜂窝煤了。”说着,张正书用专门的蜂窝煤铁夹,夹起了一个蜂窝煤。

    “这就是蜂窝煤吗?嗯,模样倒是挺像蜂窝的。但为何叫做蜂窝煤?”赵煦觉得奇怪,什么是“煤?”

    “煤就是石炭,要是你愿意,叫做蜂窝石炭我也没意见的。关键是,这东西有大用。这个蜂窝煤,其实就是由石炭碎渣、木屑、石灰、黄泥、秸秆粉末等物事混合起来的,共有十二个圆孔。如同石炭一样,它也能燃烧。这样的蜂窝煤,只需要用秸秆就能引燃,着火很快。最关键的是,一个蜂窝煤可以燃烧两个时辰以上,且无烟无味,燃烧充分。你看,这个蜂窝炉可以放得下四个蜂窝煤,燃烧的时候,四个蜂窝煤足够用一天了。唯一缺点就是燃烧之时,一定要通风,不通风就要中毒了。”

    张正书好像献宝一样跟赵煦在炫耀,奈何媚眼都抛给瞎子看了,赵煦根本不为所动:“那又如何?”

    “官家,你还没想明白吗?”张正书很无奈,他这是跟富家子讲发家经,完全是对牛弹琴啊!“你知道这蜂窝煤的成本是多少吗?就不过是石炭碎渣、木屑、石灰、黄泥、秸秆粉末等物事,随便都能找得到,而且量非常大。这么说吧,制成五个蜂窝煤,才两文钱。如果卖到一文钱一个,你说会不会有市场?”

    赵煦一听,顿时明白张正书想说什么了:“你的意思是,把这蜂窝煤推广出去,让所有人都用上?”

第346章 细水长流() 
不得不说,赵煦还是很聪明的。可以说,只要读过书的,不是死读书的,都是聪明人。但聪明人也容易飘,喜欢走捷径。就好像赵煦一样,皱眉说道:“即便一文钱一个,能赚多少钱?”

    没办法,在赵煦看来,一文钱是很容易赚到的。

    确实,在繁华的汴梁城中,估摸一文钱掉在地上,也有人不屑于去捡。用后世的话说,一些富贾弯腰捡一文钱的时间,都足够他们赚回几贯,甚至几十上百贯钱了。赵煦虽然聪明,但他没见识过真正的贫民是怎么生活的,也想象不出来一文钱到底有多珍贵。

    “这蜂窝煤,胜在量大。量一大,用的人多了,也就赚钱了。我估摸着,整个汴京城有四十万户人,也就是一百多万人口。每户人家,一天要吃两顿饭,也就是要用到六块蜂窝煤。要是酒楼茶肆,也可以用小号蜂窝煤温酒、煮水。这样的消耗更大,暂且不计。四十万户人家,每天六块蜂窝煤,你算算,这是多少钱了?”

    张正书的话,非常有诱惑力。赵煦听了,呼吸也急促了起来。但他还是嘴硬道:“那如果有人不喜欢这蜂窝煤呢?”

    “那就算四分之一好,十万户人家,每天六文钱,比买薪柴便宜多了吧?一捆薪柴二十文,也就能烧三日左右。”张正书是做过调查的,这个定价也不是随便来的。如果不便宜的话,估计没有人用,宁可去砍伐树木。树木砍伐得越多,那黄河沿岸的沙子就会加速流入黄河,黄河河床的沙子也会积淀得越多。一旦暴雨,黄河必然决口。可惜,这个道理到现在都没被中国人发现。

    看看从秦汉以来,关中地区砍伐了多少树木吧。原本郁郁葱葱的关中平原,现在差点成了后世的黄土高原。

    “这……这是多少钱来着?”

    赵煦才总算觉得自己的算术学得不到家了,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没算出来。

    “十万户人家,一天六文钱,也就是六十万钱,一天七百七十九贯钱。近八百贯钱的生意,你居然还嫌钱不够多?”张正书一眨眼就给出了确切的数字,把赵煦雷得里嫩外焦。

    “甚么,一天八百贯?那一月不就是……”赵煦的脑袋又宕机了,看得出他在算数这方面是真不行。

    张正书无奈地说道:“一个月就是两万四千贯,一年就是二十八万八千贯。事先说明,这还是往少里估计的,我估摸着一年怎么都有五十万贯的收入。虽然不是纯利润,也足够吓人了。”

    不是吓人,是吓死人。关乎民生的生意,都是胜在薄利量大,细水长流之下,是非常恐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