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之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村地区的西阵织人员后逐渐筹建起来的。

    西阵织之渊源可远溯至古坟时代。5、6世纪左右,从中国渡海而来的秦氏一族在山城之国,也就是当今的京都太秦定居,将养蚕缫丝的技术传至倭国。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以及工匠的不断聚集,终于开始在京都附近出现了纺织业。

    然而室町中期,在京都爆发了东西军之争,史称应仁之乱。战乱持续了11年之久,许多工匠都逃避战火移居至和泉国的堺町(现位于大阪市南部),京都附近的纺织业陷入毁灭状态。战乱平息后他们重返京都,在离原先场所不远的白云村以及战乱时西军的大本营大宫重新开始发展纺织业。由于他们的住处是西军的大本营遗址,也就是西阵的地名,于是这便三个西阵织之名的由来了。

    由于西阵织在后世的倭国相当出名,政良也知道在这一段时期还有不少的工匠集中那里的,于是便派木造重忠进行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些工匠。然后又经过一番引诱,终于将这些工匠以及当地已经陷入贫困边缘的纺织业整体搬迁到了肥前岸岳城附近来。

    在这里,政良将明国的纺织技术与当地的纺织技术进行结合,打造出罗氏家独有的纺织技术。再加上经过几年的不断种植,在罗氏家的肥前、筑后已经形成了一大片的棉花树林。去年开始,这些棉花林也开始开花结棉了。而桑树的种植也在纺织坊附近的山脉中开始了。

    现在技术有了,原料也有了,政良准备建造一套垄断倭国纺织产业的工坊,一方面解决人口就业问题,另外一方面则是建造能够适应寒冷天气下出阵的纺织装备,为将来罗氏家军势在关东等寒冷地区作战而作准备。

    此外,由于有了自供自足的棉花,罗氏家铁炮的引燃线生产材料也得到了保障。而领民们将来能够穿上便宜的棉衣的日子也不会远了。

    只是,这里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技术以及人才都被罗氏家垄断了,但是也难免一些豪强从罗氏家的纺织机上研究出罗氏家的纺织秘密,所以了为了确保罗氏家的利益,政良才不允许一般人员进入该纺织坊,更加是放弃了将纺织机扩散到民间,仿效大明一般,让领民一家一户地利用纺织机织造丝绸的打算。

    纺织工坊是罗氏家领地内第二个初步工业化的工坊,随着肥前国土地开垦面积的不断减少(可以开垦种植的土地基本都被开垦完毕了),肥前国要想在提高领地收入,就要从这些工业化的工坊上着手了。

    当然,这些仅仅只是集体化的手工业制作工坊,还谈不上“工业化”这三个字,但是对当地生产力的促进已经是巨大的。

    现在看到浓姬与美姬竟然硬闯如此重要的纺织工坊,政良当即是火冒三丈了。宠溺你们,不代表是允许你们胡来,所以政良当即下令立即将美姬、浓姬两人带回岸岳山城中去,罚抄十遍《论语》后,直接送到村中城去,让她们去忙建立女子学院的事情,免得她们又在这里给政良自己捣乱了。(未完待续。。)

    。。。

第679章 道路网络() 
上午,到岸岳山城城下町微服私访一遍,并且将美姬、浓姬这两个惹事精抓回城中软禁起来后,当天的下午,政良又陷入了繁忙的领地事务当中。

    第二天清晨,外面竟然刮起了小风,甚至还下起了毛毛细雨,天气也显得阴郁下来。只是天刚蒙蒙亮,政良却是拖起昨夜一夜劳累的身体开始在侍女的服侍下着装准备出发了。离开卧室前再偷偷看了一眼还躲在被窝里熟睡不起的菊姬,政良幸福地一笑。昨夜两人抵死缠绵,估计菊姬是劳累过度了,所以今天一时半刻也爬不起来了。

    吃过早餐后,政良开始在众人的护卫下往岸山城附近的山脉而去。今天他要视察一下山脉当中的各处工坊。

    从岸岳山城城门处骑着百里黑出来,展现在政良面前的是一条可以供十匹战马并排而行的行军大道。大道主要是由罗氏家特有的水泥原料铺垫而成的,虽然并没有后世那般的平滑,甚至道路中还显露出不少在制作泥浆过程中混合在泥浆中的鹅卵石,但是相比起其他大名国内的泥巴大道起来却是已经好上很多了。

    此时最先被罗氏家所占据的肥前国与筑后国境内的行军大道已经相当发达,而且都是统一由这些劣质水泥材料铺设而成的。而肥后国那边也几乎完成了大半国土中的行军大道的铺设,预料等到下一年的年底,那里也将形成一处四通八达的行军大道网络了。唯有新占据的筑前国与丰后国,由于此时罗氏家储备粮食不多的原因。行军大道的铺设工作起码要等待到今年秋收以后才能开展起来了。

    罗氏家领地内四通八达的行军大道体系的建成。在军事上。有利于罗氏家军势的快速移动以及后勤物资的运输,减少途中因为道路原因而造成的消耗,更让大名的政令快速传达到领地的各个角落里去。

    情报上,有利于情报阁的情报传递速度的加快,也有利于情报阁对领地各处的监视。而且也避免由于道路不通的情况导致各地豪族家臣的领地自成体系,阻碍罗氏家的统治。

    经济方面,有利于各地领民的走动交流,促进文化的融合统一;也为领民以及各家商屋的日常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加快了领地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道路促进了领地的开放,导致每一处领地再没有秘密可言,无形当中,这些从各处领地进出的领民就成为了替罗氏家监视各处领地情况的“侦番”。

    可以说,经过这十年来罗氏家坚持不懈地扩展行军大道的网络,现在已经在肥前国、筑后国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道路体系。下一步,政良准备将岸岳山城、村中城、岐埠城之间的道路连成一线,在罗氏家领地内,由东往西修筑成一条宽阔的行军主干线。然后再以这条主干线为中心,向领地四周开始不断扩散行军大道的路线。最终在罗氏家的领地内形成一张分布合理、连接紧密的道路网络。

    雨中的清晨,岸岳山城外的行军大道此时民众还不多,所以沿途显得相当安静。

    走出町子的范围后,周围一下子显得空旷起来了,大道两边附近数百米之内入眼的都是刚刚种下田、绿油油一片地水稻。

    前行中的百里黑也顿时欢快了起来,脚下钉上了铁蹄的马蹄“哒哒哒”地在路面上敲响了欢快的歌声。此前由于政良骑乘的另外一匹南蛮战马“闪电”已经跟随政良辗转了很长的时候,为了让闪电得到合理的休息,政良只好取消了昨日对百里黑的惩罚,将它重新作为最近的坐骑。

    百里黑明显知道主人又会带它到处去驰骋了,所以也显得特别的兴奋。今天也破天荒地没有对靠近它的其它战马使出“无形蹄”进行攻击。让政良身边同样骑着战马护卫着政良的阿狸、飞段等人得以更为合理、严密地将政良护卫在中央。

    队伍一路前行,在各处工坊所在山脉入口的山脚下停了下来,政良先是视察了建立在这里的造纸坊的情况。

    目前罗氏家领地内只有位于这里的唯一一处造纸工坊。而这里也有着大量的竹林以及大量山间溪流,也的确是造纸坊最为合适的建造地点。

    由于大量的工匠、作坊工人被收拢到这里,从而也导致了他们的家人都纷纷迁居到这里附近生活定居,所以此时在造纸工坊的附近已经形成了一处数百人的村子。附近的领民一般会称呼这处村子为纸村。

    之所以被其他领民如此称呼,除了因为罗氏家领地内唯一一处造纸工坊就在这里以外,还因为这里也是罗氏家领地内最大的纸张买卖集散之地。在这个村子里,你不但可以看到罗氏家领地内最大的两家商屋,由政良几位夫人掌控的罗氏屋以及由神屋家掌控的神屋的临时驻点。还可以看到由于罗氏家发布了鼓励各地领民自主进行商业活动的法令而不断冒出来的各地小商屋的驻点。

    经过近八年的发展(造纸工坊建立的时间),这家由内政阁严密控制着的造纸坊已经发展为占地上百反,工匠以及工人人数超过二百人的大型造纸工坊了。它生产出来的纸张,一般分为黄纸、白纸以及精纸三种,黄纸是一般领民常用的纸张,也是领地学府教学用的纸张,由于价格便宜,质量又比罗氏家领地外的其他商屋贩卖的纸张要好很多,所以这些黄纸是罗氏家领地使用最为广发的纸张,已经深入到了领民日常的生活当中。随着这种价格便宜质量优良的黄纸的不断传播,它也改变了大部分领民直到死亡也没有看过过纸张的情况。

    白纸则是作为领地官方机构、各地富裕豪族甚至富裕领民的常用纸张。由于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都比从国外流入罗氏家领地内的相同白纸都要好,这些白纸也成为了罗氏家领地内唯一受欢迎的白纸。

    最后一种精致白纸(简称为精纸),则是只提供给大名府邸以及罗氏家一些重要机构(诸如情报阁、内政阁)使用的。这些精纸在质量上比白纸还要优良。几乎用手一摸就会分辨得出它是精纸还是白纸。此外。这些精纸都是被罗氏家独有的印刷技术印刷了连贯阿拉伯数字以及英文的页码的。由于只有罗氏家掌握这种印刷技术以及特殊数字英文的(其他大名绝对不会这种技术以及特殊的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所以这可以视为罗氏家对这种纸张的保密措施。

    为何要对这种纸张进行如此紧密的保密呢?因为这些纸张是罗氏家专门用于发布命令、传递情报以及进行专门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专用纸张。

    以此前提到过的各地家臣由于家中被封赏的领地分布于罗氏家领地的各处的原因,所以为了减少这些领地收入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些家臣以及豪族们习惯于直接将收入转换成粮食或者钱币,然后寄存到当地内政阁当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