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之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也绘有一只黑色雄鹰的图案。以此作为罗氏家装备的标志。

    此外,兵器工坊根据以往一般甲胄的特点对罗氏家的具足进行了改造:

    从具足的固定方式来看,在肩膀部位仍然利用引合绪和固定在胸甲板上的高纽进行固定。而其在肋部的开口也延续了大铠以来的传统,将开口设在左边。但是具足的设计在大铠以往的中古铠甲上进行了改进,不再依靠肩膀来承担整幅铠甲的重量,而是把重量分配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通过观察罗氏家的具足就可以看出,具足的躯干部分基本呈一个两头收缩的圆筒型,而非简单的盒式结构。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分担一部分的重量给整个躯干,也大大提高了穿戴者的灵活程度。

    因为具足的初衷是作为徒步实战用的甲胄而出现,因而防御力和机动力的重要性都被提到了装饰性之上。具足的**有很多不同的制作方法,不过在罗氏家,胴多采用0。8mm(该单位是政良统一领地度量衡时引进的单位)左右的铁片。而作为肩甲的袖也一般都和胴采用相同的防护措施。手臂甲的笼手也在大铠等甲胄的原有基础上需要增强防护,于是兵器工坊在笼手上都采用了细密的索子甲来达到这一目的。

    在铁炮传入当地之后,具足为了防弹的需要,兵器工坊也在政良所提出的建议对具足也作了一些改进。比如罗氏家此时所使用的鸠胸胴,就是在胸甲的中部形成了一个突出以造成一个防弹的斜面,非常类似于同时代的欧洲胸甲的做法。

    在甲胄的制作工艺方面,也做了一些突破。因为目前领地外其他具足制作工坊所使用的制作技术,在甲胄制作方式上太过繁琐,主要通过将小片的札片缀和起来形成甲胄的,难以应付大规模的制作的需要。因而政良将记忆中的有关伊予札和板札的甲胄制作形式告诉了兵器工坊,经过一番摸索后,工坊的工匠们终于初步掌握这两种制作技术,因而而大大的减轻了制作方面的耗时。

    政良之所以花费了这么大的精力来改造完善具足,主要是因为,在罗氏家的常备战力当中,常备足轻是人数最大的一股力量,所以他们完全可以说是罗氏番的主要战斗力。而每一个常备足轻的成长,都需要花费罗氏家大量的资源的。可以说他们是罗氏家的宝贵资源。因此,政良自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打造这些常备足轻的装备来保护他们了。而为了加强常备足轻对罗氏家的凝聚力,政良将这种具足命名为罗氏具足。

    铠甲方面,由于这是家臣、将领以及武士的常备装备,根据个人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但对于直属于政良指挥的武士番队,则是参照了明国的铠甲构造,采用了一种被政良命名为罗氏铠的铠甲。这种铠甲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由于生产技术以及原料的限制,目前罗氏家的仓库中也只储备了三百多副罗氏铠罢了。

    (感谢“dscfd 水莲梦月”领取了大神之光;感谢“绿米亚、命里注定、leely、天天向上88”的打赏。各位,连续十八日,每天更新一万一千多字,我的坚持源于你们的一次点击、一张推荐票、一个订阅、一张月票、一次章节的赞、一次打赏以及领取本书的大神之光啊!请各位支持一下本书吧。对于我这个还在病中,而且又是扑街当中扑街作者而言,这些可谓是精神上的支持啊!拜谢了。)(未完待续。。)

    。。。

第684章 钱币体系() 
前面提及到的是常规兵器方面的情况,接下来则是罗氏家热兵器方面的情况了。

    大筒。目前罗氏只有一尊大筒,而这尊大筒已经被政良放置在岐埠城的炮台之上,作为守城之用了。以该尊大筒的射程,已经完全可以射击到别府湾上的船只了。所以它的存在将对企图从海路偷袭岐埠城的敌船产生很大的威胁。此外,此时还有两尊大筒即将进行测试。若是今年生产的所有大筒都能顺利通过测试的话,那么罗氏家到今年的年底将会有五尊大筒了。

    铁炮方面。由于这个时代生产设备的限制,以及缺少原料的原因,目前仓库中只存储有五十多杆铁炮。这部分铁炮将暂时作为罗氏家第一铁炮常备番队的后备装备之用,待再储备一部分铁炮后,政良将会考虑扩大铁炮番队的规模。

    火药方面,同样是受限于原料的原因,目前仓库中只储备有不到二千斤的火药。同样的,大筒的炮弹一不多,目前及格的炮弹只有五十多枚。而为了增加炮弹的威力,政良已经让火器工坊研究如何制作开花弹了。

    子弹方面,以一筒子弹中包含十五粒弹丸来计算,目前罗氏家有五千多筒七万五千多颗的子弹。为了方便携带,跟火药的早合技术一样,子弹是统一放置在一个干燥密封的竹筒内的。一个铁炮常备足轻每次战役都至少需要带上五筒子弹。

    战马方面。目前罗氏家在野高山下的牧场中,已经有三百多匹战马,以及八百多匹储备战马(这些储备战马是需要经过训练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战马的)。

    而战船方面。已经有二百九十八艘关船。五百多艘小早。八十六艘荷船。四十艘商船。

    上述的所有储备就是罗氏家目前仓库中的所有预备提供给常备军势的常备军备了。除了上述这些罗氏家制式兵器外,在以往的战争中,罗氏家陆续缴获了七千多杆长枪以及二千多把弓箭。

    但这些长枪、弓箭都是制式不已,质量参差不齐而且都比罗氏家制式武器的质量差上了很多的。他们一般将作为临时征募农兵的武器。待农兵使用完后,这些武器将会被再回收到仓库中的。

    总的来说,目前罗氏家军备情况是:有二十万石粮食、四万二千多两金判、三千五百多两银判、八万贯铜钱、三千五百个长枪头、一千五百张弓胎弓、五万捆每捆二十五支的羽箭、三千把武士刀、黑鹰匕首一百余把、投射车二十辆、攻城云梯三十张、罗氏具足三前副、罗氏铠三百余副、火药二千多斤、子弹五千筒、炮弹五十余枚、铁炮五十余杆、大筒一尊、战马三百多匹、关船二百九十八艘、小早五百多艘、荷船八十六艘。此外还有质量参差不齐的七千多杆长枪以及二千多把弓箭。

    一个收入一百六十万石、领地人口九十多万的大名,领地的仓库中竟然只拥有这么一点的军备,实际上是有点寒酸了。

    但是。这是客观的形势以及客观条件造成的。这几年以来罗氏家的领地一直都在快速扩展(都有点穷兵黩武的感觉了),与周围的大名豪强展开了轮番激战,在战争中自然是消耗了不少的兵器。而作为制造的兵器的原料也一时间供应不上来(这就是所谓供不应求),尤其是诸如火药这样的原料甚至还要依靠明国商人、南蛮商人才能得到,这直接限制了罗氏家储备军备的改善。

    接下来,罗氏家要稍为休养生息一番,趁着这段时间大肆生产军备,同时也要想办法寻找一条能够稳定地供应倭国当地所缺少的矿产的供应道路。

    在众人的陪同下,对于火器工坊的视察也完全结束了,接下来政良直接来到了冶炼工坊这一边。

    对于冶炼工坊。政良却是只能提出来自后世的看法了,毕竟他并不是全能的。在对于冶炼这一行也并非十分熟悉的情况下,他自然不会瞎指挥。但是在视察完冶炼工坊中的钱币铸造生产线以后,政良却是由此联想到了领地建设的其他方面。

    一直以来,对于从领地以外地区流入罗氏家的恶钱(大部分都是罗氏家通过神屋家的商屋主动收购回来的,甚至还专门去购置各地的铜矿),都是采用从明朝引进的炼铸造技术先把里面包含着的白银给提取出来,然后再改铸为永乐通宝,最后作为罗氏家对外贸易的主要货币再次流回罗氏家领地之外的地区的。

    在这个过程中,罗氏家不但从这些恶钱以及当地铜矿中提取出了白银,还通过重新铸造出来的永乐通宝与当地恶钱的差价赚取更多的利润。

    回想这个过程,政良不由得想到,既然这种方式能够赚取罗氏家领地之外的人的财富,为何不能用它来赚取罗氏家领地内的财富呢?

    目前在罗氏家领地的内部,领民之间交易的方式基本都是采取以物换物的方式(采用钱币的方式交易的并不多),这其中又以粮食作为交易当中的货币的方式最多。所以说,粮食才是罗氏家领地内的硬通货。

    一直以来,由于长期受到了缺粮挨饿的磨难,几乎所有的领民都会下意识到将粮食像金疙瘩一样保存在家里的。即便是有了多余的粮食,他们宁愿在这些粮食再也无法继续储存下去的时候将他们全部吃掉也不愿意拿出来的。

    正是这么一种观念,以及这么一种以粮食为硬通货的交易的方式,严重将部分本应该流通在市场上的粮食给保存在了领民的家里,直至即将烂掉。试想一下,若是有了这一部分粮食,罗氏家此时又何必面临无粮的困境呢?又何必在对外攻略时缩手缩脚呢?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领民这一种观念呢?答案就在工坊的这些钱币身上。

    政良准备在领地内建立起一套类似于后世银行的金钱系统,让钱币取代粮食作为领民日常交易的主要中间物品,从而在将诸如粮食等这样的物资财富释放出来外,还在领地内建立一个稳定的钱币体系,让领地内部进入良性发展。

    而此时在领地内也已经具备了实行这个体系的一些条件了。

    首先是罗氏家已经大量铸造了属于罗氏家独有的钱币,并且在领地的日常交易中已经逐步将这些钱币推行到了领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罗氏家法度规定,在罗氏家领地内,只允许使用罗氏家独有的钱币)。况且,罗氏家一直实行回收领民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