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这一番短暂的整顿,许仲令彭城兵复战,令道:闻鼓声有不进者,自后斩之。战有功者,三倍赏。——所谓“倍赏”,就是原本斩敌首一级是赏钱若干,但现在赏钱三倍。

    周泰、蒋钦在整顿了彭城兵的军纪后,没有回到许仲的身边,而是就地作战於彭城兵的前部中,他两人武勇过人,所带又都是许仲的亲兵,亦俱勇士,在和江鹄部的五百兵士合兵后,勇往直前,黄巾军中几无可阻挡他们的人。

    前有周泰、蒋钦等和江鹄部五百兵士的势如破竹,后有张飞及其所带百骑的压阵督战,又有三倍的重赏,在亲眼看过荀军严酷的战时军纪之后,彭城兵的军吏、士卒皆不敢再有退却之念,由是闻鼓声而争赴敌。

    鲁、汶阳黄巾的将领急忙把部中的弓、弩手集中起来,试图以箭雨来遏止江鹄部五百兵士和彭城兵的反攻,却是射不能止。鲁、汶阳黄巾遂大败。卞县城中的黄巾见此情况,遂不再敢出城与战,而是从西门遁出,遁出后,与大败的鲁、汶阳黄巾合在一处,仓皇逃跑。

    在彭城兵、江鹄部五百兵士与鲁、汶阳黄巾激战之时,许仲之所以没有调动本部荀军助战,一个是为了防备城中的黄巾出击,再一个正是为了防止黄巾败后会向北、向西逃窜,如果他们向这两个方向逃窜,那么就达不成驱赶他们西入兖州的任城、东平等郡之目的了。

    所以,在鲁、汶阳黄巾和卞县黄巾合兵后,驻在城北的荀军部即立刻向西截击,断了他们向北、向西逃跑的道路,北去不行、西逃不能,鲁、汶阳、卞县的黄巾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向南窜逃。卞县的南边是泗水,亏得许仲放慢了追击的速度,给了他们一定的渡河时间,这才使得他们在渡泗水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

    追着黄巾渡过泗水后,许仲没有追求扩大战果,而是就如放羊也似,驱赶着这一两万的黄巾向驺县方向去,只在黄巾脱离了这个方向之后,才调兵截击,饶是如此,在驱赶的这一路上,亦与黄巾数次交战,而皆克胜。

    卞县离驺县只有百余里地,黄巾逃命情急,奔逃的速度很快,半日一夜即到了驺县城外。

    早在黄巾於卞县城外败北时,许仲就传了军令给在驺县城外的臧霸,命他进兵至驺县东北。

    故而,当黄巾逃至驺县城外时,本想着可以逃入城中,与驺县黄巾会合,眼前却出现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一幕,臧霸部已然列阵以待。

    於是,许仲部在东,臧霸部驺县东北、也即黄巾败逃部队的西南,而黄巾的败逃部队处於其间。

    如前所述,若是为了全歼这一部黄巾的话,仗根本就不必打到这个地步,早在泗水河北,许仲就可以把这一部黄巾全歼了,可正因为此战的目的是为了驱黄巾西奔,从而使荀贞可以借追击之名而入兖,所以才会有当下的战场情形,而也正是为了此战的这个作战目的,为了使荀贞入兖的借口能够更充足一点,到了这个时候,还不能两面合击,对这部黄巾进行打击,还需要再把驺县的黄巾调出来,以使这支黄巾的规模能够更大一点。

    所以,在包围了这支黄巾后,许仲没有急着展开攻势,而是耐心等待。在这份军报的末尾,他写道:鲁、汶阳、卞县黄巾求救甚急,驺县黄巾已出城,战事如顺,至迟明日即可逐此数部黄巾入兖。

    听到这里,荀贞问道:“兖州有否动静?山阳可有密报送至?”

    :

230 兖州刺史左右难() 
荀贞问“山阳可有密报送至”时,就知,山阳近期必是无有密报送到,因为“驱鲁国黄巾西去,借机入兖”是目前的头等大事,他已有交代,凡山阳有密报送来,必须第一时间告与他知,果然宣康接口说道:“山阳近日并无密报。 ”

    徐卓笑道:“没有密报就是好消息。”

    这话说得不错,山阳如有异动,那么布在山阳的密探就必会有急报送来,而现在连着几天没有密报,就说明荀军与鲁国黄巾的这场战事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兖州方面的警惕。

    荀攸说道:“袁本初与公孙伯珪相争,刘兖州处在其间,左右为难,现下料是无暇顾及其它。”

    刘岱和袁绍、公孙瓒的关系都不错,他既与袁绍和亲,又与公孙瓒同样也是儿女亲家,袁绍甚至把自己的家眷都安置在刘岱那里居住,而为了帮助刘岱抵御黄巾、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刘岱掌控兖州,公孙瓒则遣了一支骑兵部队驻扎在山阳地界,以充实刘岱的武装力量。

    现今,公孙瓒因恼怒袁绍此前用计哄他出兵,结果冀州牧却被袁绍得去的缘故,陈兵於冀北、冀东,有一雪前耻、誓要与袁绍兵争河北之意,两边眼看就要打起来了,那么与他两人都有和亲的刘岱夹处其间,自是就成为了袁绍和公孙瓒竞相争夺的对象,据之前山阳的密报,袁绍、公孙瓒两人遣去山阳见刘岱的使者络绎不绝,当此局面,刘岱自是少不了左右为难。

    一边是袁绍,四世三公,袁家的门生故吏遍布海内,政治底蕴极其丰厚,一边是公孙瓒,兵强马壮,前不久刚以数万之卒大破黄巾数十万,军威正盛,两者该选择谁投靠?确是个难题。

    兖州虽然富饶,民口丰实,可一来地域不大,二来四边没有天险,一旦做错选择,不论是公孙瓒最终取得了争冀的胜利,还是袁绍获胜,两人兵锋转向,以此兖州之地,刘岱万难抵挡。

    所谓“战略机遇”,公孙瓒和袁绍的这场河北之争,仗还没有开始打,但对荀贞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首先,因了公孙瓒的陈兵冀界,袁绍没办法再和孙坚争豫,这就既使孙坚可以抓紧时间用政治或用军事的手段加强对豫州的控制,又使荀贞不必再担忧豫州,可以腾出手来向外发展。

    其次,腾出手向外发展之后,又仍是因了袁绍、公孙瓒的相争,刘岱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了大半,使得他无暇注意荀贞在鲁国的小动作。

    这还是只是眼下对荀贞的两大利好,随着公孙瓒与袁绍争冀战事的展开,可以预见,荀贞必定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荀贞看着地图沉吟了会儿,说道:“山阳既无动静,便传令君卿:击溃鲁国黄巾后,尽起三军衔尾追击,先可至任城而止。”

    荀康等人应诺。

    荀贞又道:“传令玉郎调骑兵五百,令子龙调步卒千人,做好备战。”

    荀攸问道:“君侯是要亲自入兖么?”

    鲁国的战事已经胜利在望,琅琊那边有荀成部就足够了,这两地现下都不需要增派援兵,而荀贞却在此时令辛瑷、赵云两部各调集一些兵马备战,那么他的目的就很明显了,无它,必是有意亲自带兵入兖。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刘兖州现下却是无暇顾及其它,但待我军入兖后,他必会有所反应,此事事关重大,我必须要亲临前线,才好临机置宜。”

    这是之前荀贞就和荀攸等商量过的,因此,荀攸倒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是说道:“君侯令荀将军待平定盐家乱后,就地整编泰山兵,此亦要事。君侯若於此时离郯赴兖,万一泰山兵有变,该如何处置是好?”

    “卿与文若留守郯县,泰山兵如有变,由卿二人全权处置,可以便宜行事。”

    荀彧沉稳,荀攸机变,有他两人留守在郯县,再加上张昭、陈登等徐州本地士人的协助,莫说万一泰山兵有变,便是忽有强敌来犯,也足可保徐州不乱。

    更况且,任城离郯县只有三百来里远,如是真出现了荀彧、荀攸等不能解决的事情,荀贞从任城回郯县也是很快的。

    荀攸等应道:“诺。”

    ……

    便在荀贞吩咐给许仲传令之时,鲁国驺县的战场上,许仲刚刚取得了一场小胜。

    昨天,也就是在给荀贞送军报时,许仲、臧霸两部刚刚完成了对卞、汶阳、鲁诸县黄巾败兵的夹击包围,过了一夜,在今天上午辰时,被围的黄巾试图突围,但被荀军给挡了回去,继而,驺县城内的黄巾出城来救。

    许仲刚刚取得的这场小胜,便是在与驺县黄巾作战中取得的一场胜利,——准确的说,这场胜利不是许仲取得的,而是臧霸取得的。

    臧霸列阵於驺县的东南,他的部队是面朝西北方向的卞、汶阳、鲁诸县黄巾败兵,故而乃是背对驺县的县城,驺县城内的黄巾看到了这一点,认为这是臧霸部的劣势,所以决定出城,同时为了增加取胜的把握,他们几乎是倾城而出,精卒加上老弱,加上裹挟的城中居民,至有数万之众,声势甚大。

    除掉用来阻截卞、汶阳、鲁诸县黄巾败兵突围的兵力外,臧霸手头可用来抗击驺县黄巾的部队只有不到千人,两边稍一交锋,臧霸部的阵型就摇摇欲破。

    许仲登高观战,看到这种情况,立即遣孙河率本部兵卒往援,并从张飞部抽调了百余骑,亦遣去援助,但在孙河、张飞部抵达这片战场前,臧霸却竟是已经稳住了阵脚。

    有道是“慈不掌兵”,臧霸稳住阵脚的方法与之前许仲稳住彭城兵阵脚的手段相似,只是比许仲的手段更加残酷:他先是以百人逆击驺县黄巾,战不克,凡撤还者,他尽数斩之,然后又遣了百人,仍是令逆击驺县黄巾,这一次,这百人争先赴敌,无有退者,遂略破驺县黄巾的锋线,臧霸继之亲率勇士百人,随后复击,乃将驺县黄巾的前部攻破,稳住了己军的阵线。

    这时,孙河、张飞部抵至,三部合力,又一次对驺县黄巾发起攻势,这一回彻底打垮了驺县黄巾的这次进攻阵型,由是,取得了一场不算太大的小胜。

    :

231 徐州将军逐敌易() 
臧霸、孙河和张飞部的那百余骑兵在与驺县黄巾激战的时候,卞、汶阳、鲁县的黄巾联兵趁机再一次试图突围,而荀军在许仲的指挥下,再一次顶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