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将军令乡里,诞婴儿者免赋役,百姓称颂,为将军歌,本亭於前几天有一家诞婴,言‘荀父所长’,以将军之姓为婴名,名为荀女。”

    婴指女童,儿指男童,因是个女童,故而名之为“女”。

    荀贞笑顾荀彧,说道:“不使贾伟节专美於前,此亦弟之功也。”

    禁杀婴儿,免诞婴儿之家的赋役,是荀贞和荀彧共同定下的州策。

    贾彪补新息长,令县,杀婴儿与杀人同罪,数年间,人养子者千数,生男名为“贾子”,生女名为“贾女”。贾彪兄弟三人,号称三虎,荀爽兄弟八人,号称八龙,荀爽与贾彪早年齐名郡,而两人不相能,荀贞对荀彧说的“不使贾伟节专美於前”,意即出自此处。

    岑晊因不理朝廷大赦,杀掉了桓帝美人外亲张某,并诛其宗族宾客二百余人之故,牵累到了他的长吏成缙,致使成缙死在狱,随后,岑晊逃亡,亲友多隐匿他,只有贾彪闭门不纳,说他是“要君致衅,自遗其咎”,恨不能“奋戈相待”。贾彪对待岑晊的态度很合荀贞的心意,

    对如岑晊这类徒有声望,实无担当,为一己之名,不顾旁人的“清流之徒”,荀贞厌恶至极。

    荀彧知荀贞其实是颇佩服贾彪的,明白他这是笑言,因便也笑道:“‘贾氏三虎,伟节最怒’。兄与弟间,兄德为高。”

    荀贞哈哈大笑。

    多活一个婴儿,多救一条鲜活的生命,待十五年、二十年后,婴儿长大成人,也能为日后的重整山河多增一分元气,於国、於州皆有利,看到自己的善政出现了成效,荀贞心情不错。

    他问亭长:“还有别的谣言么?”

    亭长答道:“将军部曲军纪严明,从不扰民,百姓亦为之歌。”

    兰陵附近有驻军,本是刘邓部,刘邓从荀谌南下九江后,荀贞令赵云调了别部入屯此地。对部曲的军纪,荀贞是很有信心的,从起兵日起,荀贞一直严抓军纪,主掌军法的夏侯兰、现於幕府监别部司马以者的时尚,两人深明荀贞心意,可谓左膀右臂,在军法的执行半点不容情,无论贵重与否,只要触法,必惩不贷,别的不说,只於今军的诸校尉们,有好几个曾受过夏侯兰的军法惩处,亲贵如辛瑷,也被时尚处以过罚金的判罚。

    法之所及,虽贵重不能免,执法如此严格,军纪当然严明。

    荀贞又问道:“还有别的谣言么?”

    亭长一下想不出该说的,急得满头大汗,越级越是惶恐,不由两腿发抖。

    荀贞笑道:“君掌一亭,职在捕贼,怎么能没有胆量呢?这般胆弱,如何卫护亭部百姓?”

    亭长急生智,答道:“将军神威,使小人汗出如流。”

    荀贞一笑。

    这个亭长的回答倒是让荀贞想起了一个尚未见世、可能也不会再见世的典故。

    曹丕召见钟繇的两个儿子,此二子时年方各十二三,一个脸出汗,一个没有汗,曹丕於是分别问之,一答言“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一答言“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急智如是。

    又由此典故,想到了钟繇。

    荀贞心道:“董卓既被诛,元常不知王允命不长久,或存得大用於朝的念头,因不愿与友若、赵公来徐,也是难免。王允被杀之后,长安兵乱,却也不知会否波及到他?”

    钟繇本是没有受到波及的,但现下多了一个荀贞,此事却说不好。

    荀贞想了一想,觉得自身远在徐州,关而今自成一体,他应是尚且影响不到长安的变局,又心道:“元常聪明,他在朝的职位不算高,又能明哲保身,想来应会无恙。”

    天子在处,即为国家枢,钟繇不愿离开朝廷,是有他的考虑的。居朝至少有两个好处:亲近天子与诸公卿,有利养名望;州郡使者来京,与之交通,给予帮助,能够结交诸侯於外。——当然,这两个好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拿到的,非得有如钟繇一般的能力、见识不可。

    见这个亭长惶惧不堪,荀贞也不留他受罪,不复再问,挥了挥手,叫他退下,回顾邯郸荣,笑道:“公宰吾闻卿治郡以严先,郡人呼卿‘严虎’。此亭长战战兢兢,莫非是因卿之故?”

    280 次室亭遥寄李

    邯郸荣答道:“严者非我,法也。荣治郡非是以‘严’为先,而是以国法为先。民如犯法,荣依法不宥,不犯法,何惧之有?此亭长战战兢兢无关荣事,其自胆小耳。”

    邯郸荣一向直言,有什么说什么,无所隐,荀贞知道他的脾气,受到他的“顶撞”,也不生气,但是佯装不满,问他道:“卿既以国法为先,卿食客有触法者,缘何不治?”

    出郯县后,荀贞先召州府部东海从事史诺,细问东海郡县长吏这数月来的施政情况,在襄贲、兰陵两县,荀贞除召见他们的长吏、大吏之外,另叫州府主簿陈仪私下察问县的吏员,又叫从行的州府儒林从事荀愔、程秉、孙乾等察访县的右姓、豪强之家,问以郡县政事,并从幕府舍人挑了几个年长的,命微服访乡里,察听民谣。

    综合各路听闻,对襄贲、兰陵两县长吏的施政,并及邯郸荣在郡的施政都有了大概的了解。

    有关邯郸荣方面,得到最多的是:其所用吏多苛刻者,深密,勒法为绳,虽士、豪触则必究,而他本人的食客此前有触犯律法的,他却仅是略作小惩,未有严治。

    是以,荀贞有此一问。

    听了荀贞这类如质问的一问,邯郸荣从容自若,答道:“食客者,荣监郡之爪牙耳目也,已为郡吏民辱詈,偶有触小法,荣如再治之,恐伤忠犬之心。这与荣与将军是一样的。”

    邯郸荣自荀贞的忠犬,这话非但不为过,而且很恰当。早年在赵国,为给荀贞募粮,他对本县的强豪下手狠辣,於今在东海,为落实荀贞的政策,如之前的“放奴婢为民”,他又不惜骂名,对郡的士、豪欲擒故纵,得“诡谲”恶称。

    观其以往和现今的种种作为,“忠犬”二字,当之无愧。

    荀贞因乃一笑,不再追究他宽宥食客的行为,改以语重心长,对他说道:“公宰,治以法先不为过,然今方用事海内,创基业於徐,正赖士、豪之力也,可稍纵,务以明而且仁。”

    邯郸荣免冠下拜,谢罪,说道:“将军肇台在徐,志望高远,将有事於天下,荣岂不知?只是我天性如此,不觉间有违了将军的心意。自兹而后,必遵将军训教,政仁且明。”

    荀贞把他扶起,柔和地看向他的双眼,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臂,说道:“人言不足畏,人言亦可畏。子曰‘过犹不及’。卿当於此间做到心有数,把握好度。”

    “诺。”

    果如邯郸荣说的,自此以后,他治郡施政虽仍改不了用法家之术,但的确宽松了许多。

    荀彧所说的,闻有人言邯郸荣贪墨,召史诺见时,荀贞也听史诺说了,包括陈仪也在县吏,荀愔等也在县右姓和豪强那里听说了此事,可当寻究到底邯郸荣是怎么贪墨,又或是谁给他行贿了时,却又没有一个人能道出一个具体的事例。

    荀贞由是了然,这大约是因邯郸荣治郡严苛,得罪了不少郡人,故此引起了这个谣言,以坏他名声,所以,也不再叫人追查此事,并於当下对邯郸荣说了“人言”云云几句话。

    在亭舍里转了一圈,荀贞兴头已尽,遂与邯郸荣等出亭,在亭门口,瞥见了几张贴在板壁的通缉,为犯人画像,下为该犯之姓名籍贯、体貌特征等。

    荀贞驻足其前,饶有兴致地看了看,顾对荀彧等说道:“昔在繁阳亭,我尝於亭塾见宣高之像,说来也是故交了。……只是,我识他早,他识我晚。”说着,哈哈大笑。

    顿於板壁前,荀贞临出亭门,回视亭舍内,看到亭长带着求盗、亭父、亭卒等一干人正冒着烈日,伏拜在舍院的地,恭送他离开。徐州连年数经战事,这个次室亭的亭舍简陋,环境不如当年的繁阳亭舍,亭人衣服破弊。荀贞不觉叹了口气,忽然想到了陈褒、江禽。

    “阿韦。”

    典韦提着双短戟,步至近前,应道:“在。”

    荀贞指向舍院墙边的那棵果树,却是一棵李树,已然结果,间有熟者,令道:“摘些下来,遣人给公道、伯禽送去。”

    当年在繁阳亭的故旧们,各有际遇,如今从在身边的只有陈褒、江禽二人了。人於世间,如果想有大发展,能力与机会,此两者皆不可缺,有了机会,能力不足,见识浅短,便如大浪淘沙,早晚是会被淘汰掉的,只有真有能力、见识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脱颖而出。

    杜买、二繁已不足道,便是陈褒、江禽,也因脾性之不同,於前程产生了不同,陈褒豁达慷慨,机智谨密,得荀贞所喜,亦为诸将所亲,其在军的地位已高於江禽,前程必然似锦。

    荀贞命取来纸笔,也不入门侧的小塾内,使人把纸按在板壁,便如此,提笔给陈褒、江禽写信。先给江禽写,写道:“行州至次室,睹此亭李,思顾繁阳。”又给陈褒写信,写道:“此次室亭之李也,沉於寒水,可以消暑。”两封信都写得很简单,之,情意深沉。

    写好,封毕,荀贞即遣人分给江禽、陈褒送去。

    数日后,陈褒、江禽相继收到了信。

    陈褒读完,把信细心地收好,令人取来寒水,独於帐内,沉李自食;江禽读完,欢喜不已,唤左右亲近者来,分食李子。两人性格不同,得信后的举动也不同。

    这且不说,只说荀贞给他两人写过信,意犹未尽,诗兴大发,又写了一句诗赠给邯郸荣,写道:“飞黄腾达去,哪里顾蟾蜍?”情深意切地对邯郸荣说道,“君臣如友,贵在交心,卿是何等人,我知道,郡有谣言,卿不必介怀。”邯郸荣感动十分,应道:“诺。”

    飞黄者,骏马也;蟾蜍者,造谣言之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