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劭叹道:“明公真仁厚主也”

    荀贞一笑,问程嘉:“卿可能完成此使命?”

    程嘉心知,这件差事,荀贞不交给别人,而仍是叫他去办,往表面讲是给他“将功赎罪”的机会,往深里说,则是不以张昭、许劭的批评而责备他、依旧对他充满信任的表态。

    他下拜伏地,大声说道:“必不辜负明将军信用”站起唤堂外吏卒进来,把摊在地的百金收拾起来,再又向荀贞行了一礼,倒退出堂,转过身,下到院。

    荀贞次是在臧霸营差遣的程嘉,现下是在阴平县寺的堂听的程嘉之回禀,出到外边,程嘉啐了口,回顾了眼堂,看张昭、许劭两人相对高座,一个高冠佩剑,正襟危坐,俨然直臣气宇,一个褒衣宽袖,状态风雅,十分名士意态,遥观若柏梅相映,顿自觉形秽,越是衔恨,恨恨地说道:“他两人当众恶言,不给我留情面,也休怪我不客气”

    说完,他转回头,挥袖昂首步去。

    张昭蹙眉看程嘉离去,又见他於堂外略顿足,回顾堂了眼,之后扬长而去,摇了摇头,像是想要说些什么。

    一个是亲近旧臣,一个是今之股肱,荀贞不愿张昭与程嘉因此事而生隙,便故作未见他的神态,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展颜笑对许劭,说道:“许公,我闻早年故司隶校尉应世叔尝谒袁彭城,见彭城的车夫半面,后数十年,於道相遇,应世叔识而呼之,此事可真?”

    “袁彭城”指的是今之沛国相袁忠的父亲袁贺,“故司隶校尉应世叔”是今之泰山太守应劭的父亲应奉。袁贺曾任彭城国相,应奉时年二十,去拜访他,袁贺的车夫把门打开了一条缝,应奉只看到了他半张脸,数十年后,两人在路碰见,应奉仍记得此人的模样、名字,一眼认了出来,当面呼之。所谓“半面不忘”,典即出此。

    许劭与应、袁俱皆同郡,知晓此事,答道:“自无虚假。”

    荀贞叹道:“应司隶早慧,为汉名臣,应泰山亦年少知名,博览多闻,真是当世名族”指着从坐堂下的陈群,问应劭道,“长少即聪达,孔北海与订交。公以为,长和应司隶少时起来怎么样?”

    许劭说道:“长从容之士,命世之才。”

    陈群离席自谦,说道:“设如吾郡之才,若、志才、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世并无对。群鲰生樗栎,不敢受许公谬赞。”

    荀贞哈哈大笑,说道:“若、志才、公达与我诸兄固当世无对,卿亦恰如许公所论,‘从容命世’才也”挥了挥手,叫陈群归座,笑问许劭,“许公可有意与我共入彭城么?也许会像应司隶一样,公也在彭城留下一段佳话。”

    荀贞提应奉,是为了不让张昭再批评程嘉,毕竟现而今,他帐下的冀州士人和徐州士人都有很多,一个是“故吏旧臣”,一个是“本地土著”,居处高职,握有重权的皆有不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地方,四个国相,邯郸荣是冀州人,王朗、陈登是徐州人,四个郡丞,栾固、糜竺分为徐州和冀州人,再一个州府里,州府地位最高的几个从事,张昭、张纮都是徐州人,门下亲近吏,主簿陈仪是冀州人,可以说,冀州、徐州这两个士人集团的规模而下是仅次於颍川士人集团的,势均力敌,万一张昭、程嘉因此生隙,他两人不和事小,导致冀州、徐州两个士人集团产生矛盾,那麻烦大了,所以,荀贞故意提起应奉,从而转变话题。

    但提完应奉,又说及陈群,却不再是单为转变话题了。

    自虑及士林清议之风,担忧舆论会不为自己掌控之后,荀贞一直想方设法地提升自家人在徐州士人的名气,向许劭问及陈群,请他评论陈群的能力,其意图便是为了进一步地提升陈群之名声。陈群聪颖,起身自谦,既显示了谦虚的美德,又把荀彧、戏志才等捧了一捧。

    荀贞心满意足,愉快地携许劭、张昭等,南去彭城。

    臧霸、阴平的长吏、藏艾等把荀贞等送到县界,也即到了彭城国的界外才停。

    阴平与彭城国的傅阳交界,傅阳向东六七十里便是彭城都尉的屯驻地武原,高甲引兵士数百,与傅阳的长吏、县丞等一道在傅阳的县界迎待。糜竺本该也来迎接的,但因了程嘉奉荀贞令又至郡府,一时差事还没办完,所以不得到郡界来迎,然遣了他的主簿代替恭候。

    高甲、高丙兄弟两人皆为悍将,一善大戟,一善强弩,每临战,兄弟二人推锋争死,早年在乡时,便被乡人称曰“大戟强弩不能当”。荀贞称赞他俩是“吾之拼命二郎”。荀贞为赵国尉,此兄弟二人并在骑军,为辛瑷副,后战功积多,渐各得以别领一部,高甲继任甘宁,高丙现为假校尉,再进一步的话,两人也都将是二千石的校尉高职了。

    高甲今年三十五,高丙年轻点,也有三十二了。

    屈指算来,二人从荀贞征战已有八九年之久。

    在高甲等的护从下,荀贞等来到傅阳县城。荀贞虽是不好扰民,然此次行州的一个重用目的是为了“彰显威仪”,故此大张旗鼓地进了城内,来到县寺。

    到县寺,荀贞屏退余人,独留高甲,叫他到案前近处坐下,熟视他良久,叹了口气。

    高甲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问道:“将军缘何叹气?可是甲有做的不对之处?”

    “倒非是卿有过错,只是有一事,我有意交卿去办,却又不知卿能否办好,故而叹息。”

    高甲性悍,闻言之下,顿时起身,伏拜在地,高声说道:“将军一令之下,甲死而不畏”

    荀贞又叹了口气,说道:“我是怕你急躁,所以才不知该否将此事交卿办处。”

    高甲说道:“甲虽性急,却知轻重。将军有何令,尽请示下,甲定遵从。”

    荀贞转颜为喜,说道:“好有你这句话,我放心了。薛君今辞,彭城国郡兵数千,不可无主将,我意汰其老弱,留可用者,收部分入州兵,使屯东海,卿为彭城都尉,余下的付与卿统,以镇彭城,卿可能完成此任?”

    彭城郡兵久从薛礼,薛礼今辞,郡兵或会有不服的,此其一,薛礼治彭城数年,郡有受其恩惠者,亦有可能会不服生事,必须得有勇将镇压郡,这项任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高甲应道:“一定不让将军失望。”

    荀贞笑道:“起来罢,且落座。”

    高甲起来,重又落座。

    荀贞和他说了会儿彭城郡兵的事,指导他该如何统带才能恩威并施,以最快的时间收得彭城郡兵之心,说毕,高甲面带扭捏,欲言又止。

    荀贞问道:“卿可是有何顾虑?对我无需隐瞒,畅所欲言。”

    高甲答道:“该如何治彭城郡兵,将军已指点清楚,甲遵照执行,没有什么可顾虑的,只是、只是……。”

    荀贞笑道:“卿向来豪直,何时变得吞吞吐吐了?”

    “只是甲自觉名贱,不符都尉之职。……求将军为甲赐一佳名。”

    荀贞哑然失笑。

    西乡旧人从荀贞者,因俱出自乡野,名多不雅,如许仲,换成后世的话说,是“许二”,高甲、高丙兄弟,是“高老大”、“高老三”,又如任犊,以畜为名,等等,现今他们各居位不低,有的难免会嫌自己的名字不好听了,一向来求荀贞赐名的颇有不少。

    高甲这也是按捺不住,终於亦向荀贞求名。

    荀贞给西乡旧人起名的不少,许仲的今名许显是他起的,对高甲自无不允之理,想了下,笑道:“甲者,始也。《易》云‘先甲三日,谋也’,用以‘谋’名,字以‘先甲’,卿意可否?”

    荀贞说的,高甲也听不懂,低声念了几遍“高谋高先甲”,深觉口,大喜之极,伏拜谢恩。

    荀贞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为将者,当谋而后动。卿好勇,日后宜动前先谋,莫愧此名”

    高甲应诺。

    定下彭城郡兵的统属事,荀贞即遣高甲回武原拔营,命他拔营后,带部曲再来傅阳,然后召荀彧等来见,察问傅阳县的长吏政事。

    在傅阳宿了一晚,次日,高甲提兵至。

    荀贞携之与荀彧等出傅阳,向西南行,两日后,到了彭城县。

    :

283 西邻北接豫与兖() 
帝尧时,彭城为大彭氏国地,传说寿八百年的彭祖即大彭氏国的开国之祖。大彭氏国至商而亡,其后,彭城先后被徐、宋、卫、楚占据,一度成为宋的国都,始称“彭城邑”。秦置泗水郡,设彭城县。楚汉之际,楚怀王孙心曾都彭城,后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也都於此。

    前汉,彭城为楚国地。楚国疆域最大时,是在韩信为楚王的那一年,尽王淮北之地。宣帝时,楚王刘延寿造反,失败自杀,楚国更为彭城郡,二十年后,宣帝徙封亲子刘嚣王此,仍以楚为国号,此时,楚国的辖地已大为缩小,只有七县,今时还少。

    本朝,世祖封皇子刘英为楚王,增广戚县与之,两年后,又以取虑、须昌二县之地益之,取虑后归下邳国,须昌远在东平国,楚国的实际辖地是八县,今之彭城国便是承此八县之地。彭城的国名来自和帝时,传继至今,已是第四世,现任的彭城王刘和在位至今有四十余年了。

    泗水经彭城国北部的广戚流入,经彭城、吕县向东流出,汳水经沛国的萧县进入彭城国,在彭城县附近与泗水合流,——汳水即后世之汴水,魏晋之后,因此水地处京都附近,讳言反,而反、卞古音相通,遂改称汴水。彭城地处於汴、泗的交汇之所,水运发达,商业蓬勃兴盛,河密布,不缺水,农业也不错,手工业繁荣多样,堪称是泗水流域的一大经济都会。

    经济好,战略地位也重要。

    其地冈峦环合,汴泗交流,北入青、兖,西通豫州,自古要害必争之地,南北相争,常以彭城为攻守,北得彭城,则能俯视淮泗,南得彭城,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