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规模较小的,另一个是向西北通到骆马湖的长渠,此渠等建成之后,长约有二百余里,能够灌溉农田近万顷,这两个水利工程,明显后者的意义和作用更大,因而荀贞也把巡视的重点放在了此处。

    正值农忙时候,为了不影响收成,水利方面的建设有所放缓,施工地仍在挖掘、建造渠道的民夫不多。烈日曝晒之下,行路尚汗出不止,更别说干体力活了,这些民夫尽管打着赤膊,只穿了犊鼻裤,仍是一个个汗如雨下。

    荀贞吩咐负责的吏员,令道:“需得注意防暑,给役者的日常饮水要供应足。”

    吏员应诺。

    荀贞远眺四方,指着水渠通向的西北方向,对张昭等人说道:“此渠建成之后,灌田可达百万亩,一年我州便能多得粮百万石,无论是用於军资,还是用之民生,都将大有裨益。”

    张昭等皆道是。

    张昭笑道:“如能如蒲阳陂之田,一年之所多得,何止百万石也”

    这条在建的水渠所通经之地域并非没有农田,只是现下这块区域没有足够的水资源可用以灌溉,所以亩产量稍低,待水渠建好,水资源充足了,随着灌溉得到保证,亩产增加一石左右应是可以达到的。张昭所说的蒲阳陂是下邳郡内,位处在徐县北界的一处有名陂塘,是由名臣张禹在章帝年间出任下邳相时兴建的,距今约有百年了,修成之后,成熟田数百顷,后垦至千余顷,种植水稻,产量最高时竟然达到了一亩十石之多,实为罕见,要知,今之亩产等土地只有三石,好的土地也不过四五石,条件最好的城郊之地也才五六石罢了。

    荀贞心知,蒲阳陂附近的田地能够达到过亩产十石乃是各方面因素汇合在一起才能偶然一见的,断难成为常态,更别说在其它地方复制了,知张昭此话不过是凑趣之言,因一笑了之。

    次日,荀贞率众离开淮浦,沿淮水西行百余里,南渡而下,至淮阴。

    淮阴南边也有一条水渠在建,这条水渠是从淮阴西南边的后世之洪泽湖湖区引水向东北,穿过邗沟,直达广陵境内的海西县境内,等完全建成后,长亦有二百余里,也可以灌田近万顷。

    邗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伐齐而开凿的一条沟渠,乃是第一条把长江和淮河连通在一起的运河,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荀贞攻陶谦时,曾经利用过这条运河给荀成部输送军资。

    在淮阴停驻了两天,乐进等返回下邳的郡治,荀贞领荀彧等改走水路,泛舟邗沟,继续南下,入了广陵郡界。广陵太守王朗、广陵丞李博、监广陵军事的徐荣等在郡界相迎。蒲沪现在广陵,也随之共迎候荀贞。关羽驻兵堂邑,荀贞特地提前传檄,把他也召来相见。

    荀贞对广陵是太熟了。

    顺水乘船,他立於船头,观看沿途景色,忆及初到广陵时,又回忆年初攻徐时,颇有感慨。

    王朗、荀彧、戏志才、张昭等臣,辛瑷、典韦、关羽、太史慈等武臣分侍於荀贞的两策,并及郡的右姓名士跟着王朗来的俱皆衣冠相从。

    清风徐徐,带起诸人的服带飘扬,河边的行人、农人遥观见之,都觉盛丽。

    广陵最著名的冠族大姓有五个,号为“雷、蒋、谷、鲁,刘最为祖”,与刘繇、刘晔等一样,广陵的此刘也是汉室宗亲,有的是前汉广陵王之后,有的是本朝广陵王之后,现为郯县令的陈矫即是出自刘姓,后因过继给舅氏,遂改姓陈。

    说起陈矫,倒是还有一桩公案,他与现为州部琅琊从事的徐宣同为广陵人,齐名郡而彼此不和,陈矫娶妻刘氏,算是他改姓前的同族,徐宣因此而常讥讽之,还为此给荀贞打过陈矫的小报告,不过荀贞既喜陈矫之才,也重徐宣之能,故而亲自调和他两人的关系,虽没能使他两人和好亲善,却也至少使广陵郡、州不再有人议论陈矫的这桩婚姻了。

    随从荀贞行州的州督军从事陈端、簿曹从事秦松、部彭城从事吕岱以及部琅琊从事徐宣等都是广陵人,荀贞把他们召至近前,示意他们观看河两岸的景象,笑问道:“卿等从我至郯,算来也都离郡差不多半年了,今回故乡,望此景、人,可还熟悉?”

    邗沟东为射阳,射阳北是海西,徐宣家在海西,熟悉邗沟一带的情况,往昔他在广陵郡府供职,有时休沐还家,前半的路程便多是乘舟邗沟,走的此条水路,他四望多时,摇了摇头。

    荀贞略微惊讶,笑问道:“怎么?才离郡半年,竟已有陌生之感了?”

    徐宣答道:“也不是景色陌生。”

    “那是什么?”

    “宣细观之下,觉得之年前,两岸的树木似有增多,人烟也浓密了些。”

    听徐宣这么说,荀贞又观望了会儿两岸的人烟,果是如此,便召王朗近前,笑对徐宣说道:“此王太守之功也”问王朗道,“近月郡的民户可是又有充实?”

    王朗任以来,诸项政事皆举措得当,尤其在招徕流民这一项为各郡之最。

    依据广陵郡府的报、部从事的核实,还有主管各郡户曹的陈端之统计,每个月都有不少的流民落户广陵,落户的流民口数最多时甚至超出了流民落籍最少之郡的一倍多。

    :

292 陈国相襄军第一(一)() 
王朗答道:“本月至今,落户的流民数近有二百,起月少了些。 ”

    荀贞问道:“流民多是哪里人?”

    “有汝南来的,也有从吴、丹阳、九江、阜陵来的。”

    徐州周围的兖、豫、扬、青这四个州,兖、青二州黄巾横行,豫州境内虽少黄巾,然豪强林立,尤其汝南,辖地既广,郡内的士人、豪强又分与二袁通声息,各县的地方势力是最多的,少数的县邑甚而形同割据,扬州没有黄巾,但盗贼、宗豪多,九江、阜陵有郑宝等,丹阳现有祖郎、焦已等,吴郡有严白虎、邹他等,各聚众呼啸山湖,或集结宗族子弟盘踞县乡,时有掠夺别县、互相攻伐之事发生,民不能安,因而此四州内都有百姓逃离,广陵与汝南、吴、丹阳、九江、阜陵俱接壤,王朗在广陵又设法举措地大力招徕流民,这几个郡遂有不少百姓都流入了广陵。现今荀谌去了九江当太守,王朗不太好再从九江、阜陵一带诱招流民,连带着从吴、丹阳来的流民也略有减少,因是这个月的流民落籍数不如个月多了。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豫、扬风俗不同,此两地之流民,君宜分别安置,不可使之混居。”

    “流民”不是单独的人,有的是同乡,有的是同族,如把扬州、豫州的流民安置在一处,此两地风俗不同,语言有别,最重要的士人有地域观念,农人更有地域观念,为争好田、水源,他们极有可能会出现各自与亲友、乡人抱团,进而与对方展开械斗的情况,是以,荀贞嘱咐王朗要把不同地域的流民分开安置。其实,这不用荀贞交代,王朗自会知晓。

    他答道:“正是如将军所嘱,朗把广陵划为东西两片,邗沟以西用以安置豫民,邗沟以东用以安置扬民。”邗沟由南到北,贯通广陵,大体把广陵平分成了东西两半。

    荀贞抚髭颔首,笑道:“君娴熟政事,这些政务自是不需我交代。”

    王朗早年师从杨赐,因通经得拜为郎,任满,除甾丘县长。平二年,杨赐去世,王朗弃官为杨赐服丧。郡举孝廉、公府召辟,他皆不应,后来陶谦主政,举他为州茂才,辟为州治。治从事,相当於郡之功曹,主管州府人事。观王朗过往的仕宦经历,在过朝,治理过县,又任过治这样的重要州职,确是熟悉政事。这也正是荀贞表他为广陵太守的一个主要缘故。

    邗沟入广陵境,经平安、高邮、海陵,全长二百余里,至长江而止。

    邗沟入江的口岸处,海陵县地界有一地名叫东陵亭,此地因两个人而颇知名於世。

    一个是秦末的召平,召平是广陵人,被封为东陵侯,秦亡之后,他成了布衣,为衣食故,乃种瓜长安城东,其瓜甜美,被时人谓之“东陵瓜”;另一个是位名为杜姜的女子,此女是广陵郡海陵县人,和吕岱同郡,据说有道术,能易形变化,隐显无方,后传说升天,成了仙人,号为东陵圣母,吴楚之地,好巫祝、方术,俗多淫祠,便有人在东陵亭这里给她立了庙祠。

    荀贞前些时在彭城,传檄各郡,命控制浮屠的发展,又令各地破除淫祠,东陵亭的这个东陵圣母庙也在被破除之列。荀贞从邗沟下来,路经东陵时,特地去看了一看,见已被王朗破除得干干净净。荀贞在赞赏了王朗闻令而动的执行力后,问他道:“民可有怨言否?”

    王朗答道:“破庙时,庙祝妄言会招来所谓东陵圣母的谴罚,聚众阻碍,郎闻之,亲至庙,与庙祝约,如果真致罚,郎愿身受,并限以三日之期。”

    荀贞笑问道:“可有罚至么?”

    “又哪里有什么谴罚了?破庙三日,郎安然无恙,海陵县民遂皆归家,无有再信此东陵圣母者矣。”

    “那庙祝呢?”

    “郡府有吏言,请我以‘妖言’治之。郎怜其愚昧,恕而未究。”

    “妖言”是一项罪名,妖言惑众之意,按此罪,重可处死。王朗治郡务以宽恕,疑罪从轻,即使犯下刑事罪的,只要存在疑点,证据不足,也多不重处,这个庙祝虽然聚众阻碍破庙了,但没有给郡造成实际的破坏,他当然也不会听从郡吏的建议,给此人以严惩了。

    闻得王朗此言,荀贞想起了昨晚与李博单独相见时,李博给自己说的一番话,李博当时说王朗在郡,十分优容士吏,举了几个郡吏、县长吏以及士人触法的事例,而王朗皆未严治。想起此节,荀贞因从容笑道:“治郡宽恕虽善,然君旧名不可忘也。”

    王朗本名严,后更名为朗。

    荀贞此话之意很明白,治郡该宽恕的时候要宽恕,但该严格的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