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厮伞⒊陆米愿屑げ灰选

    由东阳再往北,渡过淮水是淩县,此是广陵最西北角的县邑,年初攻下邳,赵云即是由此而为兵出的。荀贞不打算去这个县了,接下来他要转向西行,再入下邳境内。之前他巡视下邳时,是由下邳县直接向东,没有巡视下邳郡南部的诸县,放在了此时再去。

    临别之际,荀贞召来王朗,又命把卫旌叫来,笑对王朗说道:“此子好学,既仍愿留在郡学读经,可任其留也,待州学建成,再召入州。君日常有暇,可代我常考问他,如日有进步,不需告我,倘有退步,可传檄我知,我当斥责之”又笑问卫旌,“可否?”

    前年荀贞初临广陵,视察郡学,喜卫旌诵读不倦,本欲辟为童子吏,而被卫旌以学业未成所拒,此次行州到广陵县,荀贞再次视察郡学时,专门考问卫旌,觉其果有小成,便将他辟为了幕府的舍人,卫旌仍以学业未成拒绝,但荀贞因有意将地方官学制度化,需要一个由头,所以这次却没有再任由他拒绝自己,而是下达了辟用的檄,不过允许他仍留在郡学读。

    卫旌今年十五岁了,昂然而立,应道:“如有退步,甘领将军责罚。”

    王朗笑着应诺。

    荀贞从容说道:“景兴,而今战乱,风俗凋薄,愈是如此,愈当重教化,是故我前年虽郡府无钱,仍大力兴倡郡县学校,今行广陵,见君亦重教育,我心欢喜。然以我观之,似尚不足。”

    王朗肃然问道:“何处不足?敢请将军示下。”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我与君皆重教化,学校庠序遂盛,而如当君离任,还能盛否?却是不好说。此其一不足。学、校经师虽众,却不能每日开课,学子如卫旌者,竟时有欲学而不得。此其二不足。我考察学、校经师,良莠不齐。此其三不足。”

    王朗说道:“将军所指,朗有同感。”

    “我意对此三弊加以纠改,君意何如?”

    王朗喜道:“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旋即又犯疑,问道,“只是不知明将军意欲如何改?”

    :

296 陈国相襄军第一(五)() 
荀贞说道:“广陵各县的县校里边,经师数量不一,学生有多有少,我意把各县校及郡学的经师、学生数量都固定下来。 ”

    “请将军示下,如何固定?”

    “大县立学掾二人,学史三人,小县立学掾一人,学史一人。学掾、史俱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简言之,需德才兼备,学掾年限四十以,学史用年三十以者,若道业夙成,可不拘年齿。”荀贞顿了下,接着又道,“至若郡学,五经掾各二人,史各三到四人,此外,可再设传授律法之学掾、史一到两人。”

    掾为正,史为副,学掾、学史,用后世的话说,是教授和助教。

    王朗应道:“现郡学有五经掾、史共计近二十人,各县学掾、史少者亦有一人,稍作补充能达成将军的要求了。”

    “学生这一块儿,小县可定以三十之数,大县可定以八十之数,如县求学的乡人多,超出此数亦可,但需经郡学的考察、批准。……目前郡学有学生四百余人,对否?”

    “郡学目前计有学生四百一十三名。”

    “可暂定以五百之数。不拘贵贱、不拘地域,只要通过考试即可入学。”

    郡学不是随便任何人都能进的,至少要有一定的经学造诣,所以入郡学需要经过考试。

    王朗应道:“诺。”

    “经师确定下来之后,当如官吏轮值,每天都需授课,五日休沐一次。夏季农忙时可给师生放假一月。月底要有小考,每三个月要有一次考,年底大考。考题出卷,小考由经师出题,考由郡学与郡长吏共出题,年底大考的题目由州学出。……君意可否?”

    王朗敏感地意识到,荀贞对郡学、县校的改革必不仅仅是对学制的改革,应是有更深的涵义,只是此时正全神贯注地听荀贞讲话,他一时间难以分神对此进行深思,应道:“将军此制明了,兼顾各面,如按之实行,必能提振广陵学风,朗无异议。”

    荀贞看了他一眼,笑道:“如欲提振学风,只靠授学是不够的。郡县贫家甚多,凡有贫家子弟入学者,入县学,给衣食,入郡学,再免其家劳役一人。如何?”

    王朗向来看不起那些有好施之名,却不恤穷贱的所谓“豪侠”,所以他为人称不“好施”,但经常用财物周济困急,此时闻得荀贞帮助贫家子弟之言,他顿觉深合自家脾性,赞叹说道:

    “将军照顾贫家,仁厚之举,此百姓之福。”

    所谓贫家,即家訾在万钱以下的,乃是赤贫之户。

    荀贞给贫家子弟衣食、免其家劳役一人这个政措,其实只是做出来好看,荀贞自己也知,必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试想一下,贫家之民连饭都吃不,又怎么可能会甘愿少掉一个壮劳力,让之去县校读?算有愿意的,可入县校与入郡学一样,也是需要经过考试的,最起码得认识字,有基础的化水平,要不然,难不成经师还要再手把手地教学生写字?只此考试一条,断绝了九成九之贫家子弟入学的可能。

    一项政措的实施,首先需要考虑这项政措,是想要面对什么人,荀贞把学校制度化,从而通过考试选用人才,他的此一政措并不是面向贫家,而是主要面向下户和家,换言之,是面向自耕农、小地主。也只有衣食够用、乃至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人才会有力求学。

    荀贞又道:“待州学建成后,郡学学生之优异者,通过考试可入州学求学。”

    乡庠、里序教授基础的化知识,县校教授级的化知识,郡学教授较为高级的化知识,州学是最高学府。荀贞定下郡学的学生可通过考试进入州学,至此,只要等到州学建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在徐州形成了。

    王朗知荀贞的这个“州学”是应当初李宣的提议而建的,仿效的是原本京都洛阳之太学,所以对郡学的学生需经考试然后可以进入州学这一点,他无有异议,应道:“本该如此。”

    “‘学而优则仕’。我以为郡学的学生学好了,应适当给以擢用,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提振学风,卿以为然否?”

    “将军言之甚是。只是,该如何加以擢用?敢请将军定一个章程,朗好遵从。”

    “凡在郡学求学满三年,三次年底大考俱优者,可送来州府,由州府出题,考之再优,任为郡吏,考之次等,任为县吏。倘有卓异者,留州府任用。君以为怎样,可行与否?”

    王朗心道:“这倒是与太学的射策之制相像。”

    汉家最重故事,只要有例可循的,即可实行。王朗虽然约略看出,此项制度一旦实行之后,对徐州现有的政治生态环境必会造成影响,但他毕竟受时代之局限,却是没有能看到此项制度真正的、长远的意义。他应道:“将军此制,颇近太学射策之制,当然可行。”

    荀贞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道:“王景兴与华子鱼齐名徐、青,此二君虽无战阵之能,而俱有贤德政才者也,假以时日,可为若副。”笑对王朗说道,“闻君善治《易》,闲暇时亦可教授郡学学生,若能得一二好门生,也是一段佳话。”又道,“吾家家传诸经,也善治《易》,我不善此道,而吾大兄甚精通之,君如有兴致,也可与吾大兄信往来,多探讨之。”

    荀氏儒学传家,族多有诸经俱通的,荀爽号为“硕儒”,曾为《易》作注,传之於世,为时人盛赞。荀贞、荀彧几人都不以儒业著名,唯荀悦年少好学,性又聪敏,过目不忘,继承了荀爽等老一辈荀氏族人在儒学方面的造诣,可称通儒。

    王朗应道:“诺。”

    荀贞转对卫旌笑道:“三月之内,州学必成,将招第一批学生。待到其时,望卿可以考入,莫失吾望也。”

    卫旌充满信心地说道:“必不使明将军失望。”

    荀贞哈哈大笑,说道:“好好”连道了两个好,见王朗虽然陪笑,却似有心事,问道,“景兴,君可是有什么话想要说么?”

    “是有一事想要请问将军。”

    :

297 陈国相襄军第一(六)() 
荀贞问道:“何事?”

    王朗说道:“元达赴陈已有多日,未有信与我,不知他可有给明将军?未知他近况如何?”

    陶谦主徐时,赵昱是别驾从事,王朗是治从事,两人很熟,现下赵昱得了诏命,赴陈国任,在已知孙坚攻陈的的情况下,王朗当然难免会为赵昱担心,他知道荀贞和孙坚交情莫逆,对陈国如今的情形以及赵昱而今的状况,他觉得荀贞可能会知道得更多,因有此一问。   w w w 。  。 c o m

    王朗的这个问题问的刚好是时候。

    在几天前,荀贞刚接到军报,在经过长达数十日的围城后,通过引浪荡渠水灌城,孙坚终於攻破了陈县,缘由孙暠之言,同时孙坚也认为陈县人既然这么拥爱刘宠、骆俊,负隅顽抗了如此之久,恐怕最终难为他用,所以在城破之后,遂屠之,加之前被渠水淹死的,兵、民死者数万,渠为之塞,刘宠死於乱兵,因为记得荀贞数次写信建议他最好留住骆俊的性命,所以最初时,孙坚倒是没想着杀掉骆俊,但骆俊詈骂不降,孙坚的脾气来,即杀之。

    荀贞接到此军报时,未读完便大惊,待读完后,嗟叹不已。

    既是嗟叹骆俊之死,也是嗟叹孙坚屠城。

    起兵至今,荀贞从没有做过杀俘、屠城的事情,但这不代表别人不做,拿皇甫嵩来说,平定黄巾时,颍川、汝南、冀州,转战数地,所杀数十万,只下曲阳一战,获首十余万,至可在城南筑成京观,不是杀俘,哪里会能有这么多的斩获?而皇甫嵩犹能得天下人的美誉,连荀贞也敬佩他的用兵技术和私人德,——当然,这与“黄巾”是“贼”有着直接的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