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郃现在何处?”

    “此贼已被我杀了。”

    李通杀掉陈郃,给陈恭报仇的事情,荀愔岂会不知?他只是借此挑个头,然后好用言语说动李通罢了。闻得李通的回答,荀愔乃说道:“愔有一事不明,敢请问足下。”

    “先生请说。”

    “足下昔诛周直,攻杀陈郃,俱堪称果决,可谓善用时势者,今却为何坐视时势至而不能用?”

    “先生所谓的‘时势’是?”

    “而今孙豫州身在河内,吕奉先趁虚侵汝南,逞一时之凶耳,南阳只一郡之地,焉是徐、豫之敌?袁公路又非能用人之主。是可知奉先早晚必亡。当下,吕奉先稍占风,所以足下得到了徐、豫、南阳的争相延揽,足下现在可以说是身价倍增,如果足下於此时选一方而投之,不仅是富贵轻松可致,并必能得到信重,吾所不明者,是:足下却为何蹉跎时机,谁都不选?”

    “这……。”

    “足下朝气勃勃,正大有可为之龄,难道甘愿坐失良机,碌碌而已么?”

    荀愔在荀贞的帐下不以口才出众,与程嘉、荀谌等辩才出色的诸人相,他无有纵横之长,但有长者之风,辅以读多年的温润气质,讲起话来娓娓道来,却能使人放松戒备,李通诚恳地说道:“‘大有可为’,通不敢当,‘碌碌而已’,非通所愿。”

    “那为何足下却一直没有做出决定?是了,以吾愚见,想来定是因徐、豫、南阳,各方延揽,足下不知应该何去何从?”

    李通默然不语。

    荀愔笑道:“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足下难以抉择,固是应当。”顿了下,说道,“吾有一言,不知足下可愿闻听?”

    “先生请说,通洗耳恭听。”

    “如吾适才所言,袁公路不是一个能用人的主,以足下之雄才,如投公路,实明珠暗投。”荀愔观察李通的神情,见他沉默不言,未现不以为然之色,知道他必是赞同自己的这句话,因接着往下说道,“孙豫州虽然身在河内,而其子伯符已归,先破桥蕤,现屯平舆,足下如於此时应之,断奉先退路,则伯符、足下与吾军三路并起,破奉先何难也?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时机在此,足下当早决之”

    李通本来想着荀愔应该劝说他归从徐州的,却不料听其话意,却竟似非是如此,愕然问道:“先生是劝我从投孙侯么?”

    荀愔笑道:“吾便是劝足下从投徐州,郎陵的基业,足下肯弃么?”

    底部字链推广位

    :

45 渡汝过澺沿途闻()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李通如愿弃郎陵的基业,他也不用犹豫至今了。

    郎陵的地理位置不错,交通便利,远控荆襄,近依宛洛,地形也有利自守,其西部多山,东北则是旷野平原,与阳安、北宜春、慎阳各县壤地相接牙错,实堪称形胜天成。

    但李通不愿弃的并非是这块地盘,而是依附他的百姓。

    依附他的百姓多是他的乡人和郎陵周近人,如今虽是乱世,犹故土难离,他如果决定离开郎陵的话,这些百姓不一定会肯从他离乡背井,如此一来,他的实力将大打折扣。

    李通虽然年轻,但对“人为乱世之本”这一点却是看得非常清楚。

    没有了这数千家从附他的百姓民众,他算是能带走个千儿八百的部曲、徒附,又有何用?所谓“人多势众”,人少了,势自然小,势一旦小,他也难以得到别人的重视和重用。

    因是,尽管荀愔的长者风使他不由心生亲近,关系到自身的根本利益,他却不能盲目。

    荀愔在郎陵待了两天,最终和李通约定:待做好了临战的准备,至迟四五天后,李通对吕布宣战,宣战之同时,由孙坚表他为郎陵都尉,使他全权负责郎陵的军事、民政。

    李通担忧在对吕布宣战后,袁术可能会从南阳、江夏遣兵来攻,荀愔答应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徐州兵、豫州兵都肯定会援救他,绝不会坐视不管,毕竟郎陵如失,对汝南只有坏处。

    定下协约,荀愔便即告辞。

    因为协约有涉及豫州的内容,所以荀愔遣人快马先把协约的内容给许仲送去,再由许仲遣骑转送给孙策,他随后而行。

    荀愔虽是乘车,不是骑马,一路也行得不慢,两天后到了安城,准备北渡汝水的时候,他听到了一道消息:吕布从平舆撤围,已渡澺水,正在继续南下,似是要回师南阳。

    荀愔急忙令侍骑入到安城县内,找县寺的人打探详情。

    不多时,侍骑从县出来,一个百石吏跟在其后,料是县寺的吏员,观其模样,脸颊内陷、招风耳,状貌丑陋。侍骑领着这个百石吏到得近前,回禀说道:“这位是县的主簿周君。”

    听了此吏之姓,再观其尊容,荀愔心一动,想道:“莫不是周彦祖之后?”

    安城有一名族为周氏,东周时的汝坟侯姬烈之后,前汉开国,兴续周嗣,封姬烈的后人周仁仍为汝坟侯,赐号正公,由从徙居安城,开了安城周氏这一支,自前汉至今,簪缨相继,累代二千石,本朝和帝、安帝年间,其族有一个叫周燮的,字彦祖,生得曲颔折额,丑状骇人,险为其母所弃,幸赖其父以为“吾闻贤圣多有异貌”,这才被抚养长大,后乃有名。

    ——早年间,与李通不睦,被李通所杀的周直也是安城周氏之后,正是因了族之势,这个周直当时才能聚众至二千余家。

    虽是怀疑这个周主簿是周燮之后,这种话却不好当面问起,荀愔因也只当没有想起这回事儿,从车下来,两下见礼,问道:“适闻路人说:吕奉先撤围平舆,已渡澺水?”

    周主簿已从侍骑那里得知了荀愔的身份,一来敬畏荀贞的声名,二来许仲现驻军所在的葛陂东虽属鲖阳,却正与安城交界,故此他对荀愔执礼甚恭,恭谨地回答说道:“是。”

    “他是要回南阳郡,还是要做别的什么?孙都尉可有檄发到?贵县对此可有所知?”

    “昨日晚,县刚接到了孙都尉、黄都尉和府君的传檄,檄言道:吕布小狡,此番回撤,其意未明,令鄙县需当严守自御,以免遭侵。”

    安城北与平舆接壤,两座县城相距只有百余里,吕布已渡澺水,再渡过汝水,行不用太远,可达安城城下,所以孙策、黄盖等传檄安城县,令他们严守自备。

    荀愔点了点头,又问道:“贵县可有遣斥候打探?”

    “遣了。”

    “吕奉先部渡澺之后,是往贵县来的,还是往阳安方向去的?”

    安城在平舆的南边,阳安在平舆的西南边。阳安也在汝水南边,亦与平舆接壤。

    “目前尚不能探明。”

    “桥蕤、张辽二部可有从吕奉先同撤?”

    “没有。”

    荀愔心想道:“吕奉先独撤,而桥、张两部未动?他这是为了防止伯符与我军追击,还是别有意图?”他对军事不精通,不能由此猜出吕布的目的,却隐约觉得有些蹊跷。

    那位姓周的主簿一直拱手弯腰,头都不敢抬,从午起,天阴了下来,风甚寒冷,吹得他袍服卷动,鼻涕横流。

    荀愔看了他眼,没别的什么要问的了,便说道:“孙都尉既有传檄,君与贵县的县君便按檄遵办是。吕奉先虽小狡且悍,有孙都尉与吾军在,料他也不敢逞凶贵境,君不必多忧。”

    周主簿诺诺。

    荀愔问道:“贵县的县君呢?”

    “鄙县县君已於去年告病还乡,现下县的政务皆由在下暂理。”

    却竟是安城县内已一年多没有长吏了。

    荀愔倒也能理解,李通盘踞在此,相继与周直、陈郃等攻杀不已,头的汝南郡府不能制之,这个县长吏必是当得不仅无味,而且处处憋屈,确是不如索性挂印自辞。

    荀愔此次出使,为保路安全,随行带了七八个骑士,二三十甲士,此时,这些骑士、甲士环卫周边,有饿得不行,受着冻出来挖野菜的百姓路过,看见这一幕,除少数胆大的,大多不敢近前,远远地避开绕走。荀愔观望之,不觉叹了口气,对周主簿说道:“吾沿途所见,乡里半空,早入冬了,天气越来越冷,百姓却多衣不蔽体,竟有数日无食者君今既主县政事,当勤职爱民,多方设法,以解民之困苦,否则,一场雪后,怕会饿殍、倒尸不少。”

    周主簿心道:“县的那点粮,要么被州府征去了,要么被李通抢去了,要么在豪强大族手里,借不出来,你们徐州派兵来助孙侯,军士们的日常食用又是由邻近的吾等数县所出,虽知百姓困弊,县早被榨得干净,我又有什么办法?”此人长相虽是丑陋,倒是有爱民之心,虽然如此,县实际情况如是,他也是无可奈何,心这么想,他口唯唯答道:“是,是。”

    荀愔叫他回县,回车,由从骑、甲士们护卫着,继续北。

    渡过了汝水,行三十余里,开始下起了雨夹雪,天愈冷冽,再渡过了澺水时,荀愔又听到了一条消息:吕布已南下汝水,他没有去安城,也没有去阳安,从阳安、北宜春间穿过,直向郎陵去。

    底部字链推广位

    :

46 吕布撤围南渡汝()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荀愔加快行路的速度,暮色四合时,返至营外。

    风雨雪,辕门的兵卒负甲荷矛,警觉地担负守卫重责,轮值之军吏虽认识荀愔,却还是在荀愔出示了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