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次失败的起事中吸取了教训,这才加大了对底下教众的控制。陈牛,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被本郡的渠帅波才任命为本乡魁首的。

    当然,荀贞只耳闻过太平道已经有过一次小规模的起事,对张角从其中吸取到了什么教训并不清楚。他望着波连等人远去,问道:“我观波连衣饰富贵,其随从人等虽有太平道信徒,但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却似也有家中宾客之流。……,这波家很有钱么?”

    那乡民答道:“我听陈牛说,这波家也算是阳翟的一个豪强大族了,家中有良田千亩,门下也有不少就食的宾客、徒附。”

    信奉太平道的多为贫苦百姓,但其中也不排除有豪强和朝廷官员。如张角本人便是巨鹿的豪强。又如朝里的权宦“十常侍”,其中也有好多都是信教的,与张角常有信来往。乃至当今天子也不排斥太平道,很相信《太平经》这本,并试图征用给朝廷献上此的襄楷。

    故此,在听到波家是阳翟的一个豪强后,荀贞也并不惊奇。他对太平道感兴趣,时尚对太平道没甚兴趣。如今时尚对荀贞是满心满肚的感激,疾步上前,拜倒在地,说道:“尚本野人,君不以尚卑鄙,举荐於县廷,令尚之贱名得入县君之耳而使尚被擢用为本乡乡佐。尚实在惶恐,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请君受尚一拜。”

    荀贞回过神,将他扶起,笑道:“我早看见你了你在边儿站了半天,为什么不过来?刚才与你一起的那个人是县中的县吏们?怎么走了?”

    “方才那人是县中的功曹佐,来给尚传达县中任命的。他本欲与尚一起来拜见荀君的,只因见君正在断案,故不敢打扰,在旁观看。”

    “也不知怎么了,近日来,来找我告状的乡民越来越多,每天都得四五起。”荀贞好像很迷惑不解似的摇了摇头。事实上,他非常清楚此中原因何在。还能有什么原因?只能是因为他先灭第三氏、再宽恕“受贿”亭长这两件事,使得他在本乡乡民中的威望急剧升高,所以乡民们才从原本多找“乡父老”宣博告状改为多来找他。只不过,时尚是宣博的弟子,这些话不能对他说,只能装装糊涂。

    他问道:“既然是来见我的,为何又走了?”

    “后来又因见君断案如神、德高洁,他自惭形秽,故而过而不拜,说等休沐之日,待沐浴更衣后再来拜君。”

    荀贞一怔,心道:“沐浴更衣后再来见我?嘿嘿,这人虽不知名姓,却倒是与我仲兄颇有相似,很有点‘名士风流’的意思。”他的“仲兄”自然便是好听丧歌的荀衢了。他哈哈一笑,说道:“自惭形秽?还好他没来见我,他若来见我,我才该是自惭形秽呢你看,在田里跑了半天,鞋上、衣上全是尘土,脏兮兮的。……,明德,你是本乡贤士,任里监门时,我就想对你说:‘小池怎容大龙’?多亏县君慧眼,将你擢为乡佐。以后,我可要多多赖你大才了”

    时尚毫不犹豫地说道:“唯君为是从”

    虽得到了这第一个投在自家手下的“士子”,荀贞其实并无多少欢喜之情。对他来说,举荐时尚只是顺手之举,只是想让自己能更快的彻底在本乡立足而已。要想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保全性命,单纯地指望依靠这些儒生完全不行,重点还得放在招徕勇士上。

    他故作欢畅,先令围观的乡民们散去,继而和时尚把臂言欢,下意识的,眼神又往官道上波连等人的背影处望了一望,心道:“听那乡民说,这波连每一两个月就会来本乡一次。他来的这么勤快,料来不是单为见陈牛而来,定有其它图谋,十之八九是为了组织教众。他的哥哥波才身为本郡的太平道渠帅,乃张角的心腹之人,说不好,已经知道张角将要再次起事了。”

    细想之下,觉得这个可能性极大。帝国全境从南到北近万里,别的不说,就说从巨鹿到颍川便有七八百里,来往一趟,就是骑马也得半个多月。造反是掉脑袋的事儿,临到头了再抱佛脚绝对不行,张角肯定早早地就对各地的心腹教众露出口风了。这波才如果现在就知道太平道将要起义之事,并开始着手准备,实在是丝毫不足为奇。

    “今我已诛第三氏,又通过不追究‘受贿’亭长之事得到了本乡吏员的敬服,再又通过抚恤孤寡、断案平冤,也算是得到了大多数乡民的敬畏,又因去年剿灭群盗而得的赏赐与近日卖马得来的钱财,手里也比较宽裕了,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已然皆有,下一步就可以开始放心大胆地招揽本乡轻侠、勇士了。”

    ——

    1,实际上,在中平元年184年的黄巾大起事之前,在熹平年间172…176年,太平道已经组织过一次起义了。

    据《东汉原始道教与政治考》一文中考证:熹平年间,太平道已有过一次起事,只是失败了,而后,此次起事的参与者又因遇到大赦176年而侥幸活命。

    证据是:在熹平六年176年接任司徒的杨赐对椽史刘陶说:“张角等遇赦不悔,……。”《典略》中亦说:“熹平中,妖贼大起”。并且在刘陶稍后再次上后,宦官们在灵帝面前谗毁他,也提到此事,说:“前张角事发,诏示以威恩,……。”

    另外,早在太平道起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次称之为“妖贼”的起义,如建和二年148年,长平陈景自号“黄帝子”,又南顿管伯亦称“真人”等等。这些起义活动都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从安帝到桓帝,此类的起义共有四十多次。张角的太平道起义肯定是有受到这些起义影响的。

    2,当今天子对太平道也不排斥,很相信《太平经》这本,并试图征用给朝廷献上此的襄楷。

    襄楷在桓帝时再次把《太平经》献给朝廷,“及灵帝即位,以楷为然。太傅举襄楷方正,不就。乡里崇之。每太守至,辄致礼请。中平中,与荀爽、郑玄俱以博士征”。

    不但灵帝对太平道不排斥,灵帝之前的皇帝也有不少和道家高人来往密切的。早在西汉晚期,道士们已经开始干政,到了东汉,对朝野的影响更大了,并因为当时的政治越来越黑暗,越来越“政刑暴滥”,从而“在强烈的救世使命驱使下”,逐渐从“干政”演变成了“取而代之”。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66 延揽勇士(下)() 
这一更是补上五月五号的。

    ——

    荀贞路见波连,心道:“今我天时、地利、人和已皆齐备,可以延揽豪杰了。”

    便在今天上午,小夏刚刚收齐了五亭之马,计有三十匹,除掉荀贞留下了五匹良驹自用外,剩下的全部交给了高素。

    按照每匹十万钱计,高素先把钱垫了出来,总共给荀贞了二百五十万钱,而小夏买这三十匹马总共才出了不到一百万钱,也就是说,通过这次买卖,荀贞赚了足足有一百五十多万钱。加上去年剿灭群盗的赏钱,他手上现在有两百万钱上下。

    回想起上午从高素手中拿钱的情景,荀贞不由感叹,虽知这样钻空子赚钱的机会是几十年难遇一次,还是忍不住想道:“难怪中兴名将吴汉当了亭长没几年就能招揽宾客了。万般皆下,惟有读高。不管做什么行当,还是当官来钱最快。”

    ——吴汉,南阳宛人,是文聘的老乡,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他未发达前,因为家贫而给事县中为亭长,到了王莽末年,不但自家能够丰衣足食,而且门下还招揽了不少宾客。后来,他因宾客犯法而不得不亡命至渔阳,再又到更始帝时,因缘际会,这才最终一飞冲天。

    ——不但吴汉,云台二十八将中另一人,颍川郏县人藏宫年少时也当过亭长。众所周知,亭长是个很低级的职位,但凡家里有点地位、有点钱的都不会来担任此职荀贞这样的纯属例外中之例外,这藏宫任亭长前家中的经济条件可想而知,而到后来天下大乱时,他却居然能够“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

    由此可知,别说有秩蔷夫了,就连亭长这样的卑贱职务,如果想要捞钱也是很容易的。权比钱大这种事情,古今中外皆然,也是没有办法的。荀贞略微感叹了一下,收回心思,不再去想,仍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延揽豪杰”上。

    他与时尚说了几句话,对小任说道:“你去繁阳一趟,把文谦和阿偃叫回来罢,顺带把陈褒、江禽、高氏昆仲、大小苏君也都找来,我有话要对他们说。”——前阵子,荀贞劝说高素不妨将他门下的宾客组织起来、操练一下,并提出可以和自家手下的“繁阳里民”比试一下,为了稳操胜券,他前两天命乐进和程偃去了繁阳亭,检查里民的操练情况。

    小任应道:“是。”他在荀贞手下日久,渐渐熟悉了荀贞的脾气,知道他虽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却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当下也不耽误,即立刻去官寺取马,往繁阳亭去了。

    ……

    荀贞笑对时尚说道:“明德,你打算何日上任啊?”

    “我家里也没什么事儿,只是今为乡佐,不能不禀明恩师。等给恩师说过后,我再回家拿些被褥以备铺用,交代妻、子两句,今晚便可搬去舍中居住”按照规定,官吏在上班期间是必须在官舍中居住的,时尚如今当了乡佐,自然也不能例外。

    “好。那我今晚就在官舍里扫榻待君了”

    时尚拱手辞离,去养阴里拜见宣博,先说了荀贞断案之事,继将被荀贞举荐、任职乡佐之事禀上。

    宣博初闻言,颇是吃惊,随即释然,说道:“以荀君的家世,如今的名望,他举荐一个人担任乡佐实在是轻易之至。你能被他看重,受他的举荐,实为尔幸,乡佐此职虽小,但他也是你的举主了,恩不可忘。你以后需尽心竭力地辅佐於他,务必勤勉任事,不可懈怠。”

    时尚恭谨应诺。宣博嘱咐了他几句,又问道:“你准备何时上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