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才则带着其余六七万的人马留在父城,一边分兵攻打父城周边乡里豪强大族的坞堡庄子,搜略粮食财货,一边全力进行整编。

    上次整编,一因急於南下,二因部众多不情愿,故此草草收场,只有波才、何曼两人的嫡系完成了整编。这一次波才下了决心,加上有何曼的全力支持,部众中虽仍有不情愿的,却也难以再构成什么阻力了。

    十几个县的道众同时进行整编,波才亲去各县营中督查,有阳奉阴违或迟缓太慢的,或鞭笞、或训斥,雷厉风行,只用了两天,就初步完成了改编,得精壮能战者三万余人,加上何曼带走的上万战卒,共得战卒近五万人,其中精卒五千,骑近千。

    五千精卒中有千人是波才原本的嫡系甲士,其余的则是分从各县道众中选出的勇士,为了加强他们的战斗力,波才又下令从全军中搜集铠甲和精良的兵械,全部配给了他们。先前已从各部选拣死士编出了一个“陷阵营”,给了何曼,这批精卒和骑士波才就自己统带,营号名为“敢击”。至此,颍川黄巾先后抽编出了两支精锐,一个陷阵营,一个敢击营。两营之下是各渠帅带的三万战卒,再往下就是淘汰下来的那些妇孺老弱了。

    初步改编完后成,定部曲,选将校,波才自为帅,以何曼为副,誓师:先取汝南五县,再灭荀贞贼子。

    波才在父城兴师动众地改编,声势不小,早有探骑报与荀贞知晓。

    荀攸、戏志才颇是心忧,与荀贞商议,说道:“吾等诱敌未获成功,父城陷落在意料中,而波才在攻下父城后,没有急着南下,只是分了何曼一支兵马去打昆阳,自己却留在父城改编全军,却是出人意料此贼非庸人也。经此改编,贼兵战力必将会上一台阶,以后的仗不好打了。”

    戏志才说道:“吾等南下诱敌之事已上报给了府君,今父城失陷,贼击昆阳,也不知府君会不会命令吾等南救昆阳?若是如此,可要为难了。”

    荀贞出阳翟时带了两千人,在襄城先是收编了五百黄巾死士,又得了五百襄城子弟,现有三千来人,尽管得到了扩充,但兵马还是不多。这点人马,守城可也,出奇兵可也,但堂堂阵阵的与数万之众的黄巾军对阵却是不可。尤其在黄巾军经过了改编之后,更是不可了。

    荀攸走到帐前,望向西北洛阳的方向,说道:“也不知朝廷平贼的大军派出了没有?”

    ……

    波才全军初步改编完后,波才留了三千人守父城,亲带改编后的部队前去支援何曼。

    他带了三万多人,与何曼的万余人合并,近五万人,夜以继日猛攻昆阳,一天后,昆阳失陷。

    波才、何曼尽屠昆阳诸姓,留下两千人守昆阳,裹挟了大批民众,率众向南,复击舞阳。四万多人打一个舞阳,可以预见,舞阳断难坚持太久,早晚也是被攻陷的结局。

    荀贞才刚一夜连复两县,不到十天,汝水南岸又连失两县,舞阳告急。

    文太守乱了手脚,给荀贞克复两县、诱敌父城的酬赏还没发下,就忙不迭地传下檄令,命令荀贞救援舞阳。

    荀贞召荀攸、戏志才商议。

    两人皆以为:“诱敌之计失败,可见波才谨慎,今若南救舞阳,恐难用计,只能与贼硬战。我部三千人,据报,贼兵改编后得战卒五万,又有陷阵、敢击两营精锐,骑士近千,我部难胜。不可轻易南下。”

    不能轻易南下,可文太守的命令也不能不听。

    如果不听,违抗上令不说,荀贞辛辛苦苦经营出来的“忠直爱民不惧死”的形象也将会不保。

    该怎么办?

    戏志才了解荀贞的为难,最后想出了个办法,说道:“舞阳告急,府君催促,郡中士子百姓皆翘首以待我部南下击贼,吾等若按兵不动也不合适,当此之时,可用缓兵之计。”

    “何为缓兵之计?”

    “一缓府君催促,二减舞阳压力,是为缓兵之计。”

    “计将安出?”

    “孙膑救赵而攻魏,致人而不致於人。今救舞阳,可用此计。昆阳在父城、舞阳间,昆阳若失,则贼前后断绝,吾等可大张旗鼓,诈作将渡河击昆阳,波才闻我欲击昆阳,必分兵救之也。分兵,则舞阳压力稍减。如此,既可应付府君之催促,又可减舞阳所受之压。”

    荀攸叹道:“此计虽能缓兵,但最多只能缓上几日而已。希望朝廷的大军能快点来到”

    就算波才分兵回救昆阳,黄巾军四五万战卒,依然能留下几万人继续围攻舞阳,这个计策只是暂时应付住了文太守、暂时延迟了舞阳失陷的时间罢了。一旦舞阳再失陷,往小里说,荀贞就没有借口再拖延不南下了,往大里说,波才、何曼只要再攻陷两县,就能与汝南、南阳的黄巾军会师,到那时,他们的声势必将大振,再想消灭就不容易了。

    荀贞按照戏志才的计策,在襄城县外点兵训练,又大举招募郏、襄城两县的子弟从军,又请文太守下令,命颍阳、颍阴等县遣兵来助,做出声势,号称要再度南下渡河去击昆阳。波才、何曼闻讯,果然担忧昆阳丢失,乃留何曼围击舞阳,波才率两万多人还昆阳。

    波才离开后,一因分兵,士卒少了一半,一因十日内连克两县,黄巾士卒也疲惫了,何曼对舞阳的攻势顿时就减缓了下来。虽然如此,面对两万多人的进攻,舞阳也坚持不了太久,以戏志才、荀攸的估计,能再坚持四五天就了不起了。也就是说,戏志才的这个缓兵之计至多能起四五天的作用,四五天后,要么舞阳失陷,要么迫於文太守的压力,荀贞就得假戏真做,率部南下击昆阳了。

    两难之际,阳翟来了一个信使。

    荀贞迎信使入帐,展信观看,却是文太守亲,召他回阳翟。他看完信,顿觉压力一松,数日来的两难不复再有,神清气爽,心道:“再不用冒险击敌,也不用左右为难了”急召荀攸、戏志才来,将信给他俩观看。荀攸看罢,喜形於色:“朝廷的大军到了?”

    黄巾起事已近两月,朝廷终於摆脱了最初的忙乱,做出了部署反应,拜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镇京师,设八关都尉,镇遏反叛,拱卫洛阳,同时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以朱俊为右中郎将,持节,以卢植为北中郎将,持节,发北军五校、三河骑士、招募的精勇以及天下郡国兵,由他三人分别统带,兵分两路,卢植北击冀州张角,皇甫嵩、朱俊东讨颍川黄巾。并特选拜王允为豫州刺史。

    朱俊统军先行,已至阳翟。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59 刚孝好义朱公伟(下)() 
朱俊好比及时雨,来得真是及时,一下解了荀贞的左右为难。

    文太守在信中催得很急,要他必须在晚上前到达阳翟。经过短暂的商议,荀贞决定留下荀攸坐镇,带着戏志才回去。离开前,他去了一趟李家,把朝廷援军到来的事情告诉了李瓒父子,李瓒极是欢喜,连道:“皇甫与朱皆为当世名将,有他两人率军至,贼将平了,贼将平了百姓们不用再受贼乱之苦了。”

    荀贞、戏志才和程偃等人出襄城,去阳翟。

    出城时是下午,远近麦田青青。

    百姓们在听说了荀贞带数百人渡河诱敌、平安归来的事儿后,胆子大了起来,敢出来下地了。一路行去,时见田间有耕作的农人。

    看到他们这一支小队伍后,劳作的农人们有的直起身观望,见程偃等亲卫披甲持矛的,胆子小的以为又是贼兵来犯,,或偃伏田间,或掉头逃跑。荀贞、戏志才看到了这些可笑的举动,不过他俩都没有笑。戏志才叹道:“大军过后,必有灾年。虽说朝廷军至,贼乱不日就能平定,但今年的耕作肯定是要耽误了。春不耕,夏不收。百姓们今年要饿肚子受苦了。只希望贼乱平后,朝廷能发些赈灾的粮食,以安抚百姓。要不然,百姓无食可吃,必铤而走险,轻则将盗贼四起,重则怕又会有不轨之徒聚众作乱啊”

    荀贞心说,我记得张角、波才被平定后,又有张牛角、张白骑等人聚众复起,黄巾之乱差不多延续了十几年。这其中固有种种缘由,但缺粮怕也正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

    这些话,他不能对戏志才说,只是点头称是。

    为了赶时间,他们一行人都骑着马。已过了二月,入了三月。阳春三月,花开树绿,沿途道边树木葱葱,野花点点,农人田间春忙。

    荀贞在西乡待了一两年,这些景象本是司空见惯了的,而今看去,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叹了口气,心道:“没有兵乱时,此等景象毫不出奇,兵乱后再见此景却令人感叹。如今黄巾已然起事,这大汉的天下从此就要越来越乱了。曹孟德诗云: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比起后日的惨状,现下还算好的。这颍川郡百四十万的百姓,十年后也不知能剩下多少,这春忙的田园风光,也不知要过多少年才会又被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荀贞从后世来,没经历过战争,而本朝自中兴以来,中原虽少战事,边疆、南方却是战事不断,所以戏志才反不如他感慨更深。

    戏志才转问荀贞:“贞之,府君信上说右中郎将朱公率万人已先至阳翟,你可知这位朱公么?”

    荀贞还真知道“这位朱公”。

    他穿越前就知此人,知此人是剿灭黄巾军的汉室功臣,穿越后,起初的几年不曾听人说过此人,直到光和元年,也就是他自请为繁阳亭长的前两年,才听到有人说起了朱俊这个名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是和平乱连在一起。光和元年,交趾部贼乱,梁龙与南海太守孔芝反叛,攻破郡县,地方不能禁,朝廷遂拜朱俊为交趾刺史,令他平乱,朱俊简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分从两道入,旬月之间就平定了乱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