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贞下马行礼。钟繇看了看他手中的腒居,笑道:“你这是拜谒谁去?”

    “曹都尉邀我赴宴。”

    “府君让你在舍中养伤,你却去吃酒赴宴小心我告诉府君去。”钟繇开玩笑似的说道。颍川黄巾今被平定,他这个郡功曹心情不错。

    荀贞笑道:“尊者有邀,不敢辞也。”问钟繇,“功曹哪里去?”

    钟繇答道:“阳城、轮氏、襄城、郏、父城、昆阳、舞阳诸县,因为贼乱,县令长有的战死了,有的逃了,县吏亦多亡,如今这几个县县中无主,数十万百姓急需安抚,府君令我举荐一些郡中俊才给他任用。”从袖子取出一轴竹卷,说道,“这里边就是我举荐的人才了,正要去府中回命。”他是郡功曹,掌一郡人事,县令长这样的“命卿”,太守无权任命,但在非常时刻,县吏还是可以任命一些的。

    荀贞说道:“这是大事。贼乱之后,最为要紧的就是安抚百姓。因为这次贼乱,郡中田地不少无人耕种,势必影响秋收,又因贼乱,郡人死伤不少,非得有贤吏安抚不可。功曹既有公务在身,我就不多打扰了,告辞。”

    “好,你去吧”

    两人道上辞别,钟繇匆匆去往太守府,求见文太守。荀贞目送他离开,上马复行。

    转过两条街,入了一个路北的里。在里门口他不以身份为傲,尽管里监门认识他,他却还是依照规定,在里门处做了一个“登记”。

    曹操派来的那个军候在昨天去邀请他时已告诉了他曹操的具体住址:“曹都尉舍,在里中二门西入北三”。登记过了,荀贞循着里巷牵马走,入了中门,又有一条东西巷子,曹操就住在这个巷中。数着巷子边的宅院,过了两家,荀贞立下脚步,说道:“就是这儿了。”整肃衣冠,亲自上前敲门,很快门打开,出来的正是曹操。他今日也是衣冠整齐。

    看到荀贞,他快步出院门,下了台阶,上下打量,看荀贞的臂膀、胸腹和腿上,关切地问道:“怎样?伤好了么?”

    “有劳都尉挂念,好得多了。”

    “孙司马已经来了,就等你入席了”

    寒暄过了,两人在台阶下拜倒,曹操两拜,荀贞答以两拜。

    拜罢起身,曹操以左手压右手,手藏袖中,放到额上,向着荀贞弯腰行揖,礼毕,直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放下。这是一个揖礼的过程。曹操揖罢,从右边入门,荀贞把缰绳给左伯侯、原中卿,双手捧着腒居,由左边入门。入到庭中,两人站定,荀贞使腒居的雉头向左,奉给曹操,作为礼。曹操再三辞谢,最后收下了。之所以不能在堂上送雉,是因为国君是在堂上受礼的,士不能比拟於国君。

    这是主人迎客、客人奉礼的一整套礼仪。

    老实说,荀贞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人,深觉这些礼仪太过繁琐,心道:“难怪曹操、孙坚皆通脱不拘礼。太讲究礼了,让人觉得麻烦。”但他是“荀氏子弟”,出门代表的是荀氏脸面,不能像曹操、孙坚那样,便是曹操,在迎接荀贞这个“士子”时不也是严格遵循了礼仪?

    曹操收下腒居,亲热地握着荀贞的手登堂入室。

    堂中已布下了酒席。因为曹操没请外人,只请了荀贞、孙坚两人,所以只有三席。

    上面是曹操的主席,两边是客席。孙坚已到,正坐在右边的客席上,见曹操、荀贞两人进来,他起身相迎,笑对荀贞说道:“征战多日,未尝饮酒,早就酒瘾犯了今晚曹都尉请酒,贞之怎么来得这么晚?来,来,你来这里坐。”

    右边是上席。孙坚亦比荀贞年长,亦比他职高,荀贞怎肯过去?连连辞谢。曹操请他坐入左席。

    客人来齐了,天还没黑,饭食饮酒不必着急,三人落座说些闲话。

    孙坚是南方人,曹操很少去南方,问了不少孙坚南方的风土人情,又说起孙坚昔年十七八岁便以郡司马之职参与平定许昌、许韶父子之乱,赞不绝口,直说:“君猛锐善战,为江东英雄”

    曹操又与荀贞谈笑,说起荀贞昔日为北部督邮时刚猛除贪,亦连声称赞,说道:“虽说治理国家地方应该宽猛相济,然以今之形势,却正该将‘宽’拿起,把‘猛’放下。正如人之急病,需下猛药。”

    曹操欣赏孙坚和荀贞的刚猛,是因为他本人也是个“猛锐”的人。他二十出头为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在洛阳几个城门悬挂十余条五色棒,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杖死蹇硕的从父,令洛阳那些横行惯了的贵戚、豪强畏惧屏息,收敛恶迹,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比起曹操的勇猛酷烈,荀贞为北部督邮时驱逐浊吏、捕杀不法的作为有所不如。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曹操靠山硬,高官子弟,在朝中的背景不是荀贞能比的。不过,不管怎么说,荀贞任北部督邮时的杀伐果决得到了曹操的惺惺相惜。

    荀贞心道:“曹操这两天看来没少下功夫,居然把文台和我的底子摸得这么清楚,所言尽文台与我的‘得意事’。”由此倒也看出曹操确是真心与他俩结交。

    谈谈说说,暮色已至,堂内昏暗起来。侍女入来,点上青铜灯架上的烛火,重新映亮堂中。

    曹操说道:“哎呀,与二君说得起兴,不觉夜至,两位饿了没有?我是饿了。要不这就开席?边饮边谈,如何?”对孙坚说道,“司马,我甚少去江东,对你们江东的风物人情极感兴趣,待会儿席上还要请你多给我讲讲。”

    孙坚笑道:“好啊。”和曹操聊了这么会儿,他觉得曹操这个人不错,言谈爽快,举止不拘礼,很投自己的脾气。趁侍女上酒菜的空儿,曹操又对两人说道:“我不瞒二君,再过几天我就要回京了。今夜酒宴,既是我此次从征贼兵,喜与二君结识,也是与二君辞别。”

    孙坚讶然,说道:“汝南、南阳等地的贼兵尚未平定,都尉怎么就要回京了?”

    “我部人马皆为别郡郡卒,从我平乱是万不得已。如今颍川已定,彼等也要各归本郡了。他们郡中也有乱贼,虽不如颍川贼多,亦不能长久在外。”

    “原来如此”

    孙坚看起来像是信了曹操的话,荀贞不以为然,心道:“此次平定黄巾之乱,曹操来得晚,走得早,明显是来镀金的,是来获取战功的。”看了曹操一眼,心道,“也许他的父亲已经给他活动好了?只等他回去京师就能得到新的任命?”

    曹操转目荀贞,正碰上荀贞在看他,笑道:“贞之,昨天我在太守府里听文府君说,朝廷特选拜侍御史王公为豫州刺史,王公已离了京师,不日就能来到阳翟了。”

    “侍御史”御史中丞的官属,共有十五人,“得举非法,其权次尚”。朝中共有十五个侍御史,荀贞虽对朝中高官有所了解,但不知曹操说的是谁,问道:“侍御史王公?”

    “即太原王子师也。”

    王子师,即是王允。就不说前世,只这一世荀贞就曾多次听过他的名字。孙坚也闻过此人之名,说道:“可是年十九便与同郡郭林宗定交,被郭林宗称为‘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的王允么?”曹操说道:“正是此人。”

    说来好笑,听到王允将来任豫州刺史,荀贞的第一反应竟是想起了貂蝉。他忙轻咳一声,低下头,把这个念头压下。

    曹操笑道:“贞之,我还听文府君说,王公已辟六龙先生和鲁国孔融为州军事,六龙先生此次应会随王公一起来颍川。”

    “啊?我族父要回来了?”

    “是啊。唉,也不知他们何时会到贞之,我是久慕六龙先生了,也不知此次能否有缘拜谒。我在京时常闻京中博士、儒生言:六龙先生饱读诗,深通《礼》、《诗》、《尚》、《春秋》诸经,尤擅治《易》,非常儒可比,乃是当今硕儒。我也很喜欢《易》,只可惜未能得遇良师,若是能当面听到六龙先生的教诲,那可真是三生有幸了”

    六龙先生就是荀爽。他因党锢之祸,隐遁汉滨十余年,专以著述之事,写了很多,号为硕儒,尤擅治《易》,在儒林有极高的声名。党锢中,有很多士子因为不能出仕,不能施展抱负所长,便就隐居发愤著,这是很常见的。比如陈群的父亲陈纪就写了一本数万言的,号为《陈子》。刚听过王允之名,又听到孔融、荀爽也将要来颍川。这几个都是名人。

    曹操问荀贞,说道:“贞之,卿家世之高门,儒学名家,《易》乃卿之家学,想必卿亦精通此经?”

    荀贞很是惭愧,他的名就是来自《易》,他少从荀衢读,也曾在《易》上下过功夫,可《易》太难了,他只是粗通而已,谈不上精擅。他答道:“惭愧惭愧。贞生性愚钝,虽自幼学《易》,至今无所成。贞之族兄荀悦、荀彧,族侄荀攸等皆远胜过贞。”

    “荀悦、荀彧,我知道他俩。荀攸?对了,贞之,荀攸不是从你出征了么?他现在何处?你今日为何没带他同来?”

    “公达现在城外营中。此次歼灭颍川黄巾乃是大胜,贞恐部下义从恃胜生骄,骚扰地方,故留他在营中严加约束。”荀贞的部众不是正规军,是他自己招募的,故称为“义从”。

    曹操连连点头,赞道:“胜而不骄,谦和内敛,不但不骄,还未雨绸缪先约束义从,贞之,你有古名将之风。”

    他和荀贞在这里谈荀爽、谈《易》,孙坚读不多,对这些东西没甚兴趣,坐立不安,打了个哈欠。曹操看到了,这时酒菜已经布好,他举杯笑道:“些许微薄酒菜,二君且请勉强下咽吧此次平定颍川贼兵,两位功居首,这一杯酒,我敬二位”

    孙坚马上调整好坐姿,端起酒杯,说道:“坚敬都尉”端起酒杯,昂首扬脖,一饮而尽。荀贞亦举起酒杯,以左手的大袖掩之,徐徐将酒饮下。孙坚喝得太快,酒水顺着他的嘴角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