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德非常人也,我是无论如何也胜不了他了功曹,这匹马看来我是要不成了。”

    不打不成交,高素虽是好勇斗狠,但对超出常人水准的真正猛士却也是敬重三分的,通过与张飞的过招较量,加上他出身乡亭土豪之家,与张飞的身世类似,他与张飞的关系倒是日渐增好。听得他此言,张飞笑道:“若是别物,我倒可败给你一场,只此马乃是中尉所赠,尊长所赐,怕是功曹不好转送给你。”

    说到那匹红马,荀贞又顾看了眼默不作声的关羽,忽起了些许调笑之意,笑问刘备:“玄德,那马可起了名字么?”

    “善马当配佳名。备苦思至今,尚未能想得起一个能配得上此马的好名字。”

    “那马毛色如火,奔行迅捷如虎,取名赤菟如何?”

    刘备大喜,拍手赞道:“真好名也好,就叫赤菟了。”转顾关羽,“云长以为呢?”

    赤者,红也,菟者,虎也。赤菟之名与那匹红马极是般配。关羽也很欢喜,笑道:“中尉起的名字自是好的。”

    难得见关羽展颜欢笑,荀贞竟有点受宠若惊之感,自觉好笑,哈哈笑了几声。

    许仲问道:“君可要在营中用饭?”

    “不了,今朝正旦,一年之始,你们拜贺过了我,我也得去拜贺赵王、国傅、国相,趁天还早,……,志才、公达、玄德,你们与我一并入城。”

    两汉承袭先秦,有诸侯王春朝秋请之制,正旦这一天诸侯王要在京都参加朝廷的大朝,奉献礼物给天子,不过并非年年都去,而是定期朝见。古礼是五年一朝,两汉则是在各个时期间隔的时间不同,前汉初年不定期,文帝时有的诸侯王遵循古礼,五年一次,有的仍不定期,武帝时统一定为“三岁一朝”,从前汉后期到本朝至今,一直是“间隔三年”朝见一次。

    赵王去年朝见过一次天子了,今年不必再去。

    荀贞携戏志才、荀攸、刘备入得城中,顺道叫上邯郸荣,几人先回中尉府,等荀贞换上官衣,中尉府留值的吏员给荀贞拜贺过后,乃去给国傅黄宗、国相刘衡拜贺,郎中令段聪、仆何法、治冯尚、谒者杜固以及大夫、郎中等国中吏员纷继来到,等得天色大亮,众人又一道去王宫给赵王拜贺。给赵王拜贺时,人更多了,除了黄宗、刘衡、荀贞等郡吏,还有礼乐长、卫士长、医工长、永巷长、祠祀长等王宫里的吏员,满满堂堂数十人,俱高冠朝服,环带佩剑。

    赵王带头,设案焚香,一干吏员又对着京师的方向遥拜,祝天子安康,祝国家太平。

    一整套程序下来,时近中午了。

    赵王留饭,丝弦歌舞、美酒佳肴,众人投壶、旋舞,席上尽欢。

    荀贞知杨家的家长杨深与段聪来往密切,这些天他一直忙,没与段聪见过,今於席上观之,见段聪并无半点因杨深之死而伤心的样子,很明显,他半点没把杨深当回事儿。这也难怪,他是权宦之侄,眼界不低,杨深这等郡县豪强在他眼里,不过是些无足轻重的东西罢了,如是活着,给他送来礼物、阿谀奉承,他乐得接受,若是死了,却也是转眼就能忘掉。

    饮宴直到傍晚方散,经由左须、黄髯两战,荀贞已在赵郡稳稳地站住了脚,在周边诸郡皆贼盗丛生的背景下,上至赵王刘豫、赵相刘衡,下到段聪、何法等人,都把他看做是了赵郡的守护神,对他礼敬有加,席上频频劝酒,他喝了不少,回到中尉府,刚净了面,酒意略去,屋外脚步匆匆,典韦进来禀报:“陈午求见。”

    “陈午?”陈午几天前就被荀贞放了假,回家去了,今天却怎么回来了?荀贞心道,“莫非是特意回来,给我拜贺的?”吩咐说道,“让他进来。”

    陈午进到室内,脸色沉重,却不像是拜贺来的。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76 请为中尉讨击此贼() 
这是昨天的一更。 本想多更点,写的没有删多的,先这两千多字吧。

    ——

    “中尉,黄髯叛逃了。”

    荀贞怔了一怔,说道:“你怎么知道的?”

    “中尉知我是黄榆岭人,乡人有为逃租税而避入山中的,昨天在家里,听乡中少年说起,说山里新近多了一伙盗寇,其首领名叫黄髯。”

    “或是同名同姓?”

    “我本初也是这样想,然而细问之后,无论是长相、身高,此贼首均与黄髯无异。”

    “你说的这个‘乡中少年’见过这个名叫黄髯的贼首?”

    “是,他有一族兄现便在山中,本是一伙小贼寇的头领,前不久投到了这个名叫黄髯的贼首手下,他数日前会去山中找他族兄,亲眼见过黄髯。”

    陈午细细道来:他家乡黄榆岭是山区,生活困苦,乡民剽悍,往常就有不堪沉重的租税压力而干脆逃入山中的,而今乱世,逃入山中的就更多了,这个“乡中少年”的族兄便是其中一个,虽然落草为寇了,但这个少年的族兄平时对族人还是挺照顾的,前些天大雪封山,这个少年牵挂他的族兄,遂在雪停后入山寻他,结果发现他投靠了一个名叫黄髯的寇贼首领。

    荀贞率军大破黄髯这件事,这个乡中少年也是听说过的,因此在得知他族兄新投的这伙寇贼之首名叫黄髯后,特地偷偷地看了看此人的长相,回到乡中后即去找陈午,将此事告之。

    陈午说完了获知此事的经过后,问荀贞道:“中尉,黄髯奉君檄令入山招降旧部时,我记得他不是独身一人去的,除了带走了几个他的亲信,中尉还遣了两个精干的义从随之,不知这两个义从近日可有消息送来?”

    这两个义从还真是有好几天都没有消息了,上次送来消息还是在十来天前。

    把乡中少年的话和这两个义从十来天未有消息送来结合到一块儿,黄髯叛变的事儿已可确定九成了,荀贞心头一沉,心道:“这两个义从怕是凶多吉少了。”

    黄髯叛变不叛变都无所谓,遣他去招降他的旧部时荀贞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他的旧部大部分都被歼灭或者投降,散逃山中的不多,就算他叛变了,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只是却可惜了那两个精干的义从。

    陈午义愤填膺,说道:“黄贼是黄巾余孽,中尉败之不杀,用为府中掾吏,待之不可谓不厚,他非但不知恩,反而又叛变中尉,实不可忍午请令,愿带五百精卒入山,为中尉擒此叛贼,坑此竖子”

    要说起来,这是头次有人叛离荀贞,但是荀贞却没有为此生气发怒,他笑道:“天要下雨,风要卷树,彼既想叛,就由他叛去不过费一分力气,来日再擒他一次罢了。有何怒也?”

    今天是正旦,陈午却在得知了消息后便即马上从家里出来,马不停蹄地赶来邯郸报讯,一片公重於私的忠心值得表彰,荀贞夸奖了他几句,令侍卫屋外的典韦取来一盘缣帛,赐给了他,吩咐说道:“正旦佳节,就不多留你了,等会儿你在府里吃点饭,歇过来后便回家去吧。回到家后,如再有黄髯的消息,你不必亲来,遣个宾客来给我送信就是。”

    “诺。”

    典韦引着陈午出去用饭,荀贞召来戏志才、荀攸、刘备,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经过讨论,戏志才等人对此事后果的判断与荀贞一样,均认为黄髯即使叛变也不会带来大的麻烦,不过话虽如此,还是得派人去潜入山中细细打探一番。

    荀贞将此事交给了荀攸负责。

    正旦是一年之始,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不但要拜贺天子、上吏,依照风俗,还要谒贺师、故将、宗人、父兄、父友、友、亲、乡党耆老。

    荀贞身在赵郡,不在家乡,父兄、亲友、乡党耆老是不必拜谒了,但他作为赵郡的“二把手”,却需要谒贺赵郡的郡县耆老、名士,以扬声誉。

    从正月初二起,他一边遣人带着写有“恭贺正旦”字样的名刺分去各县,投送给各县的名士、耆老,一边亲去谒贺邯郸本县的士族、乡中的耆老,同时并抽时间每天去一次营中,和义从、新卒加深感情,每日一早出府,入夜方归,连着忙了三天。

    虽然辛苦,但换来的成果甚佳。

    地方上的一些士族、耆老因为前次募粮一事本来对他颇有腹诽,而不意他却在正旦这几天或专程遣人送名刺、或亲自登门谒贺,说实话,如此谦光自抑、卑体下士的长吏是极其少见的,这些士族、耆老对他的腹诽顿为之消散,郡县满是赞誉之声。人都是要面子的,面子从某种程度说也就是自尊,汉人尤其自尊。有汉以来,被捕入狱、因不愿受辱而自杀的官吏比比皆是,居历朝之冠,由此即可见汉人的自尊心之强。荀贞屈尊纡贵,亲给治下之民谒贺正旦,给足了地方士绅、耆老的面子,使他们觉得深受荀贞之敬重,如何能不满意?

    正旦三天休沐,初三下午便有外县的府吏络绎归来,陈午、岑竦、程嘉等先后从家来到。

    陈午带来了有关黄髯的一个新消息:却是与荀贞、戏志才、荀攸、刘备推测得不同,黄髯近日在山中名气大噪,不少小股的贼寇先后投他的麾下,加上他的那些旧部,现而今他手下已聚集了四五百人。

    击黄髯一战虽然艰难,但原因是荀贞对山地战没有经验,如果是放在平原上,荀贞有把握在半天内即将黄髯击溃,故此老实说,荀贞对黄髯并不太看重,却没想到他而今在山中居然名头颇响,不少贼寇主动投奔依附,吃惊失笑,说道:“你说黄迁在山中名气甚响?”

    “不错。黄髯在黄巾军中本就有些许勇名,前次虽被中尉击破,然败而未死,部众亦有突围散逃出去的,较之左须强上许多,此回他返入山中,被不明内情的外人误认为是他从中尉营中逃脱的,遂名传远近,不少小股的盗贼乃闻名来投,其麾下贼众既多,声势因而颇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