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豆可以春种,也可以夏种。此物古称为菽,乃是五谷之一,汉以后始称大豆。

    这种农作物有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救荒。

    首先,它成熟很快,种下三个月多点就能收获。其次,营养丰富,荒年时捣碎,与野菜、树叶掺和在一起,可作百姓充饥的主粮,此外,它的叶子古称“藿”,鲜叶和干叶都是普通百姓的常菜,果实与叶皆可食。前汉汜胜之在他写的农《汜胜之》里边说:“大豆保岁为易,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因而倡导“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

    五月种下的大豆,等到九月即可收获。

    有了大豆、芜菁,粮不足的压力可得稍微之减轻。

    荀贞从入仕起,除了早年治过一个小小的西乡,大多数时候要么是为郡督邮,督察各县吏员,要么是主兵事,征战沙场,对民事不太熟悉,虽然去年在赵郡,从当时的赵相刘衡那里学到了不少治民、治郡的东西,可纸上得来终觉浅,落到实处,总觉得还是欠缺经验。

    就这么几件事,忙了他好几天。

    他感叹地对荀攸说道:“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昔读至此,自以为明此句之意,而今方知如欲‘若烹小鲜’,何其难也治一郡尚且如此,况乎一国?”

    人生而不同,各有其材,有的擅军事,有的擅谋略,有的擅政事,有的擅得人。

    荀贞在军事方面可能有些天分,所以从他起兵以来,常胜少败,在得人方面他能够克己下士,推心置腹,得人效忠,也可能有点天分,但他在政事方面却有不足。

    荀攸在这方面也不太擅长,他更擅长谋略,但荀氏族中有一人擅长政事。

    荀攸笑道:“惜乎文若仕於颍川郡朝。文若如在,明公就不会有此烦忧了”

    荀彧密静有思,在年少时就被何顒赞为是“王佐才也”,较之荀攸,他不仅亦有谋略,而且因为性格沉稳、思虑周密,也有行政之能。

    说起荀彧,荀贞颇是想念,乃提笔修,写信一封,遣人送去阳翟,诉说对他的相思之情。

    两个劝农掾、两个督邮、几个户曹吏员先后出郡,巡行诸县。

    一片繁忙的秋收准备、督促各县种植诸菜中,何顒来了封信。

    在信中,何顒问了荀贞的近况,说朝中已经接到了他“平定於毒”的报捷奏,并说会与袁绍等人尽力给荀贞争取封赏。

    在信末,何顒提到了两件朝中的人事变迁。

    却是在上个月,赵忠被罢车骑将军,傅燮出为凉州汉阳太守。

    荀贞读信至此,既喜又讶。

    喜的是赵忠被免职,免职虽对赵忠之权势无伤,但没了车骑将军的头衔至少比有这个头衔强。

    赵忠这个车骑将军的职衔是在今年二月时得到的,也就是荀贞上任魏郡时。车骑将军本是奉旨讨边章、韩遂的张温,今年二月,朝廷拜张温为太尉,以赵忠代为车骑将军。

    讶的是傅燮会被朝中任为汉阳太守。

    要知,傅燮此人才能出众,早在前年平黄巾时荀贞就知道了他的才能,对他很是佩服。

    要非因为傅燮得罪了宦官,被赵忠进以谗言,以其战功在战后本该被封侯的,——这一点倒是和荀贞一样,以荀贞的出身、战功,战后本也应该封侯的,却因他此前在颍川捕拿张直,得罪了张让,最终和傅燮一样而未得封。

    战后,傅燮和荀贞一样出任郡之武职,只是荀贞留在了冀州为赵中尉,而他则远去了安定当都尉,不过,他毕竟是出身衣冠大姓,当了没多久都尉就被征入朝中,拜为议郎。

    议郎是郎官中最贵者,秩禄最高,多由耆儒名士选任,是参议顾问之职。汉家制度,朝廷每有大事,例诏议郎与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会议。

    议郎如补为吏,留在朝中的或为博士、或为尚、或为将军和九卿的属吏、或为侍中、或为将作大匠,外放州郡的或为县令、或为刺史、或为郡国守相、属国都尉。

    这几个吏职里边,自是将作大匠最高,郡国守相、侍中、属国都尉次之,尚再次之。

    傅燮被拜为汉阳太守,看似不低,是“高补”,可汉阳地处凉州,属於边郡,并且凉州正闹兵乱,很危险,以傅燮的家世、才干,这个任命等同是惩罚性质的。

    朝中为何给傅燮了这么一个任命,莫非又是宦官捣的鬼?

    荀贞往下读,果然如他所料。

    何顒在信中写道:“今年二月,赵忠为车骑将军,诏令他论讨黄巾之功,执金吾甄举等对他说:‘傅南容前在东军,有功不侯,故天下失望。今将军亲当重任,宜进贤理屈,以副众心。’赵忠纳其言,遣弟城门校尉赵延致殷勤。赵延对傅南容说:‘南容少答我常侍,万户侯不足得也。’傅南容正色拒之曰:‘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

    “傅南容从军击黄巾前,曾上朝中,抨击宦官,赵忠本就衔恨,闻此言,愈怀恨,然惮南容之名,不敢加害。南容为议郎,耿直敢言,权贵多疾之。由此之故,出为汉阳太守。”

    荀贞掩信长叹,对荀攸说道:“傅南容刚壮之臣、国家栋梁,无南容,则凉州或失如此人才,非但不显擢以示朝廷之用贤良,反遭此待遇,何其不公。先,傅南容有功不侯,天下失望,今出为汉阳太守,恐天下将愈失望。”

    “无南容,则凉州或失”,荀贞说的是发生在边章、韩遂生乱后的一件事。

    边章、韩遂生乱之后,时为司徒的崔烈因为近年兵乱不断,役赋无已之故,以为宜弃凉州。傅燮坚决反对,在朝中为此召开的议事会上厉声说道:“斩司徒,天下乃安。”被尚郎杨赞奏廷辱大臣,今天子召而问之,傅燮对道:“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籓卫。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崔烈如不知此理,是极蔽也;如知此理而还说弃凉州,是不忠也。”今天子以为然,遂有张温统兵击边章、韩遂之事。

    当年从皇甫嵩击黄巾时,荀贞在军中认识了不少各地的士子、俊杰,而在这么多的士子、俊杰中,他认为傅燮是最有才能的一个,对傅燮的佩服尚在孙坚之上。孙坚说不好听点只是一个武夫,在军事上很有才能,其人之骁勇猛鸷少有人能及,可若较之大局观,孙坚逊於傅燮。

    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杰,却因赵忠之故,被朝廷派去正在兵乱、十分危险的凉州当太守。

    固然傅燮是凉州人,熟人情地理,又有军略,可他这样有大局观、正直敢言、不畏权贵的人更适合留在朝中,不留朝中而去战乱的边郡当太守,此绝非朝廷该有的惜才、用才之举。

    荀贞对傅燮的了解很少,不知他后来的经历,当此之时,也只能聊以自慰地对荀攸说道:“南容壮勇知兵,今为汉阳太守,必能得展其材,望他能在汉阳再立军功,早日被朝廷征回。”

    荀攸看了下何顒的信,对何顒在信中提及的“会和袁绍等尽力为荀贞争取封赏”一事很感兴趣,笑对荀贞说道:“明公从皇甫公击黄巾,功高当封,而未得封;继为赵中尉,平赵山贼,击张牛角、张飞燕,救巨鹿,功最多,捷报至朝中,虽得迁魏太守,然又未得封;今为魏太守,至郡旬月间即平於毒,安定全郡,如论军功,实州郡少有,不知此次,明公能否得封?”

    此次如能得封为侯当然很好,如不能,荀贞也不在意。

    如果是在太平时代被封个侯,可以光宗耀祖,身份尊贵,可乱世马上就要来了,就算被封个侯又有何用?侯与王一样,都是只有吃封地的租税之权,没有治民、治地之权,对荀贞这个从后世穿越而来、对爵位不很敏感的人来说,这只是个虚名,他对此并不很看重。

    因此,对荀攸之言,他一笑了之。

    七月是一个繁忙的月份。

    从荀贞上任魏郡以来,郡府里从来没有像这个月这么忙过。

    既忙秋收、种菜,又忙重建学校。

    荀贞本是想赶在秋收之前,等东郡的第一批粮食一运到就开始重建学校的,结果这第一批专为重建学校而买的粮食被劫了,以至拖延到了现在还没能着手,过了这个月就是八月,依汉之俗例,八月暑退,是童子入小学之时,此事不能再拖了。

    在确定东郡的第二批粮食已经装车,用不了多久即可运到魏郡后,荀贞决定开始着手重建。

    秋收即将到来,各家各户又奉荀贞之教令,忙着种植芜菁等菜,是不能再从百姓里抽调劳役了,不过没关系,县外营中现有大批的於毒降卒,经过这么段时间,许仲、荀成等人已将这些降卒重编得差不多了,其中之老弱尽皆沙汰,凡在诸县犯下有血案,罪大恶极的悉数枭首,得余下之精壮共计六千余,连带这些精壮的家眷,合计九千余人,分编成了九部。

    荀贞传下令去,命其中六部次第先开去郡南选定的屯田地,分居诸县,由江禽等负责指挥、安顿,郡南所选之地不足以供九千余人屯种,荀贞另外在梁期、曲梁、斥丘诸县选、租了些地,用来安置其余的三部降卒,这三部降卒先不用去,暂归尚正调度,用来重建诸县乡学校。

    於毒自降荀贞,一直不得任用,虽得荀贞宽待,食用不缺,然却难免不安,唯恐荀贞秋后算账,把他给咔嚓了,因此在听说了这件事后毛遂自荐、前来请缨,说愿为尚正辅,为重建学校一事出些力气。

    三部降卒就是三千人,荀贞不可能放心再让於毒去和他们接触,笑对於毒说道:“修学之事,非君所知,君且居家,含饴弄子。”

    本朝章帝初年,马太后临朝,对章帝说:如阴阳调和,边境清静,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而我则含饴弄孙,不会再关心朝政了。老年人含饴弄孙,这是正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