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境内尽管叛乱不息,可目前来说,仍旧是大一统的局面,尚未到天下大乱、诸侯纷争之时,刘备虽已有了些雄心壮志,但这些雄心壮志只是出人头地、渴求功名罢了,还远没有日后“光复汉室”的那份“野心”,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自成一家”的野望,既没有“自成一家、光复汉室”的野望,那么对荀贞的人事安排,刘备自无异议,没有不满。

    荀贞在朝廷里的地位、官职、爵位以及在地方的名望都要比刘备高得多,两个人没有可比之处,刘备既然带着关羽、张飞依附於荀贞,那么好听点说,刘备是荀贞的“义弟”,不好听点说,他们就是荀贞的“门客”、“属吏”,荀贞想怎么用他们就怎么用他们,这是荀贞的权力,他们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依眼下看来,荀贞分别给他们三人,包括简雍在内,都给以显职,让他们居以高位,这是实打实地重用,所以刘备也好,简雍也罢,都没有想太多。

    简雍之所以说出那句话,心里想的和他话里说的是一个意思,的确是因为他想念关羽、张飞了,如此而已。

    刘备写好信,遣人分别送去给荀贞、关羽、张飞。

    张飞所在之内黄离武安最远,但张飞却是第一个看到刘备的信的。

    这是因为捕拿李鹄之后,为防赵然反扑,邺县兵营戒严,数千义从备战,关羽奉荀成之令,带兵二百日夜巡逻邺县周边,重点是监督赵家在邺县城外的几个庄园,防备庄内的赵家族兵、门客、徒附生变,不常在营中,所以收信晚了。

    荀贞一边时刻监视赵家动静,一边忙着催促郡决曹、贼曹快点逼出李鹄和李鹄那个佐吏的口供,比关羽更忙,更没空去看刘备的信。

    张飞收到刘备的信时,刚把来访的“守内黄丞”黄迁送走。

    荀贞捕拿李鹄之事已传遍了魏郡各县,黄迁知道荀贞这次捕拿李鹄的导火索是因为赵家“收买李骧不成”,所以他非常担忧赵家会为了报复荀贞而再来收买“守内黄令”李琼,让李琼作乱,——要知,便是黄迁本人也是被赵家收买过的,他有此担忧并不为奇,故此他特地来见张飞,叮嘱张飞近日一定要把内黄的城防搞好。

    他对张飞说道:“郡丞被捕下狱,郡县震动。郡人皆知:郡丞者,邺县赵氏之走狗也。以我料之,赵氏必不会甘休。吾县李令握四百之旧部,军纪素不严,万一生乱,你我身死事小,愧对君侯事大。君为吾县‘守尉’,备贼守地,此君之责也,君当慎重,万毋大意。”

    守内黄令李琼是於毒贼军的降贼,荀贞虽早已把他的旧部打散,但他现还有四百旧部,这四百旧部本是贼兵,军纪不严,就算李琼不会被赵然收买到,万一这四百旧部里有人被赵然收买、挑唆,骤起生乱,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张飞“礼重士大夫”,但他的“礼重”也就是只限於“士大夫”而已,对李琼、黄迁这样的“降贼”他是不大看得起的,只是因知黄迁得荀贞信用,而且黄迁美须髯、仪表堂堂,性也还不错,故此与黄迁相处得尚算和睦,对黄迁的叮嘱,他深以为然,当时回答说道:“内黄只要有我在,必保无事,吾子勿忧。”——“吾子”即“子”,但比“子”更亲热些。

    早年,刘备去赵国投荀贞时,随行带了数十涿郡少年,这数十人现如今有的跟在刘备身边,有的跟在关羽、张飞左右,张飞送走了黄迁,把跟在自家身边的少年们召集过来,正在吩咐他们监视李琼以及李琼的四百旧部时,刘备的信到了。

    送信之人也是一个涿郡少年,与张飞是老相识了,张飞与他相见甚是欢喜,展开刘备的信看罢,只见信上没有太多言语,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刘备对他的深深想念和深深关心,欢喜遂顿转惆怅,把信放在案上,按剑行至门口,远望武安县的方向,叹道:“不觉与兄长分离已有数月,‘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张飞收到刘备信的次日,关羽率兵巡弋归营。

    相比驻扎营中,巡弋城外是件苦差事,尤其如今天气寒冷,常在城外野宿会有损战力,为了时刻保存巡逻部队的战斗力,许仲、荀成规定:凡出营巡逻之部队,每十日一换。

    关羽是头一个率部巡逻的,够了十日,可以回来了,接替他出巡的是高甲、高丙兄弟。

    关羽、张飞俱是万人敌,“虎熊之将”,早在荀贞从皇甫嵩征讨冀州黄巾时,许仲、荀成、辛瑷等人对关、张之勇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张飞在义从军中的时间稍少,关羽这些月一直在义从军中,许仲、荀成、辛瑷等人对他的武勇更为了解了,荀成私下里评价说:“颍川诸子,以阿邓最为武猛,然较之云长,阿邓若有不及。”如论步战,刘邓也许还能与关羽相抗,但如论骑战,刘邓确实不如关羽甚多。无论怎么说,关羽到底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猛将之一。

    荀成受了荀贞的提醒,已明白了义从将士是荀贞在魏郡的立足之本,对营中诸人一改之前的“轻视”,开始学习荀贞的接人待物之态度,既知关羽之勇,当关羽归营时,他亲出外相迎。

    要说荀成对“武夫”们本是“轻视”的态度,远不及荀贞的“礼贤下士”,但是说来也怪,关羽对荀贞的第一印象不好,对荀成的印象却还不错。

    这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荀成虽然“轻视”“武夫”,但平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这份“轻视”只是存於内在的,如关羽这样和他并不是很亲近的人是感觉不到他的这份“轻视”的。

    再一个是荀成比荀贞多点“人味”,换而言之,和荀贞相比,荀成虽也出身士族,但更像个活生生的人。

    荀贞知道未来,“心存大志”,时时处处“克己忍欲”,除了下个象戏、喝个茶,几乎没有什么爱好,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每日都是处理军政事务、读经、习剑与射,日复一日、毫无倦怠,并且喜怒不形於色,城府很深沉,未免就会让敏感的人觉得他少了点“人味”,当然,这种“少了点人味”,在“远见卓识”之人看来,也许却是“能成大事”的一种表现。荀成则不然,荀成有优点,也有缺点,就比如说他喜好搜集、收藏瓦当,虽和荀贞的下象戏一样是种爱好,但荀贞下棋很克制,只是偶尔的娱乐消遣,荀成却几乎是把对瓦当的喜好“融入到了生命”里,哪怕是此前在赵郡平贼时他都不忘沿途收集此物,怎么看都有点不务正业,而且荀成虽亦有城府,却绝非荀贞那样的“感情几不外露”,在“人味”上比荀贞多很多。

    一个几无缺点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重,会得到“有识之士”的赞赏,但同时也会让一些人对他“敬而远之”,相反,一个有优点、亦有鲜明缺点的人,也许不会得到有识之士的赞赏,却会得到一些人的亲近,却会让一些人觉得他很“可爱”。

    如把荀贞比作前者,荀成就是后者。

    要说按关羽的性格,他不喜荀贞倒也罢了,在荀成、许仲两人之间,他应该是与许仲的关系更亲密一点才对,可许仲虽是出身微寒,在为人处事上却与荀贞有近似之处,比如在喜好上,他和荀贞一样,也是无甚特别的喜好,在城府上,也与荀贞相仿,也是喜怒不形於色,尤其因为他面部有伤,常年带个黑色的面巾,更是让人不知他的心思,又如在轻财重义上,他也和荀贞差不多,视钱财如粪土、待人以义、没有一丁点的架子,可像他这样性格的人在军中固是有威重,固能得部属之忠诚、能得将士之效死,然若论“可爱”,却是不如荀成远甚了。

    因是之故,荀贞帐下这么多人中,在关羽眼中,目前来说,唯荀成能让他升起亲近之感。

    在营门口见到荀成亲来迎他,关羽从马上跳下,虽身着甲胄,亦行了一礼。

    荀成还了一礼,笑道:“眼看就要冬至了,这天儿是越来越冷。天寒地冻的,云长出巡十日,辛苦辛苦”亲上前接过关羽坐骑的缰绳,给他牵着马,引他入营。

    关羽对不喜欢的人横眉冷对,对喜欢或敬重的人则不然,亦有其“温情”的一面,他含笑答道:“羽家河东,后居涿郡,无论是河东、抑或涿郡,说起天寒,可都要比魏郡的冬天冷得多。魏郡的这点寒意,算不得什么。倒是君,君家颍川,颍川在魏郡之南,想来冬日应比魏郡暖和吧?”

    “也暖和不到哪儿去不瞒云长,我虽是北人,但我这个人却是耐热不耐寒,以往在颍川居家时,每到深冬,我几乎足不出户,室生火炉,拥被床上,我尤嫌冷也。”

    关羽笑了起来,说道:“这么说来,这几年君却是受了苦了。”

    “谁说不是呢?自中平元年从君侯出颍川,至今已近三年了这三年里,转战各地,征讨寇贼,平时尚好,唯当闻有贼情之时,便是深冬大雪,亦得冲寒进战,实苦不堪言、苦不堪言也”荀成连连摇头,一脸痛苦的模样。

    关羽不由大笑。

    两人边说话,边往营内去,闲谈了几句,荀成转过话题,问起赵家在邺县外的庄园:“这些天云长巡逻在外,县外乡野中可有异常?”

    “除了遇到些流民,别无什么异常。”

    荀贞平定了於毒贼军之后,又遣派文聘等人各统兵在诸县剿余寇不停,近月来,魏郡是越来越安定,少有盗贼,但这不代表着别的郡就也安定太平了,魏郡东南的巨鹿、东边的东郡、南边的河内等郡郡中或群盗作乱,或巨寇拥兵,皆不安宁,随着深冬渐至、粮食缺乏,不断有流民涌入魏郡界内。

    荀贞对此已经做了部署,部署有两个。

    首先是命令各县尽己所能地安顿这些流民,尽量把这些流民落户本县,一来这是善事,二来“户口增多”是每年一次的考绩中的重头戏。魏郡连年兵乱,府库空虚,今年的秋收虽不算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