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不是说长沙郡内就没有盗贼了,至少比之司隶、豫州,长沙境内的盗贼不多,这显然是孙坚的赫赫威名所致之功了。

    孙坚少为县吏,年十七以勇武闻名地方,被郡召署为“假尉”,年十八又以郡司马的身份募召了千余精勇,与州兵、郡兵合,讨破了拥众万数的会稽妖贼许昌,后又从扬州会稽人朱俊讨黄巾,又从荆州南阳人时为太尉的张温讨边章、韩遂,在荆、扬本就很有名气,长沙人知他猛鸷敢战之名,到郡上任后,他又旬月间克破区星,旋又冒着被朝廷治罪的危险,率兵越境寻讨,破灭了在零陵、桂阳二郡起兵响应区星的周朝、郭石,凭其一己之力,使得三郡肃然,可称刚勇果敢,朝廷录其前后功,拜他为乌程侯,这就使他的威名更大了。

    这么大的威名放在这里,那么多骁勇剽悍的义从摆在这里,长沙郡内的治安怎能不好?

    孙坚连连摇头,说道:“贞之,你这就不是在说老实话了你有什么可惭的?我的微末战功又哪里比得上你逼死张角、击退黑山、平定赵魏、威震冀州?”

    逼死张角的是辛瑷,但辛瑷是荀贞帐下的骑将,所以也是荀贞的战功。

    “今我为亡命之身,往昔之事何足道也?”

    孙坚正色说道:“君今虽亡命,然起原却是忠义,海内十三州,而今谁不知君名?谁又不对君之忠义褒誉传颂?只我所知,长沙郡内传颂君名的便比比皆是。贞之,我佩服你”

    孙坚不是士人,以武功起家,在士人把持舆论的当今,要想仕途顺畅,他只能在“忠、义”二字上下功夫,他早年任侠,素有侠气,“义”字不必说了,“忠”之一字现正是他积极所求的,他去年越境讨零陵、桂阳贼时,郡主簿进谏,劝他不要这么做,因为二千石无诏令是不得私出郡界的,连私出郡界都不行,况乎领兵出界?可他没有纳谏,当时回答说道:“我没有文德,以征伐为功,这次越境征讨是为了驰援邻郡,如以此获罪,无愧海内”从这几句话就能看出,他越境出讨不但是因他猛鸷敢为的本性,也是因他为求“忠勇”的美名。

    故此,对荀贞不顾安危,捕灭邺赵的“忠义之举”,他发自肺腑佩服。

    孙坚和荀贞多年未见,这一见面自是别有一番亲热。

    孙坚把荀贞等人安排在了后宅住下,这与荀贞当日安置从赵郡去到魏郡投奔他的邯郸荣一样,是把荀贞当成自己人了,他又把妻妾子女召出,命之拜迎荀贞。

    孙坚的大妻姓吴,便是原本历史中三国时著名的吴夫人,孙策、孙权兄弟的母亲。

    孙策、孙权兄弟现年尚小,孙策今年十四岁,孙权七岁,孙坚还有一个幼子,是孙策、孙权的弟弟,亦是吴夫人所产,年岁更小,刚五岁。

    荀贞不知孙坚共有几个儿子,对他别的儿子也不了解,只知孙策、孙权,闻得年纪较大的二子便是孙策与孙权,不免多看了几眼。

    孙权年纪太小,没什么看头,荀贞只觉他颇为沉稳,与寻常孩童有异,但也仅此而已。

    孙策虽只十三四岁,尚是个总角少年,却已很引人注目。

    他相貌俊美,举止落落大方,与荀贞尽管是初见,毫无怯生之状,说话时声音明朗,未语常带三分开朗的笑容,用后世的话说,分明是个阳光健康的少年。

    便是不知孙策后来的成就,只看眼前这个少年,就能知道此子将来必非池中物。

    荀贞和他只说了几句话就喜欢上了他。

    荀贞记得曹操后来曾说过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既是居高临下以长辈自居的“老气横秋”之言,也是对孙权才能的一种肯定。

    孙权固是一代雄主,可现在只是一个孩童,根本比不上孙策的光彩夺目。

    荀贞叫孙策近前,让他坐在身边,问他道:“子可有字么?”

    孙策才十三四岁,哪有什么字?答道:“尚无。”

    荀贞转对孙坚笑道:“如此,我给他取一字,如何?”

    通常来说,男子成年后才会取字,但也有例外。

    孙坚笑道:“卿名族俊彦、饱读之士、海内英雄,如能给犬子赐字,求之不得。”

    男子的名主要是由家中的长辈来取,字可以灵活一些,可以由尊长取,也可以自己取,比如傅燮,他的字“南容”就是他自己改的。

    荀贞现虽是亡命之身,可却是荀氏子弟、故二千石、曾经的颍阴侯,最重要的,他现而今名声大振,已跻身入第一流的士人之列,由他来给孙策取一个字,确如孙坚所云:求之不得。

    荀贞摸了摸孙策的脑袋,笑问孙策:“你说好么?”

    孙策爽直地答道:“我常听阿翁讲说昔年与公讨击黄巾的故事,早就渴求谒公了,公如能给我取字,就像我阿翁说的,求之不得”

    荀贞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脑袋,对孙坚说道:“此子为卿长子,可字伯符。”

    孙坚低声念了两遍:“伯符、伯符。”大喜道,“好,好真好字也。”

    孙策的这个策字有策命的意思,应试朝廷者对答的文字也叫策,而符则有符信的意思,如朝廷调兵所用的信物叫虎符,又如上级官寺给下级官寺的行文叫符,以“符”对“策”,寓意了荀贞对孙策将来立功国家、出将入相的期望。

    荀贞见孙坚满意,又笑问孙策:“你觉得‘伯符’二字如何,愿用来做你的字么?”

    孙策应声说道:“策将来必不负公今日勉励”

    他却是懂了荀贞给他取字为伯符的意思。

    荀贞不由再次哈哈大笑,越看孙策越是喜欢,不觉道:“生子当如孙伯符”

    荀贞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不止有曹操肯定过孙权之能,在曹操之前还有一人肯定过孙策之能,说过与“生子当如孙仲谋”类似的话,此人便是袁术。

    孙坚死后,孙策募众从袁术,时年孙策年方弱冠,袁术奇其才能,常自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与曹操的居高临下的不同,袁术这句话却是纯因喜爱孙策、羡慕孙坚了。

    汉末乱世,能成就一方伟业的雄杰皆有其能与运,曹操天纵其才,刘备寒微时即得关羽、张飞,而孙坚虽早亡,却有两个佳子。

    荀贞成婚至今,一直无子,倒非他不能生育,而是他知世道将乱,又谋诛邺赵,所以不愿在此时生子,想等到有了立足之地、稍微稳定点后再要孩子,可他毕竟年纪也不小了,比孙坚没小多少,今见孙坚已有数子,而孙策又是如此招人喜爱,却是不觉有了和袁术相似的感受,很是羡慕孙坚,起了生个佳子之念。

    不过虽是忽然有了此念,此时却也是由不得他了,跟他南来长沙的只有吴妦和两个婢女,吴妦刺杀过他,是黄巾的出身,现如今实际上也就是个玩物,连小妻都不是,荀贞压根就没有想过和她生孩子,所以也只能等来日回到颍阴,再与陈芷生子了。

    当晚,孙坚设宴款待荀贞诸人。

    孙策虽还只是个少年,但因孙坚见荀贞喜爱他,所以把他也叫了来,陪坐荀贞席侧。

    席上菜肴俱是荆、扬特产,荀贞等人以前多未曾食。

    酒则是长沙郡大名鼎鼎的酃醁。

    此酒乃是用长沙郡酃湖的水烹糯米酿造而成,味极甘美,常年献入宫中,是酒中的珍,味虽醇美,后劲颇大,宴上在座的荀贞、程嘉诸远客又多是豪士,在孙坚频频劝酒和孙策频频奉酒之下,一番痛饮,无不酣醉。

    酒酣之时,众人趁兴起座旋舞,荀贞不以孙策为少年,而以成年人待他,邀他起舞。

    满堂高座,俱皆尊长,孙策却半点也不羞涩,应而起舞。

    诸人看去,红烛影动里,佳馔筵席中,一个俊朗玉人翩翩起舞,年纪虽少而舞姿英健,进退趋止,飒飒生风,俱是赞叹、喝彩。

    荀攸顾对邻席的程嘉说道:“此子有乌程侯之风。”

    吴氏没嫁给孙坚前便有才貌双全之名,中平元年以来,孙坚常年从军征战在外,吴氏独自在家带养诸子,孙策兄弟可以说主要是由吴氏抚养长大的,吴氏的教育显然很成功,孙策兄弟皆有不凡之处,但毕竟父子血脉相通,孙坚这些年虽与诸子见面时少、不见时多,可孙策兄弟在言行上却都类肖其父,尤其孙策,今年虽才十四,已有了英武之姿,真可谓将门虎子。

    旁边一席上的吴景听到了荀攸此话,抚须笑道:“荀君有所不知,策儿虽然年少,但昔在家时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了,舒县有一少年名周瑜者,公族子弟也,与策儿同岁,闻知策儿之名,专程从舒县驱车至策儿家,与策儿定交。”

    孙坚早年从朱俊讨黄巾时,把妻、子都留在了家中,孙策作为家中长子,年纪虽小,却从前几年起已开始顶立门户,与当地的名士交结,获取了不少声誉。

    吴景的这番话,荀攸、程嘉听去了,至多也就是增加一点对孙策的高看,可惜荀贞不在边儿上,没有听到,如若不然,他现在虽是亡命之身,却也肯定会叫孙策把周瑜约来,当面见上一见的。“曲有误,周郎顾”,汉末的英杰里,周瑜是荀贞穿越前最神往喜欢的一个。

    只是,荀贞虽知周瑜与孙策是年少相识的,却不知他二人到底是何时认识的,因此没了吴景的这番话,他却是也想不到叫孙策把周瑜邀来的。

    孙策舞姿英爽,荀贞拊掌大笑,带着醉意,举杯对孙坚说道:“文台,我此生无所愿,唯愿将来能有子如伯符。”

    这是他今天在见到孙策后第二次说这样的话了。

    孙坚亦有了醉意,他离席起身,来到荀贞席前,不拘礼节地盘腿坐下,一手端着酒樽,一手揽住荀贞的肩膀,笑道:“卿愿有子如伯符,这有何难?待到明日,……不今夜,我就命人选郡中良家女,送与你做小妻反正你现是亡命之身,也无事可做,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