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衢父及从父”,说的便是荀昙、荀昱兄弟,他二人都是荀爽的从兄,兄弟二人皆正身疾恶,志除阉宦,荀昙在广陵太守任上、荀昱在沛国相任上时,阉宦的亲戚、宗族、宾客有在二郡者,虽纤微之罪,亦必诛之,荀昱后与窦武、陈蕃等共谋诛宦官,事败,与李膺俱死,荀昙亦禁锢终身。

    荀氏现有两大支脉,一脉是荀淑这一脉,佼佼者为八龙、荀彧等,一脉便是荀昙、荀昱兄弟这一脉,佼佼者为荀衢、荀攸等。这两脉虽都是专习儒术,可在“家风”上却有些许不同,荀淑这一脉的子弟大多具君子风度,而荀昙兄弟这一脉的子弟却多怀壮烈,有侠气。

    如八龙中最优秀的两人,已经去世的三龙和荀爽,二人并被称为“二荀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玉者,君子,他两人都是温润的君子。如比八龙晚一辈的荀彧,“如冰之清,如玉之絜”,亦是一派醇雅的君子风范。

    而荀昙兄弟这一脉,荀昙兄弟不必多说了,若非有侠气,荀昱不会号称“天下好交”。荀衢也有侠气,他好击剑,早年好酒。荀攸虽不及荀衢那般侠气外露,然而“外愚内智,外怯内勇”,擅画奇策,如他是个文雅如玉的君子,断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其胸中也是慷慨侠气的。

    荀贞肃容应诺。

    见过荀爽、荀衢,荀贞回到家中,再与戏志才诸人相见。

    离别重聚之话叙过,荀贞问及颍阴这半年多的情况。

    许仲回答说,去年底,来过两拨刺客,不过没等他们进到县城,就都被发现、杀掉了。今年开春以来,倒是风平浪静,没有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这两拨刺客显是赵忠所遣,至若为何今年开春之后不再见有刺客来,也好理解,今年开春时灵帝已经病重,随之,灵帝驾崩,洛阳的诸多势力因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以重新洗牌,蹇硕、董重这样重量级的人物一个个身死,赵忠自顾不暇,又哪里还有空儿再派人来颍阴行刺?

    荀贞家宅不大,他出仕之前,家虽不贫,亦不富,中家而已,住的宅院只有前后两进,显贵之后,他虽在县外置了不少的田地、庄子,但那些都是为了安置义从、门客,对自住的宅院却从没重建过,后来他被拜为颍阴侯,县里倒是给他选了块地方,备他建造侯府,但他因存诛捕邺赵之念,也一直没顾上,所以直到现在,他家还只是两进院落而已。

    家宅既小,便容不下太多人。

    与许仲、辛瑷、荀成见罢,当晚同饮共寝。

    次日一早,荀贞便即让他们且先归去,并命他们将徐卓徐福、文聘、许季、宣康等人叫来。送他们出门时,荀贞叮嘱道:“洛阳流血不断,或将生事,卿等厉兵秣马,以备应变”。

    上午见了徐卓等人,下午又见了陈褒、刘邓、陈午、陈到和高素、江鹄、高甲、高丙、苏则、苏正等西乡旧人。

    次日中午,乐进、冯巩等从阳翟赶了来。

    荀贞帐下的这些人中,他与乐进、冯巩几人是最久没见过面的。

    荀贞离开颍川时,向颍川郡府举荐了好几个人,其中乐进被他举荐为郡兵曹掾,接替了他的职位,此外,他还举荐了高素、冯巩等人,或在郡府兵营,或在铁官,后来高素挂印,去了冀州投他,余下的这几人皆留在郡中未去。

    这些年过去,换了几任颍川太守,荀贞当年留在郡府的人,有的不干了,有的升迁了,有的已转任数职,只有乐进,却一直都待在郡兵曹掾的位置上没有动。

    之所以乐进能久任郡兵曹掾,三个缘故:一是荀贞虽离开了颍川,但他在郡兵里的影响太大,换个人来不一定能让郡兵服令;一个是乐进本人有军事才华,他任郡兵曹掾这几年,平定了郡中好几起“贼聚生乱”之事,保证了颍川的安定;再一个则是乐进谨遵荀贞的命令,甘於待在郡兵曹掾的任上,即使太守有意升迁他,他也婉拒不干。

    比起分别前,戏志才有了变化,乐进也有了变化。

    乐进久处军中,颍川郡兵现在的数目虽然比不上当年荀贞平颍川黄巾时,却也近千之众,治军既久,又多征伐,较之往昔,他似乎更加沉默少言,可身上的杀伐之气却明显更浓。

    见到荀贞,乐进下拜。

    乐进一个外郡的寒士,能在颍川久任郡兵曹掾,而且历任颍川太守对他皆多礼重,他心知肚明,这是因为荀氏的家声和荀贞越来越高的地位,所以他身上实已与荀攸、戏志才、程嘉、许仲诸人一样,也都深深地打上了荀贞的烙印,尽管这么些年没见,尽管荀贞现是亡命之身,对荀贞他却依旧一如往昔,执礼恭谨。

    荀贞扶起他,细细打量,见他比以前黑了很多,也精悍了很多,感叹地说道:“文谦,今天下贼乱不止,我在冀州所以能不忧家乡者,全赖卿在颍川之故也这些年,辛苦你了”

    乐进黑黝黝的脸上露出笑容,说道:“若论辛苦,怎能与君征讨黄巾、赵魏巨贼相比?君乃鸿鹄,如进者,至多是个守门看户的家雀罢了,幸不辱命,颍川这些年尚算安稳。”

    荀贞笑了起来:“卿字‘文谦’,真人如其字,果然太谦。”

    乐进关心荀贞的安危,担忧地说道:“今天子继位之后,州郡对君的缉捕虽然较为放缓,然亦时会催促,不可大意,君却怎於此时归来了?”

    对荀爽、荀衢,以及荀衍、荀彧兄弟,荀贞需要解释一下回来的原因,对帐下的这些人他却不必太过仔细地解释,一言以代之,便不再谈论此事,而专叙私谊。

    连着数天,荀贞或与帐下、门下的诸人相见,或与族中尊长、同辈相见,虽是“潜行归家”的,却也甚是忙碌,连后宅的门都很少进,直到数天后才有功夫与陈芷、迟婢、唐儿独处。

    :

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 
连着数天,荀贞或与帐下、门下的诸人相见,或与族中尊长、同辈相见,虽是“潜行归家”的,却也甚是忙碌,连后宅的门都很少进,直到数天后才有功夫与陈芷、迟婢、唐儿独处。

    然却刚坐下来,还没能与陈芷说得几句话,外边脚步声响,典韦来报:“荀君,有信从洛阳来。”

    荀贞离开长沙时,专门派了人去洛阳将此事告之荀攸、赵云,同时沿途通知赵云留在各郡县的精骑,命或归颍阴、或改去洛阳到颍阴间的县城,改把消息传来颍阴。

    这却是他到颍阴后,从洛阳传来的第一封信。

    荀贞歉疚地看了看跪坐在自己身前的陈芷,握了握她的纤纤玉手,说道:“本欲和你多说会儿话,洛阳却又有信来。”

    陈芷知道洛阳政乱是荀贞此次归来的直接原因,因此尽管多年未与荀贞相见,这时心中很想和荀贞多私处会儿,却亦克制自己,温婉笑道:“洛阳信至,此为要事,府君自请去忙,至若与妾说话,何时不可?”

    荀贞放下她的手,将自家的手放到她的脸颊上,放了片刻。

    这点小小的温存举动,引得陈芷脸颊飞红,引得陪坐在侧的唐儿、迟婢窃窃偷笑。

    出了内室,来到外间,典韦奉上信。

    荀贞展开来看。

    信中主要讲了一件事。

    六月辛亥,也即本月初七日,“董太后暴崩”。

    董太后的身体一直不错,无缘无故地突然“暴崩”,显然是与董重的自杀以及何进奏请把她迁去河间这两件事有关。她身体再好,也是年过五旬的老人了,儿子刚死不久,又政斗失败,先是被她倚为强援的董重在家中自杀,继而何太后又更加地挤压於她,内外不利、困窘交迫,养尊处优惯了,临到晚年却逢此大变,她难免会有极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导致暴死不足为奇。

    不过,她这一死,却是把何进、何太后一家推入了不利的境地。她是灵帝的生母,是何太后的婆婆,灵帝刚驾崩,这才没几个月,何太后一家就把她给“逼死”了,是为不孝、不忠。

    这件事之外,荀攸在底下又提了个人,便是傅燮的“故吏”盖勋。

    盖旭前些天给袁绍写了封信,叫袁绍小心董卓。

    去年十月,灵帝平乐观阅兵后不久,盖勋被张温举荐为京兆尹。盖勋深得灵帝信赖,只是因在灵帝阅兵后对他的那次专门召见中,他直言不讳,痛斥阉宦之祸,遂为蹇硕所忌,因此灵帝虽然不舍得他离开,在蹇硕等的撺掇下,却还是放他去京兆尹上任了。

    到了任上,郡中时有兵卒五千,正逢上王国、边章攻围陈仓,盖勋便上奏朝中,请求允许他征募兵士,以满够万人之数。朝廷同意了。他遂征兵五千,以此万人郡兵配合皇甫嵩、董卓解了陈仓之围。解过陈仓之围,今年春,朝廷数次征拜董卓,董卓却皆不肯去上任、不愿放下兵权,并率兵进驻河东,观望京都局势。盖勋听闻后,於是知道了董卓怀有不测之意。

    盖勋一边下令郡中,防备董卓,一边就给袁绍写了封信,提醒他,要注意董卓的动向。

    荀攸在信末写道:洛阳政乱,董卓屯兵河东,如虎狼窥伺,盖京兆之所言甚是。然吾闻之,大将军与董卓却似颇有笺来还,大将军非不智者也,岂不知董卓包藏祸心?奈何却行此举

    荀贞看罢信,心道:“何进岂不知董卓之意?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放下信,荀贞掐算时日,心道:“大约再过几天,公达应该就能回来了吧?”

    回到颍阴,拜祭过荀绲的当日,荀贞便给荀攸写了封信,召他归乡。这封信是次日一早送走的,计算路程,现在应该已经到了洛阳,也许便正在此时,荀攸已经踏上了返乡的路了。

    荀贞命典韦:“去找君卿,叫他多遣骑士,去与司隶交界处相候,一旦见到公达归来,便火速护他返家。”

    颍阴虽无大的贼乱,荀攸身边虽有赵云等的保护,但荀攸也是多年不曾归家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