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贞没有做父亲的经验,亦无照顾孕妇的经验,和陈芷说了会儿话后,又把李当之叫到近前,细细询问该所注意的事项,又结合他后世的见闻,再三交代、叮嘱伺候陈芷的婢女们,并及连迟婢、唐儿、吴妦诸女也都交代到了。

    等他这一番“絮絮叨叨”地交代完毕,夜色已至。

    他这才与陈芷话别,离开了家眷所在之营,回到中军。

    荀贞军纪严明,今次来徐州,虽说有家眷跟从,但他从来没有在家眷所在的营中留宿过,一直都是待在中军的,虽然获知了陈芷怀孕这件天大的喜事,他对此也是极其的欢喜,可欢喜归欢喜,军纪,他却依旧是不会违背的,是要带头遵守和执行的。

    他自回中军,却不知后边留下来陪陈芷说话的迟婢、唐儿、吴妦三女各有心思。

    唐儿倒也罢了,她年岁大了,比荀贞大不少,现已近四旬,虽说徐娘半老,风韵非但未减,因为这几年养尊处优、不必再事事躬亲之故,较之早年,反而更显得透熟诱人,可生孩子这种事,她到底是过了最佳的年龄,已然不再去想了,所以对陈芷这个主母有了身孕这件喜事,她除了替荀贞高兴之外,也就没有别的什么太多的心思。

    迟婢、吴妦却不然。

    她两人都比荀贞小,正当好年华,以前没人怀孕的时候还好点,现如今陈芷这一有身孕,她两人就会有点自家的小心思了,陈芷是“主母”,平时亦与人为善,心怀宽大,不曾难为过她两人,所以“嫉妒”这种负面的情绪倒是说不上,但在眼下奉承、服侍面带喜意的陈芷之余,“着急”、“也想怀孕”这种种心思却是在所难免。

    抽空偷眼瞧了眼在夜色下远去的荀贞的身影,吴妦心道:“君侯前时去洛阳,见到了袁绍。我闻得袁绍本是汝南袁家的庶出子,其母出身低微,现而今他却有大名於天下,世人不以他本为庶出而小看他,……我虽远比不上主母的身份高贵,可我若能为君侯生一子,以君侯的威名和家世,只要我能好好地引导之,吾子纵为庶出,却亦未必不能成为今日的袁本初啊”

    想到这里,看着陈芷低头抚腹的欢喜模样,吴妦一边跪坐在车榻下,轻轻地为陈芷捶腿,一边嘴角亦忍不住露出了憧憬的笑容,眼角瞥去,似觉异常,转眼一看,却见跪坐在陈芷另一侧的迟婢嘴角也是露出了类似的笑容。

    吴妦何等聪明,不用想也知道,这必是迟婢和她想到了一处去。

    迟婢感觉到了吴妦的目光,举目看来。

    夜与烛光中,两个跪坐在陈芷左右的妇人顿时目光交汇。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52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中)() 
“君侯,恭喜恭喜啊,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 ”

    回到中军帐中,戏志才、程嘉诸人再次贺喜荀贞。

    程嘉拈着稀疏的胡须笑道:“君侯出洛阳,得为广陵太守,此一喜也;方入徐州,夫人便显出了身孕,这又是一喜。此真双喜临门是也。”

    姚昇亦凑趣笑道:“何止双喜临门,实为三喜临门。”

    程嘉说道:“噢?却不知这第三喜是什么?”

    “这第三喜自然是君侯的宗族之喜了。”

    “宗族之喜?噢你是说夫人怀了身孕,对君侯的宗族来说,这也是一件大喜事么?确实不错。”

    “非也非也。”

    “非也?如此,则卿为何意?”

    “程君难道不知道公达之祖、故荀公昙曾在广陵任了多年太守么?”

    姚昇一语点醒了程嘉,他连连点头,应声说道:“不错,不错,这的确是君侯家的宗族之喜”

    荀昙、荀昱这一代时,可以说是颍阴荀氏到目前为止,最为光辉灿烂的时代。

    当时荀氏出为二千石太守、千石令等等六百石以上官职的族人甚多。

    尤其是荀昙、荀昱兄弟,俱历任郡国,久居二千石。

    而荀昙、荀昱二人之中,荀昙便曾出任过广陵太守。

    当年荀贞为魏郡太守的时候,魏郡有一辖县,名为黎阳,荀淑在桓帝年间曾经当过黎阳的县令,如今他出为广陵太守,他又有族中故去的长辈、荀攸祖父、荀衢的父亲荀昙曾经在此做过太守。

    这看来是个巧合,其实不然。

    颍阴荀氏当年也是十分辉煌的,族中出为州郡县长吏的人很多,——别的不说,只荀昙、荀昱、荀淑以及荀淑的诸子,曾经出任过地方长吏的就差不多有十来人了,再加上别的族中人,不说多,一二十人总是有的,一二十人出任地方,便是一二十个地方,并且他们并不是只在一个地方为吏,任职期满,是需要随着朝廷的诏令而调动到其它地方的,往少里说,就算是平均一人调动一次,那加到一起就总共是三四十个地方,再加上因为荀氏乃是名门,所以他们的族人历次出任,大多都是在北地、中原的好郡美县,由此一来,便使得荀贞加上这次总共是三次出为中原、北地一带的郡国长吏,而其中两次都能碰上他族中长辈曾经为官的地方。

    这便是名族和寒门的一个鸿沟差距了。

    试想一下,有了这些资本和资源在,名门子弟又怎么不容易不出仕为吏?相比寒门出身的官吏,他们又怎么会不容易取得更大、更好的政绩?——要知道,就不说族中给他们的支持,便是“他们出任的地方有可能是他们的祖辈、父辈曾经出任过的旧地”这一条,他们就把寒门出身的官吏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特别是在当下这个“视郡为国、视长吏为主君”的时代,郡里,或者县里的吏员也许就是他们的祖辈、长辈拔擢、任用上来的,是他们家中长辈的“故吏”,又怎可能不会去极力地配合他们的工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汝南袁氏。

    后来袁绍起兵,为天下盟主,横卷北地四州,一时几乎占据了天下之半,这其中,袁氏的“门生”、“故吏”们出力实在不浅。

    话说回来,就眼下来说,这对荀贞自然也是极有好处的。

    虽然说距离荀昙当广陵太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有二十多年了,可荀昙乃是当时天下知名的大名士,是党人中的一员,他的同产弟荀昱更是党人的“八俊”之一,有这么个背/景在,可以想见,荀昙当年在广陵,必是有一大批当地的名士、士人和年轻俊彦团结、跟随在他身边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名士或许多已相继过世,可当年的那些年轻俊彦却肯定不会都已不在人间,不但不会都已不在人间,而且恰恰相反,随着老一代名士的相继过世,这些当年的年轻俊彦们现如今必是已成为广陵现今的“郡县名士”,因了荀昙的关系在,他们对荀贞的到来首先想来应是持欢迎态度的,其次,既然欢迎,那么荀贞到了广陵后就不难施政。

    对荀贞有好处,而正如姚昇说的,这对颍阴荀氏的宗族也是有好处的。

    好处在何处?

    荀氏曾经辉煌过,可自党锢起始,至今二三十年了,荀氏因在“禁锢”之列,却是久未曾有族人再出仕,更别提出为州郡长吏了,终於有了荀贞,先后历任比二千石、二千石,乃使得荀氏又再次登上了政治的舞台。荀氏最辉煌的时候,族中的出色人才曾经在广陵为二千石,现在荀氏新一代的领袖荀贞也来到了广陵出任二千石,这就好比是一个循环,似乎是预示着荀氏将会要迎来再次大兴。如此一想,荀贞出为广陵太守确乎也可算是颍阴荀氏的宗族之喜。

    “三喜临门、三喜临门。”荀贞笑吟吟地喃喃自语。

    程嘉善察言观色,却从荀贞的笑容下边看出了一点忧色。

    他於是问道:“君侯,今三喜临门,营士共庆,实为大喜之事也,君侯却缘何似有烦忧?”

    程嘉看得不错,陈芷怀孕这件事确实令荀贞极其欢喜,可也正因为欢喜,却不由得勾起了他的一点担忧。

    他望向帐外的夜色。

    时当夜初,数千的部曲义从点燃了熊熊的火把,远望之,火光点点,随风明灭,如星辰倒落。

    既被程嘉看出了忧色,荀贞亦不隐瞒,他望了片刻帐外的夜景,转目至帐中诸人的身上,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确是有所烦忧。”

    戏志才问道:“烦忧何事?”

    “志才,我之烦忧你岂会不知?”

    戏志才笑了起来,抚了抚胡须,说道:“原来君侯还是在为黄巾烦忧。”

    “正是。”

    中平元年,张角起事的时候,青、徐黄巾因为在起事前它们当地的太平道渠帅就因为有人告密而被捕杀了一批,以至“领导层面”出现了断层等等缘故,而导致当时的声势并不大,很快就被平定下去了,可是,青、徐地区的太平道底蕴是很丰厚的,太平道之起源就是在青、徐沿海一带,青、徐这个地方的民风又极是剽悍,再加上青、徐之地这数十年来常有旱涝灾害,所以在去年十月的时候,青、徐这个地区便再次爆发了黄巾起事。

    因为这次起事是去年十月才爆发的,规模到现下为止还不算太大,而同时去年底到任的徐州刺史陶谦又是个经历过沙场鏖战、较有能力的人,去年一到任,就启用臧霸、孙观等人为将,积极进攻,大败了徐州黄巾,将之赶去了青州等地,因此单就徐州而言之,现前的局面尚算是稳定,可荀贞却是一个知道历史发展的人,“青徐黄巾”在后来的声势他深深知晓,曹操鼎鼎大名、可以说是倚为泰山之重的“青州兵”不就是从数十万的青徐黄巾里收编过来的?

    面对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的拥有数十万之众的青、徐黄巾,他该怎么做,才能使随他来广陵的陈芷不受其扰,更进一步说,能使广陵、以至徐州不受其害,再更进一步说,更进而能如曹操一般,从中得利?

    这是一件大事,他在来徐州的路上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