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在荀氏族学里学经,他家中虽不富裕,可族学的学费收得不多,特别对他,更是全免,并且日常供应衣食,不但一枚钱不用花,每月还另外再给他一些“学俸”,他手头并不紧,所以倒是有余财常募车归家,这回被荀贞带到阳翟,他知荀贞这次回来是为了讨董,昨天在荀贞营中见了些荀贞帐下的虎狼将士,甚是振奋,一心想为荀贞效命,既报荀氏授学之恩,又也是为施展久藏心中的壮志,在戏志才、徐卓等诸人中,他却是唯一一个不想回家的人。

    数月前,荀贞在颍川时,抽空去族学里看了看,专门又把郭嘉叫来,见了一见,勉励一番,那时郭嘉尚未加冠,而今次归来,郭嘉已然加冠,却是年满二十了。

    二十来岁,正是年轻人热血沸腾,充满理想的时候,尤其如郭嘉早慧智绝这样的人,更是比寻常的青年人有着更高远的志向。

    荀贞理解他的心情,笑对他说道:“阿黑,忘了问你,你既已加冠,可有字了?”

    “阿黑”是郭嘉的小名,他出生时肤色甚黑,他父亲便给他起了这么个小名。

    不但出生时黑,现在也不白皙,随年岁之渐长,虽是日夜读室内,少为日光曝晒,可到底是天生带来的肤色,所以郭嘉还是有点黧黑,但并不难看,反给他增了几许健康向上的味道。

    郭嘉答道:“加冠当日,得赐了‘奉孝’一字。”

    “‘奉孝’,……好啊,这个字好啊,忠臣自古出孝子之门,不孝何以知忠?今董卓犯逆,正是忠臣志士奋气,共力匡扶汉室,为天下荡土澄清之时,我知你年岁虽轻,然心在天下,以卿之才,断非池中物也,只是现在我虽带兵到了颍川,急促间尚不能出郡击逆,你不要急,先在家里待几天,陪陪亲长,等来日战火一开,恐怕你就要常从军中,难以尽孝膝前了。”

    郭嘉虽不大乐意,但他能有今日,却全是因荀贞的关爱厚待,荀贞的话不能不听,当下应诺。荀贞叫人取来一盘金饼,命给他,叫他拿回家去奉给亲长。

    郭嘉年岁虽轻,可天性使然,却非食古拘束之辈,既已存了报答荀贞之念,这点钱财他自不会拒绝,大大方方收了下来,谢过荀贞,继戏志才、徐卓之后亦先归了家中。

    杜佑和郭嘉是同县人,郭嘉说起来和郭俊还算是同族,但郭嘉只是郭家的一个远支,家声不显,他又年轻,杜佑并不认识他,见荀贞如此重视厚遇他,稍觉奇怪,说道:“此子何人也?年纪轻轻的竟能得将军这般厚爱?莫非有异才?”

    荀贞收回目送郭嘉远去的视线,转对杜佑笑道:“君莫以为他年轻,此子之才远非你我可比,如遇治世,也许不好说,倘逢乱世,一遇风云便可化龙,他将来的成就,州郡何足限也”

    闻得荀贞竟是以“人中之龙”来称赞郭嘉,杜佑嘴上附和,赞称荀贞慧眼,心中却是不太以为然,心道:“如真是这般人杰,又岂会不爱惜羽毛?刚才荀君给他的那一盘金饼,他却是丝毫不加推拒便就收下,年纪轻轻的便这般爱财,将来的名声可知,成就又能高到哪儿去?”

    杜佑也是好财的人,可刚才如果换了是他,众目睽睽之下,他为名声着想,肯定是不会当众收下那盘金饼的,而郭嘉却不半点不加推辞。这般举止,饶是以杜佑之好财货,也看不大惯。

    他的心思,荀贞不知,便是知道了,至多也是一笑了之。

    诸人车骑前行,到了阳翟郡府。

    郡府得讯,诸吏早在乐进的带领下,恭迎府前。

    又有县中士人亦在欢迎之列。

    :

收得颍川吏士在 酸枣有信急骑来() 
荀贞出仕这么多年,礼贤下士的手段早就熟极而流,简直变成他的本能了,便是在醉后梦中也不会出错,他这回虽是以“讨董”的名义来的阳翟,可对豫州既然存了觊觎之心,又想等孔伷到后务必要压制住他,对来迎接他的这些颍川郡吏、士人当然就会毫不拿大,卑己贵人。

    无论与他识与不识,郡吏、士人迎了他入郡府,各自退去后,对他的谦退尽皆交口成赞。

    府中无太守,都是郡吏,五官掾、主簿带头,和杜佑请荀贞到正堂。

    曹史和佐等小吏没有资格陪从荀贞登堂,郡吏中的头面人物如各曹曹掾、郡学里的饱学经师等等陪从在荀贞身后。

    前呼后拥下,荀贞步至正堂院中。

    在院中,他停了一停,左顾右盼,看院中的景色。

    杜佑问道:“将军为何停步?”

    “心有所感啊。”

    “敢问何感?”

    “你看院角的那棵花树,我记得是阴府君因怀乡里,亲手所植,那时不过数尺高,而今亭亭玉立,却已无半点当年青涩的模样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这些年我起伏不定,蹉跎时日,至今功业未建,忆及在郡府与诸君共参朝中事时的志气,不觉感怀。”

    阴修从南阳来颍川为官,一年也回不了家乡一次,难免思乡,这棵花树是他令人从南阳他的家中取来的,亲手植在院中,以供公务之暇,可以时常目睹,稍纾乡情,后他迁升到朝中,这棵花树就留在了郡府里边,因是故太守手植,郡吏都很上心,这些年把它养得甚是茁壮。

    杜佑笑道:“将军昔为颍川一督邮,今为海内一将军,如果这样都还是‘蹉跎时日,功业未建’,如我等之辈,真该找个墙,撞死算了。”

    荀贞直言不讳,说道:“君岂不知?我这个将军是袁渤海为我表的,只是为了图个起兵方便罢了,董卓操持朝廷,又怎会承认?说到底,不过是假将军,又哪里比得上真将军?”

    “虽然如此,将军昔平黄巾、黑山,威震豫、冀,今拥数万之众,兴师讨逆,如此功勋伟绩,前朝少有,亦足能留名万世,‘蹉跎时日,功业未建’之言,将军未免过谦。”

    荀贞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登时做出奋发振作的样子,对诸吏说道:“董卓犯逆,擅废立天子,鸩弑先帝,又杀朝中忠良,天下共愤之,今我起兵至郡,所图者,不瞒诸君,不但是为了建立功业,更也是为了给天下除害诸君,今袁渤海、袁将军兄弟各拥兵冀、荆,聚二州之众,以虎视董卓,张孟卓、曹孟德诸君悉会师酸枣,持青、兖之卒,以迫洛阳,关东联军,何止百万群雄奋烈,海内汹汹,董卓覆亡之日不远矣乌程侯孙坚,世之猛将,今已领兵至南阳,将入我郡,与我会师,诸君,我郡是国家名郡,君等皆英雄俊才,颍川虽只一郡之地,不弱於冀、荆、青、兖诸州,君等如有和我一样的志向,我愿与诸君共立此功业,事如成,则诸君之名势为天下所颂,纵小受挫,以我关东之盛,亦可徐徐再图之也。君等以为如何?”

    颍川的郡吏们都是颍川本地人,颍川已成为讨董的前线,他们不能像太守那样一走了之,既走无可走,避无可避,那就只能面对,所以,当郭俊、杜佑等对荀贞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时,他们都不反对,而当需要他们在荀贞和孔伷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时,他们也都愿意选择战功赫赫、又是本地人的荀贞,可这些也仅仅只是不反对、愿意而已,要说有多热切,却也不见得。

    毕竟,他们中不少人和荀贞没甚交情,做的这些决定、选择只是出於理智,不掺杂什么感情。

    而现下听了荀贞这番鼓动力颇强的话,其中有那心思敏捷的,不觉就想道:“袁本初起兵讨董,关东响应,百万之众或许夸大,二三十万兵卒总是有的,以此击董,诚如荀侯所言,纵不胜,亦不会大败,而一旦获胜,富贵何足论也听荀侯意思,他像是愿与我等共立此功劳?”

    又有那心思更敏捷的,从荀贞话里听出了另一层意思,心道:“听荀侯话里意思,孙坚也要来?孙坚和荀侯一样,也是以军功取封侯,中平年间击黄巾,其功居诸将前茅,与荀侯不相上下,诚为今世猛将,他如与荀侯联兵,孔豫州高谈之士,定难敌之,只有束手而已了。”

    诸吏心思各异,但却都拜倒在地,齐声说道:“愿与将军共立此功业”

    经了荀贞这番话,原本对荀贞并不是很热切的那些郡吏大半都换了想法,更认可荀贞了。

    荀贞到了堂上,杜佑以他地位最尊,请他入座主位。

    荀贞却不肯,笑道:“我非郡守,怎能坐据此席?”令人取来一个新席,放在西边上首,这西边是客人坐的位置,他虽是颍川本地人,但因职位不在颍川,在这郡府里却是以客自居了。

    诸吏见他这般行为,皆心中想道:“荀侯贵为二千石,位尊县侯,领数万虎贲归郡中,却不骄不躁,谦冲自牧,此真明主相也。”偶有不服气荀贞的,至此也对荀贞心服口服。

    荀贞在堂上没有坐多久,只与诸吏说了会儿话,和诸吏中那些旧日的同僚叙叙当年的往事,和诸吏中那些后来才到郡府的新吏们拉拉亲近的关系,随后就离开了堂上,婉拒了杜佑请他入住后宅的建议,出了郡府,又去县中一些名族高士家中走了一圈,日落前回到了营中。

    坐郡府正堂的主位、入住郡府后宅之类,这些都是无用的“虚名”,荀贞不在乎,他重视的是“实际”,这一趟阳翟郡府、县中一行,虽只有一天,可成效不错,荀贞很满意。

    他心道:“外有陈到、臧洪分镇,内有我与文台联兵,又有杜佑等心向於我,今日我城中走这一遭,又使许多的郡吏、士人心甘情愿地亲附於我,孔伷便是名位再正,人马再盛,时势、人心如此,想来等他入到颍川后也是无计可施了。如他无与我争雄之心倒则罢了,我礼敬他三分,可如他不识时势,竟存有妄图奢想与我较个高低之念,我早晚也能让他向我服软。”

    荀贞回到营中时,军中刚结束操练,部曲归营。

    有道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