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念旧情,因不以我这些年未追随马后为过,今再擢我为督粮校尉。时当乱世,明主难逢,更难逢上的是念情宽厚之主。从今之日,我邯郸荣必不复再离将军,生死以从。”

    此六人之下,其余在荀贞帐中掌管文、册籍、粮秣等等诸事的众人亦各有名号,多以“司马”为称,包括在颍川来投荀贞的那些士人,荀贞亦从中选了几个名声较大的,也各授其职。

    这些人,除了邯郸荣外,都算是文职校尉。

    文职校尉之余,荀贞又把乐进、典韦、赵云、夏侯兰、刘备等人召来,亦分授校尉之职。

    给乐进授个校尉之职,是为了他能够领颍川郡兵出郡作战,荀贞授给他了一个领军校尉。

    “领军”二字,意为“领颍川诸军”,不止他本部的颍川郡兵,江禽、高素所领的颍川壮勇也被包括其内。江禽、高素本就已是部校尉了,这时,又各授名号,以江禽为颍川左军校尉,以高素为颍川右军校尉,——这些日又有许多颍川的轻侠、少年来投军,荀贞尽将之分拨给江禽、高素,他两人现今帐下的兵马也各有两千余众了。

    荀贞早些时分置本部义从兵马的时候,将之分为了前、后、中、左、右、骑五部,前后左右骑五部皆拜了校尉,独中军因其自领之故,未拜校尉,现下将出兵,他作为主帅,却不能事无巨细皆出於己,所以中军这一部也需要任命一个校尉了,乃以赵云为中军校尉。

    荀贞左右现有八百虎卫,以为亲兵,都是从全军中精选出来的猛士,又以典韦为武卫校尉,统带总领之。

    又擢夏侯兰为明威校尉,使其统五百军法士,掌全军军法。

    连邯郸荣这只有区区五百部属的都被擢为了校尉,荀贞一向待之亲厚的刘备当然也就不能还只是一个别部司马了。荀贞擢他为雍奴校尉,本欲将关羽也擢为校尉,只是关羽却宁在刘备帐下为一军司马,也不肯独领兵一部,荀贞亦不强迫,便授给他了一个美号,以为横野司马。

    却说,乐进等武职校尉的名号或以前、后等“部”名,或以督粮、明威等“职分”名,却为何独刘备以“雍奴”为名?雍奴是渔阳郡的一个县,本朝初被封给中兴功臣之一、渔阳人寇恂为食邑。寇恂和刘备同州,皆为幽州人,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名列第五,文武兼资,为后世盛赞,比之如前汉的萧何,是以荀贞以此来为刘备的称号,却是代表了对刘备寄以厚望之意。

    至此,荀贞麾下共有了十七校尉,其中武职的有十二个,文职的有五个。

    加上颍川郡兵和近日来投的颍川壮士,荀贞帐下的兵马已有两万余众,扣掉在郡北和郡南的陈午、臧洪两部屯兵,亦有两万来众,来日作战,这两万来人不可能聚於一处,为方便部署、指挥,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许仲和荀成两人的地位,荀贞又表许仲为“行护军中郎将”,表荀成为“行抚军中郎将”。

    中郎将和校尉的秩虽同,地位却高,一“护”一“抚”,明是将二人置於了诸校尉之上。

    营有十二部校尉,分掌步骑、粮草、军法,帐有五校尉,参谋军事,又有两个行中郎将并立军中,荀贞部下的文武建制初成。

    建制成了,这高素却又来找荀贞,抱怨不已,说道:“君侯言与我部配齐军械,而今出兵将战,我部的军械却仍大缺。君侯,这却该如何是好?”

    “军中原先不但缺军械,也缺粮。现在粮不缺了,我且问你,这粮是从哪儿来的?”

    “君侯的意思是?”

    “诸部之中,缺兵械的不止你部,伯禽、玄德诸部也缺,我去过文台的军中,他军中亦有部曲缺少甲兵,你们可自去商议。”

    高素那是素来骄横的一个人,早年在西乡就是个土霸王,现下手底下有了几千人马,更是飞扬,得了荀贞此话,有孙坚借粮的前例在,他知道了该怎么办,当即大喜,冲荀贞了个礼,便兴冲冲地出了将帐,自去找江禽、刘备及孙坚军中缺军械的那些将校了。

    不说高素,只说荀攸,在被荀贞表为参军校尉之后,於当日就离了军营,往去酸枣。

    :

22 喜闻定策掀须髯 英雄所见原本同() 
多谢同学们一直来的捧场,为贺甜食者成为新的盟主,加更一节。

    昨天没更,那么明天还是两更。

    ——

    荀攸昼夜兼程,几天后到了酸枣。

    曹操闻报,出辕门相迎。

    入到营中落座,曹操先道声“路上辛苦”,命人奉来热汤,待荀攸饮了几口,稍去体寒,旋即问道:“公达此来,可是带了贞之的信来么?”

    荀攸取出荀贞的信,呈给曹操。

    荀贞写了:这次派荀攸来,是为商议出兵之事。

    曹操读罢大喜,说道:“本初日前有一信来,信中言说如我与贞之合力进击,则他可以出兵相助。并他又有一封信,是给孟卓的,信中叫孟卓尽力说服酸枣诸公,诸我与贞之一臂之力。他又在信中对我说,也给贞之去了封信。……,这封信,贞之可收到了么?”

    酸枣离河内近,颍川离河内远,袁绍分写给曹操、荀贞的信是同时送出的,酸枣先到,荀攸来时,袁绍的这封信还没有到阳翟。他摇了摇头,说道:“攸来时,军中尚未收到车骑之信。”

    “掐算时日,贞之现也该收到此信了。”

    “不知袁车骑能出多少兵马?酸枣诸公又是否已被张将军说动,肯出兵相助了?”

    “本初只说会出兵相助,未言会出多少兵马,酸枣现有王匡、张扬、於扶罗诸部兵马,加上本初他本部的军士,以及韩冀州派去助他的冀州军马,合计有五六万之众,虽暂缺粮秣,可他既答应助我与贞之击董,想来派出的人马应不会少於万人。……至若酸枣诸公,孟卓已然答应,待我出兵之时,他会遣数千人马助我。”

    荀攸心道:“袁本初乃此次联军的盟主,若是只肯出万人之数,实在不多,不过话说回来,本来是没有把他计算在内的,现在他愿意出兵,人马虽少,姑且也算是一路,能稍减君侯、曹将军这两路的压力了。……酸枣诸公联兵一二十万,步骑盛众,而到头来,即便是有了袁车骑的信到,却竟还是皆不肯动,只有张邈答应出出区区数千人马相助,实可发一叹。”

    他说道:“有车骑、张将军出兵相助,此次击董的把握就更大了。”

    曹操说道:“贞之信上言:他与孙将军和豫州军的诸校尉初步定下了一个分路进击的方略。不知此方略是何?”

    军机大事,当谨慎起见,所以荀贞没有具体的方略写到信中,而是交代荀攸由他转达。

    当下,荀攸将荀贞、孙坚等人定下的方略转告给曹操。

    曹操闻之,猛地一拍案几,说道:“贞之与孙将军之见,正与我合”

    他转对帐中陪坐的史涣等人,笑道:“这些天,咱们商议进兵之策,定下此略的当时我就对汝等讲:‘贞之必与我意合’。如何?我说的不错吧?”

    史涣是曹操的门客,少任侠,有雄气,以忠勇见称,甚得曹操信用,现被曹操表为“行中军校尉”,却是与赵云担任的职务相同。

    史涣笑道:“将军与荀、孙二将军皆海内之英雄也,英雄所见略同,正当然也。”

    曹操哈哈大笑。

    一因得了袁绍肯出兵相助,二来得了张邈愿助兵数千,三来又总算等到了荀贞、孙坚会师,弄来了粮秣,颍川可以出兵了,连日来焦急气愤的心情被一扫而空,曹操此时的心情极是畅快,掀着胡须,拍着大腿,欢畅大笑,又尽地主之谊,连劝荀攸饮汤。

    荀攸见他这般作态,不觉心道:“昔於颍川讨黄巾时见此公,便觉他虽出身公族,三代富贵,然却言行轻脱,颇少威重,不似贵家公子,今日再见,仍如是也。”

    不过,虽说觉得曹操少威重,可是荀攸却并没有看轻他,不为别的,就冲酸枣诸将都不敢进兵,而独他一力主张进战,就足能令人敬重。除此之外,就给人的感觉上来说,曹操尽管显得有点轻脱,可也正是这份轻脱,不拿架子,性情真露,却很容易就能使人感到亲近。

    曹操令人取来地图,展开地上,走到图前,将腰剑连鞘抽出,持之指点其上,对荀攸说道:“我取成睾;贞之、孙将军击大谷;本初遣兵逼孟津,三路连进,董卓必左右难顾,这就好比屋漏下雨,屋中处处皆漏,他就算兵马强盛,也没办法全部阻挡,以我料来,他无非只有一策可行。”

    “愿闻将军高见。”

    “那就是‘一实两虚’,拣选精兵一支,用为主力,击我三路中的一路,此是‘一实’,再遣两支人马,用为偏部,分别应付我三路中的另外两路,此是‘二虚’。”

    “将军所言正是,想来那董卓也只有如此应对了。”

    “我三路并进,上应天时,下应民心,乃是以顺诛逆,而董卓虽据洛阳,却被公卿怀厌,吏民不附,所以,他肯定比我们急,这样一来,他遣出的那支主力,也即那‘一实’,定就会以速胜为盼,以期先败我一路,再转击另外两路。董卓虽恶,兵马却强,不管是我们三路中的哪一路碰上了他的主力,仗都不好打,稍有差池,也许便会失利,故此,我认为,应对之上策当是:无论我三路中哪一路遇到了董卓的主力,都应立即深沟高垒,不与之战,而余下的两路则视情势或战或守。如此,避开董卓的长处,利用我等的优势,纵不大胜,亦不败矣。”

    说完了对董卓可能采取战术的分析和自己这方面的对策,曹操问荀攸:“公达以为吾此见如何?”

    “诚如将军所言,此上策也。”

    “好既然卿无异议,就请回去后将此转告给贞之。贞之如有异见,我等可再做商议。”

    “诺。”

    曹操把剑收回腰中,叫人把地图拿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