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侯其人,与我何干?”

    “嘿嘿,‘荀侯’。”

    吕布、胡轸这等与荀贞对敌之将,多是直呼荀贞之名,而徐荣却称荀贞为“荀侯”,吕布因而复又笑起。

    “你”

    “将莫动怒,我问‘荀侯’为人,不是为窥探将军隐私,而只是想从荀贞的为人上来猜测他明日可能采用的战法。”

    “明日接战,你就可以知道了”

    徐荣起身拂袖而出,出了帐篷,又转回来,冷脸对吕布说道:“明日就要激战,将军还不归营备战?”却原来这是徐荣的将帐,不是吕布的,他出了门才想起来,所以又转了回来,下逐客令。

    吕布哈哈大笑,说道:“将军何必动怒,我也只是一说罢了。”说着话,站起身,冲徐荣一揖,自施施然出帐而去。

    吕布和徐荣的这几句话,吕布其实不是在暗示什么,他就是想起来了,所以逗徐荣似的说了几嘴,可他这番言辞态度却正好戳中了徐荣心中深藏的担忧。

    当年在讨黄巾时结下的情谊,谁知道没过几年,两人成了敌对的关系?徐荣在董兵中本就受到排挤,他现在最怕的就是有人拿这个说事儿,可吕布哪壶不开提哪壶,偏就说了。

    看着吕布出帐而去,徐荣扶着案几,坐回席上,望向帐外,长叹一声。

    帐中有他亲近的吏士在,劝慰说道:“将军久从相国,逢战数遇险,而从来都是奋死不顾,忠义不需言表,吕将军适才数言,想来应是戏谑,将军不必挂齿在意。”

    徐荣叹道:“自古领兵在外者,无不惧主上猜忌。我虽无愧於心,却难料相国之意啊……荀侯啊荀侯,你害苦我了。”

    正说话间,外边有人来报:荀营送了封信来。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不用说,这信定是荀贞送来的了。徐荣有心不看,可不看,说不定更显得他心虚。

    徐荣无可奈何,只得命拿过来,展开观看,见上边是荀贞手,上写着:我与将军虽有旧谊,而今各为其主,君为董卓,我为天子,军前之战,不需容情。洛阳一别,久未与将军把酒言欢,於今相逢於战场,以营野为案,用弩矢为佐,豪情为酒,倚关兵谈,亦可谓大快之事也。

    :

84 处弱先击为惑敌 假败归营而骄贼() 
次日一早,天刚亮没多久,荀贞、孙坚即听到从董营中传出擂鼓之声。

    荀贞时在自家营中,连忙出得帐外,命人备马,由典韦等护卫着,即至孙坚营中与孙坚相见。

    “贞之,你也听到鼓声了?”

    孙坚没有在帐中,而是已登上望楼,在楼上眺望远处的董营。

    孙坚营中的这个望楼搭得很高,站在楼顶,虽说因相距太远,仍是看不到董营内外的具体动静,但却能看个大概。

    荀贞立在他的身边,举目远望。

    今天的天气不错,是个大晴天,空中一望无云,晨光洒落,远近的山林、雄关沐浴其中,山巍林茂,关上军旗飘动,风凉如水,嗅觉山野之气,时闻鸟啼之声,配上东边初生的红日,这本该是一个爽朗的秋朝,使人眼界开远,心旷神怡,然而此时於楼上望去,却见太谷关北边的吕布、徐荣营,还有太谷关西边黄盖、孙贲营再往西的胡轸营,此时营中都隐见烟尘。

    荀贞说道:“董兵行动好快。”

    虽说昨天荀贞已经从董军“频窥黄盖、孙贲营”的这个举动中,猜出董军可能要先击黄盖、孙贲,但却没有料到两支董兵昨天才刚汇合於关外,今天居然就要开战了。

    还好,荀贞昨天及时发现了董军的意向,经过一夜的准备,他和孙坚都已部署妥当。

    荀贞心道:“好险要非昨夜我与文台已有所备,今晨闻董兵鼓声,说不得,必会手忙脚乱了。”一边想着,他一边把目光转向吕徐、胡轸两营间的黄盖、孙贲营,见得黄、孙营中,这会儿也是烟尘隐见,侧耳倾听,亦可闻得鼓声从他两人营中传出。

    黄盖、孙贲营被夹在吕徐和胡轸两营中,昨晚孙坚已经派人去提醒过他俩,说董兵可能会先击他俩,他俩身当其冲,比荀贞、孙坚更加谨慎小心,昨晚一宿他们都是枕戈待旦,所以应变的反应非常快,今晨一闻到董营鼓声,黄盖、孙贲就立刻调动兵士,加强防守,准备作战。

    孙坚凝神眺望,看了多时,顾对荀贞说道:“虽然看不太清,但公覆、伯阳应是已做好迎战之备了。”

    孙坚的话音才落,就见吕布、徐荣营中有一彪骑兵奔腾而出,从这支骑兵践踏出的烟尘估料,人数应在五六百骑以上。

    见得这支出营的董兵在营外略一列阵,旋即便直奔黄盖、孙贲营而去,荀贞猜测说道:“吕布逢战,凡攻之时,必先遣高顺的‘陷阵营’,这支董兵也许就是高顺所部。”

    远见这支董兵至到黄盖、孙贲营外之后,没有立即展开进攻,而是在稍远一点的距离外停了下来,先是收拢集结,在列了个进攻态势的三角阵型后,有几十骑散驰出阵,绕着黄盖、孙贲营面向吕徐营的这一边,也即东北边的外围转了一圈,随即归回阵中。

    孙坚说道:“亦难怪高顺号称攻无不破,此人不但悍勇,而且精细。”

    不用说,刚才那出阵的数十骑董兵定是去近距离地察看黄盖、孙贲营之防御情况,看看有无薄弱之处了。

    果然不错,那数十骑归阵后,这支数百骑的董兵便缓缓地调整了一下攻击的阵型,略微改变了一下攻击的方向,这个被改变的方向应就是那数十骑所发现的一处防御相对薄弱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徐荣、吕布营中又络绎不绝地驰出了许多兵马。

    荀贞、孙坚极目望之。

    孙坚是和吕布打过半天仗的,虽因相距远,看不清这些后来出营之董兵最前边的旗帜,但每个将军带兵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在惯用的阵型上等等,只从这些特点,孙坚就判断了出来:“最前的是吕布的并州兵,后头的肯定就是徐荣的凉州兵了。”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这么说来,最先出营的那支董兵,看来确便是高顺之陷阵营了。”

    胡轸营中此时也是营门大开,部卒络绎出营。

    假设胡轸、徐吕两营各处一半人马用来击黄盖、孙贲,——有荀贞、孙坚在侧虎视眈眈,他们两营为了自保,显然是不可能倾巢而出的,能各出一半人马已是不少,两营合兵,便是万余人,以万余精卒攻黄盖、孙贲,在胡轸等人看来,或许就已经足够了,但即便是两营各只出了一半人马,这合在一起的万余步骑要想列开阵势,摆好进攻的态势,也得不少时间。

    趁两支董兵各出营列阵的空,荀贞对孙坚说道:“文台,既然董兵已出,观其态势,确是击黄盖、孙贲无疑,你我也该准备了。”

    准备什么?当然是准备等两边开打,当战事如荼、不可开交之时,遣兵急袭胡轸本营。

    孙坚应道:“好”

    两人即各自传下军令,命昨晚已经选出的各部精锐开始集结、备战。

    荀贞、孙坚昨晚共各选出了两支部队,一支是用来奔袭胡轸本营的,另一支则是预备用来在黄盖、孙贲吃紧时派出去,假装成是主力,驰援黄盖、孙贲的。

    便在这时,见得黄盖、孙贲营的西边开了座小门,有大约一二百骑从门中出来,径往胡轸的阵地这边冲来。

    荀贞赞道:“文台,无怪卿无惧董兵夹击黄盖、孙贲。黄、孙二君真智勇双全。”

    荀贞、孙坚的战略方针在昨晚已经给黄盖、孙贲交代清楚了,明明白白地对他俩说过了:如果董兵先夹击你俩的营,那么我二人不会立刻便驰援你们的,不但不会立刻驰援你们,你们还一定要顶住董兵的夹击,因为我二人的打算是等到董兵被你们缠住之后,我二人便悉出精锐,直扑胡轸营,趁机先把胡轸歼灭。

    换言之,黄盖、孙贲现在应该都心中有数,知道开战后,荀贞、孙坚是不会来救援他们的,那么在这么个形势下,最保险的选择应该是:营门紧闭,一门心思搞好守御,坚持等到荀贞、孙坚大破胡轸营。

    可是黄盖、孙贲却不肯坐等,不愿意就坐在营里单单地被动挨打,而是竟然还敢派出数百骑兵,趁胡轸列阵的时候先去打胡轸一下,这份胆子确乎称得上“勇”。

    再往深处想一想,这不仅是“虎胆”,而且同时也是一份“智谋”。

    “智谋”在二。

    首先,让胡轸、吕布和徐荣误判形势,或者说让他们不能很快就意识到荀贞和孙坚的计划。如果黄盖、孙贲闭营不出,胡轸等最先的时候可能意识不到,但随着战事进行,而却不见荀贞、孙坚驰援,这个时候,他们可能就会意识到荀贞、孙坚也许另有图谋;可现下黄盖、孙贲先遣骑出营,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任谁看去,都会觉得他俩这必是因为倚仗有荀贞、孙坚的驰援,所以才敢主动出击。

    其次,孙坚与吕布一战,黄盖、孙贲当时的任务是佯攻太谷,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却观战了,通过观战,黄盖、孙贲大致已经了解吕布部的战斗力,而胡轸是后来才到的,对他带的部卒的战斗力,黄盖、孙贲还不太了解,故而在正式开战前,先遣一支精锐的小部队去试探一下,看看他的部卒到底战斗力如何,这有利於接下来的排兵布阵、迎战守御。

    故而,荀贞称赞他俩“智勇双全”。

    却见那支出营的小骑兵部队,很快就奔近了胡轸正在布阵的阵地。

    胡轸也是久经沙场,对此早有防备,他早就预留了数百骑兵在侧,未让其参与列阵,就是在防备这种情况,以备黄盖、孙贲可能会出现的急袭,这时见黄盖、孙贲遣出的这支小骑兵部队将至阵前,他轻蔑地对左右说道:“区区百余骑,亦敢冲吾阵?南儿真井蛙也,不知道我兵戈的锐利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