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氯骸⒊碳巍⒁N、宣康、徐卓、郭嘉、栾固、陈仪等文士,亦带着家眷搬入了此“里”居住,——有了住宅,还没把家眷接到广陵的那些人也各自遣人,分别去故乡接家眷过来了。

    这些搬入此里中居住的人,几乎就是荀贞帐下现有之高级军官、高级文臣的全部,每日间出入里门的尽是甲衣、高冠,顿时便成为了整个广陵郡、乃至整个徐州最为瞩目的一个地方。

    此里本有名称,而自戏志才、荀成等搬入后,因出入里中的皆是荀贞左右宿将重臣之故,而渐得了一个别名,为广陵人呼为“冠盖里”,随着“冠盖里”这个名字的传开,此里的本名反而被人遗忘,无人再叫了。

    赐了宅院,荀贞又分赐给有功将士田地,所赐之田多是广陵县周边的膏腴美地。

    赐宅、赐田,这看起来只是单纯的论功行赏,可细细考量之,荀贞这么做,主要却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就像前文所述,荀贞是要把广陵、徐州当做起家之地的,而他帐下的诸将、文吏却多非广陵本地人,他们中有颍川人,有赵国人,有魏郡人,有东郡人,有南阳人,大多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在广陵的实在不多,那么为使他们安下心来,就需得让他们有一种“后顾无忧”的踏实的感觉,只有有了这个感觉,他们才会踏踏实实地跟着荀贞打天下,那怎么给他们这一种感觉?显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给他们在广陵安个家。有了宅院、有了田地,家眷都在身边,这不就是有“家”在广陵了么?有家在此,他们就会踏实、安心下来了。

    宅、田赐了,荀贞又按诸将功劳,分别赐给了钱财、缣帛。

    这整个的赏赐过程,用了一个多月才算告终。

    奖赏过诸将的战功后,荀贞紧接着,回到广陵的第二件事就是裁撤部曲。

    在他提出要裁撤部曲后,他帐下有人提出异议。

    却是文聘的从父,文直提出来的。

    文直说道:“於颍川时,孙侯表文谦为下邳相,今将军归广陵已有月余,而笮融犹在下邳。下邳如不能得,孙侯所表便无其实。广陵民少,难养多兵,裁撤部曲固是应当,然以我愚见,何不等先击破笮融,取了下邳,再议裁撤之事?”顿了顿,又道,“闻将军裁兵,只欲留万五千人,如等得了下邳,然后再裁撤,多了下邳这一郡之地,也许还能少裁些人马。”

    荀贞说道:“公所言甚是,只是如取下邳,陶恭祖或会出兵,陶恭祖一旦出兵,势必就会演变成大战了,而我军兵士久战,将士已疲,短日内实是不可再起大战了。”

    “那将军打算何时取下邳?”

    “为了讨董,我离开广陵了大半年,久未在郡中,当此之时,当以内政为先,我打算先治治内政,之后再议取下邳。”

    “我闻陶恭祖现有兵马三万,而且他坐据三郡之地,将军,今不趁击董大胜之势进取下邳,待到来日?吾颇忧之。”

    文直担忧得有道理。

    陶谦掌控三郡地,民力、财力、粮秣上都远胜於荀贞,他麾下现有三万上下的州兵,而等荀贞裁撤过部曲后,荀贞将只剩下一万五千人,那么兵力上陶谦也将会是远胜过荀贞。荀贞不趁现在兵多的时候去打下邳,等到将来裁撤过部曲后再去取下邳,怎么看胜算也不如现在大。

    对取下邳这事,荀贞是考虑过许久,也和戏志才、荀攸、荀彧等反复商量过了,已有定见。

    他对文直说道:“公族为南阳右姓,我试问公:如南郡太守欲取南阳,公会有何想法?”

    南郡也是荆州的一个郡,在南阳郡的南边,两郡相邻。

    文直说道:“如南郡太守欲取南阳,我会怎么想?”

    他还能怎么想?第一个想法当然就是:南郡太守凭什么来取南阳?紧跟着第二个想法就是:南阳一旦陷入战乱,作为南阳土著,他文氏的家族利益恐怕就要受到损害。

    荀贞再又问道:“於南郡与南阳间,公又会作何选择?”

    文直醒悟过来,明白了荀贞的意思,说道:“将军的意思是:在取下邳前,先要争取到下邳大姓的支持?”

    如不能先得到下邳大姓的支持,那么为了本家族的利益,下邳的大姓们就极有可能会和笮融站在一起,“共御外侵”。待到那时,内有下邳上下一心,外有陶谦援助笮融,荀贞取下邳将必会是难之又难,就算能强取下来,得不到下邳大姓的支持,日后治理下邳也将会不易。

    荀贞笑道:“不但要先得到下邳冠族右姓的支持,最好还能得到州中大姓的默认。”

    当下之时,虽入大一统时代已数百年之久,儒家“大一统”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可一来因此时距先秦未远,各地犹尚存春秋战国时的遗风,二来因交通不便,故而各州各郡的地域观念还很严重,荀贞一个外来人,老老实实地做广陵太守也就罢了,可一旦他要想在徐州的地面上兴兵击战,那么徐州本地的豪强大姓们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肯定对此就会有看法。

    万一激起了徐州豪强大姓们的一致反对,荀贞还想再得徐州?那纯属做梦了。

    也正是因为了这个缘故,张纮主动提出愿意辅助荀贞的时候,荀贞是真的开心。

    张纮不是寻常的名士,他不但在广陵,在整个徐州,乃至相邻的扬、荆都是很有名气的,很有号召力,有了张纮相助,可以预见,即使他完全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一个有用的计策也提不出来,但只要有他在荀贞这边,当荀贞正式开始与陶谦争徐州时,必然就会减少许多阻力。

    文直说道:“吾闻‘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又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今闻将军策略,乃知此二语是何意矣”

    得天下依靠的是人,治天下依靠的还是人,只靠蛮力、只靠武力去攻城略地,即便一时能得之,最终也将会失去之。还是那句话: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夺天下的过程中,军事手段是必须的,但不是第一位,更不是唯一的,最主要的还是政治,还是人心,或言之:民心。

    :

108 裁存万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 
荀贞回到广陵,头个月封赏功臣,第二个月起裁撤部曲。

    他本打算留下一万五千人,但因他的部队久经征战,很多是跟从他好些年的老卒,敢战之士委实不少,到最后,留下的人数比他计划的多了点,步骑加在一起,共留下了一万六千余人。

    其中,步卒一万五千人,骑兵千余。

    裁撤下来的那些部曲都划转屯田。

    屯田之事,早在魏郡时,是由江禽等负责,荀贞初到广陵时,也兴过屯田,现下裁撤兵马万余,屯田的人数大为增加,而且增加的这些人都是经过战争的兵士,广陵地广人稀,田地好开垦,但对屯田部队的组织、管理却就需得更加重视起来了。

    荀贞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屯田的机构,仍由江禽负责。

    在讨董时,江禽被荀贞表为了颍川左军校尉,现下荀贞已归广陵,“颍川左军校尉”的这个职衔已不适合,因而荀贞转江禽为“丰产校尉”,专司屯田之事。

    荀贞没在广陵的这大半年,郡事由姚昇和袁绥治理,郡中的农事主要是由姚昇、宣康等负责的,今年的收成不错,姚昇、宣康有功,荀贞在封赏诸将时,也捎带着封赏了一下姚昇和宣康,给姚昇了一个“典农校尉”的职衔。

    姚昇仍旧是主要负责广陵郡的农事,农事和屯田本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前者归郡府管,后者是军管,但为了增加一下屯田这方面的力量,毕竟江禽虽有屯田的经验,到底他是个武夫,所以荀贞令姚昇在负责郡中农事的同时,也配合江禽,兼理屯田。

    如此,屯田这一块儿就有文有武,管理机构的力量得以大为增强。

    荀贞讨董获胜,名声又进一步地显著提高,不少颍川士人都投到了他的帐下,荀贞又从其中选了些人,也将之划入屯田机构,其中官位最高的是枣祗,荀贞任他为屯田司马,令其为江禽副手。

    裁撤部曲、划转屯田,划转成屯田后,又各划给屯田区域、又将这些兵士按其被划归的区域重新分部,再给他们分别任命各级的军官,又充实屯田机构的文武力量,林林总总,这一系列的事情办完,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和在魏郡时一样,江禽是很不想负责屯田的。

    荀贞也和在魏郡时一样,又给他做了番思想工作,对他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乏粮,便雄兵百万,一朝乃散。卿今屯田,虽或少战功,而如来年丰产,功将过於陷阵矣

    江禽是最早追随荀贞的这一批人之一,并且在这一批人地位颇高,仅次许仲,按理说,荀贞应把他留在军中,倚靠重用的,奈何江禽量窄,气量不够大,微末时这一点还不明显,随着他地位的增高,随着荀贞军中勇将、猛士的增多,他气量狭窄这一点是越来越明显。早在赵、魏时,荀贞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在魏郡的时候,才让江禽转去负责屯田了。现下让江禽继续负责屯田,也是出於同样的缘故,——这也算是荀贞照顾旧人、保护功臣的良苦用心了。

    封赏过功臣,裁撤罢部曲,组织好屯田,军务上的事情就算暂告一段落。

    接下来,荀贞便把精力投入到了内政和外交上。

    在内政上,荀贞投入的时间较多,在外交上投入的时间较少,而事实上,如论重视程度,相比内政,荀贞更加重视的外交。

    所谓“外交”,一个是指和周边州郡长吏的交往,一个是指与下邳和徐州别郡诸大姓的交往。

    外交这件事,荀贞交给了张纮、袁绥、臧洪、秦松等本地人和荀彧、荀谌、程嘉负责。

    张纮等本地人主要负责和下邳、徐州大姓的交往;荀彧等人主要负责和周边州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