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贞心道:“今使彭城,奉孝必能功成,他先已说动阙宣为我取下邳之内应,再加上此功,待到来日我得了下邳后,他的功劳便足可排上前数,如此,我也可委他以重任了。”

    想到这里,荀贞定下了主意,说道:“卿二人所言甚是,好,就按此行之吧”

    此事既然定下,荀贞也不拖延,当即手写军文两道,一道给程嘉,命他明日前赴琅琊,面见臧霸,一道给刘备,命他明天就回去东阳县,和郭嘉、关羽一道前往彭城,面见彭城相。

    两道军文写就,荀贞叫来两个卫士,命分别送走。

    办好了此事,荀贞落座,开始和戏志才、荀攸、荀彧、陈群四人密议起兵进击下邳的军略、郡务、后勤等等细节。

    这且不必多言,只说刘备昨晚喝得不少,卫士给他送军令时,他已睡着,等他醒来,看到军令,大喜之极。

    和刘备共榻而眠的关羽比他先醒,这时刚下床榻,刘备遂半仰起身,举起荀贞的军令,兴奋地对关羽说道:“云长,吾兄取下邳、攻徐州,乃以小博大,风险不小,如想功成,彭城国是个关节。今吾兄将此重任托付给我与奉孝,如果能顺顺当当地将此事办好,必是大功一件”

    虽然荀贞常当着众人的面亲热地呼刘备为“弟”,但刘备为表示恭谨,却极少在众人面前,甚至即便私下与荀贞独处时,也很少称荀贞为“兄”,可在和关羽、简雍以及跟从他的那些涿郡少年面前,刘备有时却会“不经意”地叫一声荀贞为“兄长”,很显然,这自是刘备为自抬身价、凝聚部属忠心的一点“小心思”了。

    关羽也很高兴。

    关羽尽管因为“性傲士大夫”的缘故,对荀贞一直都不太服帖,宁愿跟在刘备身边做个“司马”,也不肯离开刘备、受荀贞的“人情”,做个“校尉”,可他到底也是个少见的将才,有万夫不挡之勇,既有此能,当然也就不会甘愿一直屈居下流,也是很想能随着刘备的升迁而他也得到升迁的,故而对立功之事虽不及刘备那么渴望,却也是很期望能有的。

    关羽对士大夫傲慢不假,但他对郭嘉的印象还不错,一来,因郭氏虽是阳翟大姓,族中颇多累宦之家,但郭嘉这一脉却家声不显,名为出自阳翟郭氏,实是与寒门无异,二来,也正因出身寒门,郭嘉平时的为人举止不像那些名族子弟那般“矫揉造作”,反是和关羽等很相近,在礼节上不是拘束,在言辞上也没有太多讲究,不拘小节,所以,关羽和他挺能处得来。

    通过这段日子的接触,关羽已是较为了解郭嘉的才干,对刘备说道:“奉孝才高,有他为佐,此行必能成功。”

    荀贞写给刘备的军文中,并没有说他和郭嘉谁为主、谁为辅,刘备也没在意此事,听得关羽此话,他喜笑说道:“然也”

    提及郭嘉,关羽倒是想起一事,对刘备说道:“奉孝军谋出众,其才实为我之罕见,年岁虽然尚轻,然已不逊戏、荀诸君,今攻下邳,君在东阳,必得重用,既然奉孝已在东阳,君何不上一道,请君侯干脆就任奉孝为我部军师?如能得奉孝为辅,君将如虎添翼。”

    “此事我亦早有意也,待出使彭城归来,我便上君侯。”

    郭嘉现下虽在东阳,职衔也比刘备低,刘备是校尉,他是司马,但在统属上他并不归刘备管带,荀贞遣郭嘉去东阳的目的是为了锻炼他,而不是让他给刘备当辅佐的,事实上,在荀贞遣郭嘉去东阳时,还专门给他配备了一屯精锐的兵士以及两个娴熟军务、牍文的幕僚,也正是有了这些“班底”,郭嘉才能“独立自主”地和下邳郡南的豪强阙宣搭上了线。

    刘备有一点和荀贞很像,即“求贤若渴”,奈何他名声既小,官职又卑,且非士族出身,故而直到如今,除了关羽、简雍等这些从涿郡起就跟着他的老班底外,还没有什么别的出众人才投靠他,追随他,大约也正是因自知在军谋这一块儿有短处,所以刘备一直都想从荀贞手底下请个才能之士来帮助他,戏志才、荀攸这些人他是没资格去想的,早先他看上过徐卓,可旋即不久,荀贞被朝廷拜为颍阴侯,随之,徐卓便被荀贞任为了“侯府”的“庶子”,成了荀贞的“侯府私臣”,他自是没办法再向荀贞提及此事,现在,他又看上了郭嘉。

    徐卓、郭嘉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皆有奇才,再一个是年纪都不大,都是二十出头,虽得荀贞重视,两人却都还没有掌握重权,简而言之,也就是说,他两个人是不折不扣的“潜力股”,徐卓现下不用说了,在刘备看来,既然郭嘉还没有进入荀贞的“权力中枢圈子”,尚处在“历练阶段”,那么在哪里历练不都是一样的么?如果他提出请求,荀贞想来应是不会拒绝。

    刘备因而心中暗暗想道:“此次出使彭城,路上正好可多与奉孝独处,我当对他多加吹捧,这样,将来才能得其力用。”——却是已经把郭嘉看作是自己将来的谋士辅佐了。

    又从郭嘉、进击下邳不由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攻徐”,刘备又心中想道:“以君侯之威,以戏、荀诸君之谋,以我军之精,攻徐虽非易事,亦非不能。待到战胜,君侯尽有徐州五郡,可以想见,必将又会大举封赏功臣,我只要尽心去做,便是不能得一二千石,亦可为一中郎将矣”

    想到此处,刘备精神振作,从床榻上一跃而起,洗刷过后,虽是天已过午,却不肯再多在郡府停留了,衣甲整齐,带了关羽去见荀贞,当面辞别。

    荀贞勉励了他几句,亲送他和关羽及其部从到县门,望其远去,这才归府。

    :

123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划策迫薛礼(中)() 
刘备怀着立功的热切渴望,一路上没有停留,几乎是昼夜不息地驰回到了在东阳县外的驻地。

    刘备现虽居“校尉”之职,但部曲并不太多,原本有千余人,前些月荀贞裁撤“弱兵”,按照帐下各个不同营头的精锐程度,分别给各个“校尉部”、“别部司马部”下达了不同的裁撤指标,规定了不同的裁撤数额,与许仲、荀成、辛瑷、赵云、典韦等这些主力“校尉部”相比,刘备部在精锐程度上自是逊色得多,按理说,他这千余部曲至少要裁撤掉三分之一,不过看在“他是刘备”、“吾弟也”的面子上,荀贞给他放了水,打了个对折,只给他下达了一百五十人的裁撤指标,故而,在裁撤掉这一百五十人后,刘备部现尚有一千左右的兵士。

    ——之前讨董时,为鼓舞士气,荀贞一口气表了近二十个得力部属为“校尉”,但在这近二十人中,却有差不多近一半人都不是负责直接前线作战的军官,而是参谋、军法或后勤军官,真正担负作战任务的其实只有十来人,又在这十来人中,其部能被称为精锐、主力的只有五人,即中军的赵云、典韦,前军的许仲,后军的荀成,和骑部的辛瑷,至於其它,如臧洪、陈到、高素、刘备等,以及得为“别部司马”的文直、甘宁,这些都只能算是二线部队。

    荀贞这次回到广陵裁撤部曲,被裁撤的大多是二线部队,主力部队被裁撤掉得并不多。又在二线部队中,有一支部队被裁撤掉得最多,或者说,干脆是被撤销掉了编制的,即江禽部,江禽转为了掌责屯田,他本部的那两千部曲,除少数精卒被分给了许仲等人,余下的那些就都跟着江禽转入屯田,也正是靠了这一千多旧部,江禽才能顺利地搭建起整个屯田军的构架。

    却说刘备本部兵卒被登记在兵籍册上的,现下虽只有千人左右,可刘备实际上的战力,并非全然是依靠这千人的兵卒。他还有一部分“暗实力”,即他的门客。

    刘备本性任侠,好与豪杰交,自投荀贞以来,他虽没招徕到什么高明的人才,却依靠他宽厚、交人以诚、不吝钱财的魅力以及“君侯,吾兄也”的名头,不论在赵国、魏郡,抑或颍川,乃至广陵本地,都陆陆续续地得到了不少各地轻侠的投奔,刘备没有把这些轻侠列入兵册,而是“留勇去怯”,不够勇武的,给些钱财,随其自去,而其中的勇武之辈,他便以门客的形式把他们养了下来,截至时今,这部分的门客亦有百人之数了,——养门客是存之已久的世俗,是以,在刘备来说,他压根没想起把这事儿告诉荀贞,而在荀贞来说,他虽是早就风闻了此事,却也没有在意。

    刘备的这百来门客,看似人数不多,然其中着实不少勇悍之徒,这就好比荀贞当年在西乡时蓄养许仲等人一样,隐然已是刘备的“班底”,——当然,前提是刘备能够得到做大的机会,如不能得到实际控制的地盘,不能得到扩充实力的机会,他有再多班底也只能为别人卖命。

    这回去广陵县,随行刘备、关羽的除两伍兵卒外,剩下那二十多个随从便都是刘备的门客。见到了东阳县的驻地,前边不远就是本营,两个随行的门客给刘备说了一声,拍马先行,疾至营外,一是叫开营门,二是叫营内的军官出来迎接。

    闻得刘备归来,简雍适在营中,忙召集中军司马、各曲军侯,齐出辕门相迎,并有那听闻了消息的门客们,亦纷纷出迎。

    一时间,冷冷清清的辕门顿时热闹了起来,数十人分作两队,一边是军中的军官们,一边是门下的门客们,两边相计,不下四五十人,俱迎刘备归还。

    简雍立在最前边,远远看到刘备、关羽一行迤逦驰近,当先带头,领着众人徒步前迎。

    刘备治军虽亦明军法,重赏罚,但不如许仲、荀成等严,与陈褒相类,长之在宽,平素对本部的这些军官们都很宽容,从不克扣军饷,更不会无故责罚,有好处也都不忘他们,是以虽是简雍带着徒步前迎,这些军官却也不觉得简雍太过“阿谀拍马”,更不会觉得刘备架子大。

    等和刘备等碰头时,简雍已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