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来因县中的驻兵军纪严格,自入驻东阳以来,极少有扰民之事,二来也是因县中的百姓久受战火熏染,——小股的盗贼侵扰就不必说了,前几年接着两回的黄巾起事就早已使当地的百姓对战争见惯不怪了,故而,城中虽是戒起了严,可县里的百姓却并未因此而就恐慌,反有不少聚在“里”门处观望,指指点点,更有那胆大的,凑近值勤的兵卒,询问戒严的缘由。

    被问的兵卒有不理会他们的,也有回答的,回答的原因全都一样:中军校尉将至,故而戒严。

    这个原因不算错,中军校尉赵云今天确实是要来,但真正的戒严缘故其实并非因此。

    真正戒严的缘故自是因为荀贞将要发起对下邳的进攻。

    而且,今天要来的,也不止赵云一人,许仲、乐进两人今天也要来。——许仲、乐进是从广陵县来的,赵云是从淩县来的,他三人中,许仲、乐进走得较早,前晚离开的广陵,赵云动身得较晚,昨晚才离得淩县,但都已经走了大半路程,大概最迟在傍晚前便即能分别抵达。

    此次攻下邳、攻徐之战中,西部战线的主将是许仲,副将是乐进,除了他两人外,被荀贞布置在这一线的主要军官还有赵云、刘备、刘邓、江鹄、潘璋、高甲、高丙等人,以及骑军的张飞等,现下,刘备、刘邓等或在东阳,或在淩县,都已经部署停当,张飞前些时也已带着一部骑兵进到了东阳,同时,负责西线后勤运输、补给的邯郸荣、时尚两人也皆已就位,可以说,现在距离“进兵下邳”所欠缺的,就只剩下许仲、乐进这两位主将、副将的到达了。

    如前文所述,此次对下邳的用兵,也即西边的这条战线,又可分为奇正两路,由东阳发起进攻的主力,从淩县发起进攻的是偏师,许仲、乐进两人的任务是指挥东阳主力,赵云的任务则是指挥淩县偏师,故而,当闻知许仲、乐进离开广陵,将至东阳前线后,赵云也离开了淩县,赶来东阳,所为者,便正是为了主力、偏师要在战前再召开一次军事会议。

    东阳县中戒严,东阳县外的几个兵营也各皆刁斗森严。

    东阳县外原本只有一处兵营,即刘备的屯军营地,随着刘邓、张飞等的相继来到,这些后来的兵马有的进驻到了刘备营中,暂与刘备部共居一营,有的则另外建造了营地,时至於今,东阳县周边已总计有了五处军营,四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

    这五个军营,只有一个是在东阳县东,其余的四个都是在东阳县西。

    东阳县西的这四个军营,离东阳最远的是刘邓、潘璋营,——潘璋部兵马不多,被调到东阳前,他又专门赶去郡府,进见荀贞,恳请荀贞让他做此战的先锋,因而荀贞就把他和刘邓部安排在了一处,他两人的营地离东阳约有二十四五里,离东阳最近的是张飞的骑兵营,说是离东阳最近,距东阳亦有十五六里之远,——东阳向西不到五十里便是下邳国的盱台县境,也就是说,刘邓、潘璋这两支人马现在距离下邳国界只有二十来里地,甚至比离东阳还近。

    许仲、乐进、赵云将到的消息,刘邓、潘璋於昨日就知道了。

    吃过午饭,刘邓瞧了瞧帐外的日晷,见已过午时,遂令亲兵去请潘璋来见。

    不多时,潘璋来到。

    “文珪,天已过午,我这就要去东阳县迎许将军和乐相,兵营事宜,暂就交你来管了。”

    潘璋身披铠甲,腰着佩剑,立在刘邓席前,行了一个军礼,大声应道:“校尉自请去,营中有璋,定然无失。”

    ——讨董时,为激励士气,荀贞曾经一举表了十七个文武部属为校尉,当时本该应有刘邓亦在其列的,只是因刘邓嫌新卒没有战斗力而不肯统带,遂便罢了,直至战末,刘邓仍还是一个曲军侯,后来战罢,论功行赏,刘邓功高,理应拔擢,荀贞遂把他表为了讨贼校尉。

    ——荀贞战后论功的这次表举,虽没有之前“一口气表了十七人为校尉”那么多,可也不少,除了刘邓外,还有四人得到了表举,分别是陈午、江鹄、陈容和陈褒,其中陈午三人是以战功得表,陈褒是以留镇广陵有功得表。陈午被表为了平虏校尉,江鹄被表为了建功校尉,陈容被表为了安民校尉,陈褒被表为了建威校尉。刘邓等四人除本部兵马外,荀贞另外把兼并得来的豫州兵分别拨给了他们,而至於陈褒,统带的则是原先留驻在广陵的那两千兵卒。

    ——当然,这些部曲兵马都是最先他们被表举为校尉时的兵马,后来荀贞裁撤部曲,只保留了一万五六千人的精锐,他们几人的部曲也就难免随之减少,现分别各有千许或数百兵马。

    ——如把讨董时的表举称为是第一次表举,讨董后的表举称为是第二次表举,那么在“讨董后”和“此次战前”之间,荀贞又陆陆续续地进行过一些表举,这一些表举就可概括称为第三次表举,这第三次的表举主要是面向文臣,是在文臣范围内的一次表举,其目的一是为了引贤,二是为了让这些得到表举的文臣们能够“名正言顺”地更好地行使他们所担负的职责,这第三次表举前后至今,总共表举了七个人,分别是:正议校尉张纮、赞军校尉陈群、典农校尉姚昇、屯田校尉枣祗、度支校尉秦松、督冶校尉蒲沪,和被改为丰产校尉的江禽。

    ——这七人中,张纮是最新投到荀贞帐下的,陈群掌责军资,姚昇负责郡中农事,枣祗是由屯田司马之职擢升上来的,辅助江禽掌屯田,秦松掌管郡资,蒲沪主管冶炼兵器事。

    ——三次表举加在一起,荀贞现府中、帐下共有文武校尉二十九人。

    刘邓现为校尉,潘璋现为别部司马,两人间,刘邓位尊,因而此次去东阳参加军事会议的是刘邓,潘璋需要留守营中,毕竟此地离下邳国太近,营中不可无人坐镇。

    刘邓、潘璋都是粗猛的性子,两人又皆有勇力,共在营中住的这些天,彼此说不上很亲热,但也算是能处得来。

    刘邓离席起身,来至帐外,唤亲兵备马,潘璋跟从相送。

    等坐骑牵来,行到辕门,刘邓翻身上马,顾对马侧的潘璋笑道:“许将军、乐相从郡府来,我闻子龙今天也要来东阳,想来此次军议必是议进兵下邳之事了,……文珪,你早就向君侯请战,要做先锋,此回开战,以君之勇,必立大功,等到战罢,你我或许就要并席而坐了”

    “并席而坐”,意指两人的坐席不分上下,这是刘邓在预祝潘璋战后获得高升。

    潘璋自负勇武,心中亦早有此期许,闻得刘邓之言,因知刘邓是荀贞爱将,却是不好骄傲,谦虚客气地说道:“如论猛鸷,校尉勇冠三军,岂璋所能及也?”

    刘邓哈哈大笑,点了点潘璋,笑道:“太过谦虚”

    他在马上行了一礼,遂与潘璋暂别,带了几个亲兵随从,径往东阳去了。

    目送刘邓远去,潘璋回到营里,自归帐中,一面下令,命兵士小心戒备,一面叫人送兵簿进来。

    “兵”者,军械,所以兵簿不是兵卒的花名册,而是记录本部军械的簿子。

    潘璋同意刘邓的判断,也认为许仲、乐进、赵云的到来,必是意味着进攻下邳的战事即将展开,故而在战事开前,他要再仔细检查一遍本部的军械装备,以免有失。

    却不说潘璋,只说刘邓,出了兵营,一路东行,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东阳县外。

    :

13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四)() 
才入春,昼尚短,酉时方过不久,天就黑了。   w w w 。  。 c o m'想看的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天黑前,赵云到了东阳,酉时两刻许,许仲、乐进联骑来至。

    因此次东阳戒严,打的是赵云要来的旗号,所以当赵云到时,刘备、邯郸荣、郭嘉、张飞、刘邓等将校皆出到县外相迎,而许仲、乐进到时,为了保密,——以防下邳从许仲、乐进的来到而推断出广陵将要发起攻势,所以刘备等人没有出县候迎,只是在县寺门口等待、迎接。

    许仲、乐进没带太多亲兵,各只带了十余随从。

    跟着他两人一起来的还有几个文臣,带头的是参军校尉荀攸,其余的则分别是:陈矫、许季、李续。他们四人加上已在东阳的郭嘉,将要担负起此次攻下邳之战的参谋、文牍等各项工作,荀攸以荀贞心腹股肱、广陵二号谋士的身份,亲自跟着许仲、乐进从广陵而至东阳来当参谋,可见荀贞对“攻下邳之战”的重视,只有下邳打好了、打顺了,接下来攻徐才能够事半功倍。

    跟着荀攸来的三人中,许季是许仲的同产弟,李续是颍川旧臣李博的儿子,此两人都是“早年跟从荀贞的颍川旧人”中的年轻一代,荀贞把他两人派来东阳前线,自是为了让他两人能够再接受一下战争的锻炼,好让他两人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从而以求日后可以大用。

    陈矫非颍川旧人,他是广陵人,年纪虽不大,和许季、李续差不多,都是二十来岁,然在本地已颇有名声,荀贞到广陵来任太守后,闻知其名,遂把他聘为属吏。陈矫家就在东阳,对东阳周近以至下邳的情况都较为熟悉,所以,这次荀贞给他了一个参军司马的身份,把他也派了过来,一来,亦是锻炼一下他,二来,也有一点借机试试他的真才实干到底如何的意思。

    说起许季、李续,荀贞深知一个健康向上的团体,是绝不能只依靠少数人的才能的,人才总不嫌多,所以,虽是帐下已有了志才、荀攸、荀彧、张纮、程嘉等干才之士,一方面,却仍是不断地、积极地招徕贤士,另一方面,对自家帐下的这些“年轻人”,从来也都是不忘大力扶持,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遣派他们去“接受行政和军事上的锻炼”,比如之前让宣康、李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