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两百骑,看起来数目不大,可奔腾起来后,气势却十分惊人,马蹄把地面都踩踏得震动。

    行军的步卒们看着他们远去,有的羡慕,有的不以为然,更有那争胜好强的,啐几口唾沫,把嘴里吃到的灰尘吐掉,少不了骂上几句,再道两声:“且等攻城,看他们还怎么威风”

    潘璋笑对刘邓说道:“‘将为兵胆’,主公尝云:‘将怯怯一军’,此言诚不虚。辛校尉、张司马皆虎将也,也难怪会带出陈君这样雷厉风行、赴敌如饮的猛士。”

    辛校尉说的是“骑军校尉”辛瑷,张司马则自是骑军的“军司马”张飞了。

    ——“司马”分很多种,最低的“司马”秩仅百石,潘璋现下也是司马,只不过他是“别部司马”,别部司马与军司马相比,一样的是秩,皆为“比千石”,不一样的是“别部司马”是“别领营属”,其所率兵士的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而“军司马”是“部校尉”的副手,部中如无校尉,则便是以军司马为主,换言之,也就是说,“别部司马”相当於后世的独立团团长或独立师师长,兵额不固定,“军司马”相当於后世正规军里的副师长、参谋长等职。

    按照秩,潘璋是比千石,曲军侯是六百石,潘璋秩比陈即高,可一来,陈即部都是骑兵精锐,战斗力比潘璋部的步卒要高,二来,潘璋在荀贞军中的资历也远没有陈即高,所以在说到陈即的时候,他的语气颇为尊敬,称之为“君”,而没有以军职相称,更没有提名道姓。

    刘邓笑道:“昔在魏郡击於毒、黑山,去年初击董贼,陈军侯皆颇立功劳,要非玉郎至今还只是校尉,陈军侯恐怕早就能自领一部了。”顿了顿,又说道,“待这次战罢,想来玉郎定就会能被主公表为中郎将了,而陈军侯也能与你我并起并坐了。”

    荀贞帐下的步军之中以许仲、荀成为首,骑兵之中以辛瑷为首,当然,现下还可以再加上一个张飞,许仲、荀成都被荀贞表为了中郎将,而辛瑷至今却仍还只是一个校尉,所以步军里边现在出了很多的部校尉,而骑兵里边,就眼下而言之,却是最高也只能做一个曲军侯。

    荀贞当初只表了许仲、荀成为“行中郎将”,没有表辛瑷,是有他当时的考虑的,当时刚兴兵讨董,他也才只是一个“行建威将军”,故而不好表举太多部属为中郎将,再一个,他的部队毕竟是以步卒为主,骑兵为辅,那时骑兵的数量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就没有表辛瑷。

    不过,而今的形势不同了。

    讨董之后,回到广陵,荀贞虽是大举裁撤部曲,但裁撤的都是步卒,骑兵非只没有裁撤,反而因为在战场上俘获了不少董军的战马,以及徐荣投降带来的那些骑兵部曲,还有这几个月不间断地从糜竺和一些别的马商那里买来的战马,荀贞现今的骑兵力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充实、提高,计已有两千余骑,——之前荀贞帐下骑兵数目最多时,也到过一两千骑,但那个一两千骑和这个两千余骑却是有质的区别的,首先,战马的精猛程度不同,现下这两千余骑骑兵所乘骑的战马皆是精选出来的训练有素的优良战马,比以前那些很多滥竽充数的不知强了多少,其次,之前荀贞帐下的骑兵几乎没有备用马匹,九成以上都是一人一骑,甚而连步营中一些中级军官的乘马都不能保证有,有的二线营头里边,甚至连传令兵都只能步行,现下不同了,不仅这些都能保证给他们有马乘骑了,而且骑军里边还有了不少的备用战马,就比如陈即的这个曲,兵额是一百五六十人,战马却有两百来匹,虽然还是做不到一人两骑、乃至一人三骑,可能无法进行日夜不停地长途奔袭行军,可至少足能补充战场消耗了。

    也正是因为骑兵的力量得到了提高和充实,所以这次用兵下邳、东海,荀贞才有底气把骑军分成两部使用,要不然,就靠之前的那些骑兵力量,他是绝不会分而用之,自作削弱的。

    刘邓虽是步军,对骑军的变化却也是很清楚的,因而他才有了“待这次战罢,想来玉郎定就会能被主公表为中郎将了,而陈军侯也能与你我并起并坐了”这一句话。

    ——之前刘邓就对潘璋说过,等战罢,以潘璋之勇,肯定会因功而得到升迁,所以,他没有说“陈即和他并起并坐”,而是说“和你我并起并坐”。

    潘璋自诩勇武,对此也很有期许,远望陈即曲的骑兵远去,又望了望天色,再眺望西边前方,胸臆充满壮志,热血沸腾,说道:“此距淮陵,只有百余里地了,至迟明午,吾等便可至城下,……校尉,待到淮陵城下,璋请先击”

    却说前头西北方向不远就是盱台,潘璋却为何不说击盱台,而提击淮陵?

    这却是许仲、乐进、荀攸三人和郭嘉等经过商议,早就定下的战策。

    盱台的东南边多是平原,固然利於行军、进战,可盱台毕竟离广陵太近,而荀贞图下邳之心又早展露,因而盱台县中的守兵必定是早有准备,防御必严,如先击此县,可能不能速克,而如不能速克,就失了“用兵神速”的此次进战之意,所以,许仲等人决定,刘邓、潘璋部入下邳境后,既不击盱台,也不击高山,而是从两县中直插过去,奔袭淮陵县,——高山县在东阳的西南边,和东阳县的距离与盱台到东阳的距离相仿,既然因离广陵不远之故,盱台必防备森严,那么高山县明显也是会不好攻打的,所以,要舍盱台、也舍高山,直击淮陵。

    首战直取淮陵还有一个原因。

    那便是阙宣了。

    阙宣在淮陵的势力比较大,现在他本人就在淮陵县中,有他为内应,取淮陵会容易很多。

    以上两点,是从战术的层面来讲。

    从战略层面来讲,首先打下淮陵对许仲部以后的进战也会有极大的好处。

    好处有三个。

    首先,淮陵在下邳郡的西边,临沛国,离虹县不远,只有百十里,孙坚为策应荀贞,已遣其军中上/将韩当带兵入驻虹县,打下淮陵,许仲部就可以和孙坚在虹县的部队呼应,壮大声势。

    其次,东阳西边、淮水南边这一块儿的下邳境内共有四个县,最西边的是淮陵,东边的是盱台、高山,最北边的是东城,如果能先把淮陵打下,也就是说,顿时就把盱台、高山、东城裹在了一个包围圈里边,或者说,就把这三个县和淮北的下邳腹地给分割开了,这样一来,主动权就立刻掌握在许仲等人的手中了,——如果想攻击这三个县,可以东西夹攻,如果不想进攻这三个县,也完全可以先放之不管,径由淮陵县渡淮水,继续向下邳的腹地进攻。

    那么,如放下这三个县不管,会不会“后顾有忧”?答案是不会。因为有东阳、淮陵在手,荀贞在广陵郡中留的有预备队,足可为东阳的支撑,可以从东路威胁这三个县不敢妄动,而淮陵与虹县呼应,能够得到孙坚部队的策应,也足能起到从西面威慑这三个县的作用,所以说,即使是放下这三个县先不理会,后路也是完全不会出现问题的。

    可以这么说,淮陵只要一下,这三个县除了固城自守,就只剩有弃城北逃一途了。

    “后顾”虽是“无忧”,可说到“径由淮陵县渡淮水”,那么就又有一个问题:从淮陵县渡淮水,好渡不好渡?

    这就是先取淮陵的第三个战略上的好处了,同时,也是郭嘉说动阙宣投到荀贞这边的第二个好处:淮陵和淮水北岸的徐县隔河相望,两县相距只有八/九十里,徐县县中亦早有阙宣的党羽埋伏,只要打下淮陵,就可以采用刘备之前的计划,遣派少量精卒潜渡淮水,奇袭徐县,而徐县一下,从徐县往北,下邳境内就再无大的天险阻隔了。

    因了许仲等人的战策如此,所以潘璋说“待到淮陵城下,璋请先击”。

    刘邓瞧了他一眼,见他求战积极,知必是立功心切。

    通过相处,刘邓已知潘璋人虽粗奢,然治军肃然,负勇有志,确是一个将才,既然他不辞路远,千里迢迢投到了荀贞的帐下,而荀贞这次又应他所求,把他遣到了许仲这一路的先锋位置,与刘邓齐发,为顺应荀贞的用意,能让他死力效忠,倒是有心送他一个立功的机会,因而虽明知内有阙宣为应,克淮陵或应不难,却仍是笑道:“便如君言,待至淮陵,由君先击。”

    :

139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六)() 
刘邓、潘璋部兵马虽只千余,而千余甲士行军,加上随行的辎重车,亦是声势不小,沿途所过,惊动了乡中里落的百姓。   w w w 。  。 c o m

    一则因为近些年来战事频生,盗贼丛起,便是十来岁的孩童也见惯了刀兵,再一个也是因笮融崇佛之故,下邳的乡民百姓多年受其盘剥,实在穷困,家徒四壁,无有余物,也没什么东西怕被抢,故而百姓们倒也不是十分惊惶,大多只是与父母妻儿躲在家中,紧闭门户而已,有自恃勇力,或自恃腿快的,更是连躲也不躲,或爬上房顶,或攀上里中的桑槐,远远窥望。

    追击下邳郡兵的陈即,很快就消灭了这股敌人,拨马带队转回。

    驰回到步卒的行军队伍中后,为方便接下来的战斗,陈即令部属保持戒备战斗的队形,不必再跟从在步卒的后阵行军,而是改在了步卒的侧翼前行,旋即,他来到中军,找到了正驱马行进的刘邓、潘璋,策马跟在他两人身边,给刘邓简要汇报了一下战斗的经过。

    “贼兵百余,战力不强,见我等追击,仓皇奔逃,亦无斗志,我等以骑对步,胜得很轻易,除两人负了轻伤,别无伤亡。”

    刘邓久经沙场,对这种小战斗早已没什么兴趣,听陈即说完,只问了一句:“可有擒获?”

    “贼屯长逃跑时被石块绊住,摔倒在地,追击他的我曲骑士来不及勒马,把他给踩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