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得把兵、民的情绪给安抚下来,而如何安抚?主动出击、打个胜仗明显会是一个好办法。

    只可惜,刘邓、潘璋来得太快,根本就没给吴校尉这个机会。

    吴校尉心中懊恼,脸上不显,哈哈大笑,说道:“孙文台非应诏命,冒居豫州,豫州郡国多不服,他弹压本州还来不及,又怎会犯我下邳?况他乃豫州兵,无缘无故又怎敢犯我徐州?盱台、高山两县的情况虽尚未知,然以我料来,最多是被围,如果陷落,消息定然早就传到我县了……广陵兵来得虽快,可我县中有守卒千余,淮北又有数千兵马驻防,闻广陵兵来犯后,他们必然驰援我县,你们别忘了,淮北可是有丹阳劲卒的。我等只要坚守县城两三日,定就能等来丹阳兵驰救,等到那个时候,我部与丹阳兵里应外合,取胜何难?”

    他的这一番话很有道理,稳住了左右军官们的心。

    见左右军官们的军心稍定,吴校尉即下令道:“广陵兵刚到城下就整装军械,现下时辰尚早,也许入夜前,他们会先攻上一仗。汝等可各赴本曲,催促军卒备防,如其果真来攻,便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军官们应诺,散去各往本曲。

    :

142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九)() 
申时二刻,刘邓指挥部曲发起了对淮陵的试探性进攻。

    屯田兵们搭建起了侦察城中虚实所用的巢车,刘邓、潘璋等负责指挥的军官纷纷登临,居高临下,望探县里。跟着他们一起上去的还有传令兵,传令兵用各色不同的旗帜来给环列於巢车周边的金、鼓手传达命令,同时,亦用旗帜来给前线作战的各部兵士传送作战的指令。

    盾牌手们推出了用来横渡护城河的壕桥,和壕桥列在一起的还有用来撞击城门的冲车、用来攀登城墙的云梯,以及用来杀伤、驱赶守敌的搭车等物,这几种器械都是用来近距离作战的,眼下还用不上它们,故而它们所处的位置较为靠后,处在肩负渡河、登城任务的甲士阵前。

    列在壕桥等军械阵最前、同时也是整个进攻阵地最前的是弩车、发石车。

    弩手、工兵们已经在本队队率的带领下,各到了本屯负责的弩车、发石车前。

    刘邓部是先锋,先锋者,先发之锋锐,既是锋锐,那么攻坚作战本即非其所任,所以为了行军速度着想,他部中所带的攻城器械不多,弩车、发石车总共也就只有十余辆。

    虽只十余辆,但这两种远距离攻击武器都很大,而淮陵县城又非大城,十几辆间隔着一定空隙地并排列出,却也差不多有淮陵县东城墙三分之一的长度。看着这些凶猛的战争利器,再看着摆在这些战争利器左近,堆积如山的长弩、石块,想来县中守卒此时必然深感压力。

    巢车很高,比城墙高出一截,立在车顶,足能俯瞰县中。

    潘璋探身细望,把县中的布局、城墙上守卒的部署,一一看得清楚。

    他说道:“军报上说得没错,淮陵县中守卒不少,得有千余人。看他们的旗号,虽是一部,但兵源来由不同,应是有下邳郡兵,亦有徐州的州兵,还有一些淮陵的吏卒。”

    刘邓已把县中、城墙上看得清楚。

    县中的街道上,现下空寂无人,从高处望去,几若是一座空城,只偶尔可见有吏卒匆忙奔过,——那县中的士民不用说,必是都躲在了家中。

    城墙上和城墙内侧的下边,除了负甲备战的兵卒外,还有不少的民夫,这些民夫肯定都是本县的县民,应是被淮陵县的县长或者守将吴校尉组织起来,用来支援、协助前线作战的。

    而至於守卒,确如潘璋所言,旗号不一,明显是由徐州兵、下邳兵、淮陵吏卒共同组成的。

    大约是因为东城墙正迎着广陵郡所在的方向,而刘邓部也正是在东城墙外列的进攻战阵之故,观其旗号,在东城墙上的守御看起来应都是徐州兵,相比之下,不如徐州兵精锐的下邳郡兵则是多集中在北城墙,而南城墙和西城墙,因为一个外边不远就是大湖,不利进攻一方排兵布阵,而另一个则是离广陵所在的方向最远,同样不适合被广陵兵选为进攻的主阵地,所以这两列城墙上的守卒就不如东城墙和北城墙上的守卒那样精锐、单一,是由少部分徐州兵、一部分下邳郡兵,以及淮陵吏卒混编而成的。

    南城墙上的守卒既非精锐,又是混编而成,平时还好,一旦出现“夜半有人内应”的紧急时刻,徐州兵、下邳郡兵和淮陵吏卒间必然就会产生配合以及号令上的混乱,而一旦产生混乱,可以想见,趁机取城就非难事。

    看清了守兵的具体布防,对今晚取城,刘邓、潘璋在本已很有把握的基础上又多了几分把握。

    刘邓望着县中和城墙上,下达军令:“击鼓,进攻。”

    传令兵传下号令,巢车周近的鼓手们挥动鼓槌,敲击出了雄浑、激昂的进攻号令。

    时当下午,无风,日暖,远河如带,近处山湖寂静,蓦然响起的鼓声传出数里之远,惊动了道边田间的憩鸟,飞鸟四起,也许是它们感受到了压抑的空气,也许是它们预感到了将会出现的血腥场面,一群群地扑棱棱展翅逃向远方。

    带着本曲骑士在步卒阵侧休息的陈即,听到了鸟叫声,回首转顾,看到了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向四面纷飞逃窜的鸟群。有两三只鸟可能是受到太大惊吓,不辨方向,竟是傻乎乎往广陵兵的军阵这边飞来,眼看到得近前,陈即起身张弓,一箭射出,正中其中一只。

    被射中的飞鸟坠地。

    “轰然”一声巨响,顾不上去看那落地的战利,陈即掉头望向军阵的前方,却是发石车已然闻令发动,正有一块投出的石头击砸中在了淮陵县的东城墙上。

    城头上的徐州兵守卒,当年也是打过黄巾的,对此倒是没有太过骚动,奉着吴校尉的军令,他们高高地撑起牛皮,挡在了城墙的垛口上头。

    随着巢车下鼓声的越来越急促,广陵兵军阵前的弩车、发石车不间歇地连续快速发动,矢石渐如雨,有的落空,有的击在城墙上,有的越过城头,打在牛皮上,也有的高飞过牛皮的防御范围,射落或滚落在城头、城墙内侧,伴随着它们的掉落,守卒的惨叫声次第响起。

    城头上也有弩车,吴校尉指挥着弩手发起反击。

    广陵兵阵前有盾牌手,此时举起盾牌,护在了自家的弩手、工兵前头,为他们抵御敌矢。

    刘邓对看到的场景很不满意,叹了口气,说道:“设如季夏在此,贼岂能有反击之力?”

    季夏,是江鹄的字。

    此次进击下邳,跟随许仲、乐进出战的诸校尉中,刘邓虽是最为猛鸷,号勇冠三军,但他和他的部曲最擅长的却是野战,若讲攻坚,当数江鹄及其所部。

    荀贞帐下有不少军官、兵士是兄弟或族兄弟、父子、叔侄或族叔侄俱从的,父子的如魏光和其子魏翁、魏房,李博和其子李续,叔侄的如文直和其侄文聘,最有名的兄弟不算荀家诸人,有四对,许仲、许季是一对,江禽、江鹄是一对,高甲、高丙是一对,苏则、苏正是一对,这四对兄弟都是荀贞的颍阴旧人,而今在荀贞军中除了许季被荀贞留在身边,以文得用之外,其余七人都在军伍中,都是以武得用,并且也都早已成为了荀贞军中的中坚力量。

    在许仲等四对兄弟、族兄弟中,最得荀贞信用、厚爱的自是许仲、许季兄弟,其次便是江禽、江鹄兄弟了,江禽虽被调去改掌了屯田,但那也是因为荀贞顾全他、不想看他因为性格缘由而将来受挫的缘故,并且不管怎么说,江禽到底是最早的一批校尉之一,而江鹄也在前时被荀贞表为了校尉,号为“建功”。兄弟两校尉,在荀贞军中,目前他俩是独一份。

    而江鹄之所以能得荀贞信用,能被荀贞表为校尉,除了他是颍阴旧人外,再有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他临战奋勇,不怕死,好啃硬骨头。在之前的历战中,江鹄虽不及刘邓、辛瑷等显眼,可如论战功,在荀贞军中也是排得上前列的,并因他进如燎火的作风而被不少敌军记住了他的名字,他的眼睛小,遂在一些敌军中得了一个“细眼儿”的称呼,“细眼”是言其眼小,“儿”则是侮辱性的骂詈之称,由此骂詈之称,也足可见那些敌军对他的惧怕、痛恨程度。

    说到野战,江鹄肯定不如刘邓,可讲到攻坚,便是刘邓,也得佩服江鹄。

    潘璋和江鹄不熟,虽听说过些江鹄的战绩,但感触不如刘邓深,他心里又记挂着今晚的攻城,因而没有接刘邓的这句腔,看了多时攻城的进展,见暮色将至,遂对刘邓说道:“校尉,天色将晚,我下去准备今晚取城了。”

    “能否速克淮陵,便在今晚一举。司马勉力”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久经沙场,既有充足的实战经验,又常受荀贞的耳提面令,学习过足够多的兵法兵,刘邓虽然还是猛鸷的作战风格,但在言谈举止上,却已颇有主将风范了。

    潘璋恭谨应道:“诺。”

    :

14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 
初春天黑得早,申时末,天色已暗。

    酉时初刻,刘邓下令,命军士收阵,罢兵归营。

    ——军营是由屯田兵在下午时临时搭建起来的,设施不是很全,但足够兵卒暂作休憩所用了。

    攻城了差不多一个时辰,除了发些矢石之外,没有什么具体的进展。

    见刘邓收兵,城头上的吴校尉松了口气,本来猫着的腰也直了起来,转顾远近,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大大小小的石块碎裂在城墙上的走道中,粗长的弩矢有的斜插入墙缝、砖缝,有的散落在石块间,因为一则有牛皮防御,二来广陵兵的下午的攻势也不是特别猛烈,故而守卒伤亡的不多,阵亡的横七竖八倒在地上,受伤的或辗转呻吟,或倚着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