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说是“只为求名”?

    因为今天鲁肃和荀贞的这番对话,堂上有袁绥,堂外有侍吏,肯定早晚是会传出去的,传出去后,闻者中,十个里边有九个就都会像荀贞适才称赞鲁肃的话一样,会说他是个“宽厚人”,他得了美名,可是乡人却失了实惠,乃至这番对话再传回到乡中,也一定会使得乡人埋怨那些乡父老,最后的结果就是:鲁肃独得宽厚名,而乡人既不能得实惠,乡父老也会受落埋怨。

    於是,便定下此事,荀贞交给袁绥去办。

    鲁肃起身下拜,替乡人感谢过荀贞,然后,没有起身,又拜之。

    荀贞问道:“缘何再拜?”

    “肃有一事,冒死敢言之。”

    荀贞笑了起来,说道:“你说就是了,何必如此。”问他,“何事也?”

    “明公起兴兵,为民诛暴,肃邑长倒行逆施,不思献迎,反却以区区数百之众,欲击明公十万之师,事虽未成,狂妄无知,其罪大矣诛之不为过。唯念鄙邑长往日施政,尚颇爱民,是故,肃今日冒死敢请明公幸勿怪责,今其已知愧错,如可使之仍留鄙邑,必为明公效死。”

    当日许仲击下邳,驻兵淮浦,下邳郡南诸县,俱颤栗不敢动,唯东城出兵,企图击之,以与淮北呼应,而兵尚未至,徐县已下,因而,东城兵无功而返。此次鲁肃应召,路经县城,东城的县长闻之,便来见鲁肃,请求他见到荀贞后能为他说上几句好话,祈求能够免去罪责。

    这个东城长虽然确如鲁肃所说“狂妄无知”,可在治民上,倒是颇为爱民,看在他往日的这点功劳上,鲁肃因对荀贞说及此事,恳请荀贞可以宽宥他。

    荀贞把他扶起,笑道:“我以为是什么事彼时各为其主,我又怎会因此而怪责他?卿可去信与之,告诉他好好地在东城治民,如能爱民如子,我即不责,如为民所告,我必斩之”

    对东城县这个地方,荀贞现在其实是很关注的。

    当然,之所以关注自然绝非是因为东城县长,而是因为东城县的地理位置。

    广陵郡和丹阳郡虽然相邻,但两郡的郡界处有长江为隔,来日当周昂南下、荀贞援孙坚时,丹阳泰山周昕若是出兵击广陵,极有可能不会直接从丹阳渡江,而是会向西借道九江郡,——九江郡在丹阳郡的西边,两郡的郡界划分也是以长江为线,从九江郡再北上,就不需要横渡长江,而是可以从陆路进入徐州了,而东城县就是离九江郡最近的一个县,东城正处在下邳郡和九江郡的交界处,那么,周昕如必要击徐州,他头一个进攻的非常可能就会是东城。

    荀贞免鲁肃乡人一年租税,一方面是为了答谢鲁肃献粮,再一方面,其中亦有市恩於东城,以望待战事起后,东城的百姓不会倒戈之意。

    至於这个东城县长,荀贞现在还真是没有收拾他的打算,因为这里既然极有可能会成为战场,那么荀贞就必然是将要在这里驻兵的,自己的兵马一到,东城县长是谁也就无关紧要了。

    见荀贞一口应下了自己之所求,鲁肃拜谢。

    荀贞叫他起来,对谈稍久,问以东城县的地理形势、乡中风俗,袁绥知荀贞缘何问起东城地理,在边儿上拾遗补缺,亦时而插话问之,鲁肃皆细答之;荀贞又问以兵法,鲁肃这几年统勒部曲,人数虽少,然也算是有过实践的了,凡荀贞之所问,他对答如流。

    荀贞甚是喜悦,心道:“来日东城如有战事,倒是可以用子敬去协助策画。”

    荀贞不拘礼,鲁肃也自在,袁绥作陪,三人说了两个多时辰,直到腹中肚饿,才觉日已近中。

    荀贞邀两人共食。

    鲁肃见自己食案上的饭食甚是简单,主食粥、饼,菜仅二味,一芹一鲤,看荀贞和袁绥的食案上,亦是如此。徐州临海,海味不缺,如鲐、鮆、鲍等,都是上佳的海味,与此类较之,鲤就太寻常了,菜只两色,荤且是鲤,荀贞以一州之尊,却俭约至此,令鲁肃钦佩。

    荀贞举箸,殷勤劝食,说道:“此方脍之鲤,可及早食之。”

    说着,他夹了一块鲤肉,就着姜丝吃下。时人好食生鱼,食时常佐以生姜,荀贞前世时本是不太爱这类吃法的,但来到这个时代久了,慢慢也就习惯了。

    吃着鱼片,荀贞忽想起一事,问鲁肃道:“子敬,卿可知我军中玉郎么?”

    东城虽属下邳,然邻广陵,诸侯讨董,唯荀贞与孙坚勇猛直进,所向克胜,“荀侯”之名,重於海内,鲁肃当然早就对荀贞做过多方面的了解,对他帐下有名的谋士、诸将俱皆知晓,当下答道:“可是辛骑军么?”

    袁绥笑道:“如今却不是骑军校尉,而已为明公表为鹰扬中郎将了。”

    荀贞说道:“脍与炙间,吾独爱炙。昨日玉郎野猎,得鹿数头,晚上给我送到府中了一头,中食虽然简陋,今晚,却可割鹿炙之,请卿大快朵颐。”

    炙,近似於烧烤,不过当下之时,也只有富贵人家也能吃得上此物。

    鲁肃应道:“久闻鹰扬是明公郡中玉人,今晚如得见,快慰平生。”

    吃过饭,荀贞话入正题,说起了准备要给授予鲁肃的职分,对鲁肃说道:“卿有壮节,适与卿谈论兵事,可谓知兵者也。州府无以可显卿才,欲屈卿以我幕府功曹掾职,卿意可否?”

    将军幕府最上等的职位是长史和司马,次之为从事中郎,再次之就是诸曹掾属了。

    掾属名额共有二十九人,掌管各曹实务。

    再其下又有令史及御属共计三十一人,掌总录文簿,又有舍人十人。

    各曹掾属的地位不是最高,但也不是最低,是幕府里的中级吏员。鲁肃初至,无有功劳,人又年轻,不可骤然给以高职,否则必会引起幕府中余人的不满。

    事实上,“功曹掾”这个职位对现在的鲁肃来说,已经算是很高了,功曹是主幕府内人事的,虽不能与治中在州府里的地位相比,可职掌的权力却是一样的。

    鲁肃闻得荀贞要任自己为幕府功曹掾,心道:“公与我只是初识,却竟就委我以此等大任”什么都不用说了,他又一次下拜在地,慨声说道,“肃虽才短,定不负公任”站起身后,对荀贞说道,“肃有一友,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敢请荐举与公。”

    “何人也?”

    “淮南刘子扬。”

    :

196 周幼平如熊举将(中)() 
“子扬”,是刘晔的字,刘晔是扬州阜陵成德人。

    成德离鲁肃的家乡东城不远,只有二百里地,比东城和广陵县间的距离还近。

    荀贞、荀彧等在广陵县就已能得闻鲁肃之名,鲁肃的名声当然也能传到成德,而反过来,刘晔的名声自也可以传到东城,是以,鲁肃与刘晔虽分在两州,两人却相识。

    鲁肃说道:“此人名晔,宗室之后,七岁那年,他的母亲病困,临终前唤他和他的兄长至床榻前,说他父亲的侍者有谄嫉之性,日后恐会祸乱刘家,因嘱其与其兄待长大后,可将此侍除掉,如果能除,则母无憾。六年后,晔谓其兄:‘今已长,亡母之言,可以行矣’。其兄长晔两岁,时年十五,骇不敢为,晔即入室杀侍者,出拜母墓。其父闻之大怒,遣人急追,晔还而拜谢请罪,言:亡母顾命之言,不敢不从,愿受擅行之罚。其父心异之,遂不责也。”

    荀贞前世知道刘晔这个人,但不知道他十三岁杀人,——胎儿从受孕之时便已有生命,十月怀胎可算一年,所以自古皆以后世所谓之“虚岁”计龄,实际上刘晔杀人之时,按荀贞前世的计岁习惯,只有十二岁,而他的兄长只有十四岁,也难怪他兄长不敢,听了鲁肃对刘晔少时故事的介绍,荀贞心道:“此亦一大胆之人。”顾对袁绥说道,“长史以为,此子可比谁人?”

    袁绥说道:“刘君之名,绥亦有闻。秦舞阳贤将之后,似可比拟。”

    荀贞摇了摇头,说道:“秦舞阳含忿争强,匹夫勇耳。论刘君事迹,夏侯元让差可与比。”

    刘晔年十三遵亡母遗命而杀人,夏侯惇年十四因师受辱而杀人,这两个人都是“师出有名”,不是因为争强斗狠而杀的人,秦舞阳以睚眦杀人,不过是一个乱法之徒罢了,确不能与比。

    只是袁绥世为儒家,尽管因受时下任侠风气的影响,对违法私杀之事,虽不至於斥责,然终究还是不能欣赏,所以拿秦舞阳来与刘晔相比。

    鲁肃也是个任侠的人,听荀贞拿夏侯惇与刘晔相比,笑道:“夏侯元让为报师辱而刃仇,行迹固可与刘子扬相比,但是,如论才智,却远不可及。刘君其人,明智有权计,明公如有意,肃愿为明公为成德召辟他来。”

    荀贞大喜,却又迟疑,说道:“我与子敬相见恨晚,待与卿连榻畅叙,通宵达旦,犹未足也,何忍卿今方至,又远行?”

    鲁肃说道:“明公情谊,肃心铭感,然方今中国内乱,南北争雄者众,公既欲安东方,非聚英揽俊不能成事,如肃者,诠才末学,可有可无,而如刘子扬者,州之雄杰,万不可弃何况,肃以末才,幸附骥尾,蒙明公恩重,正自不安,纵便连榻,亦惶惶然不知所对,今虽短别,而待肃归后,献良材於公前,倘能补益公之军政稍许,再叙话於其后,肃亦心安。”

    荀贞便不再多说,说道:“既然如此,那子敬可在府中休息两日,再南下阜陵。”

    “为明公辟贤,焉敢多停?肃今日就去阜陵,旬月必归。”

    见鲁肃持意坚决,荀贞遂亲给刘晔写了信一道,唤来门外吏,命备好车,又叫备下礼物。

    诸物齐备,荀贞依依不舍地送别鲁肃。

    把他送到府门外,荀贞握着他的手说道:“徐州虽粗定,九江、阜陵多贼寇,卿可带自家部曲相从,我已使袁长史召冯巩来,巩为我西乡旧臣,性明慎,有胆勇,部皆精卒,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