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马王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对那杆金矛是有印象的,于是都问薛礼使不使得惯。因为矛与戟是不同的,在不少招势上使不出戟的效果。薛礼说,“矛、戟同宗,可用。”于是派人连夜去辽州取矛。同时,立刻在营中垒起铁炉,准备打戟。

    但是高惠真第二天就来讨战,不可一世。唐军中又上去接了两阵,一连几位唐将都敌他不过。

    好在薛礼一直在阵后密切注意着高惠真,只要高惠真想乘胜掩杀,薛礼便一箭射来。如此两次之后,高惠真学乖了,半步也不上前。他对部下说,“我只要挡住唐军在这里,莫离支援军一到,我们前后夹击,唐军必败!”

    两天后将金矛取到,薛礼接过来掂一掂,份量稍轻一些,但金光闪闪,矛头锋利,与他那杆戟长短相仿。不过他总感觉此矛与众不同,便对王爷李道宗道,“它若不是一件宝物,便是件糟货,只有上阵一试。”

    李道宗说,“不行就立刻回来,我们安心等着戟成就是。”于是,薛礼持矛上去,高惠真见了,就有些心虚。他是知道这杆金矛的,便道,“你打不过我,去请来神物算什么本事!”

    二人再战时,高惠真的大锤就不敢去碰薛礼的金矛,处处躲蔽着,仿佛怕被神人降怒。但是只打了三个照面,两件兵器还是撞到一起,只听“吭!”的声闷响,金矛又断了。

    薛礼拿着半截矛杆来看,原来这杆矛是生铁铸成的,断口黑漆漆的布满气眼,只在外头镏了一层金粉。他抬手把半截矛杆朝高惠真掷去,发狠道,“有种等我半个月!”说罢提马回来。

    李道宗见到薛礼回来就问,“你怎么知它是件糟货呢?”

    薛礼道,“好兵器不但要硬,更要有韧劲,我抖它连颤都不颤一下,因而要不是我义弟的乌刀那样的宝物,便是生铁的了!”

    高惠真哈哈大笑,见薛礼在驰回时便将弓箭抽在手中,就不追赶。但他见唐营里有火烟升起,料想正在打戟。他岂肯让唐军这样消停,于是天天到唐营前叫阵。

    但铁炉刚刚生火,大戟的一点影子都没见呢。皇帝与李道宗、李靖道,“没有薛礼挡住高惠真,我们攻城会被他干扰不说,这样硬攻损失是小不了的,眼下只有死死围此城,以待戟成。同时重在打击盖苏文的援军!”

    此时的形势就对唐军不利,安市不下,左侧乌骨城随时可能出击。虽然那座小城不足为虑,但是盖苏文第二批到达的四万人溃退之后,一定不会就此算完,也许此刻正在纠集人马卷土重来。

    为防止乌骨城从背后偷袭,唐军李勣一部正在乌骨城方向监视,而安市这边就重重围困起来。高惠真只要一冒头,唐军密集的箭支就漫天飞到,于是闭门不出以待援军。

    城中高丽军扶着垛口奚落唐军不止,皇帝大怒,下令说,“城上再鼓噪一次,唐军破城之日,城中男子尽诛!”高丽军得知后气焰顿失,不敢再挑逗,只是每日里加固垛口、串栅为楼。

    围了四十几天后,一天夜里,皇帝听到城内很多方向都有鸡嘶之声,便对李道宗说,“我们做势久围,敌军粮虽多也该做长久打算。今晚城内各处的鸡突然不是好叫,高惠真一定是在杀鸡慰劳军士,你要防敌夜袭。”李道宗听了赶紧下去准备。

第380章 飞夺乌骨() 
果然,过了子时后,安市城垛口上丢下几排绳索,数百名全副武装的高丽敢死人员坠城而下。这些人刚刚摸入唐营,就听四下里杀声顿起。这几百满肚子鸡肉的人见四周人马丛丛,支支利箭都对着自己,于是无一人抵抗,把兵器一丢束手就擒。

    高惠真一计不成再生二计,只派了两个大力士偷偷在后半夜出来,曲折潜入唐营后方捣毁了铁炉,刚刚有些雏形的大戟也熔在火堆里了。皇帝要杀守炉的旅帅,李靖等人一力求情才作罢,但是免了他的职,叫他去乌骨城方向助李勣。

    铁炉是在相对偏僻地方起建的,又是后方,因而防备有些松懈,被高惠真得了手。他知道在时间上对自己是有利的,算着莫离支的援军也该到了。

    果然有援军的信兵从城后进来,说莫离支调集了汉桂娄部傉萨高延寿及靺鞨部外军共十五万来援,此刻援军正在鸭渌江上搭设浮桥,让他再坚持两日即可。

    唐军也接到了消息,皇帝说,“眼下安市围而不下,高丽的重兵又来了,李靖、王爷,你两个一同去乌骨城方向。”

    李道宗说,“陛下,难啃的骨头在这里,我们都走了这里怎么办?”

    皇帝说,“朕亲自监视高惠真,我是只围不攻,你们放心。”二人都知道皇帝所说形势就是这样,唐军只能在这边采取守势。只有破了高丽的援军,安市才会动摇。

    但是只把皇帝留在这里挡住高惠真又不放心,于是,江夏王就把薛礼留在皇帝身边。他虽然没有兵器,但是他的箭却深让高惠真深为忌惮。

    在分兵的时候,开始皇帝就说自己只留五万挡住高惠真,给李靖、李道宗带去五万,再加上奚部和契丹部五万人马,十万人对盖苏文十五万援军,在人数上也不占优。道宗不干,但拗不过皇帝,便带兵去了。

    安市城头见唐军调动,再次跃跃欲试,哪知薛礼单人独骑飞马城下,一箭射死闹得最凶的那个,再一箭射落了插在城头的高丽大旗,城上立刻龟缩息声。

    皇帝在远处见了鼓掌,吩咐,“再拨两万去助道宗!”

    乌骨城这边,城主听说援军快到了,自知前些日子乌骨城一点力都没出,生怕盖苏文翻脸不认人,此时便有了出击的打算。他见城外唐军只有李勣的三千人,便大着胆子开城讨战。

    李勣挥舞起大刀上前,双方打个难解难分。李勣只有三千人在这里盯住乌骨城,他是绝不能让敌军前进一步的,因而使出毕生的本事,三十回合之后渐渐现出优势来。

    他猛然看到,乌骨城城的三千马队后脑上方飞去一片箭雨,正射落在敌群之中,乌骨城军一阵混乱。敌将不知是哪里来的人马,一个分神,被李勣一刀砍下马,三千唐军见了,呐喊一声掩杀过来。

    敌军溃往城里,却见城门大开,乌骨城头已经换了“大唐天山牧”的大旗,城门吊桥边只有一员白袍小将,持了一杆亮晃晃的大戟挡住回城的溃军。

    乌骨乱军连冲了两次都冲不过去,有不少冲在前边的让那人挑落到吊桥之下,便不再做尝试,往野外里溃逃。

    李勣猛见这个白袍人,以为就是薛礼,但马却是红的,人也年轻一些。再看城头的旗帜,他有些不敢相信。

    他也听说天山牧正在西域,怎么到了这里?但战场形势迫切,他岂能不抓住战机?挥军四下掩杀,乌骨城守军都在城外就歼。

    这时李靖、李道宗的援军刚到。李道宗见了,对李勣大加赞赏。李勣指着乌骨城头的天山牧旗帜对江夏王说,“多亏此旗!”江夏王见了城上大旗也是大惊失色,忙问是谁带了来的。这时高峻已经过来相见。

    江夏王见了他,跳下马迎上去,唐军进城替防,城上天山牧三百护牧队也纷纷过来与王爷相见。李道宗伸出双手拉住高峻道,“贤侄,你不是在乙毗咄陆部吗?如何飞到了乌骨城上来?”

    李靖见这些天山牧的牧民出现在眼前也是大为惊异,看他们人人刀箭分明、皮甲整齐、人欢马叫虎虎有威,更是不知他们从西州那样远的地方来,又经过了方才的一场战事,怎么还是一点惫态都没有。

    高峻见到王爷,说道,“阿史那欲谷有国书送皇帝陛下,我是来送信的。”

    “送国书?他的使者怎么不来?”

    “回王爷,我不许他来。”

    “这么说你又占便宜了快快去报与皇帝陛下,就说天山牧总牧监高峻带人马从西州来援,已助我们夺了乌骨城!全歼了乌骨城守军。”

    “王爷且慢,我已经不是天山牧总牧监了,草民一个,哪能为此烦扰皇帝陛下?另外,我除了送信,还是来给义兄薛大哥送戟的。”说罢,将手中大戟托给江夏王。

    江夏王初闻高峻说他不再是总牧监,有些摸不着门道,想着以后慢慢再问。便伸出一只手把戟接过。

    但他想不到这杆戟如此之沉,差点没有脱手,这才双手托了细看。见这杆大戟与薛礼那杆大小、粗细不相上下,但是通身银亮。

    戟杆上一片片的云纹不知是怎么打上去的,戟尖和侧面的月镰泛着一层寒光。他想起薛礼的话,试着在手上颠了几颠,果然戟杆微微颤动,想来韧劲十足。

    高峻便问王爷,“可曾见我义兄薛礼?”

    王爷道,“他已接连在阵前立功,升做了将军。正是该乘胜而进的时候,他的大戟却断在阵前。你送的这家伙可真是时候,难道你们兄弟心有灵犀吗?正好与我去迎击高丽援军,他们也该到了!”

    王爷说着,命那个因失了铁炉而被免的旅帅,“你带两百人去给薛将军送戟,好将功赎罪!”那人满心欢喜,扛着大戟去了。

    高峻说,“我们是从鸭渌江边来”

    李道宗与李靖同时问,“怎么从那里来的?可曾见高丽的援军?”

    高峻说,“我们以为大军该是在鸭渌江方向,两日前深夜里由建安城边经过,一直到了江边。但是没有见到唐军,却见到了大约十五万只多不少的高丽人马。”

    王爷问,“他们到了什么方位?距我多远了?!”

    高峻说,“他们已经退回去了。”

    见两位唐军中的帅级人物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自己,高峻又道。“我们到达时,高丽大军已经过了江往这边开拔了”

    “接下来如何?”王爷屏住气息问道。

第381章 辽河涨水() 
“小侄见他们只留了一千人守着浮桥,待他们大军走后,趁夜攻其不备,全歼了守桥的敌军,毁了浮桥。高丽大军见桥毁了,就不敢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