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马王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州大都督高峻听了,默然不语。

    第二天一早,众人起程。

    临行前,西州都督只是再请老者回忆一下稳婆夫妻的大致相貌、樊氏夫妇所乘马车的大致特征,但时间久远,老者发动了仍然在客栈中的当事者一同回忆,但所得支零破碎。

第956章 欣欣向荣() 
于潜县令郑早,很快就迎来了由台赶回来的西州大都督和他的三夫人。

    一同南下的褚大人和宗正少卿樊大人,虽然已经动身去了雷州和崖州赈灾,但这次居然又跟来了台州的苏刺史夫妇。

    这让郑县令的内心大为惊讶,心说也难怪,这位西州都督年纪轻轻便有这样的高位。只看看与他有联系的这些高官,也就不须再说什么了。

    余杭县县令李浚时闻讯也赶过来,高峻临离开时吩咐的事情,他也进行了仔细的察访。

    察访的结果是:樊家过去的作坊、故居,在樊莺幼年离家北上寻找叔父樊伯山时,便已变卖一空。

    而在可以找寻到的、当时已被遣散的、樊伯江过去的伙计、家丁之中,根本没有一个右腿腿瘸之人。

    但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高峻的心幕中,从未指望过腿瘸之人会在余杭县出现。两位县令纷纷关切地问询西州都督、此次南下台州有什么查访结果。高峻无意与他们详谈,只说没什么所得。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从速将樊莺的双亲入土安葬。西州地处边陲,不可长时间无主,高峻和樊莺宜速回西州去。

    樊莺的内心之中极为矛盾,父母虽然故去,但面目如生,见之如同睡熟一般。而身边这些人所要做的,便是将他们掩埋在地下,从此见都不能再见上一面了。

    于潜县是樊莺双亲的遇难之地,也无所谓落叶归根了,苏大人和高峻商量就将他们安葬在过去的紫溪涧边。樊莺此时没有主意,一切都听师兄的。

    但她坚持,就将黄莲珠随同父母一同入土,她想让他们永远保持这个样子。苏刺史听罢连声制止。他摇着手说,这可不好,不好!

    高峻立刻明白了刺史的意思,如此的稀世之宝,如若让外人知道埋藏之处,那么樊莺的双亲便没有片刻的安宁了。

    刺史夫人也哽噎着劝道,“女儿,不可!这颗珠子,是你的双亲用生命换来、要给你做嫁妆的!你不拿着它,你的双亲怎么能安心呢!”

    但樊莺却哭着坚持,最后,她泪眼看向师兄,恳求道,“我自有你陪着,可他们却寂寞得很!再说我不想他们变成那副白骨的样子!”

    于潜县的县令郑大人也极尽相劝之能事,力劝樊夫人打消了此念。

    当初,樊伯江夫妇停在他的于潜县,他派出了三班、每班二十名衙役如临大敌地看护,其实很大的用意都在这颗价值连城的黄莲珠上。

    如果真遂了樊夫人所愿,让黄莲珠陪葬,那么从今往后,他这位堂堂的县令也就不能安生了!

    西州大都督的岳父和岳母葬在于潜县,再陪葬了黄莲宝珠,他就是把衙中所有的人全都拉过来看着,也不敢说保全。万一出现被人盗挖的情形,他将难辞其咎。

    高峻被她哭得心烦意乱,最后当着人对她吼道,“妇人之见,趁早打消了此念!”樊莺一惊,短时止了哭声,然后更加委屈地抹眼泪。

    但在众人看来,西州都督的这位三夫人像是默认了高峻的意思,因为从高峻吼过她之后,她一次也未再提出自己的坚持。

    不过,在入殓时,她悲伤欲绝,数次俯身在父母的尸身上痛哭,周遭全是男子,不便上前相劝,只有台州刺史夫人陪着樊莺。

    夫人看这个绝世女子哭得梨花带雨,再想到了自己远在西州的女儿苏殷,女儿虽然又得了良善的结局,但从此更是连见都不好见上一面,因而哭起来丝毫不亚于樊莺。

    台州苏大人主事,安葬之事隆重而庄严。余杭、于潜两县县令忙前忙后,连杭州刺史也赶来亲临祭拜,并与台州刺史、西州大都督会面。

    事毕,各方最终要面临分手。苏刺史携夫人回台州,而高峻说要去终南山走一趟。台州刺史夫人最是难舍难分,一手拉着高峻、一手拉着樊莺,数次欲言又止。

    她对高峻和樊莺道,“殷儿虽说读书不少,往常也算知礼,但我这个为娘的,却比谁都知道她!”

    雄关漫道,山水迷蒙,大唐的疆域太广阔了,而人,太缈小。

    由西州至台州、余杭,即便两地相思、情牵万里,但动一动便须月余。高峻两人都知道她的担心。再想想西州家中的情形,尤其是柳玉如对苏殷的态度,他们竟然一点承诺都不能给出。

    但高峻对刺史夫妇道,有我们同在西州,两位大人尽可放心。

    樊莺也安慰道,“伯母多虑了,不消说苏姐姐是我所见过最识礼的,就算出现伯母担心的况状,我们也不和她计较就是。”

    于是,众人在于潜城外挥手作别。人们都看到,西州都督的三夫人此时的悲伤之情已经有所消减。虽然樊莺这两日来有些憔悴,但别有一番难得一见、学也学不来的容止。

    樊伯江夫妇故去的时间早在十几年前,西州大都督更不能将她一个人留下来,因而樊莺也不必守孝,一同随高峻北上。

    她坐在马上,百宝囊边再多了一只网兜儿,里面是那只装有黄莲珠的阴沉木雕金木匣,两人挥别众人,一片得得的蹄声向着江宁方向驰去。

    他们这是要过江、经寿州、陈州、再过东都洛阳、过潼关到终南山。

    西州,欣欣向荣。

    大都督高峻和三夫人去余杭郡未归,但西州的脚步却一时也未停下。时至九月,二哥高峪在田地城、牧场村、沙丫城的三大紫花苜蓿草场迎来了收割的季节。

    西州左近州、县的壮役们纷纷赶过来,投入到牧草收割中来。而典合、且末、于阗三处天山牧新建牧场纷纷在这些人中选拔牧子。

    贞观二十年虽然普天下旱情严峻,但天山牧草料无忧,马驹儿们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冯征等人都乐得合不拢嘴了。

    刘敦行升至了西州长史,但对于坐镇在牧场西村的这位女司马,却丝毫都不敢轻视,都督不在,有个大事小情的,他还照样跑过来请示。

    苏殷曾不好意思地对他道,“刘大人,以后你自管拿主意。你、我职位有别,长史是刘大人了,就别让卑职不好意思!”

    但刘敦行坚持道,“苏司马,话可不是这么说,大都督不在,我们岂不是要合力做好西州的大小事情,不商量怎么行!”

    他对苏殷说起了谢广的事,对她道,“谢大老爷再怎么说,也是与你家有亲戚,本官就怕只不定哪天,谢家大嫂会哭闹到牧场村来!司马大人,你得回去与柳夫人计议妥当,别到时候手忙脚乱才行。”

    哪知,这位刚刚从黔州返回的女司马,一听此事脸便红了,有些结巴着对刘敦行道,“这、这怎么又扯上了家事?是家事也算谢大嫂的家事,我我和柳妹妹是不不好管的,峻赶回来前,凡事只好你你自己拿主意。”

第957章 调虎离山() 
刘敦行有些奇怪,不知一向口齿清楚、思路敏捷的女司马,因何一听谢广的那些烂事儿,就面红耳赤的,话也说不利索了。

    但苏殷的话也有道理,她是高峻的八夫人,谢广又是高大人的舅子,她和柳夫人这是要避嫌疑。

    刘敦行摇摇头,就不再征求苏司马的意见。

    九月是今年野牧的最后季节了。茫茫野外,那些野草们也赶着在入冬前、做着打籽的最后冲刺,为来年传播后代做着准备。草籽成型、挂浆、日渐饱满而又尚未落地,富含营养,因而也是天山牧那些马匹们最喜欢的。

    天山牧护牧队的两位副队长,自马不平去白袍城任职、长孙润大婚,好一段时间只剩下个队长鲁小余,野牧没有好好开展。

    这次长孙润一返回西州,鲁小余说,野牧再不操持起来,就得等明年了。

    天山牧的偏远牧场都有自己的日常护牧力量,也不算正规,人数和战力都与护牧队不可同日而语。

    这次是年内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野牧,各牧场野牧的范围都要扩大,因而天山牧全体护牧队都出动了。

    谢广在西州的肉铺子上被谢大嫂看得死死的,西州兵曹衙门那个死去的奸细令史家、眼巴巴地看着只须迈过半条街就到,但他就是不敢过去。

    这天,谢广找了个由头,把谢大嫂甩在西州,自己回牧场村来了。

    进村的时候,谢广看到护牧队的所有分队都在点名出发,有的去交河牧场、有的去白杨河、有的去蒲昌牧场,再远的就是去新成立的且末、典合、于阗牧场。

    长孙润带了两支分队共二百多人,正要去最远的于阗牧场护牧,看到谢广后就打招呼。

    谢广问过长孙润的去向,便开玩笑道,“妹夫,刚刚新婚就跑到于阗去,不怕我妹子想么?”

    长孙润不好答言,只是在马上对谢广笑笑,便驰过去了。

    谢广从西州来时提了两包点心,先到西村,按着礼节进院子给丽容、丽蓝的父母请安,两位老人一个劲儿地夸奖谢广一表人才、一看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

    谢广极力地掩饰着被夸奖后的得意,对两位老人说,“嗯,这对于我们老谢家来说不算什么的,总之我妹子金莲,和丽容、丽蓝同在大都督一家之中,二老自然也是谢广的长辈。”

    连隔院子里站着的西州司马苏殷、她的小跟班听了,都止不住地暗乐。

    丽蓝不在,二老说是在温汤池子。谢广从西村出来之后,又钻到了东村的织绫场。

    他倒背着手进去,与每个与他打招呼的女子打招呼,在一片抛梭声中到几台织绫机上看了看,最后在一位已婚年轻女子的织机边站下,像模像样在端详,然后假模假势地批评她每一梭的力道不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