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临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和其他曹军一样,幽州军也是利用皮筏渡河,皮筏携带方便,能随意组合,大型皮筏甚至能一次渡过百余骑兵,尽管皮筏不能用于水战,但仅渡河而言,它比船只更有便利,受到了曹军的普遍欢迎。

    一个时辰之内,数千只大大小小的皮筏投进了黄河,三万士兵乘坐皮筏划桨渡河,河面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点,高唐县虽然渡河方便,但河面却很宽,足有十几里,至少要一个时辰才能渡过黄河。

    大将于信也上了一只大型皮筏,一直向东眺望,不知为什么,他心中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种不安来自于他北上顺利,从齐郡向西北行军数百里,他们没有遭遇任何阻截,也没有遇到汉军斥候,汉军就仿佛凭空消失一般。

    于信二十年的从军经验也告诉他,这种情况很反常,必然存在着某种隐患,尽管他隐隐意识到不妙,但将士归心似箭,他也不能仅仅因为一种内心不安而驻足不前。

    就在这时,有士兵忽然指着西面大喊:“将军,战船!”

    于信蓦地回头,只见在身后的河面上,不知何时竟出现了无数的战船,战帆如云,劈波斩浪向他们疾驶而来。

    于信连声叫苦,他一直在防备汉军从东面杀来,派出无数斥候在东面的黄河岸边巡视,都没有现汉军战船,却没有想到汉军并不在渤海郡,而是在他们身后。

    于信急得大喊:“退回岸边!退回岸边!”

    他的喊声被风声掩盖,传播不了多远,但此时河面上的幽州军将士都现了汉军战船杀来,他们慌乱成一团,汉军出现的时机非常精准,就在曹军渡河正一半时杀出,半渡而击,使大部分曹军后退不及,前进也来不及,河面上传来一片惊恐的呐喊声。

    在最前面一艘两千石的战船上,甘宁面带冷笑,他率军去河北就是为了这一刻,伏击幽州曹军,汉军北上已有两个多月,早已憋足了一口气,此时大战终于来临,一万水军无不摩拳擦掌,奋勇争先,百艘战船如利剑般向水面上无数的曹军皮筏冲去。

    浊浪冲天,惨叫声响彻河面,一艘艘皮筏在汉军战船的猛烈撞击之下倾翻,到处是落水的曹军士兵,哀求声、求救声在水面上此起彼伏,但换来的却是汉军士兵无情的箭矢。

    皮筏只能用于渡河,而面临水军的战船冲击,它们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还不用汉军战船的撞击,仅仅经过时排出的水浪就足以使大型皮筏倾翻。

    一百艘两千石的汉军战船在黄河水面横冲直撞,十几个来回,数千只皮筏基本上都被撞翻,战船上箭如雨下,无情地射杀在河水中挣扎的曹军士兵,血浆染红了河面,到处漂浮着残破漏气的皮筏。

    于信在众多士兵拼死划桨之下,终于抢先一步冲上了黄河北岸,北岸上聚集了两千余名先一步上岸的幽州军士兵,他们茫然无助地望着汉军战船在黄河中的杀戮,每个人都胆战心惊,不知他们改何去何从。

    就在大将于信刚刚上岸之时,岸上幽州军士兵忽然爆出一片恐慌地呐喊声,于信一抬头,只见两支汉军一左一右向岸上的曹军杀来,曹军士兵早已成惊弓之鸟,没有人组织抵抗,四散奔跑。

    迎面一员汉军挥舞铁枪杀来,于信的战马和大刀早已落水,他逃跑不及,只得拾起一杆长矛,迎面刺去,这名汉将正是凌统,他和丁奉各率五千军等候在南北两岸,剿杀幽州军的残兵败将。

    凌统早看见了于信,于信的盔甲现实出他身份不凡,这个功劳;凌统怎肯放过,他大铁枪一挑,挑飞了于信手中长矛,手腕一压,‘噗!’一枪刺穿了于信,于信惨叫一声,当场毙命,可怜他刚刚逃脱河面上的杀戮,却又死在凌统手中。

    凌统将他尸体高高挑起,四周汉军的欢呼声响彻天空。

    黄河南岸,丁奉也率五千汉军围剿了一千余逃回的曹军士兵,曹军士兵纷纷跪地投降,谁都没有抵抗之心。

    短短一个时辰内,三万幽州曹军被汉军全歼,死在黄河中的曹军士兵便过两万人,伤亡人数甚至过了中原大战。

    两天后,汉军战船再次出现在乐安郡外的海面上,三万汉军登6青州,重新占领了齐郡,这一次汉军不再和曹军对峙,大军杀气腾腾,兵锋直指曹休的军队。

    但出乎甘宁和6逊意料,就在汉军重新进驻齐郡不久,他们却接到汉王的紧急命令,命令他们与曹休议和,两家继续对峙,不急于占领青州。

    。。。。。。。。

第1116章 再见伏后() 
此时刘璟已经返回长安,在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后,刘璟倒不急于继续进攻曹魏,曹魏因中原惨败而引发的政治内讧越演越烈,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地大举进攻只会导致曹魏内部团结,相反,稍微松一松,曹魏的内讧就会出现刀光血影。

    为此刘璟下令赵云大军继续围困洛阳,不急于破城,又命令汉军在青州和曹军继续对峙,他要保持一种内紧外松的势态,为邺都的内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但刘璟回到长安后也格外地忙碌,需要他批复的牒文,需要他朱批的官员调动,需要他接见的地方高官等等,他回来后就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不过随着秋收结束,刘璟也终于从忙碌的政务中脱身出来,这天上午,他来到未央宫暖心殿,拜见了太后伏寿,这是他回长安后,第二次拜见伏太后。

    刘璟在返回长安后不久,便在未央宫勤政殿内举行了盛大的朝拜仪式,率领百官尊立伏寿为大汉皇太后,正式确立了伏寿的政治地位。

    而就在几天前,曹丕也向天下发布了丞相文告,魏国正式承认伏寿为大汉正宫皇太后,曹节为西宫太后,这是曹丕在严峻的局势下,向刘璟表示的一种妥协让步。

    伏寿今年已年过四十,不过她保养得很好,看起来如三十出头,容颜秀丽,温柔恬静,她在未央宫中已生活了数月,却和大乔的关系最好,或许是她们两人性格相近的缘故。

    不过在刘璟面前,她却略略显得有点拘谨,伏寿非常清楚,她不过是刘璟登上帝位的一块重要基石,刘璟并非是真心尊重她,她要想在未央宫内平平静静度过后半生,她就必须得配合刘璟。

    麒麟偏殿内,刘璟带领几名相国一起,恭恭敬敬向伏寿跪下行一拜礼,“臣刘璟和众相国拜见太后,祝太守安康永福!”

    伏寿虽然尽量使神情平静下来,但看得出,她还是有点紧张,伏寿已经意识到,刘璟今天把她请到麒麟殿,必然是有大事,她摆了摆手道:“殿下不必多礼,各位相国请起,请坐下说话!”

    旁边几名宦官给众人铺上了软席,刘璟和众相国坐下,刘璟笑问道:“听说这两天太后身体不适,现在可好一点?”

    伏寿笑了笑,“感谢殿下关心,哀家身体已经好多了。”

    停一下,伏寿便主动问道:“殿下有什么事吗?”

    刘璟和众人对望一眼,便尽量用一种和缓的语气道:“臣等首先是关心太后身体,其次是希望太后能下诏告谕天下,曹氏父子在邺都所立天子不合仪礼,当予废除。”

    伏寿默默点了点头,她知道之前汉国已公开告之天下,不承认曹氏所立天子,但毕竟法理不足,所以刘璟才希望自己以大汉皇太后的身份公开不承认邺都天子。

    伏寿本身也不承认曹节所生的儿子为大汉皇嗣,于公于私,她都很愿意下达这样的诏书,伏后毫不迟疑道:“哀家可以下达诏书。”

    刘璟大喜,虽然他就可以直接以太后的名义下达诏书,不必征求伏寿的同意,但那样做,他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没有两样了,最终会被群臣诟病,所以刘璟还是比较慎重,尽量让伏寿能公开表达自己的意愿,以绝众人之口。

    “多谢太后明事理,臣等不打扰太后休息,恭送太后回宫!”

    伏寿深深看了刘璟一眼,起身离开了王座,在几名宫女的陪伴下,从侧门快步离开了麒麟偏殿,这时,张昭笑问道:“殿下能肯定曹丕会废除他所立的伪天子吗?”

    刘璟冷笑一声说:“曹丕表面上答应废除伪天子,却要我先让步,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我们索性先以太后的名义废除年幼的伪天子,合情合理合法,他曹丕不过是丞相,难道他还能和皇太后抗衡?等他下次再来时,条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众相国都点头赞同,众人离开了麒麟殿,这时,司马懿慢走一步,跟在刘璟身旁,他低声道:“殿下,三万幽州军被剿灭会不会影响到邺都的平衡?”

    刘璟笑了笑道:“他们双方都有顾虑,谁都不肯轻易动手,三万幽州军被灭,对曹丕是个天大利好消息,他一定会不惜代价召曹休军队回邺都,只要三万军队返回邺都,邺都的力量就会逆转,曹丕自然会扳回局势,但我相信曹植不会坐以待毙,所以邺都的斗争会越来越精彩。”

    “那殿下希望谁赢?曹丕还是曹植?”司马懿又笑问道。

    刘璟摇了摇头,“对我们而言是无所谓,我只希望他们内讧,尽可能地自己削弱力量,而且给我们剿灭曹军有生力量创造条件,就像这次黄河伏击,若不是曹彰急于返回幽州,我们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机会?”

    “这是上天在眷顾我们啊!”

    刘璟却不认可司马懿归功于天的想法,他淡淡道:“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曹操在立嗣问题反复失信,拖延太久,才是魏国内讧的根源,当年曹操利用袁氏兄弟内讧而轻易夺取了河北,估计他怎么也想不到,袁氏兄弟内讧一幕又落在他的头上,平时这种矛盾被曹操的强势掩盖住,不会轻易表露出来,但随着曹操病危,加上中原惨败,所以的矛盾就会在不利局面中爆发出来,历朝历代的权力更迭,都逃不过这个怪圈。”

    “还殿下看得透彻啊!”

    诸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