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临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射,一箭要钻到马肚下暗射,左面三十步外摆了十几只草人,要求很简单,不一定要射中草人,只要能射中草人背后的木板,且箭不落地便可。

    这个条件确实很低,马术是乌桓人擅长,一般孩童都能钻到马肚下,射箭也基本上是每个成年乌桓人的必备技能,乌桓人之间的区别只是箭术高低,当然,可以射三支箭、四支箭都可以,能箭箭射中草人当然更好,尤其能射中草人头部,那就是佼佼者了,这关系到从军后是成为士卒还是担任军官。

    如果能被选中担任军侯以上军官,还有机会进入长安太学学习半年,学习汉语和兵法。

    所以,应募者的紧张并不是能不能完成指定的两箭,而是能不能射中草人头部,这时三声战鼓响起,三名应募骑士前后相隔几步,同时纵马奔出,他们动作矫健,双腿控马,伸手从后背箭壶里抽出一支箭,张弓便是一箭,动作一气呵成,毫无滞怠。

    三支箭均射向草人,其中两支箭没中,其中一支箭正中草人面部,激起一片喝彩,片刻间,战马已奔出数十步,三人钻进马肚,暗射第三支箭,其中两支箭射中草人,另一支箭射偏。

    四周的喝彩声愈加响亮,只见射中草人脸部那名应募者已连射四箭,箭箭射中草人脸部,而其余两人也只各射了两箭,算是应募士兵成功,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名箭术高强者身上,距离终点还有两步,在即将奔过终点的一瞬间,他刷地一箭射出,这一箭正中草人额头。

    五箭五中,箭箭射中头部,堪称两天来的第一人,激起四周一片喝彩,连刘璟也忍不住鼓掌,他目光如炬,看出这名骑士的最后一箭完全可以提前射出,他故意放在压线前一瞬间射出,从而更有轰动效果,此人颇有心计,刘璟暗暗忖道。

    刘璟随即吩咐侍卫,“把此人带来见我!”

    不多时,侍卫将这名善射者领了上来,善射人不知接见自己的人竟然是汉王,还以为只是一名普通的汉军大将,他连忙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将军!”

    他竟说的是一口流利的汉语,刘璟心中愈加惊讶,仔细打量此人,见此人非常年轻,约二十岁出头,身材高大,虽然穿着乌桓人的服饰,但脸孔却是汉人,刘璟不由笑道:“你叫什么名字,是乌桓人吗?”

    “回禀将军,小民叫萨斯奴,汉名杨英,出生关中冯翊郡,在上郡乌桓阿斯部中长大。”

    阿斯部是乌桓的一个小部落,以出善射手出名,很多乌桓大将都是出身阿斯部,被打散分配到陇西和巴蜀三个县内,刘璟点点头又问道:“看你模样是汉人,又有汉名,莫非你是被掳掠去了上郡?”

    杨英低声泣道:“小民父杨集,原是袁军校尉,在官渡之战中阵亡,建安五年,并州大战,匈奴出兵关中和西凉军作战,小民年仅五岁,就是在那时和母亲一起被匈奴掳掠去了北方,后来辗转被分配到乌桓阿斯部为奴,是乌桓千夫长萨斯的羊奴,和母亲一起放羊为生,萨斯在与汉军作战时被射死,小民和母亲也就自由了。”

    刘璟心中颇为感慨,在过去的岁月中,不知有多少汉人被掳掠到北方为奴,这个杨英只是其中一人罢了,难得他有如此高明的箭术和骑术,刘璟又问道:“那你跟谁学的箭术?”

    “小民的主人是乌桓大将,极重武力,每年都要从族人和奴隶中挑选一些少年学习骑射,小民在十岁时被挑中,苦练了十年骑射。”

    “那你可会别的武艺?”

    “自学了父亲留下的刀谱,小民天生力大,可使五十斤的大刀。”

    刘璟点了点头,抽出一支箭给他,笑道:“这支箭送给你,你可识字?”

    杨英双手接过箭,恭恭敬敬道:“多谢将军赐箭,小人母亲教过我读书识字。”

    刘璟点点头,“我任命你为军侯,可去太学学习兵法,好好效力,奉养母亲。”

    “谢将军!”

    刘璟笑了笑,催马离开了考场,向城内缓缓而去,这时,杨英才发现箭杆上刻有字,他凝神细看,只见上面刻着‘汉王之箭’一行小字,杨英一下子惊呆了,猛地抬头向刘璟背影望去。

    考试主官走上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一般优胜者,最高授屯长之职,你却一步升为军侯,而且还是汉王殿下亲自提拔,难得啊!好好干吧,不要让汉王失望。”

    杨英心中感动,他鼻子一酸,泪水竟不争气地从眼中涌了出来,他擦去泪水道:“我绝不会让汉王殿下失望。”

    。。。。。。。。。

    就在刘璟回长安后不久,一辆马车也进了东城门,一路打听,最终在汉王府门前缓缓停下,马车外跟着几名骑马的随从,一路风尘仆仆,车窗内是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是二乔之父乔玄,他是从江东坐船过来,从襄阳转南阳道,过武关进入关中,足足耗费一个半月时间。

    乔玄来长安是因为他接到了汉王妃陶湛写来的一封信,他从信中得知刘璟有意纳小乔为妾,那么刘璟把小乔接去成都汉王府的真实原因也就让乔玄恍然。

    尽管乔玄也不太愿意小女儿嫁给刘璟,不管是曹操还是刘璟,这种天下枭雄之辈都不会太把女人放在心上,不过相比曹操,刘璟还能让乔玄接受,至少年纪相当,至少他有天下君王之相。

    想通这一点后,乔玄便决定再尽父亲的责任,千里迢迢赶到长安,他希望能完成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一步,希望刘璟是娶自己女儿,而不是纳自己女儿。

    虽然同是为妾,但娶入门和纳入房的性质截然不同,就像董卓娶皇甫规的遗孀一样,尽管是纳妾,但还是大摆排场,娉以车驾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风风光光娶进了门。

    虽然乔玄并不打算如此排场,但也希望女儿能用娶的方式入门,这对小乔未来的地位极为重要。

    马车在汉王府门前停下,一名随从上前去通报,片刻,小乔和孙尚香闻讯迎了出去,小乔又惊又喜,上前拉住父亲的手道:“爹爹,你怎么来了?”

    乔玄笑道:“来看看你,不行吗?”

    小乔心中有些担心,她担心父亲是来接自己回家,不会又想把自己嫁给温家吧!

    孙尚香迎上前施礼笑道:“欢迎国老来长安!”

    能看见家乡人,孙尚香当然极为欢喜,她尤其想知道母亲下葬的情况,孙尚香将乔玄请进府中,又命管家安排住处,这时,陶湛也闻讯赶来,乔玄连忙施礼道:“参见王妃!”

    “国老不必客气,希望来我们这里,就像到自己家一样,国老请吧!”

    小乔知道陶湛这两天身体不好,还特地来见自己父亲,给足自己面子,她心中感动,又担心父亲要把自己带走,她便显得心事重重,反而走到最后。

    陶湛要比孙尚香更懂人情世故,因为是她写信给乔玄,她听说乔玄来了,便知道小乔入门之事终于水到渠成,乔玄当然不会是来接女儿,只能是为小乔再嫁而来,这件事烦扰了他们家很久,终于要有结果了。

    尽管陶湛是个宽容的女人,但也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看见自己丈夫接二连三娶别的女人进门,陶湛也是迫不得已,她知道上次蔡少妤之事她已经把丈夫惹得不快了,如果她再在小乔之事上阻挠,恐怕后果就是不是她能承受。

    这段时间,陶湛也感觉到丈夫对她有些冷淡了,常常不回府,就算回府也是去尚香那里,让陶湛心中极为难受,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妻妾太少的缘故,象曹操拥有妻妾数百人,孙权也有妻妾数十人,而他堂堂的汉王,却只有两妻一妾,连普通的大户人家都比不上,说起来让人笑话。

    更重要是从年初便开始有不少传言,说她为了保儿子地位,不惜阻挠汉王纳妾,导致汉王至今只有两个儿子,现在汉王子嗣偏少的责任已经压在她身上,再加上不久前小包娘不幸小产,最后连军方也开始对她不满,巨大的压力让陶湛难以承受。

    也正是这个缘故,陶湛决定让小乔进门,好在乔玄及时赶到,陶湛便想和乔玄谈一谈这件事,众人在贵客堂坐下,随意寒暄几句,这时,乔玄笑道:“我有几句话想和王妃说一说,尚香和阿莲能否先回避一下。”

    孙尚香和小乔一怔,虽然心中觉得奇怪,但出于礼貌,她们还是起身先暂时退下去了。

    这时,乔玄对陶湛笑道:“我想和王妃具体谈一谈阿莲的事情。”

第二卷 江夏第838章 娶妾与纳妾() 
孙尚香有些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住处,乔老爷子和王妃谈了不久,他便先回了自己宿处休息,孙尚香也没有机会问问自己母亲下葬的情况。

    虽然孙尚香确实不太懂人情世故,但她却很聪明,乔老爷子竟然要单独和王妃谈一谈,再加上几天来,陶湛对她的暗示,她便隐隐猜到乔玄来王府的真正用意了。

    孙尚香不由叹了口气,尽管她绝不愿意丈夫纳小乔为妾,但这件事已经不是她能阻挡,更重要是,小乔也对她明确表态,愿意再嫁给汉王,这就让孙尚香无话可说了,几方都愿意,她再反对又算什么?

    不过孙尚香还是感到一丝失望,她所深爱的丈夫最终还是经不起女色诱惑,迎娶曹宪是一门政治婚姻,她不会指责丈夫,但纳小乔为妾就是典型的好色了。

    孙尚香若有所感,一回头,只见陶湛站在门口,笑吟吟望着自己,她连忙迎上前道:“大姐怎么来了?”

    陶湛挽着她的手,走进屋道:“我来是想和你谈一谈小乔之事。”

    孙尚香知道这是有结果了,她叹口气道:“我们坐下谈!”

    两人坐了下来,陶湛又柔声说:“小乔最终要进我们家门,你应该知道吧!”

    孙尚香默默点了点头,陶湛又继续道:“我和乔国老已谈妥,小乔还是为妾,不过是以娶的方式进门,只是稍微低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