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临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营在城南,旁边还有一座泥土修筑而成的羊马城,这就应该是匈奴大军后勤军粮重地,但我敢肯定,现在匈奴大营内的兵力最多只有五千人。”

    “为何?”赵云不解地问道。

    法正微微一笑,“其实很简单,既然是后勤粮草重地,匈奴人就要不断派兵向南送粮,匈奴南下的八万大军消耗巨大,只送一趟是远远不够,必须连续不断送粮,这样,在南下道路上的粮队至少需要六队,三队去,三队返,他们没有民夫,每队至少千人,那路上就有了六千人,再算一支返回的粮队,所以大营内的匈奴军最多只有五千人。”

    赵云点点头赞道:“军师果然了得,洞察秋毫,运筹于帷幄之中,既然敌军兵力不济,我们是否可以明天上午一战全歼敌人?”

    法正半晌方道:“虽然这是破敌正途,但依我之见,最好还是压而不打。”

    法正说得很含蓄,其实就是不同意赵云明早破敌的思路,赵云听懂他的意思,连忙拱手,“请军师教我。”

    在汉军大将中,法正最喜欢赵云,不光是他喜欢,包括庞统、贾诩、司马懿这些军师都喜欢和赵云共事,这是因为赵云虽然身居军方高位,却始终谦虚自律,爱兵如子,敬重职军官,深得军方各方的爱戴。

    这次赵云和法正出兵,可以对法正的建议是言听计从,令法正深为感动,他也决定尽心辅佐,为赵云谋取不世之功。

    法正不慌不忙道:“赵将军可知这次汉军与匈奴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赵云沉吟一下道:“我听汉王殿下说过,我们要迁都长安,就必须要消除北方的威胁,驱逐匈奴,收复关内各郡。”

    “定都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收复关陇失地,重建大汉帝国之威,这样,当汉王继承汉朝社稷大统之时,才会让天下人觉得,汉王是名至实归,这是在收拢天下人心。”

    赵云默默点头,他忽然想起一事,又问道:“既然如此,为何殿下又要答应曹操为主,还用天子之名,这岂不是和汉王的初衷相违背?”

    法正笑了起来,“这不过是一种政治姿态罢了,但公道自在人心,汉军打了多少,曹操打了多少,这中间的是非曲直,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本帐,不须要刻意说明。”

    “我明白了!”赵云点了点头。

    法正又接着说:“所以我们必须从大局出发,要利用这次战役彻底打残匈奴人,要让他们数十年内不敢再南下一步。”

    “请军师直言,我听军师的安排。”

    法正捋须道:“我之所以说,压而不打,南面的匈奴单于迫于粮食后勤的压力,他必然会派人去向刘豹求援,等刘豹大军渡河西征,曹操就会出兵并州北部,直捣刘豹老巢,等刘豹仓促东撤时,便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必须要一战击溃刘豹的军队,彻底铲除并州的匈奴人。”

    “如果是这样,匈奴单于趁机北撤,逃脱于我们的围剿,这岂不是一大遗憾?”

    法正眯眼笑道:“匈奴单于能不能逃走,却是要看天意。”

    赵云恍然大悟,躬身施礼,“得军师的谋划,是赵云之幸也!”

第二卷 江夏第875章 困兽犹斗() 
呼厨泉率三万骑兵且退且走,已退到了雕阴县,而刘璟亲率五万汉军步步紧逼,一直不离呼厨泉十里,而洛川道内森林密布,只有河**两边狭窄的空地,不利于骑兵作战。

    呼厨泉又担心后背有伏兵,使他遭遇南北夹击,他不敢大意,一面派兵探查,一面缓缓撤退。

    此时,呼厨泉已经不管达曼的死活,他已意识到,他们大举南下,最终落入了汉军的陷阱,这个时候,他们若能够平安返回草原,已经是大幸了。

    三万匈奴军撤到了雕阴县,这里也是匈奴一处后勤中转站,有三千驻军,进了雕阴县,得到了粮草补给,这才让呼厨泉稍稍松一口气。

    雕阴县正好位于洛川道的最开阔处,这里其实是一座盆地,直道和洛川道在这里交汇,地势豁然开朗,盆地内有大片平坦的原野,很适合骑兵作战,匈奴骑兵倒是可以和汉军一战了。

    不过呼厨泉之所以在雕阴县按兵不动,并不是他准备与汉军决战,而是他刚刚得到送粮队伍的消息,五万汉军主力已抵达北面的高柔县,实际上对他已形成南北夹击之。

    这让呼厨泉大为惶恐,如果他继续向北撤退,就会再次进入森林密布的洛川道,南北两支汉军就必然会将他堵在洛川道内,骑兵无法施展,粮食断绝,他和困死在直道上的刘去卑又有什么区别?

    他立刻派一队心腹亲兵赶往并州,用金箭令命令左贤王刘豹出兵高柔,这是他们事先约好,刘豹向他承诺,至少出五万精锐之军来高柔县参加会战,现在是他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城头之上,呼厨泉心急如焚地向南眺望,他远远可以看见十里外的汉军大营,驻扎在一座高地上,一面镶有金边的黄底黑龙大旗在大营上空迎风飘扬。

    呼厨泉轻轻叹了口气,那是汉军的王旗,说明汉王刘璟就在大营内,这时,呼厨泉又向西南方向望去,三十里外便是雕令关,他想起了被汉军困死在直道内的刘去卑大军,他们粮食早已断绝,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死如何了?

    还有逐日王达曼,他现在应该已被汉军歼灭,真不知道自己回去怎么向他父亲交代?

    “单于!”

    羯人大酋长石勒出现在呼厨泉身后,他躬身道:“微臣有件事想和单于商量。”

    “什么事?”

    石勒犹豫一下道:“微臣想率领本部前往直道,去救援右贤王。”

    呼厨泉知道他不是想去救援刘去卑,而是想去救援与刘去卑在一起的儿子石鞣,呼厨泉心中略有些歉疚,便柔声道:“你部属军队已经不多,恐怕攻不下午亭关。”

    石勒咬牙道:“微臣还有五千羯人士兵,拼死也要攻下午亭关,微臣相信他们有战马为食,现在应该还活着。”

    一句话倒提醒了呼厨泉,对啊!刘去卑粮食虽然断绝多日,但他们可以杀马为食,至少可以支撑半个月,自己现在轻言放弃,是有点不太仁慈。

    呼厨泉毕竟是匈奴之主,刘去卑是匈奴重要贵族,他不顾刘去卑生死,回去也难以向其他贵族交代,而且若能营救出他们,也能给自己增加一支有生力量。

    不过要呼厨泉派出重兵全力去营救,也不太可能,刘璟亲率大军虎视眈眈在旁,兵力若分散,正好被他各个击破。

    呼厨泉又打量一下石勒,心中暗忖,‘此人一心救子,必然会拼命攻打午亭关,不如就让他去,赌上这一回。’

    想到这,呼厨泉便笑道:“大酋长率五千人恐怕不够,我再给你五千军队和二十部攻城梯,一共一万军队,希望你能攻破午亭关,救出儿子。”

    石勒心中感动,连忙躬身施礼,“单于救子之恩,石勒铭记于心。”

    石勒心如火焚,立刻率领一万军队离开了雕阴县,浩浩荡荡向西南方向的雕令关奔去,呼厨泉望着他们奔远,又看了看正南方的汉军大营,心中着实有点担心,一万军队太张扬了,恐怕逃不过汉军斥候的眼睛,刘璟会让他们顺利前往直道救人吗?

    就在呼厨泉远眺汉军大营之时,刘璟也正好站在一处高地,眺望北面的雕阴县,现在刘璟所有的战略,就是一个字‘拖’,将匈奴人拖在关内,无法返回草原,现在已是十月下旬,只要进入十一月,第一场大雪就会到来。

    此时刘璟得到赵云送来的快信,五万主力已抵达高柔县,堵住了匈奴单于北上之路,完全实现了贾诩定下的南北夹击的计划。

    同时,按照当初在雍县定下的计划,马超也应该已经出兵攻打灵州,灵州兵力薄弱,只要马超不大意,应该能顺利攻下灵州。

    一环环的计策都已一一部署,现在就等刘豹渡黄河西援,便可给太原的曹操军队创造条件了,这也是司马懿出使太原时,和曹操商议的既定策略。

    就在这时,一名骑兵斥候疾奔而至,在稍远处大喊道:“启禀殿下,我们发现一支万余人的匈奴军队出了雕阴县,向西南道而去。”

    刘璟不由一怔,居然走西南道,这可是去雕令关啊!难道呼厨泉还想去救刘去卑不成?

    想到这,刘璟立刻回头,向身后的刘虎望去……

    石勒率军一路小心翼翼缓行,尽管他心急如焚,但他也不敢下令纵马疾奔,那会激起漫天尘土,马蹄声也会引来敌军的注意。

    “大酋长,我们这不是夹着尾巴走路吗?”

    一名匈奴千夫长对他们的小心缓行极为不满,他催马上前冷冷对石勒道:“我们是骑兵,而对方是步兵,在这片旷野里,应该是汉军惧怕我们,他们若敢追来,正好狠狠教训他们。”

    石勒心中恼火,对方只是一名千夫长,就敢如此对他无礼,可见匈奴人根本就没有把羯人放在眼中,但现在他还不敢得罪匈奴人,他还需要这些匈奴人去助他攻克午亭关,石勒只得忍住气道:“这是单于的命令,不准我们暴露,将军若有不满,回来可以向单于投诉,但现在我们必须谨慎行军,不能让对方发现我们。”

    千夫长见他把单于搬出来,不由冷冷哼了一声,不再多说什么,转身便走,但走了几步又停下道:“只怕汉军斥候早就发现了我们。”

    石勒心中顿时有些担忧起来,他知道千夫长说得有道理,刘璟在城外布满斥候,他们出城时动静很大,对方岂能不知?

    石勒心中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他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匈奴骑兵走的是西南道,有一片长条型的树林和盆地相隔,汉军大营虽然驻扎在高处,最近处只相隔三里,但也不容易发现他们。

    匈奴骑兵一路小心翼翼,并没有惊动到汉军大营,当他们过了汉军大营,石勒心中大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