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找来日本朋友,笑呵呵的对他说:“哥们,别藏着了,把零式战斗机卖给我吧,我拿虎式坦克图纸换?”
估计这个时候的日本外交官们,还不知道有零式战斗机这种秘密武器呢,他们只会回去好好修补保密系统,然后断然拒绝这种合作。
试一试不是不行,只是和德国人自己重新建立新的飞机生产线比起来,引进零式战斗机最快的速度,也更慢一些罢了。
一切引进的工作顺利进行,德国也要在41年才能开始生产零式战斗机,形成战斗力也是42年的事情了。
这么一看,李乐还不如勉强坚持用战斗机更实在一些,虽然危险,但是好歹战斗力和生产线是已经有了的不是么?
另外,改进…190战斗机也能在41年前后形成战斗力,没必要去找日本人这个麻烦,难道真的用一大堆先进的技术换零式战斗机?
不要天真的以为换技术而已,你拿一张图纸换别人一张图纸。你说要想换j…20的图纸,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交换?
40年的零式战斗机对于日本而言,就是现在的…22和j…20,一点儿都不夸张!
李乐不愿意去找日本人的另一个原因,是零式战斗机虽好,却并不是真的适合德国现状的飞机。
零式战斗机最让人羡慕的性能,是什么?是高达2000公里的航程!这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性能。
拥有如此强大航程的零式战斗机,可以在广袤的太平洋上,寻找美国舰队并且给与其打击。
可是在略显狭窄的大西洋上,德国的舰载机要2000公里的航程干什么?空袭美国本土去?
要知道大西洋最宽的地方也就只有1800千米,零式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差不多覆盖了!
换句话说,一艘航母停在大西洋中间,零式战斗机起飞向东可以攻击到爱尔兰,向西可以打到加拿大去!
德国的航母舰载机完全不需要这种航程,也根本没有必要设计这样的航程!
相反,德国战斗机需要的是更加厚实的装甲,更强大的火力以及更良好的机动性能。
也正因为如此,在李乐看起来,德国自己的…190战斗机,是比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更合适德国的选择!
至于说改进零式?开什么玩笑?一种精确计较了每一个细节的走上设计死路的战斗机,日本人自己都改不了,德国怎么改?
嫌零式战斗机脆弱,加装甲?那俯冲的时候加速度更快,零式飞机俯冲容易解体的问题就更突出!
再加强支撑结构?可以啊……那飞机的发动机动力就不足了,必须更换新的飞机发动机。
什么?你连飞机发动机也换了?那请问新的发动机耗油更夸张,零式战斗机的航程能不能保证?
再增大一点儿体积,为了耗油更夸张的飞机发动机多装200升燃油……
这一套下来,和自己重新设计一款新的发动机有什么区别么?并没有什么区别!
日本后来放弃改进零式战斗机,研发紫电和紫电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更有意思的是,加厚了装甲,采用自封闭邮箱,替代易燃的铝镁合金,增加发动机功率……这一切改进,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
得到的是一架略微减重了的…190战斗机!突然发现自己忙活了一圈,最后回到原点了不是么?
毕竟改进一架战斗机的时候,采用的发动机不会凭空编出来,使用的还是德国人熟悉的那一套。
替代零式的气冷发动机的德国发动机,八成就是装在…190战斗机上的bm气冷发动机!
零式战斗机使用的荣12型发动机功率是950马力,要直接用日本的飞机机体设计,德国还要开发一种体积差不多,功率只能略强一点点的飞机发动机……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么?更何况…190战斗机的最大速度,要比零式快了整整100公里。
同时,俯冲和做其他高机动动作的时候,…190还没有解体或者损坏的危险性能上也是要碾压零式的啊!
经过这样的选择和考虑,李乐当然看不上太平洋上的神器零式战斗机了,如果大西洋换成是太平洋,李乐倒是可以考虑引进零式来过度一下。
可惜的是,现在这里是大西洋,李乐和他的第三帝国也没有过度的时间了!
与其自废武功引进走上歧途的日本零式战斗机,李乐更愿意趁着现在德国还有优势,自己研发一种后续可以继续改进的新型舰载战斗机!
“注意一点,一方面是减重,我至少要在齐柏林航母上配备20架以上的…190海军型,所以4吨以上的重量是无法接受的。”李乐开口说道。
谭克摊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在上面记录上了李乐的要求:“减重方面应该没有问题,…190战斗机的结构强度还有富余。”
“另外就是高通用性!我希望它可以作为必要时候的打击武器来使用,比如说挂上炸弹去攻击敌人的船只!”李乐又开口说道。
“这个没问题!…190一直都有这方面的优势,挂载500公斤炸弹的能力,应该是可以保留下来的!”谭克记录下了要点,等着李乐继续提自己的要求。
“航程可以适当的增加,不过取舍项靠后,不要过于追求!”最后,李乐补充上了另一个要求——
今日加更奉上!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票、求订阅、求收藏……嗯,这一次一样没忘……拜谢大家了!
193谁拯救了德国工业()
李乐的要求被谭克博士接受,现在的谭克博士简直就是李乐的脑残粉,对李乐崇拜的无以复加。
在李乐提出了有关飞机设计的几个关键点的时候,谭克简直就把李乐看作是武器设计方面的天才。
搞武器设计,创意也好,技术也罢,这些往往都不是最耗费时间的,真正让所有设计师们头疼的,相反却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亮个关键步骤。
这两个关键步骤,就是实践和积累经验的过程!比起异想天开的创意,还有技术创新来,痛苦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是真正考验设计的过程。
就比如说,开发火枪并不困难,想出火枪这个想法来也相对来说简单,最难的是积累起运用火枪的经验,并且实践出三段射击这种战术的这个过程。
轴心国在穷途末路的日子里,诞生过很多很多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想法被后来证明都是很有意思的创造,思路也非常大胆。
可是这些武器都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方面是物资短缺,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谁也不知道这种武器究竟好不好用!
日本开发出来过防空火箭发射器,想要用短时间内在一个方向上投送密集的火箭弹,来防御敌机对战舰的攻击。
如此想法听起来似乎是比高射炮更壮观,并且应该更有效的武器不是么?可是实战之中这种武器却并没有发挥什么改天换地的效能。
实际上这就是典型的有创新有技术,却因为缺乏实战检验,诞生出来的拍脑门决定的并不合适战场的武器。
德国在战争后期一心发展的重型坦克,还有那种火箭发动机推动的拦截战斗机,都是在这种没有实践和经验的前提下,搞出来的看似变态实际上没有作用的垃圾!
李乐对德国工业的指导作用,正好弥补了十年宝贵的实践经验基础!这是德国工业最缺少的,也是无论德国工业底蕴多强,都无法弥补的缺陷!
他可以提前几个月的时间让更好用的…190a战斗机服役作战,就能让ta…152战斗机提前两年出现在德国的天空上!
同样的,他可以让me…262用上更可靠的发动机,在43年就发挥出喷气式战斗机的代差优势来。
甚至他可以让德国陆军结束坑爹的20种型号坦克在前线作战的状态,让德国的工厂提前开始量产时代。
那些被分散的,如同手工作坊一样的德国武器生产工厂,每一个工厂生产两三种武器,年产一千台汽车这样的效率,都将被一一纠正过来。
最终这些被分散到3000种武器生产上的工人,将被集结起来,为100种武器工作效率将会提高到惊人的程度,甚至堪比产能变态的美国!
只要原材料跟得上消耗的速度,德国的工业底子可并不比美国薄多少,整合了欧洲工业的德国,谁说不能与美国一战?
正是因为看到了李乐在关键方面上的独到眼光,谭克才如此看重李乐的要求和意见。
作为一名战斗机设计师,谭克很轻易的就意识到,有了元首希特勒的意见,他的团队将会少走很多弯路!
而少走很多弯路,在这个时候就代表了效率,代表了时间,代表了无数的金钱!有了这些,即便明知道面前的人是一个假希特勒,谭克也愿意献出自己的忠诚!
谭克和他的设计团队,都经历过一战之后德国的萧条,他们都知道德国的工业最缺少的是什么东西!
很多人都认为,振兴二战之前的德国的功劳,是属于伟大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
实际上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在1919年开始,德国的工业就在暗地里不停的自我发展着,几乎没有受到《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即便要寻找德国工业,或者说重工业与军事工业的振兴和发展,源头也应该是那些隐藏在历史阴影下的爱国资本家们。
那个时候,他们真的是在为德国争取崛起的机会,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工业梦,去延续德国作为世界强国的未来。
在这些人不断的努力之下,德国工业从凡尔赛和约的压榨下振作起来,并且成为了比许多战胜国还要强大的存在。
当然,在褒奖了这些爱国人士之后,还有一个人是不得不要颁发勋章奖励其为德国重新崛起做出贡献的!
这个人还不是一个德国人,甚至说还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敌人他就是美国总统威尔逊!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