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我们对钱的无条件信任!”莱维?冯?伯莱恩在心里默默的补充了这么一句,然后才开始继续说道。
不管之前信任不信任,反正元首在石油开采方面,还有在其他一些投资方面,确实没有让他们失望过。
电子元器件方面,雷达无线电等波束技术的长足发展,已经让军方还有民用方面,对雷达体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民用方面希望可以用雷达来监控飞机的飞行航线与安全,军方也希望可以用雷达来监视整个占领区的空域。
军方的采购一直就没有断过,空军是雷达使用大户,海军那边也是采购了一个又一个。
小型的机载雷达已经被研发出来,空军的夜间战斗机改装计划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大型的远程雷达研发也非常的顺利,德国海军的战舰上,雷达已经是普遍装备的寻常设备了。
这些雷达对于军方来说是新式武器,对于商人来说就是产品,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利润!
有了这些利润,有关波束类的科学研究也开始不间断的持续下来,民间企业对新式武器方面的投入,比想象中的还要巨大。
无线电产业也是一样的顺风顺水,至少戈培尔的收音机普及计划,让大家都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现在的德国,每一个家庭,差不多都普及了收音机。有了这种舆论控制设备,如今的德国宣传部,比十几年前更加的强大和高效。
这可不是戈培尔之前玩的那些什么“我只让人民听到我想让他们听到的内容”,而是更高端的安抚与拓展。
比如说,收音机里有各种的语音版本,李乐利用上了二十一世纪的广播电台收揽听众的办法,把语音类节目办的有声有色。
而且所有的频道,都有英语德语还有法语三个版本的播音,整个欧洲俨然已经在广播上融为了一体。
无数新鲜的没有人听过的故事,无数好听的歌曲,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冲淡了战争对人民的影响。
至于全新开发的显像管技术,以及延伸开来的电视机技术,都已经开始有了盈利的苗头。
更不要提石油方面的投资了,现在沙特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地区,都在和德国代表商谈,准备用各种外交妥协与高价,回收之前出售给德国商人的土地。
因为那些土地,八成都已经被证明是产油区,问题只是产油多少这么一点点区别罢了。
如果算上还在研发的初级计算机技术,以及正在秘密展开的雷达制导技术,未来赚钱的项目,可真的是数都数不完了。
“听说还有几个人想要入股”莱维?冯?伯莱恩得意洋洋的找了一个位置坐下,问自己身边的股东。
那位董事点了点头,说道:“他们出的价格非常的诱人,看来他们也很看好我们的工厂。”
“不是他们看好我们的工厂,是他们消息灵通,知道了我们正在盈利,所以打算插手医药行业!”莱维?冯?伯莱恩冷哼了一声,开口讽刺道:“鼻子倒是真灵!”
未来的盘尼西林肯定不会被一家企业垄断,事实上也没有企业能够垄断如此巨大的医药市场。
只不过现如今的帝国财团药业子公司,占据了一个先发的优势,拥有更多的工厂,可以优先生产垄断一段时间的市场。
这段时间里,利润自不必说,药业品牌的溢价,也将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思来想去,莱维?冯?伯莱恩还是决定分掉这块蛋糕,快速的回笼自己的资金。
一方面是他觉得元首远没有拿出所有赚钱的项目,另一方面他也想要扩大帝国财团的影响力。
毕竟这是一个有政治背景的财团,当然也要在大多数时候,考虑到政治的因素。
团结更多的人,把更多的人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这是元首希望看见的事情,当然也是他莱维?冯?伯莱恩要照做的事情。
“让他们入伙!不过要拿出更多的诚意来!”莱维?冯?伯莱恩一口喝掉了杯子里所有的红酒,踌躇满志的说道。
741高瞻远瞩()
如果按照科技成果来说,1941年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年份。在这一年,德国开始普及应用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同时雷达技术在也美国德国和英国这些国家蓬勃的发展起来。
其中,因为重视程度的关系,德国和美国在这个项目上的投入最大,而英国与苏联还有日本稍微落后一些。
1941年,德国仅仅是汽车的减震专利技术,就申请了14项之多;有关汽车制造的其他技术专利,加起来有整整4000多个,差不多把未来汽车制造业的路都堵死了。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缩影,化工石油方面,德国技术也是突飞猛进,简直就让其竞争对手绝望。
青霉素的投产,让第三帝国在医疗方面拥有了巨大的优势。元首刻意召开了一次内部经济会议,来重点指示如何扩大这样的优势。
“先生们!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会议上,元首敲打着桌面,对自己的心腹们说道。
他踌躇满志的对所有人许诺道:“钱是赚不完的,这间屋子里的人未来都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富有只是衡量一个人的一部分指标罢了!你们要做的,是追随在我的身边,成为改变世界的那些伟大的人!”李乐的演讲水平似乎融合了希特勒的口才,提高的非常快。
“我们要做世界的工厂,而且要找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最吃苦耐劳的工人,最合适的管理者!”李乐挥舞着胳膊,让所有人都对他勾勒出来的未来无比的期待。
至少莱维?冯?伯莱恩对这个说法非常的感兴趣,他还真没有考虑过,这样逆天的组合应该如何凑齐。
事实上,欧洲从崛起之后,就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支撑他们无限工业化的市场,可至始至终,都没有能够找到。
而在李乐心中,是知道未来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发展趋势的。在他的眼里,中国工人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而欧洲则是最好的领导者。
只要德国的工业使用中国的工人加工,就可以轻易的摧毁日本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彻底霸占世界半数以上的市场。
同样的控制了中东还有非洲以及南美之后,加上东南亚这些地区,就有足够的市场可以倾销自己的商品了。
“相信我!中国才是未来最大的市场,也是最大的工业转移基地!那里才是最有秩序的地方!”李乐信誓旦旦的说道。
可是他的话让在座的所有的人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在这些商人们眼中,中国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的元首……中国现在还处于内战之中。”一个商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另一个商人也不太相信元首的预言,开口解释道:“我不是不相信元首的判断,可是现在的中国,还在和日本进行战争,那里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至少现在不是,那里是日本的势力范围,如果我们贸然进入,很可能引发新的战争。”莱维?冯?伯莱恩给了元首一个台阶。
他说至少现在不是,也就说明可能未来也许中国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可是现在,大多数德国人对中国都不太了解,在很多人印象中,那里是一个落后而且贫瘠的地方。
而且,介入到中国与日本的战争之中,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因为日本喊出来的口号,意味着黄种人更愿意支持同是黄种人的日本,而不愿意受到西方国家的统治。
虽然在座的人都这样认为,可李乐自己却并不这么想——他知道即便是崇洋媚外,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也是有顺序的。
这里的人更愿意投靠富有并且自由的欧美,仇恨并且敌视着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
“先生们!地球只有一个,东南亚,印度,中国,这些难道都要让给日本?”李乐一边说着这个,一边冷笑起来。
“然后,等日本在亚洲站稳了脚跟之后,他们就会回过头来,在中东地区和我们展开争夺了!”李乐大胆的预言,指出了自己的担忧。
“一旦让日本掌控了亚洲,整合了东南亚和印度,我们将在人口上处于绝对的劣势!”提起了安全问题,让所有德国商人们都感觉到了压力。
他们可不负责打仗,但是他们要享受战争胜利之后带来的巨大市场。
元首说的日本整合了亚洲之后掌控的人口优势,加上日本本身的一些工业技术扩散,足以让亚洲支撑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这场战争如果针对欧洲,那么欧洲至少不会在短期内获胜。一旦战争持续下去,失去了市场和胜利的资本家们,利润当然也就要被严重削弱了。
只要随便想一想,就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灾难。没有人愿意让人瓜分自己的市场,也没有人愿意分钱给自己的邻居。
“美国有自己的地理优势,如果他们不想卷入战争,只要保持舰队足够强大就可以了。”李乐给出了自己的分析,说服在座所有的商人:“而在陆地上大面积接壤的我们和日本,都将感受到对方带来的压力。”
“到了这个时候,一场不会马上取胜的战争,就足够让人头疼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避免,让日本在亚洲独霸!”敲打了两下自己面前的桌子,李乐郑重的说道。
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要压制日本的言论,也是第一次把日本这个国家,摆在了第三帝国的对立面上。
“难怪元首到最后都不愿意和日本结盟……”一个商人侧过身来,对身边的同伴说道。
他的同伴点了点头,赞同道:“是啊,元首想的太远了,那个时候谁能想到,这是在为今天布局?”
“真是高瞻远瞩啊!”就连莱维?冯?伯莱恩也赞不绝口,为元首的宏大未来构想赞叹:“我们应该支持元首,分化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