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飞机长驱直入,轰炸了包括利物浦在内的英国城市,不过因为是夜间轰炸,所以轰炸进度也就没办法保证了。
在几乎没有什么参照物的情况下,空投炸弹的命中精度,就只有依靠信仰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了
而今天,德国截至到目前为止,已经起飞了800架次的飞机,空袭了很多目标。
因为英国人的应对措施执行的非常缓慢,所以一直到现在为止,德国空军的空袭获得的战果都实实在在。
李乐提供的情报太过准确,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现在还没有遇到难缠的英国空军拦截,自然可以提供良好的精确打击。
两项优势相加在一起,德国空军目前取得的战果,要比李乐自己估计的大得多的多。
比如说,英国针对德国密码的破译工作,目前就全部中断了。同时,英国战斗机零件断货,产能下降到了原来的一半都不到。
如果李乐能够精确的知道现在德国空军取得的战果,可能他都有心强行执行《海狮计划》了。
遗憾的是,他并不知道这些巨大的战果,他并没有真的情报人员为他传回确认战果的消息。
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推测,这些推测却无法帮助他确定自己已经获得的优势。
“今天我们空袭了22个目标,其中有7个是昨天夜里已经破坏的重复目标……”凯塞林有些尴尬的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李乐。
李乐也意识到这样介绍战况有些太模糊了,开口对门外喊道:“鲍曼!把地图拿进来!”
很快,三个人面前就铺上了一张巨大的英伦地图,这个地图大约有两平方米那么大,上面详细的标注了很多目标。
原本这些目标对于德国空军情报部门来说都是“不存在”的,大部分都是由李乐那个所谓的“看不见的情报部队”给补全的。
“现在,我们的侦察机还有其他渠道确认,已经摧毁的目标有59个,包括17个雷达站在内。”
凯塞林一边介绍,一边对李乐介绍了这两天不到的时间里,德国空军取得的战果。
“战斗机部队宣称取得的战果,正在核查的还有已经确认的,有93架敌机。”戈林很是得意的对李乐说道。
李乐显然没有戈林那么乐观,因为凡是空战之中击落对方敌机这种事情,都是有水分在内的。
宣称击落了93架敌机,李乐倒是觉得,能相信的最多也就60架左右的战果。
但是有很多摧毁地面飞机的战果,并没有实际确认统计,这两天的时间里,德军实际摧毁英国飞机的数量,李乐相信至少应该在150架左右。
其实,李乐还是太过保守了一些,德军这个时候已经实际击溃了英国的第11航空兵群,并且歼灭了一部分第13航空兵群的兵力。
这个时候英国还能够作战的战斗机不超过550架,已经比开战之初下降了整整170架至多。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李乐听取了这两天时间德国空军取得的战果之后,开口如此说道。
他指了指地图上的几个目标:“首先,要继续摧毁敌人的战斗机生产工厂,逼迫他们转移到北方去。”
李乐知道,要完全摧毁英国人的战斗机生产线,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德国飞机的攻击半径太短,根本无法覆盖英国全境。
可是他能做到让英国人把工厂搬迁到北方去,这种搬迁会影响至少一个月的产能,这段时间就是德国空军获得胜利的机会。
“另一方面。”李乐说完了有关继续盯着英国空军进攻的方案之后,抬起头来看向了戈林。
“不能太依靠我自己的情报,如果空军的情报部门无法更积极的行动起来,迟早我们会因为情报来源太过单一,输掉这场战争的。”这是李乐最担心的事情。
他的情报太过准确,有的时候确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也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性。
至少现在德国空军的情报部门的作用就没有体现出来,他们在这场至关重要的不列颠空战之中,一直都是打酱油的角色。
“是,我的元首!我会尽快让他们积极的行动起来。”戈林也觉得,单纯依靠元首的情报是不太保险的行为。
凯塞林更是赞同这个说法,现在德国空军占据的优势已经够大了,如果还把胜利寄托在一个人身上,那简直就是在搞笑的事情了。
“尽量发动情报人员,哪怕是确认一些我们轰炸的结果,也是好的。”李乐说道。
凯塞林点了点头,应承道:“我也认为,哪怕是提供一部分确认还有其他情报,也对我们帮助很大。”
另一侧,英国方面损失了33架战斗机的英国13航空兵群,几乎在一场战斗里损失了自己八分之一的兵力,一下子陷入到了危机之中。
可是这些英勇的航空兵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依旧还是服从了命令,勇敢的拦截德国轰炸机群。
连续两次战斗让他们被击落的数量上升到了50架,这个时候英国能够作战的战斗机已经下降到了500架左右。
好消息是道丁这个时候重新接掌了指挥权,他下令让第13航空兵群停止无意义的出击,如同第一天下午那样,放弃了英国东南部的制空权。
“不能让这些宝贵的飞行员再这么损失下去了,除非德军有登陆的迹象,否则我就拒绝起飞战斗机!”道丁捏着手里的电话,对丘吉尔说道。
他毫不动摇的坚持自己的观点:“除非您能每天提供给我50架甚至更多的新战斗机,不然战斗机部队会因为损失太大崩溃的。”
丘吉尔那边也很无奈,道丁被隔离的时候,他的防空力量乱成一团,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击。
现在道丁回来了,他如果不听取道丁的建议,那让道丁回来这件事情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
英国陆军因为两个月前的惨败,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如果这个时候英国空军再出什么问题,那德国人万一登陆,英国就算彻底完了。
所以,道丁抬出了防止敌人登陆这个理由来,丘吉尔也只能无奈的接受。
“空军就交给你了,我们已经不能再输掉任何一场战斗了,为了国王陛下,我们必须战斗到底!”丘吉尔在电话里无奈的说道。
道丁捏着电话,有些无奈的点头:“为了国王陛下!我会竭尽全力,争取击败德国空军的!”
第73章 73利比亚的建设()
利比亚的盆地之中,简陋的油井铁架下面,几个德国专家正在仔细的检查着上面的零件工作的状况。
这里的条件非常的落后,可以说落后的让德国人感觉到绝望。想要把石油从这里运输出去,简直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虽然已经有很多德国工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加入到了建设大油田的工作之中。
可是这里依旧还是贫穷落后,甚至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一条。
抢运出去的石油都是最原始的原油,根本没有处理过的黑色液体,简直就和当年中世纪被称为“火油”的东西差不多。
即便是这样直接运输原油,因为开采条件和运输条件的局限,每天也不过只有一点点的产量罢了。
可是好消息依旧一个接着一个,德国地质学家根据这里的环境,还有探测出来的结论推算,这里有一个庞大到让人震惊的油田。
有了这个结论,那么无论多大的投入都是值得的了。先后有很多意大利人甚至法国人来到这里,加入到了赚钱的狂潮之中。
建设一个油田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这里的每一个螺丝钉都要从欧洲运来,几乎没有任何自产的能力。
不过巨大的利益趋势着人们在这里进行庞大的投入,不论战争还是和平,一个巨型油田的发现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当地的建筑工程队都已经在这里了,一共35个工程队正在建设房屋。”一个工程师看着远处正在忙碌的工地,对自己的领导介绍道。
原本这里还几乎一无所有,不过现在却已经和一个利比亚的小型城市差不多了。
富有当地民族风格的房屋拔地而起,虽然最高只有三层甚至多数都是两层,可这里依旧在不断的建设之中。
蓄水池还有一些引水的设施也在快速完善,毕竟这里驻扎的人同样越来越多了。
为了加快工程建设,德国和意大利在当地大量征用民工,拼命的修建住宅。要知道包括德国工程师在内的很多工人,都需要在当地有长期的居住房屋。
同样的,驻军也不能一直住帐篷,所以大量的兵营也在兴建,而且因为结构简单,比普通房屋建设的快得多。
比起刚刚开采出石油的那几天,这里已经繁华到了让当地人羡慕的程度。
那些远道而来的德国人带来了很多卡车还有小汽车,以及马力更大的半履带装甲车。
钢铁的吊车被树立起来,让搬运工作变得非常方便,港口上从欧洲抢运过来的物资堆积如山,英国间谍甚至都数不过来。
德国人从本土抢运来了50门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意大利人在这里部署的防空部队更多。
白天有意大利的战斗机定期巡逻,驱逐企图接近这里的英国侦察机。夜晚的时候起飞的是刚刚改装完成的ME…110夜间战斗机,确保空域的绝对安全。
而整个工地上,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所有人都在加班加点的抢着施工,争取早日把这里变成能够日产斗金的地方。
距离这里70多公里的地方,更加靠近港口,水源也更加充足的地方,也在兴建一个秘密基地。
很快,这两个地方就会凭借管道连接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产油基地。
那边因为更靠近港口,所以建设的更快,还方便部署体积更大的机器设备,用来炼油以及生产配套的石油制品。
不足半个月的时间里,往来于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