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沙特发现了一座非常巨大的油田,这是我们勘探出来的。轴心国打算联手开发那里,包括你们英国,包括意大利,包括德国,也包括法国。”说完之后,他就停下来,看着两个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英国高官,笑呵呵的等着他们从震惊中走出来。
开发沙特阿拉伯的油田,不是一个国家可以独吞的。可以说海湾国家任何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量,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吃下的。
后世,英国、法国、美国甚至包括中国,都在阿拉伯世界有自己的投资项目。那些世界闻名的油田,其实都掌控在许多个国家还有公司的手中。
既然李乐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吃不下这些东西,就索性拿出来发起第二轮融资了。
这也是后世融资大鳄们玩腻了的模式,先开发出一个前景不错的项目,然后进行反复融资,拉所有人下水之后,这个项目想不赚钱都难。
所以,作为融资人,德国这一次抛出了沙特油田的开发项目,平分给了英国、法国、意大利,每个国家各十分之一!
还有五分之一是要留给沙特国王还有贵族们分配的,算是地头蛇的特色了。
至于剩下的一半,自然是德国自己独吞了。毕竟这里的石油是德国率先发现的,并且也在德国的控制之下。
之所以李乐敢把这个消息公开,一方面是因为印度的英国流亡政府最近已经腹背受敌,没什么精力去管沙特的石油开发了。
毕竟日本入侵印度已经成为了既成事实,缅甸的战斗日趋激烈,王女殿下现在正焦头烂额,征召印度的部队抗击日本侵略呢。
驻扎在伊拉克还有伊朗的部队,也都被抽调到了远东,剩下的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当地人组成的部队,战斗力究竟如何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
更别提宝贵的飞机了现在印度境内的飞机可以说是损失一架就少一架,补充起来相当困难。
要知道,现在印度境内的飞机,大部分都是美国途径澳大利亚,绕了大半个地球送来的,宝贵的很!
在这种前提下,出动飞机去轰炸沙特阿拉伯,简直就是给自己没事找事。
此时此刻的局势,德国不主动进攻伊拉克和伊朗,就算是天大的好事了,根本没有人再提起攻击德军的事情要对付一个日本就已经焦头烂额了,再多个德国岂不是自找麻烦?
所以,李乐才敢把机密一样的东西拿出来,公然示人。在找到英国人头上之前,他已经把这些告诉了法国人,还有国内的许多商人。
正因为如此,李乐也不怕英国人泄密,如果美国人想知道,他们早就应该已经知道,德国人又找到了新的油田。
即便是美国人知道了,他们也不会采取什么行动的轰炸阿拉伯?动了多少人的蛋糕?
那里可是英法德意沙五个势力纠缠在一起的大蛋糕,轰炸那里就等于说动了所有人的利益。
到时候不用德国发怒,剩下的国家就会商量着怎么样对美国展开报复了。
至于说德国自己,沙特被炸了还有利比亚油田不是么?利比亚油田被炸了,还有罗马尼亚油田呢。
加上李乐一直在心里惦记着的苏联油田,德国的油田选择太多太多了,根本不必要去争沙特那一块的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李乐拿出沙特石油作为利好分配给各个国家的另一个原因:德国已经有太多后手了,不介意拿出来一个收买人心。
“只要英国愿意投入,石油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地中海运往本土!经济的振兴也不是什么难事对吧?战后的重建工作也就可以更快了不是么?”李乐看半晌两个人还没有说话的意思,开口说道。
他的话把艾德礼还有艾登爵士从纠结的思绪中拉了回来,刚刚他们还在为自己卖国的事情感到耻辱,现在德国的元首就伸出了真正的橄榄枝。
这种国际合作,在和平年代都不太多见,就更别提在战争年代了。如果他们加入到轴心国的利益分配之中,那么他们心中惦念的重新崛起,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难道不是么?为了开采沙特的新石油,有无数的铺垫工作要做。包括机器的生产,海上的运输保障等等等等……
以上这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英国将增加无数个就业的岗位,可以拯救无数本国的周边产业。
艾德礼知道,只要自己彻底倒向面前的这位元首,他就能获得十倍于战前的经济活力,可以用三年就恢复英国的经济损失。
丘吉尔打穷了大英帝国,而他艾德礼将恢复英国的元气只要,英国臣服于德国,安心做轴心国里的小弟就好。
在电光火石的一刹那,艾德礼想了很多很多。美国战胜了德国,英国无非也是成为小弟,也许会成为美国之下最强的国家,可毕竟是第二。
那么……顺从德国呢?轴心国里面,法国也好,意大利也罢,似乎也没什么太狠的对手。
英国在轴心国里,不也可以做上二把手的位置么?对于英国来说,或者对于艾德礼个人来说,跟着谁混不是混呢?
869予取予求()
原来英国不愿意在德国手下做二把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德国是欧洲国家,距离英国太近了,地缘上英国不愿意认同德国,宁愿跟着自己的大表弟美国混。
可是现在,貌似没的选了德国已经击败了英国,英国愿意不愿意,也只能向德国低头了。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面,如果顺从德国可以让自己的国家得利,自己也可以得利……这当然是非常愉快的事情了。
“不需要我们付出其他的代价?”艾德礼看着地图上那些油井位置,下意识的问出了这么一句。
有了这么一句,李乐就知道,自己拉英国现政府下水的手段,八成是行得通了。
“这是轴心国的利益,当然,今后也会有轴心国的义务。欧洲是这个世界的轴心,那么共同发展,共同御敌,一致对外,就是轴心国的义务了。”李乐笑着说道。
接受,还是不接受,这个难题摆在了艾登爵士,还有艾德礼首相的面前。
如果接受眼前的利益,那么至少他们就和德国穿一条裤子了。即便未来他们再如何解释,也逃脱不了他们与德国结盟的事实。
就好像现在几乎已经认命了的法国维希政府贝当元帅还有赖伐尔还有达尔朗,已经上了德国这艘船一样。
即便再不愿意承认,维希法国现在已经恢复了不少力量,在轴心国的阵营中,已经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作为港口帮助德国使用地中海,还是海军例行公事的巡逻,控制了直布罗陀,法国方面都已经介入到了这场世界大战之中。
这个时候英国如果不赶快表明自己的立场,很可能真的无法在战后瓜分胜利的果实了。
“10万发炮弹,只要原材料供应没有出现问题,我们会生产10万发炮弹,还有10万枚航空炸弹,供给前线,阻止**西进。”经过一番挣扎,艾德礼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听到了首相这么说,艾登爵士知道,这一次英国本土是要站队了:“我们会立刻动员工程技术人员,赶往沙特,开始那里的油田建设。”
“波斯湾的安全现在还无法得到保证,所以我打算在未来成立一个印度洋舰队,确保波斯湾的航线安全,两位有什么建议吗?”李乐一边问,一边看向了面前的两个。
这个问题就值得人去玩味了:成立一个舰队,针对的是哪里的威胁?自然是针对印度方面的威胁了。
英国流亡政府指挥的印度洋舰队,也就是被海军指挥官菲利普斯带走的两艘战列舰,以及印度洋上的一艘航母。
即便再如何不愿意承认,可这些战舰确实是印度洋上最大的海军力量。
德国除了通过红海,偶尔有潜艇进入印度洋之外,在这里根本没有一艘战舰。
现在的德国,组建地中海舰队,还有组建直布罗陀舰队,已经耗尽了海军那点儿家底,根本无暇考虑印度洋上的问题。
所以,德国希望意大利还有法国以及英国,能够出力建设一支海军,帮助德国分担压力。
只可惜的是,法国现在犹犹豫豫,达尔朗似乎还没有决心和德国共同进退。
意大利海军倒是很有想法,他们也愿意去印度洋上建功立业。唯一让意大利人郁闷的是,自己的海军实在是短视太多,导致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进入印度洋远程作战。
原因很简单:新式的意大利战列舰各项指标都很强大,唯独航程上天生短腿……
本来意大利人想的很好:自己就在地中海上活动,不用太远的航程结果现在他们赢了地中海之战,却发现自己短时间内都走不出去地中海了……
结果现在的意大利海军高不成低不就:护航德国人信不过意大利海军,用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护航也太浪费了,可出去作战他们又不合格,只能在港口里趴着,做地中海驻屯军用……
又有船,又有远洋作战经验,半年前才被赶出地中海的英国海军,就在这个时候进入到了德国高层的视野。
让英国人去打英国人,岂不是更好?这个念头在李乐的脑海中出现,就再也挥散不去了。
在李乐看来,哪怕英国人不打英国人,让挂着英国国旗的船只安全进入波斯湾,就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沙特油田的时间。
海运可要比空运还有地面运输,便宜太多太多了……而且一些大型机械,只有海运才行。
“我们可以通过美国与那个流亡政府沟通,只要不是战舰,应该保证民用船只的自由航行权力。”外交大臣艾登爵士首先想到的,是规避在印度洋交战的可能性。
“如果元首您相信我国合作的心情,可以等我们回去之后,与我们的海军部门协商此类问题。”艾德礼比艾登爵士想的更多。
他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