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倭寇于每年三四、九十、月份踏风而来,长途奔袭,疲惫不堪,此两处恰巧可以为其作为军事跳板,补给资源,为入浙东做修整!”陈瑀道,“一旦倭寇知晓了浙东海防的羸弱,依照人性贪婪的性子,他们岂能不会入侵大明?”
“这种例子不是一两起,我在钱塘就差一点遭遇倭寇的血洗,那些人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且大明海禁严重,无利可图,无贸易往来之说,对于物资严重匮乏的弹丸之国度,他们能做的只有抢。一旦他们窥探到沿海军事的虚实,倭灾一定会泛滥,届时根本无法收拾,将会给沿海居民,给大明带来多么重的后果你可曾想过?”
“沿海虽军事羸弱,可毕竟人员兵备建制在那里!况且倭人一向愚笨,不熟悉大明地形,且他们能登陆大明的人又少之又少,大人您是不是多虑了?”沈飞道。
“倭灾不在于日本,在国人也!”陈瑀叹了一口气,想起不久就会到来的嘉靖朝倭寇灾难,陈瑀就一肚子火,真正是倭寇的有几人?多数都是一些沿海的喇唬、地痞、走私的团伙,所以陈瑀才有此一叹,那些贪婪成性的沿海商户(包括闽商集团),为了取得利益,什么都能干的出来!
在想想那可笑的军队,几千人的大明军能被几十人的倭寇追着打!陈瑀在后世的时候还不理解,自从沈家门事件之后,陈瑀彻底理解了。
其实这种事很好理解,归根到底就两个字“信念”,无关乎沿海军队年龄的构成,不管是年幼的、年老的还是身强力壮的,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保卫疆土的心,军官不作为,旗兵也就是混日子,要让他们为大明卖命?
凭什么?死了之后估计都没人替你收尸,再加上朝廷本身就不发军饷,那我谈什么为国家效忠?笑话!
所以陈瑀特别能理解,此次来浙江也是他要解决的两个首要的事之一,其一是整治海防,其二是开海禁!
这二件事不是独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这种事在嘉靖朝或许有点难办,但是在正德却绝对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刻!
正德元年十二月初一,大明朝属于正德时代的第一场雪飘了起来,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陈瑀泛着一叶扁舟,在大衢岛周边飘着,映入眼帘的都是一望无际的白雪皑皑,到颇有一种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舟山卫已经建了起来,卫所没有设在舟山,而是放在了陈钱。
卫所的都指挥不是别人,正是陈瑀从内厂千户中调出来的千户马昂。
当内阁将都指挥的位置推选出来的时候,闽商集团的人彻底懵逼了,对于这个卫所,他们是势在必得的,这也是他们这么支持陈瑀的原因,他们为此不惜花重金买通了刘瑾,本以为舟山卫都指挥志在必得,可结果大跌眼镜!
杭州府布政左使林符气的面皮不停的在抽搐,天气再冷,也没有他心冷,陈瑀啊陈瑀,老子是低估了你,原来你一直在利用老子!
不过刘瑾还是卖给了林符一个面子,分派了一个林姓千户调到了舟山卫。
刘瑾这么做,目的是为了平衡,他不想陈瑀的权力做大,虽说都司只有指挥和操练旗兵的权力,但是沿海这一块十分的特殊,一旦有紧急战事,根本就不能在兵部调任把总之后才组织进攻,所以这指挥使和千户的位置就显得至关重要!
当然,马昂也不是以内厂千户的身份进来的,在此之前,陈瑀就已经将马昂从内厂千户抹了名,并且将其调到了陕西杨一清的部下。
陈瑀这么做也是在避嫌,直到目前为止,知道马昂是陈瑀的人也仅仅只有刘瑾、和闽商集团罢了。
明朝的皇帝,尤其是以嘉靖为例,十分的多疑,边军不得勾结京臣早已经成为定制,陈瑀可不想落下话柄。
林远站在林符的面前,小心翼翼的道:“兄长,谁也没有想到那陈瑀这般的狡猾,撒了这么多烟雾弹,竟是为了这个目的!”
林远从未见过林符这么失态过,以往就算是遇到再大的事他也不曾这么生气,这一次林符可真的动了怒。
林远知道林符的可怕,别看他平日温文尔雅,心机重的真可谓是吃人不吐骨头,这杭州布政左使以前可不是他林符的,前一任就是生生的被他以“走私私盐”之罪给害死的。
本来走私私盐也算不得什么大罪,在大明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人都私下贩卖盐引,甚至官僚也不例外,大家心知肚明,也没人愿意捅开。
可这林符非常的狠,他不但将前布政左使走私私盐的事迹捅开了,还在他和佛朗机人做生意的时候引倭寇前来宁波,那群倭寇不但抢了私盐,还将宁波边镇一镇生生的给屠了村。
偏这事儿他林符做的滴水不漏,就算是后来朝廷查,也仅仅只是查到了前布政左使。
只要他想害人,那方法可真是千千万万,而且是每一种都能让人永不翻身的那种!
林符听了舟山中中千户林远的话,眼中划过一抹狠辣,“陈瑀?既然和老子玩计谋?也不掂量掂量你有多少斤!虽然我大兄怕你,但我林某人可不怕你!”
“建舟山卫是么?想捞到好处?想也莫要想!”林符对林远道,“按老规矩办事,我林某人今天就看看你这卫所到底有没有好汉!”
林远脸色一惊,“兄长,那批人可是我们保命用的,这么轻易的对那陈瑀使用,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养了他们这么久了,本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好执掌林家,现在拿出去练练手也是好事,那群人戾气很重,可这老虎长时间被圈养,也是会变成猫的!”
林千户点了点头,“什么时候下手?”
“这几天都是可好天气,你不觉得么?这么大的雪,不正好利于行动?”林符哈哈大笑,“记住,不要动陈瑀,老夫让他看看自以为是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林远点了点头,出门的时候不自觉的打了一个冷颤,不知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还是心理的原因。
有什么事比身败名裂更可怕的?林符这人心思真的太狠了!多亏的自己和他是一条战线的!
此刻的陈瑀却没有心思想这些,他目光深邃的望着海面,鹅毛般的大学落在海水上便融化了,说实话,能在浙东下这么大的雪实属不易!
这么大的雪,不知道关中有会有多少流民,那些官僚大户不知又要借此亏空了多少朝廷赈灾粮饷!
不过不得不说这次雪灾对陈瑀来说却是个机会,一个将流民迁徙陈钱和大衢的机会。
他在船上立刻便开始写起奏章来,然后登陆陈钱,让沈飞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师。
这是一封“陈陈钱、大衢民事赋役疏”,这封奏疏很快被内阁公布了出去,由于兹事体大,内阁邀请了六部九卿廷议。
由于全国各地大雪成灾,流民四起,如果朝廷要救济这批流民的话,那将会拨付大批赈灾银。
为了给朱厚照建造豹房,户部早已经没钱了,今年的二千七百万石赋役粮食收上来后,没多久就被刘瑾拨出去了一半,另一半就是正德二年所有支出的总额。
预算足足比元年少了一半,此刻如果让户部在拨款赈灾,那明年大明根本就运转不下去了!
这时候,陈瑀的建议立刻引起了内阁和户部的重视,陈瑀不让朝廷拨款赈灾,他主动要求将这批流民迁徙大衢和陈钱,余下来的事,他陈廷玉一人解决!
这事听起来有点荒诞,但内阁和六部还有刘瑾还是同意了陈瑀的意见!(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 饬海防(十二)()
当林符那边知道了陈瑀要迁徙流民之事,立刻让林远停止了计划,林远十分不解的问道:“不是说现下是个好时机么?”
林符看了一眼林远,神秘的道:“这个时机还算不得上最好,但陈瑀自己作死,那就让他慢慢作,等那时候将陈瑀打倒,那种打击才是最致命的!而陈瑀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火坑!”
“火坑?何解?”林远不解的问道。
“流民!”林符道。
关中雪灾,民不聊生,各州府又不愿意接济这一部分流民,导致饿殍遍野,起初这些流民也不愿意迁徙岛屿陈钱和大衢,毕竟这里处于沿海边境,十分的危险。
但是相对于活命来说,他们觉得迁徙过去很划算,最起码朝廷给赈灾粮食,给土地开垦。
这批所谓的赈灾粮食,是陈瑀会同钱塘商会出资的,并没有花朝廷一分钱,起初商会是不愿意的,商人之所以为商,所图不过一利耳,而做这种事简直无一点利益可图,更何况中间还有大股东闽商集团的阻挠,但是当陈瑀给了他们一个承诺之后,那些商户便不顾闽商集团的阻挠,纷纷投资。
为此闽商人也十分好奇,陈瑀到底给了那些商户什么承诺,竟让他们转变如此之大。
可是询问结果之后,闽商集团大跌眼镜。
赈灾是个浩荡的工程,陈瑀调了戚景通把手岱山,并且严格盘问灾民的情况,为此还掉了浙江府户科吏目来岱山。
他们将这些流民重新登记鱼鳞黄册,确认身份籍、贯之后,才让他们登上戚景通的大船。
从此以后,这批人的籍便按民、匠等划分,贯也改成了浙江府,陈钱、大衢、岱山等地。
这样一来,那些想要冒充流民来领赈灾粮食便成了不可能,陈瑀这么做最大化的防止了冒认等情况。
等戚景通人满之后,便将这批流民挨个送往陈钱、大衢等地,一天之间,两个岛屿的流民都达到了上千人。
这批流民上岛之后,陈瑀也并没有让他们闲着,为此他调了浙江府工科的人,监督这批流民先建造房屋。
事情一步一步来,不过不管怎么样,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将落脚的地方给稳定了。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