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谢谢齐首领,不知道俺们能不能跟着你?”陈瑀不动声色的问道。
“哈哈,扶贤起义,自然谁都欢迎,日后尔等便跟着俺吧!定要打到京师,将皇帝老儿拉下马。”齐彦名豪放的道。
话一说完,陈瑀身后的钱宁立马喝道:“大胆!”
这一声大喝,立刻让齐彦名紧张起来,义军的人也全都亮出了兵器,将陈瑀几人纷纷包围起来。
朱厚照狠狠的瞪了一眼钱宁,此刻钱宁也意思到自己犯了错误,不知所措。
“大胆,都说了不要在他人面前瞎胡闹!”陈瑀急忙笑道:“两位兄弟是我们的书童,一个叫大胆,一个叫包天,平日里最喜欢胡闹!”
陈瑀指着钱宁和江彬,“还不过来给齐首领认罪,自己掌嘴!”
二人看了一眼朱厚照,来到齐彦名身旁,狠狠的抽自己的嘴巴子。
“好了好了,都是瞎胡闹,就算了吧。”齐彦名这才放下了心,奶奶的,差点被两个小崽子吓尿了。
就这样,陈瑀几人成功的混进了齐彦名的队伍,一路上陈瑀打听到,这些人不是去霸州方向,而是转而去山东,与刘六刘七汇合。
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江南的粮食问题,陈瑀已经解决了,可是当从齐彦名口中得知河北地区养马问题后,陈瑀才知道畿南爆发起义的缘由。
为保证边军马匹的供应,自明初以来,明政府强下令河北地区农民充当养马户,马户的徭役十分的沉重,为保证边军的马匹供给,这些农民们必须舍弃田地养好马匹,一旦所养马匹死亡或者供应不及时的时候,这些人要赔偿巨额损失,甚至会吃上官司。
加上河北地区本就靠近京师,官僚等大户自然对他们剥削严重,所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的尖锐。
正德四年刘瑾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残杀和镇压起义军,是导致这一场大规模起义的直接原因。
一路上据陈瑀观察,这些人军纪严明,且从不扰民,甚至会救济灾民,队伍吸纳人数十分的快,所过之处,深受百姓们的爱戴。
在下山东时,队伍首先在河北转了一圈,陈瑀不知道这些人到底要做什么,只能拿着兵器在他们后面乱转。
军队的构成鱼龙混杂,强盗、书生、乞丐、商人全都有,不过中坚力量还是以河北农民居多。
就这样转了三四天后,那齐彦名突然给手下军兵们做了许多大鱼大肉,更有许多好酒,酒过三巡后,齐彦名才道:“弟兄们,久闻博野政吏腐败,民不聊生,县内百姓叫苦不迭,今日我等便去解救那些受苦的同胞们,给我杀进去,推翻暴政!”
这一呼喊来的太他妈突然了,军队里很多百姓都触不及防,但是陈瑀观察,前面有二千来人素质十分好,当齐彦名喊出话之后,便整齐划一的冲了出去。
看来这些是正规军了,有了这二千来人的冲锋,后面的百姓胆子壮大了不少,也紧随着朝城门冲了过去。
京畿地区的军兵素质比陈瑀想象的还要差,守博野的军兵看到城楼下将近五千多人,立刻吓的丢下兵器跑了。
根本没有一人反抗,义军不费吹飞之力的就攻入了博野城。
朱厚照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冷眼看着一切,早已经怒不可歇。(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 霸州起义(二)()
这次攻打博野,怕是起义军早就制定好的方案,博野城哪里的守备疲软他们都一清二楚。
而且齐彦名打的很有目的性和纪律性,这一场仗与其说是攻打博野,倒不如说是给那些新编入军队的百姓们一点儿信心。
让他们知道,原来大明朝廷军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在进入博野城后,义军没有抢夺平民百姓的一丝一毫,第一件事就是攻击进入了县治,然后将当地一些大户豪绅全都给洗劫了遍,搜刮了不计其数的银子和米粮。
攻掉博野之后,他们便以此为根据地,又一次吸纳了大批农民,起义军数量从起先的四五千人逐渐到了七八千人。
攻掉博野之后,齐彦名的军队便在此歇息,大军已经歇息了快要四五日了。
朱厚照十分奇怪的问陈瑀道:“为何这些人不继续攻打?反而要在此出歇息?”
“在等人,如果猜的不错的话,可能就是在等刘六和刘七。”陈瑀道。
“小小的起义军,竟然这么轻轻松松的就将京畿附近的县城攻掉了,大明军队到底羸弱到了什么程度?内阁是干什么吃的?”朱厚照突然来了火气,“一个县,私藏的银子竟然多达几百万两,腐败到了什么程度!”
陈瑀心说,都有资格说这话,就你没有,你自己从未关心过政事,国家已经被刘瑾糟蹋的不成样子了,你现在倒是在这里开始说风凉话了。
“陈瑀,你接下来有何打算?”朱厚照见陈瑀半饷不说话,便主动问道。
“根源已经差不多弄清楚了,我想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了,到也没必要继续在此处呆着了。”陈瑀道。
他说完之后,那江彬神色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陈瑀这么快就要离开了,心中那计划难不成就这么夭折了?早知道在攻打博野的时候便实施了。
就在江彬惋惜间,齐彦名突然带着一行人朝这边走来,几人立刻紧张起来。
莫不是齐彦名看出什么猫腻了?这些人起义本就是干着杀头的勾当,就算里面又几个软弱之辈,但首领决计都心狠手辣,若是真被知道了身份,莫说他这个礼部侍郎,估计朱厚照的命都不保。
这时候陈瑀注意观察了一下,齐彦名身旁还有两人,这两人在他左边,显然是高他一等,根本不用猜就知晓这二人定然是那刘家兄弟。
“各位兄弟们,我来给大家介绍下,这是我等义军首领,刘家兄弟!”齐彦名高声介绍道。
那刘家兄弟是个十分和蔼的人,单从那笑容中就能看出,通体皮肤黝黑,应该是长期曝晒在日光下,典型的北方农民。
这一身长相更加的亲民,他二位大大咧咧的摆手道:“都是自家兄弟,客气些什么?兄弟们能吃饱饭,我等比啥都开心。”
不晓得是二位兄弟的城府太深,还是本来就是这般,总之这几句话顿时将他们和这些农民们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很多。
“你们中可有博野的老乡啊?”刘六问道。
他话一说完,许多百姓便纷纷举手,刘六点了点头:“如何,这里可还习惯?”
当刘六、刘七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陈瑀就知道了,他们注定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倒不是说他们能力欠缺,主要是思想局限性以及战略眼光等问题。
准确的说,他们根本没有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农民起义很难取得成功的缘由就是缺乏战略思想。
就算是现在让他们攻破了陇右、山东、河南甚至江南又怎么样?他们始终没有一个体系,百姓们的心思也是很简单,他们之所以跟着起义军,只是为了吃饱饭。
自从陈瑀推出一条鞭和摊丁入亩,已经很大限度的消除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又加上税收透明,又有考成法制约各地官僚,百姓的日子相比正德初年好了太多太多。
他一直想不明白的事,这几个新改革还没有全国范围的推广,不过这些都是时间的问题,任凭刘家兄弟如何折腾,最终的结局陈瑀已经看透。
不过他现在还并不想带朱厚照回京师,他就是要让朱厚照看了一看,帝国上下究竟已经成了什么样子!
其实大明并没有内阁等官僚描述的那么好,像这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比比皆是,这都要让朱厚照看一看,希望他能做一些改变。
随着朱厚照思想和心里的成熟,很多事情陈瑀也不敢直接去规劝,他不像大明的那些御史言官和庶吉士词臣,他知道朱厚照的性子,你越是和他对着干,他就越来劲!
他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看看能不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引导朱厚照,毕竟大明始终是他朱家的。
还有一点,陈瑀也是怕,若是真的如杨廷和等人在朱厚照耳边唠叨多了,反而会让他们参生隔阂。
人心这个东西其实算是最难把握的,陈瑀现在每一天都是在揣摩这个东西。
博野的物资算是很丰腴了,百姓们难得吃了一顿好饭,说是好饭,其实也就是米糠中加了一两块肉。
也许你会觉得,博野攻下之后,那几百万两的银子呢?
这些自然是被起义军收纳,因为他们需要整编更多的军队,组建和拉拢军队就需要响银,所以真正攻打下一座城池之后,给百姓们的东西也只是一两块肉。
虽然不多,但是从那些洋溢笑容的百姓脸上可以看出,这些已经够了。
“辛苦攻打了一座城池,他们只是为了一两块肉?”朱厚照怎么也不能理解。
“攻打城池不是他们本意,他们本意只是为了一两块肉。”徐灿道,“其实大明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他们若不是迫不得已,也不会摇旗造反,若是有那么一天,希望皇上放过这些人吧。”
朱厚照知道陈瑀意思,他认真的思考了一会,然后重重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这些起义军,便道:“回去吧,朕知道他们为何造反了。”
他们没有在继续跟着起义军南下,而是偷偷的脱离了人群,朝京畿而去。
陈瑀找了一辆马车。
朱厚照执意要骑马,但是陈瑀以京师耳目众多,且官僚御史科道言官多在街肆,若是被发觉恐有不妙为理由,还是让朱厚照安心的上了轿子。
这小祖宗,真是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镇压刘六、刘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陈瑀只是过来了解一下状况,虽然他接了兵部帅印,但起义军愈加壮大,而且京畿这帮子废物根本没有办法调去。
若真是不幸碰上了刘家起义军的正规军,结局怕之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