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太平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未落,张华面色一滞,无力的缓缓跌座在椅子上,厅堂外步履匆匆走进来一个人,脸色凝重,不是裴瓒又会是谁。

    张华苦笑一声:“金镛城戒备森严,东海王不会是在牢里也中了毒吧?”

    裴瓒摇摇头,递过来一幅黄卷圣旨,无奈的说道:“一个时辰之前,两个黄门带着一队兵丁,出示了圣旨,宣东海王进宫面圣,奇怪的是这道圣旨本身看不出问题,但刚才万岁宫中黄门回复,万岁根本没下过这道旨意,卑职已经下令满城戒严了,到现在,东海王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张华愣了半晌,长叹了一口气:“二位陪我走一趟吧,进宫向太后禀报,一夜之间,两个王爷在我们重兵把守之下,一个被毒杀,另一个失踪,明日早朝,我们怎么向朝臣和藩王们交代啊。”

    “张茂先必须死,否则,你家主人师出无名,这篇清君侧的起兵檄文我已经连夜起草好了,告诉你家主人,明日子时举兵,从东门进入洛阳,城门领是我们的人,让你家主人依计行事。”刘伶脸色铁青,恶狠狠的说道。在明暗不定的烛光映照之下,他对面站着一个中年人,嘿嘿笑道:“刘大人神机妙算,我家主人说了,此次起事若能成功,刘大人必居首功,只是我家主人说了,法不传六耳,还请大人移驾倒主人府上,居中调配指挥,有了大人相助,我家主人才会安心啊。”

    刘伶淡淡的笑道:“好,下官换件衣服,马上和你一起走。”说完这番话,刘伶转身进了内堂。内堂之中,刘伶的哪位贫贱妻子满脸的焦急:“那可是个虎狼窝,夫君这一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刘伶压低声音:“他们名为让我去襄助,实为挟持,但为夫去了,你和孩儿们才能得以保全,他们也才会放心,为夫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你不必难过,我自有保全之法。”

    妻子看着一脸平静的刘伶,分不清他到底是为了安慰自己还是确实有自保之策,但此时此刻,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丈夫换上出行的衣服,再默默祷告上苍而已。

    洛阳城外三十里处,一眼望不到头的营盘扎得密密麻麻,灯火不举,整个军营鸦雀无声,夜色之中一队马队疾驰而来,蹄声在静谧的夜空中格外清晰。

    “站住,什么人。。。”巡营的兵丁拦住了这群人,为首一人默默的掏出了一个腰牌,这伙兵丁立刻匍匐跪拜在地。

    “几位王爷都在中军大帐里吗?”当先一人沉声问道。

    “都在,几位王爷已经恭候多时了,小的这就带您去中军大帐。”

    “太好了,明日一早,张华谋害两位藩王的消息就会传遍朝野,咱们清君侧的旗帜能堂而皇之的打出来了。”

    一名黑衣蒙面的人静静的立在帅案之后,冷冷的说道:“这个张华,布下这么一个大口袋阵,想将各位王爷诱骗进京都洛阳,再一网打尽,可惜啊,他太沉不住气了,连一天都等不及,对赵王和东海王抢先下了黑手,这狐狸尾巴露的也太快了,若不是刘伶安插的耳目消息灵通,各位王爷还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这真是天助我等啊。”

    “那个刘伶原来可是杨党的人,他现在是真心投效吗?”问这句话的正是河间王司马颙,在残存的藩王之中,他算是兵最多,地盘最广,势力最强大的一支了,也是此次行动最坚定的鼓动者之一。

    黑衣蒙面人嘿嘿冷笑道:“王爷不必担心,张华张茂先是杨柯的岳父,他的女儿可是杨柯唯一的结发妻子,杨柯为了她,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娶一个曾经的官妓为妻,可以想见,这父女二人在他心目中会有何等重的份量。刘伶一心想置张华于死地,以后,杨党还能容得下他吗?这刘伶除了跟着我们一条道走到黑,再没有第二种选择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八七章 廷争之烈() 
早朝之上率先发难的是氏族,至于理由,洋洋洒洒十几条,但争论的焦点和矛头无一例外都是指向了张华以及裴瓒。指责张华是始作俑者,违反先帝常例,上如此荒唐的奏疏,将所有藩王齐聚京都,又举行个什么祭祀大典,空费国帑,好大喜功。继而又指责掌管京都禁军的裴瓒,看管不严,导致二王被害,激起了藩王猜疑,让整个的皇族陷入了一场空前的信任危机,现在藩王们陈兵洛阳城外,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形势开始急剧升温,最好、最快也是最平稳的办法莫过于将这两个直接责任人下狱问罪,同时派出安抚使臣与藩王谈判,双管齐下,藩王之乱自然可以平息。

    与这些意见争锋相对的则是氏族的反对派们,许多寒门出身的官员提出不能姑息甚至助长藩王的嚣张气焰,并援引了当年汉景帝的“七国之乱”作为例子。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

    文帝时,吴太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即景帝)博弈,因争棋路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太子砸死。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称疾不朝。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悔改,反而更加骄横。

    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日益骄横,反迹也越发明显。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他给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景帝前三年,以各种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景帝前三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遍告各诸侯国。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刘濞发难后,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亚夫(绛侯周勃的次子)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景帝派周亚夫等迎击叛军的同时,内心却摇摆不定,这给了袁盎以可乘之机。袁盎原为吴相,与刘濞关系甚密。袁盎对景帝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景帝为换取七国罢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话,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于是腰斩晁错于东市,并残酷地族诛。可惜晁错一片忠心,就这样为小人谗言所害。

    最后的结果不用说,已是世人皆知,七国并没有因为朝廷杀了晁错而罢兵,反而是感觉到了朝廷的软弱,继续用兵。汉景帝就成了天下人的笑柄,追悔莫及。

    张华与裴瓒的辩驳则不同于以上两种,十分直接的指出,这件事情彻头彻尾就是一个阴谋。疑点之一,众多藩王来京都,朝廷已经明诏规定只允许带随身护卫亲军,实际结果他们带的可不止是护卫亲军,洛阳城外云集的十多万大军,那可是这些藩王的倾国之兵了。疑点之二,二王的死亡都是人为导致的,这个谋杀他们的人当然不是朝廷,既然不是朝廷,又会是谁呢?而藩王此次空前团结,聚集在一起下定决心和朝廷对抗,不就是因为二王之死、猜疑朝廷欲对藩王下手才同仇敌忾的吗?所以,如果不是藩王自己别有用心,就是有人想要离间朝廷与藩王,除了是阴谋,还能是什么?

    看着群臣在殿前争论得面红耳赤,再看看那个万岁天子按部就班的在御座之上的打起了例行的瞌睡,杨芷的心渐渐的开始沉到了谷底。平心而论,当时张华向自己献出祭祀策的时候,她还是过于乐观了,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彰显朝廷的权威,继而削夺藩王的权利,兵不血刃就能完成权利的集中。就算最坏的结果出现,藩王出现了强烈的反弹和对抗,他们师出无名,也不敢公然和朝廷对抗,而且自从二王事败之后,她也认为剩下的藩王没有什么实力,翻不起什么浪花。如果藩王和朝廷之间谈不拢,起码也可以借助祭祀的机会扣留藩王在京都,谈不拢就不放人,谈拢一个放一个。这个计策看起来实在是天衣无缝。所以她同意了张华向天子上奏,毕竟天子名义发布这道命令更加名正言顺。

    结果让杨芷没有想到的是,二王的突然遇害让一盘散沙似的藩王莫名其妙的就团结到了一起,而且来势汹汹,不过一夜之间,风云突变,她已经隐隐感觉到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行军布阵,和自己这一方正下一盘大棋,但这个无形的手到底是谁?是天子或者他的幕僚?还是本来就是藩王中的某一个人?她不得而知。

    杨芷陷入了空前的焦灼当中,群臣的争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时间正一点点流逝,杨芷知道,京都城外磨刀霍霍的藩王已经开始露出了獠牙,而她今天不做出决策,是不可能走出这个大殿的。

    “太后,万岁,臣有话说。。。。。”满殿的人被这一个高亢的声音震住了,齐刷刷的望向了这个开口说话的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八八章 连环之计() 
只见刘伶从朝班当中越众而出,立于丹陛之下,高声道:“臣有一策,不费吹灰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