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今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陕西,宋军以当年未出关征辽和救援开封的西军为骨干,加上地方团练,所有兵马加一起总数达到惊人的十六万之巨。这已经是西军最后的家底,以及南宋在西北最后的力量了。

    可是,最后的结果却不美妙。

    女真可以说是冷兵器战争中站在颠峰的最强大军队,这两年随着女真人入主中原,部队也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堕落下去,堕落到最后,每次对宋做战只能以伪齐的军队做主力。

    但是,这个时候的女真人还保持着强大战斗力。

    一场大战下来,西军余部全军覆没,张浚退守秦州,就是后世的甘肃天水市,陕西大震。此战之后,金军利用缴获的大批粮草军资,在南宋降将引导下,乘胜向陕西内地大举进攻。至次年三月,攻占陕西路大部地区,宋军仅守住阶、成、岷、洮、凤等州,及凤翔府的和尚原、陇州的方山原等蜀口要隘,凭险设防,与金军对峙。

    这一战史称富平之战。

    事后检讨,宋军当时的粮草不可谓不充足,西军余部战斗力不可谓不强大。之所以败得如此之惨,和老张的急于求成有莫大关系。他在尚未弄清楚陕西军情的情况下就轻率集结重兵,仓促进行反攻,在战役指挥上恃众轻敌,互不协同,以致大败。

    据说,仗打到最后,张浚连自己手头有多少兵马,多少钱粮,各军战斗力如何也弄不太明白。

    不是张相公无能,实际上,他已是南宋初年难得一见的干才。实在是,陕西一地实在太要紧,局势已经恶化到无以复加,也没有时间让他从容布置和熟悉情况。

    而且,还有个重要原因,西军人心不稳,将士们都不太买老张的帐。张德远半是赌气,半是想以战来聚拢人心,建立自己的威信,失之操切。

    张浚这人居庙堂之高,高屋建瓴惯了,却不懂得带兵。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强求不来。

    ……

    张浚这段日子想的就是陕西的战事,顿时来了兴趣,笑道:“王慎,既然你又有留意关中,说说你的见解。”

    王慎心中一动:老实说,后来赵构一心和女真媾和,不肯北伐和陕西的沦陷也有一定关系。还有就是,他对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人的新军战斗力有所怀疑,至少他他看来,还是比不上西军精锐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王慎自然知道。

    当下,他也不推辞,就提起笔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在纸上一边画,一边分析着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下一步的可能。

    这一席话说了半天,直说得口干舌躁。

    良久,王慎才最后道:“综此上述,无论从兵力、部队的士气,还是物资的准备情况上来看,现在都不是和女真鞑虏决战的时机。需按兵据险,先行防御,待一、二年后再进行反攻。”

    “关中局势错综复杂,现在泰半已沦陷敌手,北面又有党项人蠢蠢欲动,一时间也理不出一个头绪了。做莫若不做,相公此却关中当徐为之图,镇之以静。”

    实际上,富平大战之所以惨败和张浚去陕西之后急于求成,仓促聚集大军和敌决战有莫大关系。当时张德远去陕西也不过两月,对部队一无所知。陕西六路西军余部、地方团练以前本各有各的防区,现在突然编在一起,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十成战斗力发挥不出五成。

    冷兵器战争到了宋金时代已是颠峰时代,各兵种的相互配合、对于战场的控制、时间空间的争夺,已到极至,可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紧密而科学的战略战术。而战争也变得极其专业,一个将帅需要在军队和战场上经过长期的磨练才算合格。张浚是个真正的干才,可他的才能在朝堂,在调和阴阳、联络左右、沟通上下。说到底他是宰辅,统军大将这个职业并不适合于他。

    就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而言,能够指挥十万以上规模国战的人物也就童贯、老种、岳飞区几人。

    岳飞岳爷是从一个小小的什将,相当于现代社会的连长一步一步打出来的,部队和地方上的事情没什么能够瞒得住他;童贯在陕西征辽的时候也是指挥过不知道多少场战役,一步步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内侍,用无尽的资源磨练成一个合格的统帅;至于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索性就是从小生长在军营里,手下直接管辖着种家军这支北宋第一流的野战集团。

    而张浚一个文臣,对战争是什么一无所知,再加上陕西那边粮草不足,这一仗能打赢才见鬼。

    实际上,王慎这个意见借鉴的是真实历史上西军大将曲端对张浚的谏言。在张德远去刚到陕西的时候,曲端也觉得急于和女真决战,一战平定陕西局势是不可能的。不如守住关中的几个军事要点,等到部队编练完毕,宣抚司积攒到足够的钱粮之后才做打算。

    可惜当时的张浚意气风发,再加上曲端这人性格上有很大的权限,和他这种主帅有很深的矛盾,他的话,张相公自然是听不进去的,这才有后来的富平之战的惨败。

    王慎接着道:“张相公,有一句话不知道末将当讲不当讲。”

    张浚听得心中震撼,这个王慎远在荆楚却对关中局势洞若观火,这么多讯息也不知道他如何得知的,单就这一点看来,此人可真是个了不得的将才。当下就吸了一口气,平复下心中的激荡:“且说来。”

    王慎:“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他竟在张疏浚面前背诵起《孙子兵法》来,接着说道:“大军团作战,不可能将所有军用物资都集中在一处,很多时候需要从后方长途运输。一石粮,从后方运到前线,十去七八,前线将士不过得其一二。据末将所知,西军当年北伐辽国、出关去开封勤王,已将多年储蓄使尽,现在的关中已经没有多少钱粮。相公现在去陕西,若是仓促与敌决战,怕是不成的。”

    “我们老家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皇帝不差饿兵。”

    “所谓打仗,拼命的是国力,拼的是消耗,拼的是力量对比。所以,再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之前,不可轻易兴师。否则那就是赌博,赌军队和国家的命运。”

    ……

    “张相公,王慎只是一个武人,别的东西也懂不了太多,但打仗的事情还是知道一些。我大宋军队缺马,部队八到九成都是步卒,因为最重阵势,讲究的是阵而后战。”

    王慎接着说:“每战都要立坚寨,结厚阵,徐徐而进。为了抵御女真和当年契丹的铁骑冲阵,士卒身上都装备有厚实铁甲,手中提着威力强大的神臂弓,长枪大戟都极是精良。每战,犒赏也极是丰厚。如此,对于后勤保障的要求也是极高。没有通场的补给线,没有大量的物资储备,这仗也没办法打。”

    “又因为战马限制和长期以来练就的战法,我大宋军队上阵,却是守多于攻。这次,又为何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

    听到王慎侃侃而谈,张浚端着茶碗的手定在空中陷入了沉思。

第二百零九章 改变历史() 
张浚虽然不懂军事,可因为所处的位置和身份不同,他的大局观却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

    王慎的话道理都对,也是稳妥执重之言。也许,按照他的思路,确实能够稳住关中局势。可是,这不过是单纯的军事。而现在大宋朝像即将开始的关中经略战却有着更多政治上的意义,不然官家也不可能派他去关中坐镇。

    去年女真两路南下,欲要捉拿官家和裕隆太后,灭亡大宋。江南已被打得一片糜烂,此刻可谓是盗贼四起,朝廷威严不存。如此乱局,说人心不浮动也是假话。

    江南各地不但有成为流寇的判军做乱,许多民间邪教组织和会、道、门也是蠢蠢欲动。官家急需一场大胜稳定朝局,使南方各地的贼人畏威怀德。

    而且,关中实在太重要了,女真在那里一天,巴蜀就没有一天安生。巴蜀若不保,东南危急,大宋朝将来又何去何从?

    当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因此,在女真两路大军北返之后,官家和朝廷有鉴于如今险恶的局面,一反当初一味与女真和议,一味逃亡,下决心要在陕西和敌人打上一场。毕竟,那边还保留着建制完整的西军余部,对于大宋西军,朝廷还是有很强信心的。

    西军在过去几年之所以在北伐契丹,太原保卫战,东京保卫战中输得一塌糊涂,非战之罪,更多是人祸。若当时没有那么多人事的龃龉,或许历史又会是另外一种模样吧?

    总而言之,自建炎四年起,朝廷和官家已经被形势逼成了主战派。

    不但如此,还是冒进的主战派,他们要在短期内看到一场足以稳定西北,稳定国内民心士气的胜利。

    赵构在张浚出京之时和他谈了很长时间,并着枢密院拿出了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调动川陕所有可用之兵,以陕南为根本,先分兵攻取同州、麟州、延州。也就是后世的陕西大荔、富县、延安。占据陕北一地,居高临下,截断山西和陕西之间的联系,将女真主力压缩在渭河平原和华县、潼关狭窄地域,再与之决战,一举平定西北。

    官家如此操切,他这个川陕宣抚使又如何能够不急。

    仔细思索王慎所言,张浚这才猛然发觉自己短期内恢复关中失地,将女真人赶到潼关以东不过是一相情愿,毫无现实依据。

    良久,他才将手中的茶碗放在几上,重重叹息一声:“道思言之有理,某想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