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浚:“荆楚实在太小,群寇不值一提,就算没有你王道思,换别人来也能平定,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区区一隅之地,又怎么比得上关中、西北那个大世界?久闻你有绛灌之勇,乃是天下一等一个勇士。今日和你长谈,某才发现你不但是个将才还是个帅才。你的位置应该是在更大更高之处,而不是区区蕲黄一地。不如将军队交给彦平,随老夫去陕西。陕西六路中,秦凤路、熙河路自老种小种罹世之后,一直缺少一个震得住的大将,可交给你带。以你之才,为国家立下功勋,未必不能成为又一个种师道,开牙建府,成就一翻伟业。”
说着话,他目光炯炯地看着王慎,眼睛里全是期许。笑了笑:“道思你不是老夫的门生故吏吗,这次重回老夫门下,可愿意?”
“啊!”王慎心中大震,这已经是泼天也似的价码,泼天也似的富贵了。
听张浚的意思,自己若是这次随他去陕西,那就是张浚的心腹中的心腹,未来西军余部只怕要全部交给他王慎来带。真当那个时候,过得一二十年,王慎未必不能因老张动用手头的所有资源,而被打造成南宋军界第一人。
张浚有这个威望,也有这个能力。大宋朝文贵武轻,张德远名满天下,圣眷正隆,差一点就进政事堂掌印了。
而且,最要紧的是,张浚也有这个决心。
在真实历史上,他一到陕西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肃西军,将陕西六路兵马变成他张某的自留地。弄权是每一个政治大人物的本能,实际上,西军骄横,不使非常手段也镇不住。
为此,他甚至借他人之手杀了不听话的西军悍将曲端。又将吴介、吴麟兄弟收拾得服服帖帖。
如果王慎这次投入他的门下,去了陕西,重组西军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统帅千军万马,成为入种师道、折彦质那样百年不堕的将门领袖,那可是大宋朝每一个武人的最高理想,王慎不动心也是假话。
可是,他不能这么做。
首先,自己当初在江北假冒张浚的门人招降李成,后来又为了泗州军众袍泽弟兄的前程投入杜充的门下,身上已经深深地烙下了杜党的烙印。现在又投张浚,天下又如何看待自己?
第一次改换门庭可以说是为了实行个人人生价值,良禽择木而栖,第二次就是人品问题了。
在这个时代人的目光中,这已经是三姓家奴,反复小人了。名声若是一坏,你还凭什么在世上立足?
其次,就算自己将来混到老种和折彦质那样的地位又如何?宋朝武人地位卑微,总归不过是文官们的玩物。文官们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大不了流放岭南,到天涯海角做个小小的县官,武人若是被人猜忌最后的结果就是往风波亭上走一遭,甚至连个罪名都不须要,“莫须有”就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而这样的人生,却不是王慎所想要的。
再说了,要奋斗到老种那样的地位,谁也不知道需要多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时间跨度实在太大,变数实在太多。就连张德远,在真实的历史上,也不过风光了几年,就黯然下野。作为一个先知先觉的穿越者,我王慎怎么可能将个人命运寄托在注定要在朝廷政治斗争中将要落败的张浚身上。
最重要的是,听张浚话中的意思是让自己将辛苦训练出来的泗州军交给李横,孤身随他去陕西。要等整合了西军余部之后,自己才会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西军将门在陕西百年,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自己一个外人去了,那就是落进一团乱麻中。
西军的人马再多,未来手头所能掌握的资源再多,怎比得手中实实在在的力量?
在泗州军上我王慎倾注了太多心血,又怎么忍心抛弃那些信任我的袍泽弟兄?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
没有他张德远,我王慎就不能施展心中报复了?我王慎若是要走捷径,当初已经跟李成走了,还等得今天。
大不了未来的路漫长一点,但脚踏实地却是最稳妥的。
男儿大丈夫,切不能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就算张浚不肯帮忙,就算张用、曹成匪军的势力再强,又算得了什么?
想到这里,王慎心中生起一股豪气,信念顿时通达。
他一作揖到地:“多谢张宣抚,能得相公看重,末将感激不尽。”
方才王慎心中天人交战,面色阴晴不定,张浚也不急,就微笑着将目光落在他身上。此刻,见王慎拜下去,忍不住哈哈笑出声来,一伸手将他扶起:“道思啊道思,你我师生一场,何用如此大礼。”
“不。”王慎咬着牙将礼行完,诚挚地说道:“可是,末将只怕要让相公失望了。”
张浚愣住了。
王慎缓缓道:“泗州军是末将一手拉扯起来的,王慎答应过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若现在为了自己的前程丢下他们去陕西,岂不是叫他们没个下场?”
他声音渐渐大起来:“男儿大丈夫,说过的话就得算数。张相公,请恕我不能与你同行。另外,女真侵我大宋,川、陕、鄂、湘,甚至两淮江南俱为一体。陕西是战场,我荆楚何尝不是。等到剿灭张、曹贼军,王慎将提孤军收复襄阳,出兵豫西,配合陕西战场。末将以为,王慎留在荆楚作用更大,更能为国家和民族效力。”
张浚听到王慎拒绝自己的提携,刚开始的时候心中还微微恼怒,眉头皱成一团。听到这里,心中却是一动:是啊,若是王慎将来能够出兵襄阳,配合关中战场,所起的作用比他孤身一人去陕西更大。兀术的东路军北撤之后,如今驻扎在开封、洛阳一线。他们手头的兵马乃是女真精锐中的精锐,若是进潼关加入关中战场,事情就麻烦了。如果王慎能够牵制住兀术,陕西局面倒有扭转过来的可能。罢,此子心志坚定,又是个不肯抛弃袍泽、部属的忠直之士,又何必强求?
另外,老夫之所以要带王慎走,内心中未免没有替李彦平夺泗州军权的念头。如此做,却是有些小人了,惭愧,惭愧!
……
只是,不能将王道思这样的帅才收归帐下,可惜了啊!
扶着王慎,张浚叹息良久,才道:“理解,理解。”
……
和张浚告别,王慎也不说话,只骑着战马一路飞奔。
众士卒都不敢说话,只埋头赶路。
一路行了十余里地,风吹来,天上的夜云散开,有月色清冷投射而下。
四野寂寞,到处是荒村残垣,却看不到半点灯火。
禁不住长啸一声,低唱道:“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他将头转向北面襄阳方向,转向河南。
是啊,那里才是自己未来的目标。
穿越一场,手头总算有一些力量,也是时候该为国家和民族做些事情的时候了。
不能去陕西,并不可惜。一个百年不堕的将门又算得了什么,怎么比得上我汉家的天之将倾。
你我之辈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有用之躯把这将要崩塌的天地撑起来,即便粉身碎骨也顾不得那许多。
否则,不过百年,蒙古铁骑就要南下了,崖山以后无中国,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一曲唱罢,心怀突然大畅,王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马背上,众骑士同时恭下身去,深深一揖。先前王慎和张疏在小帐中所说的话,守在外面的他们都听得明白。
王军使竟然放弃高官厚禄,放弃成为第二个老种经略相公的机会留下来,就因为不可放弃大家。有这样的统帅,乃是我辈军汉最大的运气。
能够为这样的统帅沙场征战,为他流血牺牲,这辈子值了。
……
但是,王慎这一趟也没白跑。他从张浚手头拿到了一叠空白告身,又拿到了几封保举安陆群寇的奏折,日后在恰当的机会未必不会派上用场。
接下来就该回黄州,然后全力西征。
第二百一十一章 孔二小姐怎么办(一)()
对安陆用兵自然是越快越好。
在王慎的计划中,主力回到黄州之后,只准备两日就会出兵。
回黄州之后,他第一天并没有进城,而是去了境内各出军营,听取各军将领的汇报,整顿兵马。
在吴宪法的胜捷军军营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去破敌军巡视了一夜,才想起明日就是出征之日。自己自从回到黄州之后,还没有和安娘见过一面,也是时候回府住一晚,和她说说话,向她告个别。
……
夕阳西下,天气又热起来,热风吹抚着庭院中的那一丛斑竹。
院中再无他人,王慎静静地坐在芦席上,看着竹子投射在红墙上的银子,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平静和惬意。
两个多月的血战,忙不完的事务,今日总算得了闲暇,这样的感觉真好啊!
特别是有安娘这个红颜知己正坐在自己身边,更是难得的心境如镜,云在青天水在瓶。
认识安娘已经一年多时间了,长期的相处,生生死死,自己和她的关系已经从简单的男女之情转化为亲情和依靠。
是的,他王慎是个坚刚不可夺志的男儿。可内心中却还是有软弱的一面,需要人聆听自己的倾诉,需要有一个柔软的怀抱让自己激荡的内心等到片刻的安歇。
此刻安娘正捏着一根银制的耳挖子在他耳朵眼里轻轻的挠着,表情之中尽显温柔。身边这个男子是她未来的夫君,是一座高山,可现在在自己手下却像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自回到府中之后,就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