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抵达乾宇殿前的人都将感受到巨大的威胁,那一左一右站着的两位宋军武士,身着全身步人甲,手持横刀而立,虽刀未出鞘但能看到一股寒芒出现。

    这是匠人们在刀鞘与刀柄处用上了真正的镔铁,在阳光的照射下栩栩如生,仿佛随时抽刀出鞘护佑大宋的帝王!

    相对于威严无限的皇宫,神都城的规模也一再扩展,以至于朝廷不打算再在外城修建城墙了。

    现如今的神都城城墙已经有了三道之多,这还是不算上宫墙的结果,城外不断聚集的百姓居所和市场被称之为“市城”。

    虽然没有城墙护卫,但也受到衙门的管辖,赵祯是打算当市城到达极限的时候再建造城墙作为防御手段。

    神都城是唐时长安城的两倍,是汉长安城的五倍,明清北京城的三倍,同时期相比,是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十四倍,比历史上的巴格达城大十二倍。

    连神圣罗马帝国的罗马城也只是她的十分之一而已,赵祯相信,此后几千年间,她将一直是人类建造的最大都城,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城”。

    这座城池的庞大不是他亲手缔造的,他只是做了一个基础的北京城,在此之后,官员,百姓,商贾等等一起不断的开脱,不断的创造了这座神都城!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东京路拾遗() 
自从在神都城的四门放置石碑之后,大宋的盛世再次被向上一提,这种看不见的力量才最为可怕,人们的心态变了,同时大宋的心态也跟着改变。

    契丹东京道归入大宋治下,赵祯改道为路,保留东京辽阳府作为陪都的规格,改原本的东京汴梁城为汴京城,辽阳府依旧作为东京陪都而设。

    保留规格的同时,派遣驻军前往,抽调黑水军以及部份边军驻守东京路,巩固地方统治。

    在这个人口被契丹大量迁徙的东京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但契丹人只能迁走百姓,带走财物,却无法破坏整个东京路的基础设施和早已在这里酝酿出来的商业环境。

    当然赵祯也会在这里培养更多的人才,派遣朝中的能成治理地方,对于这种苦活累,有的是人抢着干,原因就在于朝堂虽好,可却没有治理地方来的权力大。

    如今大宋的知州,知县虽然和原先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却却是把权知,同知这两顶帽子给摘了。

    他们是确确实实的一方大员,管理治下百姓,缉捕盗贼,规划未来等等,这些权利都是以往地方官员所没有的,但也仅限于此,赵祯一府分三衙的机制已经把地方上的司法权和监察权分出在外。

    这一举动有效限制地方官权利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以放手大干的机会,毕竟再怎么“作”也不会出格。

    赵祯下达旨意,命令从大宋全境开始移民东京路,这其实是地方官员最希望看到的一幕,随大宋多年的内部稳定,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促进市场繁荣的同时,也给地方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极为严格的勘磨制度,细微入理的监察制度,使得地方官员无法在政绩上作假,人口多了必然带来就业率的问题,也带来人均土地耕种面积缩小的风险。

    大宋的农税逐年减少,地方上的税收也减少,关键是这税收也在勘磨之内啊!

    官员都巴不得自己治下的百姓迁徙,自然也响应赵祯的旨意,组织富余的劳动力迁徙东京路。

    从县治,到州治,府治,再到路治,整个大宋都在积极的准备迁徙百姓的准备,无论远近,只要是在内陆就都准备着,即便是最远的福建路也不例外。

    原因无他,大宋的交通运输已经相对成熟,在资本的运作下,公路已经联通了整个大宋境内,而大型马车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是公路交通的自然衍生物。

    公路和运输工具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为妙,有了好路之后,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开发更为实用的交通工具,铁路已经从杭州铺设到了广州,这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谁都知道铁路带来的利益有多大,而不能触及铁路的州府也以最快的速度把水泥公路铺设的又宽又长,方便车马运输。

    如此良好的路况下自然而然的也就催生出了大行马车和在铁轨上行驶的多节马车。

    对于迁徙百姓这种事情大宋算得上是轻车熟路,百姓们也知道迁徙所带来的好处,离开家乡并不一定就是悲惨的背井离乡,也许是全新的生活,更好的生活!

    最为显著的便是移民宁夏路的百姓,在河套平原上,他们丰衣足食,农税全免可以用钱财换取更多的生活用品,成衣,成药,瓷器,铁器等等一应俱全。

    大宋的商贾会把生活所需运到每一个城市之中贩卖,不怕地方远,只要能赚到钱就行,虽然没有走一趟丝绸之路要赚钱,可贵在持久和可靠啊!

    朝廷对货物的保护甚至超过了对商贾的保护,山匪流寇之类的隐患虽然没有彻底根除,但围剿却不会停止,大宋正需要这些贼人作为劳动力前往东京道开荒嘞!

    迁徙的开始让赵祯非常满意,不需要他特别关注,甚至不需要朝堂投入太多的精力,地方上的官员只需要把百姓和补给准备好,然后由朝廷派出的官员进行监督,一路前往神都城就行。

    神都城只是一个中转站而已,到了神都城,核算人数,补充所需,沿着北京路的海岸线一路北上便是东京路。

    这一次迁徙人口众多,故范仲淹上疏提出了陆运和海运同时进行的计划,奏疏中阐明利害,同时还也提到了大宋海运的水平完全能承担移民所需。

    赵祯自然下旨同意,毕竟这些海运船只的运载量十分惊人,并且又是走的海岸线,不会出现多大问题,只是需要担心补给就好。

    而如同范仲淹猜想的一样,随着迁徙百姓的问题得以解决,大宋的商业也随之继续繁荣起来,甚至拉起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包拯作为三司使已经是忙的脚不沾地不可开交,商贾们几乎都看到了东京路的巨大市场空缺,谁要是能先一步抵达东京路开设商号,必会最先拿下市场。

    而朝廷对商贾的管束便在于市场,于是宴请之人几乎把三司的门槛踏破,可怜包拯见到这么大岁数还要每日饮宴,这么喝下去非要了他的老命不可。

    每一场饮宴都是在帮朝廷安排商贾,这是一种独特的酒桌文化…………事实上因为蔡伯前往塞尔柱出使,全新的财货司衙门没有主事之人,只好委屈包拯了。

    但完全出乎赵祯意料的是,他包拯居然还趋之若鹜,每一场宴请他必定到场,与大商号的东家详谈。

    这么多的商号必须要安排好才可以,也要实现最大的价值,也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赵祯不禁感叹,封建时代就是好,一切都是朝廷和皇帝说的算,连商贾和资本也不能例外,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证市场环境的公平和利用。

    合上奏疏赵祯瞥了一眼木雕似得三才,午膳过后这货话突然少了起来,作为贴身内侍,赵祯对三才的了解比蔡伯的还要多。

    “呜呼!你今天怎生如此怪异?”赵祯伸了个懒腰望向三才道。

    这话把三才吓了一个激灵,随即露出谄笑:“奴婢怎敢打扰陛下批阅奏疏,嘿嘿……”

    眯上眼睛,赵祯望向三才道:“这么说来是有坏消息了?”

    三才哭丧着脸,他就知道无论如何也瞒不住官家,挪到赵祯身边小声道:“官家,西安门来了一队人,是东京路镇守将军张舟的所部,说是张舟派遣他们而来。”

    赵祯微微皱眉,这么做大为不妥,不合规矩不说,更有私自调兵之罪,这可是军中大忌,他张舟不会不知道。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归故里() 
“来了多少人?”

    赵祯打算看他张舟到底有多大的胆子,派出多少士兵回来,也好根据士兵的数量治罪,若是人数不及五百最好,也能掩盖这件事情,但三才的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大吃一惊。

    颤颤巍巍的伸出三根手指道:“三……三个虞侯!”

    “三个?!”

    “还有六辆马车!”

    赵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了?三个虞侯六辆马车,这是送东西来的吗?

    赵祯微微皱眉道:“问清楚怎么回事了?”

    三才的脸色更加难看,显然他早已派人问过,酝酿在上才开口道:“陛下,他们运来了辽阳城一战阵亡将士的骨灰,说是先一步还归故里。”

    这还真是少见,别的将领都是往都城送缴获的财物,俘获的降俘,他张舟居然送骨灰…………

    但赵祯却点了点头,他知道张舟此举的意思,早在得知此战的艰苦之后,赵祯便打算追封这三万多名战死辽阳城外的将士,他们都是大宋的英雄,而张舟的举动促使他做出决定。

    “更衣,以戎装摆驾**外,归国之英烈,岂能从西安门入神都?”

    三才呆了一下,看着起身的赵祯连忙上前道:“官家,这恐怕不妥,区区三人,加上赶车的士兵不过九人,如何能兴师动众帝王亲临,这不合规矩啊!官家!”

    “规矩?”

    赵祯冷冷的望着三才:“朕只知道这三万多出征将士为我大宋夺取了东京路,朕只知道这三万多人血洒疆场再也回不来了!”

    赵祯说完便走,他知道三万多大宋将士的骨灰在很多人眼中不算什么,但在自己心中很重,重的像是一座大山。

    三才知道赵祯的倔强,这时候他可不敢再说什么以免触怒龙颜,他虽然不敢说什么,但却有人敢啊!

    三才立刻命人传话宰执相公范仲淹。

    但当赵祯一身戎装换好的时候,内侍才小跑着过来在他耳边说道:“宰执相公说了,此事便由官家去便是,无需我等阻碍,此乃张舟之激将而已,不过所用之善不失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