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便是无数的“乌拉”声响起,这是契丹民族在草原上的一种语气词,没有切实意义,只要在兴奋或是激动的时候大喊,作为助威之用。

    孩子们跟着大人的语调一起呐喊:“乌拉!”

    声音不断的传递,不断的汇聚,在草原上形成一种特殊的声浪和声潮,这世界的天地仿佛都陷入了一种别样的亢奋之中,长长的契丹队伍突然一滞,接着便是躁动起来。

    原本麻木行走的人们脸上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乌拉!没有任何表意的词语,只是一味的表达心中的快意。

    在草原上显得笔直的长龙开始扭曲,开始奔腾,出现了扭曲,但这种扭曲之下,显得长龙活了起来,这不断的向前奔腾,驰骋。

    随着这条“巨龙的升腾”草原也重新焕发了活力,一瞬间,大地的灰白被震散,草地上再次响起一种奇怪的声音,如同一种轰鸣,却又不似大宋骑兵冲锋的巨响。

    杂乱的巨响也能产生一种轰鸣的感觉,很正常,但契丹人奔跑的轰鸣声并非是军队的冲锋,而是一种一心就想着回到草原的轰鸣。

    大地在颤抖,契丹人在一个“壳”中待得太久了,时间一长这股本能憋屈被释放了出来,强大而有力的一次释放,让人格外舒畅。

    连契丹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他们觉得自己本就应该属于草原,属于这片天地,身上的枷锁被打了开,自然也就无所畏惧。

    是的,一直有一种恐惧在他们心中环绕,在商业繁荣之下,他们有了羁绊,在每日劳作中养成了一种被动的习惯,生怕失去了工作会没有明天,不知道离开了工厂和土地还能干什么。

    现在他们知道,他们还有草原,还有另一种生活。

    只要在草原上,谁来了他们都不怕。

    宋人强大?是强大,可那又如何?

    只要在草原上,他们就能和宋人周旋,因为这里才是他们的天地,他们不是撤离,而是回归,回归原本的生活。

    在这些奔腾的骑士之中,也有萧挞里的身影,她出生于草原,天生就是草原的女儿,现在回到了草原,也回到了她儿时的生活。

    伴随着无数的“乌拉”声,萧挞里只觉得自己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像是要在地上飞起一般,情不自禁的跟着大喊:“乌拉!”

    马车中的萧仁探出头来,看着眼前的一切惊讶万分,这是他从记事以来从未见到过的景象,完全有别于上京城的母亲,完全有别于上京城的景象。

    这一奔放的场景让他莫名的激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呆呆的望着这一切,仿佛有两种力量在他身体里拉扯,一种是兴奋,另一种是恐惧。

    他不会表达,更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中的两股力量就是一种不能,三岁的孩子能有什么阅历和感知?只有本能。

    因为他的身体里既流淌着契丹的鲜血也有汉家的鲜血,一种保守,一种奔放………………

    经过这次的“爆发”北迁的契丹人一扫往日的颓废和败走,有了一种自信,一种可以抗衡任何威胁的自信,从孩子到老人,从青壮到妇孺,他们都不再是被汉家被迫离开的失败者,而是在寻找未来的挑战者。

    这种精神上的改变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线尽头的龙旗() 
毕世杰看着眼前的场景,再看看目瞪口呆的汉人文官微微摇头:“瞧见了吗?这才是契丹人本来的面目,一旦离开上京城,离开城池,咱们什么都不是。

    丞相说的对,契丹人若是想要崛起,想要恢复以往,光靠咱们可不行。”

    文臣的队伍之中有不少人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也赞同毕世杰的说法。

    自从张俭离开之后,毕世杰就成为契丹文官的第一把交椅,出生贫寒之家,却有着相当不错的头脑,最大的好处,也是张俭最看重的地方就是他最能接受新鲜事物。

    北迁队伍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到上京城的守军,这六万多的守军没有体会什么回归草原,他们现在只不过在张俭的带领下准备死守上京城。

    远方的地平线尽头已经能瞧见宋军的兵马,前日便有消息传来,宋军已经开始集结,兵分四路进攻除了上京城外的所有城池。

    这是宋军常用的包围战法,目的也很明确包围上京城,使得这个城池形成一种孤岛似得困境,最后大军围攻上京城,城破国灭。

    意图很明显,宋军兵力强盛,器械俱全,攻城拔寨毫不费力,张俭作为多年研究宋军,研究赵祯战术的人,早已看透了眼下的局面。

    他很清楚赵祯要做什么,要怎么做。

    按道理来说,契丹完全不是大宋的对手,只不过契丹先一步以退为进,带领临潢府的百姓和将士撤走了,现在的临潢府只不过是一个空壳而已。

    没有多少守军,更没有多少粮草,驻扎在越王城,咸宁,以及扶余的士兵已经开始向上京城撤离,他们接到命令,一定拿所在城池受到宋军强攻,立刻向上京城撤走。

    只是要让宋人觉得原本这些城池都是有守军的,只是不堪抵挡宋军猛烈的攻势撤走而已,为的就是要迷惑宋军,让宋人觉得契丹并没有放弃上京城。

    这段时间消息封锁的很严密,无论什么人只要南下就会被游骑追杀,一个不留,显然他们是想要投靠宋人的,也会把消息传递给宋人。

    张俭做好了所有打算,连这些细节都没有放过,最后契丹的游骑袭杀了近百户,数千人之后再也没人敢南下了。

    人都是趋吉避凶的,既然知道南下不行,躲避兵灾的最好办法就是向北迁徙,追赶女皇陛下的队伍,只不过相比先一步北迁的百姓,他们是逼不得已。

    张俭对待这些人也是没有一点心慈手软,该杀的杀,该放的放,只不过杀的多放得少。

    此时的他正带着一群亲兵搬运文书,这些文书多是北迁之时来不及带走的繁琐文书,内容也大多没有什么价值,但却一定要烧毁。

    要与这些一起烧毁的还有上京城皇宫中最为重要的几个部分,龙眉宫以及宫中的建筑,明王楼、天雄寺和开皇殿一个不留,全部统统烧毁。

    这是萧挞里临走之前特意交代的,用她的话说,绝不能给宋人亵渎契丹先祖和国威的地方。

    不光要少,还要彻底毁灭这里,让整个龙眉宫陷入火海,化为灰烬,也算是寄托先帝和太祖,圣宗皇帝的思念。

    不断有散落的游骑或是成建制的兵马投奔上京城,他们的到来增加了上京城的城防力量,在这个时候张俭真的无法拒绝这些人的善意。

    只能在军中发出军令,一旦下令撤离的时候,所有人务必从缠斗中脱身,向北撤走,一刻不停。

    他张俭不光要死守上京城拖住大宋的百万雄师,也要最大程度上的保存兵力,要知道每一个契丹人都是契丹的一份力量,在本就为数不多的契丹人中占据了重要的比重。

    若不是宋军行军速度太快,张俭连一个兵马都不会留在城中。

    只要,女皇带着所有人安全抵达阻卜大王府就什么都好了,但同样张俭也知道打到最后也不会给自己剩下多少的人。

    毕竟宋军的人数已达百万,这个数字他一开始还以为听错了,可得到斥候的确认后他却有某些蒙。

    他可以想象赵祯调集百万大军对契丹的征伐,但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赵祯调集了四百万大军,并且很快就会抵达,这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

    即便是把草原鞑靼招收过来,也完全不敌人家的半半之数。

    这里所说的人数可不是兵力,而是契丹能找到的所有人口,其中老弱妇孺全部算上,连在襁褓之中的婴孩也算上的所有人口。

    大宋的士兵数量已经超越了契丹的人口,只要后勤能供给的上,几乎是天下无敌,没有那个民族和国家能抵挡得住四百万宋军的征伐。

    何况大宋的士兵不是四百万只蚂蚁,而是武装到牙齿的猛兽。

    侵略如火,不动如山,这就是对宋军的形容,如此凶猛的军队让张俭即痛恨又嫉妒,这么强悍的军队居然不是契丹所拥有,而是属于懦弱的南人,想想都觉得可惜。

    大地的震颤逐渐开始,影响这每一个守城的士兵,冲击着他们的心灵,震撼着他们的心肝,宋军逐渐出现在了地平线的尽头,高举着象征着中原王朝的龙旗缓缓出现。

    上京城的好处便是在于地势,依托大鲜卑山余脉的崇山峻岭,前面为广阔的草原,旁侧为潢河上游及其支流,沿河而下可进入辽海大地,溯流而上穿越大兴安岭则可进入古高原腹部。

    而且河流两旁的川地上水草丰美,气候宜耕宜牧,这一切看似是耕种的最好地点,可事实上却也是防守的要地。

    在上京城的东西左右一面是崇山峻岭,一面是汹涌的河水,只有南北才有咽喉要地,可通兵马,可走行人。

    宋军自南而上,北伐契丹,必以南向北攻伐,看似上京城是契丹的国都,可事实上却是一道门户,一道草原的门户,否则南北之要冲何来?

    只不过现在的契丹要面对的不是几万,几十万的宋军,而是百万之数,这样的数量基本上是契丹无法抵挡的。

    。

    

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 
在契丹人的眼中,只要死守上京城,宋军就休想轻易北上,追击北迁的队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不光张俭知道,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契丹的士兵们随着宋军的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坚定,他们的责任就或是说活下去的意义就是为了守护契丹的未来。

    在那长长的北迁队伍中,有他们的孩子,婆娘,父母,亲友,他们能后退吗?

    不能,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死守上京城,能拖延一刻钟也是极好的,这样他们的亲人就能走的更远些。

    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