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和人口一样属于勘磨硬指标的东西就是迁徙百姓数量,这些迁徙的百姓不光会算到当地的人口之中,更是会有一个独立的嘉奖。

    只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度,迁徙百姓不光会使得当地治安转好,还会使得经济富庶起来,又多出了迁徙百姓的政绩,这简直就是一举三得!

    于是地方官吏们精打细算,到底迁徙多少人口合适他们的需要,既要让大规模的迁徙不会使得地方上劳动力不足,又要最大限度的迁徙百姓。

    这一点几乎成为大宋地方官员的基本功。

    配合朝廷迁徙也很简单,有时甚至给予少量的补给,这些百姓自己就能乘坐长途马车或是火车北上。

    一般州府之间都有默契,距离集合地点最远的州府先一步迁徙,最后才是最近的州府,如此一来便可达到集中的目的,缩短时间差,也缩减公共交通的占用。

    半个月的时间便有七十多万的士兵抵达北京大定府,这已经是大宋运兵速度最快的一次了,甚至超过了北伐时进军的速度。

    以此可见将士们的归心似箭。

    当然,在大定府之中也可以领取军功,并且在这里解散回家,方式很简单,步行……这对训练有素的老兵来说算不上什么,再说每到一个县城都会有一定的补给。

    这些县城也欢迎老兵的经过,毕竟这些老兵都是“有钱人”他们不会仅仅在补给点领取补给,还会在城中花钱……甚至是娶老婆!

    这些老兵在地方官员眼中简直就是摇钱树,巴不得伺候好他们。

    运送七十万人的马车再次运载迁徙的百姓返回临横府,正好可以填补士兵离开后留下的空空房舍,对于迁徙的百姓来说,这简直就是拎包入住,舒服的不行。

    最为让迁徙百姓兴奋的是,官家就在临横府,他们也算是在天子脚下了,而这里的大老爷和官吏们非常亲民,对待百姓友善,给予各种帮助。

    百姓们看到了什么?

    大片大片开垦出来的田地,这些田地都是从未种植过庄稼的土地,土地肥沃当然不可想象,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里拥有大片的草原和森林。

    森林可以打猎,获取最基本的食物同时也能获得珍贵的皮货,随着大宋的购买能力增加,皮货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而草原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牛羊,马匹都可以养殖,草场连天,风吹草低,而牛羊的价格在大宋可是相当金贵的。

    于是临横府瞬间变成大宋百姓发家致富的好地方,消息也如长了翅膀一样飞回大宋境内。

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万象更新() 
赵祯觉得在上京城待得这一个月相当漫长,如同过了好几年,尤其是在他需要等待消息的时候,越是觉得时间长的吓人。更新最快

    每一分每一秒在焦虑,他需要得知详细的情况,以了解契丹人的动向,但这一次他失败了。

    这次契丹人的迁徙也使得大宋在契丹埋下的“钉子”完全失效,所有的黑手和密谍都无法渗透到遥远的草原上,这时候出现的陌生人显然非常引人注目。

    商贾一道完全行不通,原本有大宋商贾的地方就有大宋的眼线,而现在则全部消失,即便大宋的密谍存在与契丹人之中,完美的伪装起来,但这也没用。

    他们不可能轻易离开,也不可能向外传递消息,这实在是太过明显了。

    唯一能打探到契丹人消息的也只有派出去的探马了,他们远远的坠在契丹队伍的身后,观察契丹人的一切动向,隔三差五的向赵祯汇报。

    但这种最原始的情报方法却有着相当大的时效性,赵祯收到的情报往往是十天前的,当下契丹人在什么位置,在做什么他一无所知,也无法预判,时间间隔太长了。

    在契丹人撤退的时候不是进攻的最好时机,大宋的背嵬铁骑还在赶来,他们是大宋最为精锐的骑兵,只不过此次北伐只有一部分参加。

    还有一大部分在遥远的地方训练,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向上京城进发了,只不过路途遥远,到现在才堪堪穿过平地松林抵达仪坤州的广义城。

    还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到达上京城,而北上追击契丹人又需要大把的时间和情报,契丹人在草原上行踪不定,少有不慎连经验丰富的大宋斥候都能跟丢了。

    按道理来说百万人不算少了,可谁知道进入草原之后,这数百万人根本不够看,轻而易举的就能消失在哪一片庞大的树林里,或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赵祯此时有些痛恨那个高原上的民族,为了对付他们,自己不得不把最强大的重装铁骑安排到了高原训练,否则萧挞里根本就没有机会带着契丹人走远。

    赵祯当然不会停下战争的脚步,尤其是真宗皇帝的前车之鉴还在,当初澶渊之战大宋占据了极大优势,甚至大宋当时已经算是取得了反攻的胜利。

    而在这时候却签订类似于城下之盟的赔款条约,实在是令人懊恼,事实上那一次是大宋距离收回燕云最近的一次。

    赵祯不会轻易放弃这次北伐,四周所有影响大宋征战的因素都被赵祯解决了,即便是遥远的塞尔柱王朝都和大宋成为了“贸易伙伴”。

    高原上的吐蕃瑟瑟发抖,大宋不找他们的麻烦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契丹人。

    眼下的契丹也已经被大宋逼到了最北方,甚至离开后世的华夏领土,龟缩在广袤草原草原之中,但赵祯并不会停下征伐的脚步。

    只要契丹人不投降,不归附大宋,战争就永远不会停止,在赵祯这里,选择至于俩个,要么臣服,接受大宋的统治,要么彻底灭亡,和后世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留存在史书之上。

    在战争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脆弱,所有的仁义道德都不值一提,当然这也适用于国家利益。

    大宋的百姓到达临横府之后便开始了“疯狂”的劳作,汉家百姓的勤劳是毋庸置疑的,并且这种勤劳似乎是从祖先的身上与生俱来。

    不劳作就感觉对不起自己这条命,当然这种方式也是发家致富的最快办法。

    所有人都想着现在劳累,日后自己就能清闲下来,转眼富家翁,可放眼望去,连赵祯这样的帝王都累成狗,天天盘算着什么时候退休,何况是大宋百姓?

    真正富裕的人永远比下面的人要勤劳,他们知道贫困的滋味,知道失败的滋味,当得到财富和权利的时候更加难以舍弃。

    反而是第二代或没有经历过苦难的第三代成为纨绔,他们不知道生活的来之不易,不知道财富积累的艰辛。

    性情的百姓在劳作,即便是入了寒冬放弃了年货的准备也在所不惜,又是一年年关将至,大宋的百姓已经开始准备过年了,随着物资生活的富裕,大宋的百姓早早就开始准备年货了。

    入冬之后,由于天气寒冷,庄稼地被积雪覆盖,农事渐少,这一段时间称之为“冬闲”。

    但在现在的临横府却没有冬闲一说,虽然土地已经被开垦好,但百姓们却利用冬天的时间加固房舍,修建暖炕,契丹人的房舍可没有大宋的房舍那般舒服。

    汉家百姓最会做的事情就是把生活的地方改造的适合人居住。

    暖炕做好之后,男人们便前往树林之中打猎,孩子们前往采集坚果,以备过年之需,而女人们则是开始了拿手的女红,因为临横府刚刚被大宋拿下,百废待兴,工厂自然是没有。

    过冬的物品也并不丰富,即便是朝廷向这里拼命的运送物资也是需要时间的。

    纳鞋底,纺布,做衣,这些都是能赚钱的东西,没人会觉得钱多,家家户户都是如此,补充着本就不多的资源。

    建设的速度很快,朝廷补给只是一部分,而来自民间商贾的补充却是最快的。

    商贾永远都是最有“嗅觉”的人,他们在朝廷开始移民之前就统计货物,想尽办法的北上,刚好当迁徙的百姓到来时,他们带着货物也就差不多到了。

    即便是百姓不舍得钱财购买货物,也多少有些必须之物需要购买的,再说他们把价格压的很低,以量获利,购买的人自然不少。

    也为这些商贾赚取了好名声,迁徙百姓都是从腹地而来,自然知道这些东西在当地的物价,眼下便宜许多,自然是商贾照顾。

    赵祯对此也非常满意,这些商贾终于能做到应有的但当了。

    商贾无论古今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了看不见的社会责任,现在商贾们的行为虽然是本能,但也多少有了社会责任的体现。

    赵祯自然不会错失良机,下旨嘉奖了几家降价最“狠”的商贾…………于是便出现了商贾纷纷降价,甚至是平价出售的情况。

    受益之人自然是百姓,最少让他们把最难过的第一年熬了过去。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母后为何如此壮丽的话到了这本书里就成了别的意思?”

    童真的声音响起,萧挞里回头苦笑,拿起萧仁手中的书看了看,果然上面的内容和诗中所写…………风马牛不相及。更新最快

    萧挞里忍不住看着书本开始呢喃,说着完全不知所云的话。

    “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说的是高原之冷。仿佛看到了疾风席卷大地的情景和大雪纷飞随风飘舞的情状,又仿佛听到了激荡于耳际的狂风的怒吼声,这是一幅壮丽的境界,但其中的信息告诉我们,物候学的知识与作用,今天所讲的内容与海拔有关,所谓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

    萧挞里望向萧仁道“你是不是又跳着看书了?!朕和你说过多少次,这些书要一本一本的看……其中的学问是积攒下来才能看明白的。”

    “那母后这书中讲的是什么意思?”

    萧挞里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