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他的话,赵允言的眼睛变得透亮起来,闪烁着贪婪的目光不断的打量着长长的陌刀。

    也不知是为了炫耀板甲的防御还是炫耀陌刀的威力,羽林卫们在宗室面前上的第一课便是测试板甲和陌刀。

    身穿板甲的亲卫站在空地上,无数的弩箭就在宗室们惊骇的目光中射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不断的有弩箭打在板甲上掉落在地。

    这是军中制式的臂张弩,威力虽然不能与最好的棘轮弩相媲美,可它依然是威力惊人的弩箭,但在板甲的盔甲上居然只能留下一道浅浅的白色痕迹,有的甚至连白痕也没留下,不得不说这样的铠甲防御惊人。

    而锋利的陌刀只要出鞘,便会让人觉得胆寒,如山入墙的刀影不断的向前推进,地上作为靶子的草人被一劈为二,这种强大的气势如惊涛骇浪般刺激着宗室的内心。

    赵祯没有看这样的恢宏的场面,他怕克制不住自己内心中的战意,作为大宋的官家,朝臣们不要你像汉武帝一样威武,也不须唐太宗的战力爆表,只要你有一颗仁慈的心就足够了。

    如今在大宋,封丘门就代表着武力,朝中的文官对赵祯来封丘门的勤快措辞不善,大有国虽大好战必亡的意思。

    封丘门不光有军武院,还有武备司以及军备司,更有着十万人之众的天子四卫,俨然就是一座横生在东京城边上的一座军城堡垒!

    直到此时封丘军营的建设还没结束,赵祯密调禁军把封丘军营打造成一座庞大的军事堡垒,集格物,军校,兵营,堡垒与一身的怪物。

第三百七十二章两军对垒() 
赵祯相信亲卫司会调教好那些飞扬跋扈的宗室,羽林卫的组建也是赵祯的计划之一,为的就是给宗室注入脊梁,这些宗室中的嫡子早晚会长大,并且在羽林卫的训练之下会变成豪气干云的男子汉,到那时候怯战,惧战的大宋将会成为什么样?

    天下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堵永远比不上疏。

    一味的遏制宗室获得权利还不如给他们一点甜头并收为己用。

    无论是从礼法上还是道德上,这些宗室已经没了可能造反的机会。

    在封丘门的军营中总是能听到喊杀声,这是基本的训练之一,对阵双方各自绑上红蓝两色的彩带扮演敌军进行战阵和搏杀的训练。

    陈彤一路上跟在赵祯的身后提心吊胆,相对于他来说每一个军团仿佛都像是往他们的方向冲击过来,虽然知道这些禁军是不可能在军营中造反的,可陈彤还是下意识的双腿战战。

    一直在宫中伺候官家的陈彤几乎没见过这种场面,如果一定要说见过也只是在当年太子平息赵元俨的叛乱时稍稍见过而已,两军相对,铠甲刀剑齐全,弩箭与弓箭齐射,几个呼吸之后俩个钢铁洪流便结实的撞在一起。

    呼喝声,喊杀声,恍如真正的战场,只不过有时参杂了几句乡间俚语的谩骂,这种谩骂却没让两军变得和睦,总是能激起对方的怒火,激烈的冲突再次升级。

    陈彤担心的看着这一切,而赵祯却一点也不担心,在他看来军人之间的这种竞争简直是天经地义。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都想争抢第一名。

    只不过在封丘军营中的第一名已经从个人变成了团体,军中虽然需要勇武过人之士,可惜相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更需要的是团结和坚韧,服从命令的士兵。

    俩个兵团比拼的就是哪一方更加的协调和步调一致,哪一方的意志更加坚韧。

    赵祯在校场的外围站住,双方的气势几乎相当,都是气贯长虹且勇往直前,赵祯仿佛看到了典型的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可如果双方都是勇者,这可就有意思了!

    对陈彤挥了挥手,立刻便有一张舒服的椅子被送到赵祯的身后,彭七在旁边不断的发出傻笑和骄傲的嘿哈声。

    陈彤看了看前面,看的津津有味的彭七,不是点评一两句谁的箭阵更加整齐,就是夸赞哪一方的气势更加强大等等。

    只不过看了一小会,官家便笑眯眯的转头往回走,一边走一边说道:“陈彤咱们走吧!胜负已分还有什么好看的?”

    彭七连忙跟上:“官家已经知道了输赢?”

    “红军略微处于下风,但这种下风很快会变成他的优势,这其实是在给蓝军挖坑嘞!这次比拼是狄青赢了”

    赵祯的话让彭七皱眉,出于下风为什么还会变成优势?而且官家居然知道红军是狄青?

    战场上瞬息万变,狄青的红军方正看似处于下风,前军已经顶不住蓝军的前锋冲击,可转瞬之间,随着一声哨响,红军的前军迅速向后回退,两翼如硕大的钳子一般夹住蓝军的突进。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彭七看的目瞪口呆,官家怎么知道红军有后手的?

    面对彭七的追问,赵祯只能高深莫测的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他想说的是,因为红军是狄青只要知道狄青是哪一方然后倒推不就成了?

    这小子的用兵之道越来越狡猾多端,如果要攻城拔寨,赵祯一定会选择蓝军杨怀玉,但如果是两军对垒沙场争锋,赵祯一定会选择狄青。

    一个刚猛过剩,一个瞬息万变。杨怀玉的战阵充满了一往无前,而且他的士兵多时不要命的冲杀,没有一点胆怯,如果这是真正以命相搏的战场厮杀,蓝军不一定会被红军击败。

    狄青把兵者诡道这一战场法门发挥到了极致,军阵左突右奔变化无常,士兵仿佛就是他手中的魔方一般随意变动,总能在适合的时候如毒蛇一般猛然出击打杀蓝军。

    说实话如果是赵祯自己面对狄青,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带着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击穿他的军阵,如果不能做到擒贼先擒王的拿下狄青这个总指挥,那就只能带着散兵游勇跑路了

    除非狄青的军队已经能做到脱离主帅独自作战的地步,想想赵祯都觉得可怕,冷兵器时代,优秀的将领和如臂挥指的士兵就是胜利的保障!

    狄青的天赋已经完全超越了这一点,他手下的士兵几乎如机器人一般精准的定位着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前进击敌,什么时候需要后退防御,几乎做到了步调一致。

    但狄青最大的缺陷也暴露出来,他想要赢得一场战争就离不开一支听从指挥的部队,能够接受他所指挥的军队想要成军怕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可一旦达到狄青的要求,赵祯不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和狄青的铁军抗衡。

    铁军,这是所有禁军中对狄青所部的称呼,虽然脸上充满了鄙夷,可心中却有着无比的向往,如果谁能在铁军中获得一席之地,那他将会获得无数的禁军的尊重,到哪都会有大拇指挑起夸赞一声:“好男儿!”

    狄青匆匆赶来,在赵祯面前单膝跪地道:“末将狄青参见官家,请恕臣甲胄在身不得施以全礼!”

    灰头土脸的杨怀玉也来了,看见狄青在赵祯面前行礼赶紧跟上道:“末将杨怀玉叩见官家!”

    都是军中的良将,赵祯笑眯眯的挥手道:“免礼,刚刚的厮杀还快意否?”

    “痛快!”“不痛快”

    两人几乎异口同声,但说出的话却相差甚远,赵祯微微点头道:“棋逢对手将遇良材,朕看的倒是很痛快,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有的时候短也是一种优势,就看你如何运用了,当然朕只能说说具体还要看你们自己怎么把握。”

    狄青和杨怀玉对视一眼齐齐的点头道:“末将多谢官家指点!”

    赵祯对兵事的了解和狄青杨怀玉完全不同,他不是从战阵出发而是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杨怀玉和狄青则是战场厮杀的将军,而赵祯则是稳坐中军的统帅,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狄青与杨怀玉二人一个锐意进取,一个变化多端,看似是冤家对头可却相辅相成,在真正的战场上把这两人运用自如,赵祯相信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将会被发挥到极致!

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弹头() 
赵祯的队伍从原先的三人变成了五人,狄青和杨怀玉作为军中的将领当然需要了解先进的武器装备。

    要论身体素质的话,赵祯觉得中原王朝的农耕文明还是比不上成天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从食物的摄取到每日的锻炼,相比之下还是稍微要弱上一点。

    但这一点的差异却会被科技这第一生产力所弥补并且超越,赵祯的严格规定之下,军备司和武备司的所有产品必须保密,并且不允许有人出书立传,只能把研究成果以秘奏的方式留在禁中的崇文院保存。

    这使得许多的朝臣和匠人不理解,在他们看来有了新成果然后著书立说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才能留存后人,可他们不知道东京城今天出了一本诗集,不出三日便会在辽国的上京成为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

    辽人对中原王朝的文化羡慕已久,历史的惯性再次证明游牧民族总是会被中原王朝的文化所吸引,辽朝之所以得到大宋的士人所承认,不光是因为他们的建国在大宋之前,更重要的是辽人尊崇孔子,以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主导思想。

    当年辽朝初立,耶律阿保机将择历史上有大功德者奉祀,太子倍认为:“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神册三年,建孔子庙于上京,次年阿保机亲谒祭祀。

    这和汉人的祭奠仪式几乎一模一样,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辽朝的统治,更是一种对汉族文化的尊崇。

    存在即合理,儒家思想能经受住千百年的考验必然有他的优越性和稳定性,即便是当年破四旧都没能把儒家思想清理掉,何况是封建王朝?

    赵祯对这个如鸦片一般的儒家思想深入的研究过,在王语嫣这位一国皇后的眼中,他的行为纯属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孔圣人的思想就是大道,既然是大道还有什么需要研究的,直接遵从就是!

    最令赵祯不解的是身为党项人的杨采薇,她居然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